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2020-12-17 澎湃新聞

近日,為了規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家宗教事務局起草了《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網址: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進入首頁主菜單的「立法意見徵集」欄目提出意見。

2.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郵政編碼:100009),並請在信封上註明「部門規章徵求意見」字樣。

3.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gjzongjiaofazhi@163.com。

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12月17日。

國家宗教事務局

2020年11月18日

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保障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宗教事務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宗教教職人員,是指依法取得宗教教職人員資格、可以從事宗教教務活動的人員。

第三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我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宗教教職人員進行行政管理,保護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權益,支持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培養、管理宗教教職人員,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第二章 宗教教職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條 宗教教職人員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主持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

(二)從事宗教典籍整理、進行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文化研究;

(三)從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訓;

(四)參與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民主管理,按程序擔任相應的職務;

(五)開展公益慈善活動;

(六)參加社會保障並享有相關權利;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六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範圍內開展活動;

(二)接受宗教事務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依法管理;

(三)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接受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

(四)服務信教公民,引導信教公民愛國守法;

(五)維護宗教活動正常秩序,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和宗教極端思想,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六)促進和維護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間的和睦;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七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注重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宗教教務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研究教義教規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並融入講經講道中,為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發揮作用。

第八條 宗教教職人員發布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應當遵守國家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有關規定。

第九條 宗教教職人員收入的取得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以及宗教團體規章制度的規定。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區分個人財產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財產,不得侵佔、挪用、私分、損毀或者擅自處分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財產。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依法納稅,依法辦理納稅申報。

第十條 擔任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主要負責人以及從事財務相關工作的宗教教職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財務、會計、資產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

第十一條 宗教教職人員赴國(境)外學習宗教,應當經全國性宗教團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選派。

宗教教職人員出國(境)開展宗教交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二條 宗教教職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進行恐怖活動或者參與相關活動;

(二)幹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的實施;

(三)受境外勢力支配,擅自接受境外宗教團體或者機構委任教職,以及其他違背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行為;

(四)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境內外捐贈;

(五)組織、主持或者參加未經批准的在宗教活動場所外舉行的宗教活動;

(六)利用公益慈善活動或者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傳教,以及其他非法傳教的行為;

(七)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

(八)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第三章 宗教教職人員資格

第十三條 取得宗教教職人員資格應當經宗教團體認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全國性宗教團體應當制定本宗教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規定宗教教職人員的稱謂、認定條件和程序等。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應當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

宗教團體應當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認定宗教教職人員。

第十四條 宗教團體應當自認定宗教教職人員之日起二十日內,填寫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表,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並提交擬備案宗教教職人員的戶口簿複印件和居民身份證複印件。

全國性宗教團體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報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市(地、州、盟)宗教團體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縣(市、區、旗)宗教團體認定的宗教教職人員,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表式樣由國家宗教事務局制定。

第十五條 藏傳佛教活佛傳承繼位,按照《宗教事務條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天主教的主教由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批准並祝聖。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應當在主教祝聖后二十日內,填寫天主教主教備案表,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該主教的戶口簿複印件和居民身份證複印件;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天主教團體出具的民主選舉該主教的情況說明;

(三)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批准書;

(四)主持祝聖的主教籤署的祝聖情況說明。

天主教主教備案表式樣由國家宗教事務局制定。

第十七條 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宗教團體提交的備案材料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答覆,逾期未答覆的,視為已完成備案程序。

第十八條 擬備案的宗教教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備案:

(一)未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認定的;

(二)提交的備案材料不屬實的。

第十九條 宗教事務部門辦理備案後,應當為宗教教職人員編製備案號。備案號採用十二位數字編碼,依次由六位行政區劃代碼、一位教別號和五位流水號組成。

第二十條 宗教團體應當向完成備案的宗教教職人員頒發宗教教職人員證書,並不得收取費用。

宗教教職人員證書在全國範圍內適用。宗教團體、宗教事務部門不得重複認定或者備案宗教教職人員。

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由全國性宗教團體印製,證書應當載明備案號和有效期等內容。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在證書有效期滿前及時辦理延期手續。

第二十一條 宗教教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宗教團體應當按照管理職責到相應的宗教事務部門辦理註銷備案手續,並以適當方式公告:

(一)被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建議宗教團體取消宗教教職人員資格的;

(二)被宗教團體依照本宗教的有關規定取消宗教教職人員資格的;

(三)因自願放棄、死亡或者其他原因喪失宗教教職人員資格的。

第四章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是指在宗教活動場所主持宗教教務的宗教教職人員。

全國性宗教團體應當制定本宗教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規定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具體範圍、任職條件和程序等。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應當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

第二十三條 擬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產生後十日內,由該場所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填寫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擬任職人員產生情況說明;

(二)擬任職人員的戶口簿複印件、居民身份證複印件和宗教教職人員證書複印件。

擬任職人員離任其他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還應當提交離任該場所主要教職的註銷備案材料。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表式樣由國家宗教事務局制定。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宗教活動場所提交的備案材料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答覆,逾期未答覆的,視為已完成備案程序。

