「中國速度」!京東方與華星光電打破日韓壟斷液晶面板境況

2020-12-26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導語:如果沒有王東升與李東生,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產業或許還會處在日韓與臺灣企業的壟斷之下,那麼中國的消費電子企業將會在屏幕這個最重要的上遊元器件領域長期受制於人。從這個角度看,京東方與華星光電雖然燒掉了無數納稅人的錢,但結果算是值得的。

胡八一 | 文

2020年10月25日,韓國三星集團教父、一手把三星帶到全球晶片產業最核心地位的會長李健熙因病逝世。消息一出,便驚動了整個商業世界。

而這樣的影響力,是建立在過去幾十年李健熙和三星半導體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之上。

2017年,三星終結了英特爾25年的霸主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同時,它還在當年擊敗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現在,三星依舊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公司,在電視、存儲器、顯示面板等近20種產品上都是全球NO.1。

最逆天的是,它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手機三大件分別是CPU、存儲器和OLED面板,後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全球第二。

但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從業者來說,李健熙的名字讓人愛恨交加,心情複雜。

有一位曾經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公關部都工作過的媒體同仁,在朋友圈這樣表示:

「逝者已逝,惟願李會長英靈安好。中國液晶面板產業20餘年的發展,多受制於李會長的強權和壓制。但我們也要感謝他,畢竟沒有這樣強大的外力,逼不出來當前中國雙星閃耀的液晶面板產業格局。」

而一切的故事,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三星電子LCD業務崛起講起。

1

1984年,聽從家族安排接班的李健熙,在其他領域的投資被打擊的一塌糊塗。痛定思痛之下,他下定決心三星走一條技術為先的路。那一年,剛剛涉及半導體產業的三星電子,在李健熙的強勢推動下,設立了TFT-LCD研究小組。

在CRT顯示器剛起步的時候,這種看起來有點天方夜譚的技術研發,當時受到了家族老臣們的強力勸阻。

但李健熙堅持下來了,不光堅持下來了,而且每年撥給這個項目組的經費不減反增。

1991年,三星設立TFT-LCD事業部,建成試生產線;1992年,生產出2片10.4英寸液晶顯示器;1993年,開建TFT-LCD 2代生產線,1995年2月建成投產。

當然,這也是韓國的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

有意思的是,就在三星1993年開建第2代LCD生產線的時候,在原來747廠也就是北京電子管廠基礎上改制成立的東方電子,悄然在北京酒仙橋成立了。

這就是後世聞名的京東方,未來成為三星在液晶面板領域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而在那個時候,作為747廠最後一任廠長和新公司改制操盤手的王東升,還顧不上液晶產業的發展局面,正帶著員工自籌的650萬人民幣進行股份制改造,一心一意與銀行之間進行債轉股談判。

歷史是一個最好的懸疑製造者。

京東方成立兩年後的1995年,正好趕上液晶面板的第一次行業衰退。李健熙在投資人都紛紛撤資的情況下,卻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於是三星毅然逆勢而動,全力擴大產能。

到了1998年韓國陷入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之時,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貨量取得全球第一。當然這個全球第一的背後是沒有底線的價格打壓和技術壟斷,而曾經佔LCD液晶面板出貨量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日本企業,被三星的這種野蠻操作搞得幾乎破產倒閉。

李健熙為了贏幾乎不擇手段,據說當時三星LCD面板都是賠錢賣的,一直虧損了7年,幹倒了其他競爭對手才罷休。

也許是命中注定的惺惺相惜,還在竭力清理公司債務的王東升,也看到了LCD產業的未來。於是他不惜代價說服各方股東,在當時的東方電子設立了LCD的研發小組。

在CRT技術還處於頂峰以及等離子顯示技術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王東升這種似乎是把手裡的籌碼一股腦地壓上檯面的方法,顯得賭性頗重。

畢竟當時中國的面板產業有一種呼聲,就是LCD不是中國人能玩得了的。

因為,就在三星LCD液晶面板出貨全球第一的時候,1998年9月,吉林電子集團、中科院等單位從日本引進了一條1991年的一世代老線。而這條生產線最終無果而終的下場,成為支持CRT和等離子技術廠家最有力的證據。

