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哄抬物價,就罰到肉痛!市場監管總局接連曝光7批案例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口罩提價到850元/盒,被罰300萬;12元/只購進的口罩抬高至128元/只銷售,同樣被罰300萬;大白菜售價從3.36元/公斤大幅提高至9.98元/公斤,罰款10萬元;雞蛋標價為會員價4.58元卻以8.8元/500克結算,罰款50萬元……

從1月29日至2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連續曝光了七批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記者注意到,目前曝光的7批案例普遍發生在1月底,最早的發生在1月21日,最晚的一起發生在1月28日,基本處於疫情爆發一周左右。

隨著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以及市場供應日漸充足,哄抬物價的情況在2月份已經很少出現,目前還沒有被曝光的案例。

企業經營者絕不要妄想利用疫情牟利,否則,一定會被罰到肉痛,得不償失。

——哄抬物價被重罰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連續曝光多起鬨抬物價的案例,其中有兩家藥店高價銷售口罩被罰300萬元。消息傳出,全網關注。

分別是北京市濟民康泰大藥房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將進價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十隻裝),大幅提價到850元/盒對外銷售,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擬處以30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天津市旭潤惠民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柳盛道分公司以12元/只購進KN95口罩,並抬高至128元/只銷售,漲價超過10倍,擬處以30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另外,還有一些典型案例。

1、賣高價口罩且屢教不改,雲南藥企被罰100萬

1月23日,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昆明嘉禾祥藥業有限公司進行調查。經查,該公司以38元/個的價格購進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口罩,以98元/個的價格對外銷售,進銷價差率158%;以15元/盒的價格購進泰諾爾牌隨棄式口罩,以68元/盒的價格對外銷售,進銷價差率353%;以10元/包的價格購進丹美元牌一次性使用口罩,以25元/包的價格對外銷售,進銷價差率150%。執法人員當場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向該公司發放了價格提醒告誡書。然而,該公司僅象徵性地下調了2個品種口罩的售價,並未按要求立即改正。官渡區市場監管局在後續調查中發現,該公司在售的共11個品種的口罩價格,進銷價差率仍然高達58%—233%。官渡區市場監管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且經告誡未能立即改正,已向當事人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將依法從重作出10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2、蔬菜進銷差價最高超過5倍,愛購超市被罰50萬

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愛購超市龍鳳新天地店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從1月28日起,在蔬菜進價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部分蔬菜的銷售價格,進銷差價率最高達557%,平均差價率為273%。其中,西葫蘆售價為29.60元/公斤,麻椒45.60元/公斤,架豆王豆角37.60元/公斤,西芹25.60元/公斤的價格進行銷售,銷售價格明顯高於市場平均價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市場監管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已對其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將依法作出50萬罰款的行政處罰。

3、陽奉陰違,把12.8元的口罩漲到49,藥店被罰180萬

1月26日,貴州省貴陽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貴州侗潤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下屬多家藥店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1月23日收到貴陽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告誡函,並明確承諾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絕不哄抬價格。但1月23日至26日期間,當事人要求其下屬藥店統一大幅提高口罩價格,將購進價格為12.8元/個的醫用防護口罩漲價至49元/個銷售。貴陽市市場監管局認定,當事人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已於2月9日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將作出罰款180萬元的行政處罰。

4、生菜每盒從2.50元漲到19.80元,家樂福被立案調查

從1月28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在巡查中發現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徐匯店(家樂福徐匯店)銷售的多種蔬菜涉嫌哄抬價格。經查,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徐匯店在疫情期間,銷售的蔬菜漲價數倍。其中,生菜的平均銷售價格從2.50元/盒漲至19.80元/盒,小白菜的平均銷售價格從3.87元/300g漲至19.55元/300g,雞毛菜的平均銷售價格從4.26元/袋漲至18.3元/袋,漲幅分別為692%、405%、330%。其餘銷售的蔬菜也有不同幅度的漲價。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已要求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徐匯店立即改正,並對上述涉嫌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從重加快,最高可罰500萬

按照根據我國現行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最高可處3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如果經營者有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最高可處500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沒有串通漲價行為的前提下,給高價銷售口罩的藥店開出300萬罰單已是頂格處罰,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遏制哄抬物價的決心,對蠢蠢欲動的不法商家形成有力震懾。