第二十五條 擬備案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備案:

(一)擬任職人員未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產生的;

(二)擬任職人員離任其他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未辦理註銷備案手續的;

(三)提交的備案材料不屬實的。

第二十六條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備案程序完成後,該場所可為擔任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舉行任職儀式,正式賦予其職責。

第二十七條 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實行任期制,任期三至五年。期滿後擬繼續擔任主要教職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 宗教教職人員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該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任職備案程序辦理註銷備案手續,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該場所管理組織作出宗教教職人員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決定的情況說明;

(二)該場所所在地宗教團體出具的書面意見。

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同時擔任該場所管理組織主要負責人或者財務管理機構負責人的,宗教活動場所還應當提交離任財務審查情況的報告。

第二十九條 宗教教職人員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註銷備案:

(一)該場所管理組織未按照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辦法規定的程序,作出宗教教職人員離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決定的;

(二)未經該場所所在地宗教團體同意的;

(三)擔任該場所管理組織主要負責人或者財務管理機構負責人未辦理離任財務審查的。

第三十條 宗教教職人員一般只能擔任一個宗教活動場所的主要教職。確有需要的,可以兼任一個宗教活動場所的主要教職。

兼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應當經擬兼任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縣(市、區、旗)宗教團體同意,由該場所將兼任情況報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逐級報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兼任的,擬兼任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還應當徵求該宗教教職人員現任職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

第三十一條 擔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任職備案程序辦理註銷備案手續,並以適當方式公告:

(一)喪失宗教教職人員資格的;

(二)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宗教團體規章制度被撤銷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

(三)超過一年未履行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職責或者不具備正常履行主要教職職責能力的。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宗教事務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宗教教職人員備案和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備案的職責,指導監督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 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充分利用政務信息網絡資源,加強宗教教職人員信息化管理。

國家宗教事務局建立宗教教職人員信息庫,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及時提供和更新宗教教職人員的基本信息、獎懲情況、註銷備案等信息。

第三十四條 宗教教職人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從事宗教教務活動的,應當經離開地和前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同意,並報兩地的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從事宗教教務活動一年以上的,由兩地的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通過宗教教職人員信息庫辦理相關信息變更。對該宗教教職人員的管理職責轉移至遷入地相應的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團體。

宗教教職人員跨縣、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從事宗教教務活動的管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規定。

第三十五條 宗教團體應當制定宗教教職人員培養規劃,加強宗教教職人員的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宗教教職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第三十六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頒發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的宗教團體應當規範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管理,不得違規頒發證書,不得借頒發證書牟利。

第三十七條 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健全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宗教教職人員行為規範,健全宗教教職人員獎懲機制和準入、退出機制,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本團體規章制度的宗教教職人員予以相應處罰。

第三十八條 宗教團體應當制定宗教教職人員考核制度,對宗教教職人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任職、獎懲等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九條 宗教團體應當建立宗教教職人員檔案,健全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教職人員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將宗教教職人員信息變更情況報送宗教事務部門。

宗教院校應當將本院校宗教教職人員有關情況及時報送設立該院校的宗教團體。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將本場所宗教教職人員有關情況及時報送所在地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部門。

第四十條 宗教院校應當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提高辦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宗教教職人員。

第四十一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建立健全本院校或者場所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制度,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的日常監督和管理。

宗教活動場所接收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嚴格把關,核查身份並登記造冊,不得超出本場所容納能力及經濟能力接收宗教教職人員。

第四十二條 擔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履行宗教教務管理職責,接受宗教團體的教務指導,服從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管理,接受所在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的監督。

第四十三條 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收到反映宗教教職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宗教團體規章制度材料的,應當調查核實,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第四十四條 宗教教職人員認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宗教事務部門反映,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調查核實,依法予以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公職人員在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應當給予處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宗教事務條例》第六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一)未建立健全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制度的;

(二)未按本辦法規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的;

(三)未按規定認定或者批准宗教教職人員的;

(四)宗教活動場所未按規定選任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

(五)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宗教教職人員或者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備案手續的;

(六)未按規定頒發宗教教職人員證書,或者借頒發證書牟利的;

(七)侵犯宗教教職人員合法權益的;

(八)其他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宗教教職人員違反本辦法第三條和第二章相關規定的,按照《宗教事務條例》第七十三條等規定予以處理。

第四十八條 對宗教事務部門的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縣(市、區、旗)沒有相關宗教團體的,本辦法規定的相應職責由市(地、州、盟)宗教團體履行。

市(地、州、盟)沒有相關宗教團體的,相應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履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沒有相關宗教團體的,相應職責由全國性宗教團體履行。

第五十條 本辦法由國家宗教事務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實施。2006年國家宗教事務局公布的《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同時廢止。