但王東升一直不信邪。

2

王東升是一個特別善於利用規則的人。

1993年改制的時候,他抓住了國家債轉股的政策紅利期,通過緊抱銀行的大腿,出人意料的就在改制轉型當年讓當時的東方電子獲得了盈利。

三年後他要通過一系列的財務運作,把東方電子帶上了B股的市場,並募集到3.5億港幣。

這其實是京東方和王東升後來被譽為資本運營高手的開端。

募集到資金後,王東升有了夢想,他要在2010年,收入達到200億,還要用10-15年成為中國的三星。

要做就做最先進的,所以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LCD。但王東升那個時候遇到的阻力非常大。

一方面,當時中國主要的CRT企業為了進一步增強實力,大肆收購國外的CRT生產線,基本上世界7成的CRT產能逐漸在中國境內出現。另一方面,四川長虹雖然也做出了新的選擇,卻選擇了等離子,放棄了LCD。

行業供應商和主流的家電廠商都不看好王東升押注的LCD技術,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畢竟不管是韓國公司還是日本公司,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像三星一樣扛得住這麼大的虧損。第1個倒下的是日本企業,第2個就是韓國的現代。

當時韓國現代公司擁有2代、3代、3.5代生產線各一條,年產能300萬片,規模全球第9,LCD的技術儲備也相當雄厚。但是由於內憂外患以及銀行貸款的壓力,現代不得不出售整體LCD部門求生。

王東升覺得機會來了,據說當時他找來北京城能找到的所有銀行,挨個向他們進行美元借款籌集資金,收購現代的LCD生產線。

最終,到2003年1月22日,京東方宣布分兩次完成現代全部面板業務的收購。LCD市場終於迎來中國的玩家。

這場收購戰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較量,王東升的智慧在其中顯露無疑。通過一系列的金融操作,京東方自己只出了1.5億美元,另外約2.1億美元是找韓國銀行貸的款,還有3千萬美元在最後獲得了減免優惠。

而且王東升還在談判條款裡給現代公司埋了個雷。

合同規定,現代有義務在一年內幫助京東方在國內建立5代LCD生產線,並出資50%。現代覺得當時LCD市場一蹶不振,不是一年的時間能緩過來的,這個條款幾乎不可能實現,於是就答應了。

由於談判的時候正處於LCD市場低谷急於脫手,現代被王東升把價格壓到了地板上。但沒想到談判成功合同籤署之後不到兩個月,國際LCD市場迎來復甦,京東方的生產線還沒調試好,僅靠存貨就獲取了盈利。

京東方在一年之內建立北京的5代生產線,現代還不得不捏鼻子掏了一個多億美元。

3

但也僅此而已。因為建立一條LCD生產線中間還有很多的技術問題,並不是僅僅依靠硬體就能實現的。

王東升很快就體會到了。他在薅現代羊毛的時候有多恐怖,向現代學習技術的時候就有多謙卑。

其實嚴格地說,這條生產線算中國國內第1條成規模的5代LCD生產線。之前在國內建立的5代生產線,要麼虧損倒閉,要麼屬於臺灣和日本企業。唯獨深天馬的小尺寸五代線保留了下來,但也是屬於那種吃不飽的狀態。

為了給5代線找到銷路,2003年京東方花10.3億港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監視器廠家臺灣冠捷第一大股東。

另外,王東升又祭起資本的武器,打算讓韓國公司去香港上市,用募集到的錢投入到5代線的生產和研發。

2004年下半年,不光上市計劃被無限推遲,國際LCD面板市場又再次進入衰退期,京東方的工廠開始出現虧損。

緊接著京東方自主5代線量產。然而三星拉攏臺灣廠商,早就等著京東方的產品下線,就在下線前一天他們集體調整了LCD面板的市場價格,幾乎腰斬的狀態讓京東方賣一臺虧半臺。

年底,京東方的資金鍊幾乎斷掉。

後來在北京市政府和國開行的幫助下王東升渡過難關,也是在政府的背書下,多家銀行又為京東方提供了7.4億美元的貸款,北京市政府額外提供28億人民幣的借款,算是讓京東方得到了補血。

但失血一直存在,為了對付京東方,三星在背後不停地戳刀子,哪怕自己虧損也要拉京東方一起虧損。

京東方變成了*ST東方,冠捷的股份也賣掉了,從現代買的生產線也賣掉了,甚至一度為了棄車保帥要把5代線都剝離出去。

但王東升是一員福將。

就在京東方快支持不住的時候,2007年4月,LCD面板價格開始復甦,5月京東方就開始扭虧,當年年底京東方就已經實現了第1次的帳面利潤。

能做到這一點,王東升是下了大決心的。就在虧損期間,他還咬著牙提升產能、質量、管理水平,想盡辦法降低面板成本。而等到面板價格回升,京東方5代線的開工率和良率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往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