此後,市場監管部門又多次發文,強調將對哄抬防疫相關物資、民生物資的行為從重加快處罰,並開啟專項整治。

——允許適當漲價,但絕不允許借疫情牟利

由於疫情防治需要,供應不足等問題,口罩、蔬菜等商品在短時期內出現供需矛盾,從而引發價格波動,是正常的市場反應,也允許合理的價格上浮。但是,絕不允許借疫情發國難財。

目前,全國物資供應相對充足,物價趨於穩定,已經不存在物價飛漲的基礎。

以武漢為例。2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曾經視頻連線調研武漢物價,發現目前武漢的物價已經趨於穩定,供應比較充足。來自武漢中百倉儲、武商超市等10個監測點的數據顯示,1月30日,武漢白菜價格曾經短期上漲到2.85元一斤,但2月5日已經回落到2.19元;蘿蔔價格也從每斤1.5元回落到1元。蘋果價格經過起伏,2月5日已經降到6.35一斤。在蔬果供應本就緊張的春節,這個價格並沒有高到離譜。

價格監控數據還顯示,目前除了N95口罩脫銷,各地的物資供應都比較充足,價格也趨於穩定。例如,廣州市的500ml醫用酒精價格已經從16.23元穩定在了10.5元,一次性醫用口罩10隻裝從13,73元下降到10元,只有84消毒液價格略有上漲。西安市的散裝大米均價已從每公斤6.65元,下降到5.4元,麵粉價格從每公斤5,79元下降到4.76元。

市場監管部門也表示將繼續密切跟蹤糧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價格情況,指導督促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從嚴從重從快查處民生商品相關價格違法行為。在這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時刻,商家應該踏下心來,掙踏實錢了。