END

來源:衡水統戰

原標題:《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
    (修訂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1994年1月31日國務院令第144號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正文十三條,共778字。
  • 【權威發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公布,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條  取得宗教教職人員資格應當經宗教團體認定,報宗教事務部門備案。全國性宗教團體應當制定本宗教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規定宗教教職人員的稱謂、認定條件和程序等,認定條件應當包含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全國性宗教團體制定的宗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應當報國家宗教事務局備案。
  • 【關注】《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公布,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的公布施行,對於深入貫徹落實《宗教事務條例》,規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加強宗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共七章五十二條,完善了宗教教職人員管理制度。《辦法》規定宗教教職人員的權利和義務,規範宗教教職人員行為,明確宗教教職人員權利救濟渠道。規範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的備案,加強宗教教職人員證書的管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修訂徵求意見...
    為了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規定,國家宗教事務局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修訂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國家宗教事務局擬規定:網際網路上不得直播錄播拜佛燒香,個人不得在...
    新京報快訊(記者吳為)9月12日,記者從國家宗教事務局獲悉,該局目前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發布《網際網路宗教信息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辦法擬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網際網路上直播或者錄播拜佛、燒香等宗教活動。
  • 國宗局擬發規定:不得在網際網路上講經講道、直播宗教活動
    中國西藏網訊2018年9月10日,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了《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宗教信息服務的相關規定。《辦法(徵求意見稿)》共五章三十五條,五大章節分別是:總則、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審批、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在同時發布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起草本《辦法(徵求意見稿)》,旨在規範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活動,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
  • 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9月21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是國家藥監局自《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頒發以來發布的又一配套管理辦法。據了解,自新條例頒布後,國藥監局相繼發布了《化妝品註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化妝品註冊與備案資料規範(徵求意見稿)》、《化妝品新原料註冊與備案資料規範(徵求意見稿)》和《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
  • 國家林草局對《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起始時間:2020年07月21日結束時間:2020年08月05日摘要信息:為規範全國生態護林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經過前期調研和徵求意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研究起草了《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為規範國家標準管理,根據市場監管總局規章修改工作安排,現將《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18日。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意見。三、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送至:bzjss_gy@samr.gov.cn。郵件主題請註明「《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字樣。四、通過信函將意見郵寄至:北京市海澱區馬甸東路9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司,郵政編碼:100088。信封上請註明「《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修改意見」字樣。
  • 教育部發布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明確資質要求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斯文)為健全外籍教師管理法律制度,加強外籍教師管理,7月21日,教育部會同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發布了《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即日起至8月21日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為促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我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了《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機構職能
    (四) 對黨和國家有關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擬定民族宗教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規和規章,加快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建設進程。(五) 維護少數民族和合法權益,監督辦理有關少數民族機益保障事宜;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宗教團體和宗教場所的全法權益,保護宗教的職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體正常的宗教活動。
  • 宗教團體與宗教活動場所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社會團體分別由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相應的業務主管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宗教團體作為一個類別的社會團體,由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登記管理,各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對宗教團體進行日常管理。    分級管理並不表示宗教團體也有行政級別,只表示宗教團體的活動地域和組成人員的來源不同。
  • 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完善國家質量獎勵制度,規範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和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國家功勳榮譽表彰條例》《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彰獎勵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 今日能源看點:《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
    《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瀋陽市生態環境局日前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瀋陽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意見的公告,辦法中稱,年度碳排放量達到規定規模的單位應當納入配額管理;其他排放單位可以自願向市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申請納入配額管理;市政府確定的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納入配額管理,1噸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相當於1噸碳排放配額。
  • 關於《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
    為促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我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了《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1.電子郵件:law@cac.gov.cn。
  •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發布:我國信教公民已...
    白皮書顯示,中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佛教和道教信徒眾多,但普通信徒沒有嚴格的入教程序,人數難以精確統計。佛教教職人員約22.2萬人;道教教職人員4萬餘人;10個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總人口2000多萬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5.7萬餘人;天主教信徒約60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0.8萬人;基督教信徒3800多萬人,宗教教職人員約5.7萬人。目前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4萬處。佛教寺院約3.35萬座,其中漢傳佛教2.8萬餘座,藏傳佛教3800餘座,南傳佛教1700餘座。
  • 關於公開徵求《惠州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僱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規範我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管理,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起草了《惠州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僱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並於2020年10月17日前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反饋我局。
  • 關於徵求中國象棋協會紀律準則和處罰規定 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關於徵求《中國象棋協會紀律準則和處罰規定 (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welcome象棋協字〔2020〕16號關於徵求《中國象棋協會紀律準則和處罰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象棋協會、棋牌中心,各有關單位:2013年4月,中國象棋協會出臺了《象棋比賽賽風賽紀管理辦法》,根據事業發展需要,為更好地保證全國象棋競賽及相關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象棋運動健康發展,維護公平競賽秩序,預防並處罰違反、違犯體育運動精神等違紀違規行為,依據
  • 四部門就《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明確資質要求
    教育部網站7月21日消息,為健全外籍教師管理法律制度,加強外籍教師管理,教育部會同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了《外籍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