而且李健熙也來了,畢竟行情來的時候沒有人跟錢過不去。

因為三星產能有限,技術脫胎於韓國公司的京東方,於是成為三星對外供應產品最合適的代工廠商。巔峰時期三星有1/3的面板是代工生產,其中大部分的訂單都給了京東方。

這也是很多京東方老人對三星又愛又恨的原因。

4

王東升拼命的利用為三星代工的機會,磨練自己的技術和產品。而且通過這一次京東方差點死掉的過程,他得到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京東方的規模還不夠大,還需要大力的投入,因為只有規模才能形成低價效應,才能應對產業的風浪。

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三星已經給他和中國LCD面板廠商安排了一堵高牆。

為了應對中國逐漸崛起的自主LCD廠商,韓國三星挑頭組織,包括LG、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產企業2001年至2006年間在境外共召開了53次私下會議,協商LCD面板產量、數量,以及對中國出售的價格和出售的相關技術信息。

那時候李健熙曾經有一句話非常狂妄,「我能讓中國賣不出一張LCD面板。」

在他的直接指揮和間接影響下,當時國際上的LCD生產商對中國廠商進行了技術封鎖和無孔不入的滲透,以及威逼利誘。

為了和他們競爭,王東升曾說過一條著名的王氏定律:「LCD面板標準產品價格每三年下降50%,那麼產品的技術保有量必須每三年增加一倍。」

這意味著他必須投入巨資進行研發,推動更多生產線的建立。

正當京東方籌劃著繼續建廠的時候,深圳市政府找來了。2006年10月14日,中國國際顯示大會在深圳召開,深圳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計劃——「聚龍計劃」正式浮出水面。

該計劃整合了TCL、創維、康佳、長虹4家電視企業和面板廠商京東方,希望以大量液晶面板採購合約,來換取夏普、三星等面板企業的技術支持,上馬第六代大型液晶面板線,並爭取2008年投產。

然而,這些面板企業擔心「聚龍」會提高國內電視企業的議價能力,都不願意支持「聚龍」,再加上參股企業眾多,各自想法迥異,最終「聚龍計劃」宣布破產。

馬上成都市政府找來了。2008年3月,總投資34億的京東方成都4.5代線正式開工,這意味著大西南有了第一條先進的LCD生產線。

緊接著,合肥知道京東方一直想在深圳建一條6代及以上的生產線,所以先下手為強,相關人員直接告訴京東方,地址我已經給你選好了,而且深圳給你啥條件,我就給你只多不少。

於是,王東升下了決心。2009年4月,京東方合肥6世代線開建,總投資175億。

這條線意義重大,一旦建成就意味著中國的彩電第一次可以用上中國的最先進面板,也意味著京東方加入了面板的反周期操作,開始向巨頭叫板。

當時金融危機疊加行業衰退期,讓全球面板企業史無前例地全部虧損。這時候京東方大肆擴建,就仿佛是十年前的三星。

2009年8月26日,京東方確認上馬8代線,五天後,8.5代線在北京亦莊奠基。消息傳到日本、韓國和臺灣,很多液晶面板生產企業管理者仰天長嘆,認為末日即將來臨。

也正因為京東方的驚天一擊,徹底打破了三星主導的對中國LCD面板的壟斷與封鎖。

就在這條8.5代線奠基後不久,夏普與南京熊貓成立合資公司,向中方出售6代線並提供8代線技術支持;9月,臺灣面板大廠友達背著臺灣當局偷偷參與的崑山龍飛光電8.5代線奠基;同月,另一家臺灣大廠奇美準備在佛山建設8代線;10月,三星宣布投資22億美元在蘇州建設7.5代線,甚至說不要政府補貼,再另外建設半導體廠。

另外,在京東方要建8代線的5天前,聞到風聲的LG就與廣州市政府籤訂備忘錄,計劃投資40億美元建8代線。

在此之前,這些在國際LCD市場佔據優勢的廠商根本不來中國建廠。

京東方燒錢燒出的技術優勢和對行業廠商的刺痛,可見一斑。

5

從成都的生產線開始,京東方正式開始了他讓無數人痛罵的「圈錢」擴張模式。成都4.5代線開建的當年,京東方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兩家公司定增18億。