相關焦點

  • 「監管」市市場監管局集中曝光一批「口罩」違法典型案例→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對超市、藥店等場所的監督檢查,加強口罩等防護用品質量監管和價格監管,堅決維護疫情防控市場秩序。現公開曝光一批哄抬口罩價格、製售假冒偽劣口罩等典型案件。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第五批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中國網財經2月6日訊 昨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第五批疫情防控期間價格違法典型案件,該批共計五起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  公告顯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要求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切實把防控疫情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突出抓好市場價格監管,持續加大對防疫用品、民生用品等重要商品的價格監管力度,維護好市場價格秩序,立即開展口罩價格專項檢查,堅決剎住口罩漲價風。
  • 蘭州開出疫情期間哄抬物價首張罰單
    轉載請註明來源 甘肅交通廣播(記者 鄭雪 李敏 周偉妮)擬罰惠仁堂39萬蘭州市開出首張哄抬物價罰單1月31日,記者從蘭州市西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根據群眾舉報,蘭州惠仁堂藥業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在西固區售賣點存在惡意漲價行為。
  • 1毛6口罩炒至10元賣 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哄抬物價典型案例
    南都訊 3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第七批依法辦理涉疫情典型案例,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也是兩部委在疫情時期首次聯合發布案例。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眾防疫心切以及企業迫切希望復工復產心理,高價兜售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產品,轉手倒賣囤積基礎原材料藉機哄抬價格,擾亂社會秩序。
  •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多起鬨抬口罩生產核心原料價格案件
    哄抬熔噴布價格典型案件一、3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對東莞市大成過濾材料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經查,疫情發生前當地熔噴布市場價格在每噸2萬元左右,當事人在上遊原材料價格未明顯上漲情況下,2月底至3月初生產熔噴布5.5噸,將價格大幅抬高至每噸18萬元向中間商饒某銷售。
  • 市場監管總局: 哄抬防疫物資價格 一查到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8日訊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消息,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近期熔噴布等防疫物資價格再度暴漲情況,組成專案組,赴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嚴查中間商和生產廠家價格違法行為,堅決斬斷哄抬熔噴布等防疫物資價格的違法鏈條。
  • 市場監管總局曝光一批假冒偽劣產品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其中有10起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例,包括了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件。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典型案例,2020年1月29日上午,蘇州常熟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該市多個微信圈內有微商銷售全日文標註口罩。該局隨即會同公安網監共同研判,鎖定嫌疑對象為常熟市虞山鎮關龍勞保用品廠。
  • 閃電評論丨對戰「疫」當頭哄抬物價者必須「零容忍」
    1月8日至11日期間,河北省石家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了三批共11起價格違法案例,其中包括超市、藥房銷售的商品未明碼標價,果蔬店、超市哄抬價格等。目前,相關市場監管部門已對上述違法行為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並向全社會通報。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罕見發文點名 上交所下發監管函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罕見發文點名,上交所下發監管函12月2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管的通知。其中提及,要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包括要密切關注消費量大的茅臺等名優白酒。
  • 市場監管總局加強2018年中秋、國慶期間市場價格監管
    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王忻)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部署各地加強2018年中秋、國慶期間市場價格監管,規範節日市場價格秩序,優化節日市場消費環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今年中秋、國慶是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之後的首個長假,因此總局高度重視中秋、國慶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表示要保持節日期間市場價格穩定、確保群眾過好兩節。通知具體內容如下:一是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要密切關注消費量大的糧油肉禽蛋菜奶鹽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當地居民節日消費特色商品的市場和價格變化,加強價格監測和分析預警。
  • 擬罰20萬元!青島查處首例網絡銷售口罩哄抬價格違法案件
    半島記者 王媛記者10日獲悉,青島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日前根據群眾投訴,依法嚴厲查處了一起網絡上銷售口罩哄抬價格違法案件,有力震懾了不法電商企業,維護了疫情防控關健時期網絡市場經營秩序。這也是青島打擊銷售口罩違法行為中查處的首例網絡案件。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查處防疫物資違法案 涉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據介紹,全國防疫物資產品質量和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排查防疫物資產品質量和市場秩序存在的隱患,全面整治生產、流通、消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持續加大監管力度,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違法案件,切實維護防疫物資市場秩序。
  • 優全護理IPO:上半年淨利為去年8倍 子公司哄抬物價被通報
    原標題:優全護理IPO:上半年淨利為去年8倍 子公司哄抬物價被通報   近日,浙江優全護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
  • 微普法⑤|惡意哄抬物價,除了譴責、罰單還有刑罰等你!
    這種哄抬物價的行為可能已經觸犯法律!對於被處罰的企業,銀川市市場監管局將把相關處罰信息記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施聯合懲戒。1月23日,銀川市市場監管局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提醒告誡會,並通報疫情防控相關產品價格監管情況,2家企業在會上被點名曝光。
  • 市場監管總局:加強電商平臺價格監管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管的通知  市監競爭〔2020〕1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
  • 【聯防聯控】淮安市場監管部門通報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領域違法...
    【聯防聯控】淮安市場監管部門通報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領域違法典型案例 2020-01-30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毛口罩賣1塊罰4萬、提前開工被拘留,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為什麼有...
    有網友評論:「罰得有些重」「賺這點差價還被罰,誰還賣口罩」「2元能買到也不錯了」……更有法學專家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直言,「這是胡鬧」「不能太魔幻」。湖北洪湖市委宣傳部所屬官方微信公號「今日洪湖」9日發布的一篇名為《哄抬口罩價格,罰!》的通告,今天被媒體翻了出來。
  • 哄抬口罩、蔬菜價格商家收百萬罰單 全國嚴查進行時
    甘霖介紹,截止到2月1日,全系統共出動價格執法人員39萬人次,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1413件比較典型的案例。   據不完全統計,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已通報多起鬨抬口罩價格典型案例,涉及北京、天津、甘肅、上海、湖北、黑龍江、廣東、福建、江蘇、浙江、重慶、河北、江西、山東、安徽、廣西、遼寧、貴州等18省份的藥房。
  • 哄抬口罩核心原料熔噴布價格違法行為被立案調查
    3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了熔噴布價格專項調查,並與公安部門聯合曝光了2起連環哄抬價格案件。3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廣東省東莞市大成過濾材料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疫情發生前當地熔噴布市場價格在每噸2萬元左右,公司卻在上遊原材料價格未明顯上漲情況下,2月底至3月初生產熔噴布5.5噸,將價格大幅抬高至每噸18萬元向中間商饒某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