之後,京東方定下來一個「規矩」:一個項目地方政府至少出資60%。

合肥項目的時候,合肥市政府承諾出資60億,如果增發不成功,保底90億。為此甚至把地鐵項目都暫停了。最後計劃總投資175億的合肥項目,京東方定增120億。

據歷年財報截至目前,京東方累計募資額高達2038億元。而截止目前,京東方A的總市值是1997億元,融資額遠超市值。

2019年,京東方獲得政府補助約26億元。2010-2019年,京東方收到的政府補助超110億元,同期淨利潤約200億元,政府補助合計佔淨利潤比例高達54%。

這也是王東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號稱拿著地方政府的錢幫助京東方發展技術。

當然從另一方面講,由於京東方LCD生產線對地方政府GDP的拉動效應比較明顯,所以各地方政府依然是揮舞著支票,歡迎京東方前來設廠。

其中在合肥6代線建立完成之後,深圳就有點後悔,又想邀請京東方回來設廠,但王東升賭氣不去。

當深圳市政府正考慮其他溝通方式的時候,一個人的出現讓他們有了另一個選擇。

在2009年聚龍計劃失敗的時候,當時參與計劃的TCL董事長李東生很不甘心。他與深圳地方政府一拍即合,打算拋開京東方另起一攤,上馬最新的8代LCD生產線。

同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就是後來大大有名的華星光電。而這個高舉高打的華星光電,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是深圳國資委真金白銀支持的重點企業之一。

也許凡是成功者都會歷經機遇與巧合,王東升的京東方起家的時候是這樣,李東生的華星光電發展的時候也是這樣。

就在華星光電緊鑼密鼓籌備的時候,臺灣兩大液晶面板生產商群光與奇美合併,以便應對市場變局。但兩大液晶巨頭的合併,造成很多臺灣工程師的失業,使得李東生一夜之間引進了近百名臺灣液晶人才。

幾乎也在同時,前LG顯示業務副社長金旴植因跟高層的糾紛憤然離職,加盟華星光電並帶來十幾位LG液晶的高端人才。

據說李東生當時欣喜若狂,他認為有了這些人的加盟,再加上深圳市政府資金的支持,華星光電的8.5代線一定會正常上馬。

果不其然。2010年1月,承載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的主體華星光電開始動工,這是中國大陸在京東方之後第二條自主建設的8.5代液晶面板產線。

2011年8月,華星光電8.5代線建成點亮,這是深圳速度的又一次重現。投產後的華星光電,成為了TCL最大的利潤來源。

通過華星光電項目的實施,TCL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打通彩電產業鏈的企業,從此中國彩電企業徹底擺脫以往電視成本受制於上遊廠家的局面,從產業鏈上遊層面掌控了電視市場價格的話語權。

接下來就是華星光電的快速發展期。

2014年,華星光電與湖北聯合成立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第6代LTPSLCD/AMOLED面板生產線,投資總額160億元;2015年,華星光電t1工廠最大產能達15萬片玻璃基板/月,成為世界最大的G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t2工廠1期產線投產後,產能和良品率提升;2016年,華星光電第6代LTPS產線完成生產爬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第11代TFT-LCD及AMOLED生產線開工建設。

到了2017年,華星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居全球第五位,其中32寸液晶面板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55寸液晶面板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

2018年,華星光電始終保持滿銷滿產。2019年,TCL華星產能快速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已躋身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前列。

6

萬丈高樓平地起,華星光電能成功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旺盛的需求。

早在2011年,TCL已是全球第7大電視機廠商,液晶電視的全球份額也排在第7名,年銷售平板電視近千萬臺,這樣的市場規模,足以消化華星光電當時的產能。

因此,從2011年上馬到2016年的5年之間,華星光電在全國建廠的速度不亞於京東方,而且還有所過之不及。

另外,為了應對面板行業的周期性波動,TCL還引進外援,李東生拍板和三星合作,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領域交叉持股。一開始三星持有華星光電15%的股權,而華星光電則持有三星蘇州液晶面板項目10%的股權。

而且在三星還持有華星光電股份時期,華星光電藉助三星的技術與市場,迅速完成了自己的技術與產能積累。

當然,這時候李東生還遇到了第3個重大的機遇,就是李健熙對於三星在線液晶顯示面板方面的投資方向做了調整。李健熙認為LCD將變成一個巨頭競爭的海洋,而OLED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三星將把自己LCD的產能逐漸淘汰,轉移到更高維的一個市場上去。

但他又不想放任京東方的進一步發展,於是TCL建立起來的華星光電就成了三星下一個優選的合作夥伴。

因此,到三星正式退出中國LCD市場的時候,留下來的幾條生產線,無一例外的都出售給了TCL建立的華星光電,奠定了華星光電在國內LCD市場排名第二的地位。

Omdia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京東方繼續保持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的領先地位。京東方以28%的出貨量和21%的出貨面積份額領先,臺灣群創光電以15%、TCL華星以13%的出貨面積份額緊隨其後。TCL華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排名中佔據第五位,但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面積中佔據第二位。

由於TCL華星T6的10.5代產線增加了液晶電視面板的產量,加之今年年底還將有一座T7的10.5代產線開始量產爬坡。

這表明華星光電的LCD產量與京東方的差距正逐漸縮小。而這個局面背後,是李東生不斷堅持的大手筆投入。

實際上,自今年3月開始,TCL科技已先後投資230億元,戰略投資日本印刷OLED公司JOLED、受讓中環集團100%股權、收購或增資旗下TCL華星……如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為加速擴張其顯示行業市場版圖,又開始新一輪大手筆投資。

8月28日晚,TCL科技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TCL華星將以10.80億美元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京東方原本就有4條8.5代線與兩條10.5代線,而這次三星將8.5代線出售給TCL科技,TCL華星將有3條8.5代線與兩條11代線,與京東方的差距縮小了。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華星光電將成為與京東方規模相近的競爭對手。

7

現在已經退休的王東升,徹底放下了為了京東方發展緊繃的神經。但華星光電與京東方的競爭,才剛剛拉開高潮時段的大幕。

進入2020年以來,兩家基本上是比拼著在投產和建設高等級的LCD大規模生產線。幾乎是你投產一條,我就要投產一條半這樣的速度。

在看似賭氣的表現之間,兩家已經把其他的廠商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現在正面臨新一輪的液晶面板市場周期。由於全球彩電為代表的大尺寸顯示面板需求市場「增長乏力」,扣除商顯產品線外,最近三年還出現了一定的需求下滑。

這是因為消費者視聽消費向智能投影、移動手機端、VR等新設備遷移了。這樣的情況導致,能夠消化液晶面板新增產能的方式主要是「更大的尺寸」。

但是,推動更大尺寸產品的普及,必然依賴於大尺寸產品價格下調。

這對於液晶面板廠商來說,意味著一個營銷的悖論。

在價格大戰的背景下,華星光電第二條11代線、惠科新線還在加緊建設,京東方甚至規劃更多的大尺寸線,這必然讓全球面板企業中處於成本高位的地區工廠「去產能」。

有評論家表示,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目前為止國內的產能已經顯示出過剩的趨勢,華星光電相關高管也對外公然聲稱會優化部分生產線,減少產出以應對市場。

這是已經登頂的京東方和緊隨其後的華星光電遇到的最新一輪挑戰。

同時三星和LG這兩個以往LCD市場的龍頭老大,已經在向OLED技術轉移。

然而,現在從兩家的相關動作可以看到,LCD佔領了優勢之後,他們也逐漸將產能延伸到OLED領域。

在宣布建設t7項目同時,TCL集團發布公告表示,此次t7項目同時規劃了部分印刷OLED的產能,以實現國內大尺寸OLED產品的突破,引導行業新技術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方成都OLED產線已經投產,綿陽產線也於2017年年底封頂,隨後在2018年年初其又公布了重慶產線的投資計劃。

IHS預計,到2022年,韓國面板製造商在全球OLED產能中所佔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93%下降至71%,中國大陸面板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則將從2017年的5%增至2022年的26%。

這說明,兩家中國企業很可能又將複製LCD產業的逆勢崛起之路。

關鍵,這樣的「中國速度」,會再次震驚世界。

*參考資料:

《京東方的發展史與轉變》,電子發燒友,2019年

《京東方:面板歷史大底的前夜》,環球老虎財經,2020年9月

《TCL科技:何以造就華星光電10年倒V型成長路》,和訊網,2020年4月

《華星光電與京東方誰更賺錢?》,51Touch,2018年5月

相關焦點

  • 液晶面板行業重新洗牌,京東方華星群創光電誰將脫穎而出?
    在中國市場,政府對半導體行業的政策支持與補貼,提高了中國液晶面板廠商的競爭優勢。並且,憑藉成本競爭力、新投產線生產效率及產業鏈配套優勢,國產LCD面板廠商產能已經快速跟上,並在液晶面板市場佔據重要地位。
  • 從「中國屏」到「中國芯」,「中國液晶顯示之父」能否複製京東方奇蹟
    2019年,京東方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面板供應商,全球每四塊液晶顯示屏幕,就有一塊來自於京東方。作為京東方創始人的王東升,功不可沒。他執掌京東方26年,眼看著京東方從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子管廠,一步步成長為中國顯示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王東升也被外界譽為"中國液晶顯示之父"。
  • 2020年2月LCD TV液晶電視面板出貨報告 華星光電首次摘得全球桂冠
    打開APP 2020年2月LCD TV液晶電視面板出貨報告 華星光電首次摘得全球桂冠 CINNO 發表於 2020-03-18 07:55:00
  • 供貨華為、小米,和輝光電衝刺科創板「團戰」液晶面板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內面板廠商持續布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已佔據全球面板產業半壁江山,而在AMOLED面板領域,國內廠商也取得較大的突破,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並打破日韓企業對AMOLED
  • 2020年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一般來說,高世代 LCD 產線憑藉更高 的切割效率更適宜切割大尺寸電視面板,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中國大陸面板大廠近兩年 重點投入的 10.5 代線為例,根據中華液晶網數據,10.5 代線在 43、49、60、65、70、 75 寸等大大尺寸 LCD 面板生產過程中的切割效率顯著優於 8.5 代線,意味著 10.5 代線在 對應尺寸的生產成本更為經濟,具有顯著的高世代線規模效應。
  • 今年我國AMOLED面板產業關鍵一年,能打破三星顯示市場壟斷嗎?
    京東方OLED屏幕也獲得了華為的採購訂單。有業內人士認為,三星顯示手機OLED面板壟斷供應體系即將被打破,將重組為三強體系。 觸控一體式OLED或成主流 CINNO Research產業資訊表明,從2007年以來,蘋果手機一直都在使用觸控膜。
  • 京東方收購中電熊貓,面板總決賽即將打響
    不過,熊貓的失敗,並不是中國面板產業的失敗。相反,十年的面板之旅,熊貓正是中國面板產業從弱到強,世界面板格局從韓國獨大,到中韓並列,再到中國主導的見證者。如今中電熊貓的退出,則正式宣告著全球面板產業從日本到韓國,再從韓國到中國的周期輪迴,正式由京東方與TCL兩強畫上了休止符。
  • 國產屏幕揚眉吐氣,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給國產晶片樹立榜樣
    會中,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心清宣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顯示器件中TFT-LCD出貨面積達9701萬平方米,全球佔比高達54.5%,產值達到266.85億美元。筆者了解到,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顯示器件總產值達827.23億美元。這意味著,國產TFT-LCD的產值約佔全球總產值的32.3%。
  • 國內面板行業龍頭公司京東方拿下蘋果OLED屏幕訂單
    月0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京東方拿下蘋果訂單,「不計代價」的打法能管用多久?京東方終於打破了OLED行業的受限局面,但夾在上遊原材料和設備商和下遊的手機廠商之間,利潤空間非常狹窄。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101/56020.html長期受制於日韓的中國手機面板行業有了新突破。
  • 2019年TV面板出貨量排名:京東方、群創和LGD位列前三
    導讀:群智諮詢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數量為2.83億片,京東方出貨數量和面積均第一。        近日,群智諮詢發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數量為2.83億片,京東方出貨數量和面積均第一。
  • 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緯創和友達光電等獲頒TUV萊茵Eyesafe顯示認證
    京東方、TCL華星光電、群創光電、龍騰光電、緯創和友達光電獲頒TUV萊茵Eyesafe顯示認證。從美通社獲知,5月20日,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集團(以下簡稱「TUV萊茵」)聯合藍光管理新技術研發領導者®舉辦線上頒證儀式,宣布了首批通過Eyesafe顯示認證的面板製造商,包括京東方(BOE)、TCL華星光電(TCL CSOT)、群創光電(Innolux)、龍騰光電(IVO)、緯創(Wistron)和友達光電(AUO)。
  • 鄭重看股:京東方加減法:面板巨頭能否穿越周期?
    01LCD面板:機會還是陷阱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評論說,如果中電熊貓與京東方順利完成整合,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寡頭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形成。目前在大尺寸面板領域,隨著三星、LG逐步退出,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預計到2022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兩家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4.9%。
  • 三星被打破的壟斷格局,背後是中國企業的崛起
    在液晶面板這個領域上,免費的玩家是沒有話語權的。只有氪金大佬才能走上談判桌前,液晶面板最早是美國研究出來的。看著日本這個最大競爭對手的衰弱,韓國的三星簡直做夢都能笑醒,不僅開始挖牆角,而且加速擴張市場面板份額。 1998年韓國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液晶行業的霸主。反觀國內,此時的液晶行業完全是空白階段,長期依賴於國外進口,國內企業根本沒有話語權,不過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迎來了京東方中國屏的製造之路。
  • 東旭光電釋放新動能 助力中國OLED產業鏈增速提效
    隨著國內面板廠商OLED的技術提升以及產能釋放,國產OLED面板逐步應用於終端品牌的旗艦機中。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都在導入國產OLED,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也在測試驗證國產OLED。未來3-5年,中國OLED有可能複製LCD液晶面板產業崛起的發展路徑,成為全球重要的OLED生產基地,推動本土產業生態鏈的快速發展。
  • 液晶玻璃基板僅0.5mm厚 成都光電產業有了"面子"
    進口液晶電視的離譜價格也是刺激成都中光電建立民族工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時間倒回到本世紀初,液晶顯示產業的大規模應用剛真正開始。而液晶玻璃基板生產位於整個行業的最上遊,同其他新材料高科技企業一樣,誰掌握了行業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市場上享有更多的定價權。張衝坦陳:「中國公司的起點低於外國公司,國外經過20多年的研發,基本形成了美國、日本4家公司佔據全球100%市場的壟斷局面。
  • 國產光刻機成功落地,生產速度太快,卻讓西方國家意料不到
    尤其是最近,美國對中興做出制裁後,在晶片、作業系統等核心技術受限於人的問題,再次喚醒了所有中國廠家,以及每一位中國人的重視。迫切的需要研發出一款強有力的晶片,來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不僅限制了一個晶片,還限制了一個核心設備,那就是光刻機。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沒有光刻機就無法製造出任何晶片,而一旦沒有晶片,光刻機也會失去存在的意義。
  • 打造國內規模最大靶材生產基地,火炬安泰靶材打入京東方、華星光電...
    據株洲日報報導,這意味著火炬安泰的靶材產品全面進入了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中電熊貓這四大中國大型面板廠家以及中國建材凱盛光伏、天津南玻等國內外領軍企業,並實現量產。在迅速推廣產品的同時,該公司還加速推進「特種高純功能靶材」項目建設。
  • 深度解析京東方
    顯示技術周期 30~40 年:80 年代末跨入液晶時代開始使用半導體製程,摩爾定律下 LCD 相對於 CRT 有革命性提升。新技術 OLED、Micro LED 同樣基於半導體工藝,革命性減 弱。液晶技術周期 2~4 年:G1 到 G10.5 持續世代線升級,夏普在 2010 年開創 10.5 後停滯 10 年,2017 年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才重啟 10.5 代投資。
  • 惠科購買專利還擊TCL華星光電!行為保全,專利糾紛的雙刃劍
    行為保全,專利糾紛的雙刃劍近年來,液晶面板行業的專利訴訟始終高發不斷,國內排名前三的兩家企業TCL華星光電和惠科的專利糾紛由來已久,近期又現新戰局。據了解,惠科作為申請人向重慶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被告為TCL華星光電、內蒙古TCL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重慶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涉案專利號ZL200910051400.4,惠科請求法院判令TCL華星光電停止銷售和製造ST3151A05-F的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停止銷售和製造使用該面板為部件的電視。
  • 長信科技:公司與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長期保持合作關係雙方將在顯示屏...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1日訊,有投資者向長信科技(300088)提問, 尊敬的董秘您好,據有關報導稱,顯示屏行業的世界級巨頭三星、lgd、松下在lcd面板的產能中逐漸退出,而我國的龍頭企業京東方以及TCL科技(000100)有望承接部分訂單轉移,伴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國產面板的上遊原材料需求也有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