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不只是看起來假,它本來就是假的。wwe屬於職業摔角,注意不是摔跤。在美國,摔角被稱為professional wrestling,屬於體育娛樂業。摔跤被稱為amature wrestleing,屬於奧運會比賽項目,比如kurt angle,他拿過奧運金牌,打的就是摔跤。brock lesnar大學時拿的全國冠軍也是摔跤,他倆都是專業的摔跤運動員,後來改成了摔角選手。
全世界範圍內,摔角不只是wwe,它是最大的摔角上市公司,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歐洲各地的摔角也很流行。美國本土除了wwe也有很多摔角組織,它們統稱為獨立屆。
第二,摔角並不是一直都是假的,一開始是真的,而且持續了很多年。早期的摔角主要就是為了解決私人恩怨,公開約架的,類似於打黑拳。直到hulk hogan的出現,摔角才逐漸與表演,劇情相結合。vince把摔角徹底改造成了娛樂節目,並讓主流媒體接受,各個年齡段都喜歡。
第三,冠軍,這只是個噱頭,它不會被任何專業機構認可。
第四,劇情。沒錯,它是有劇本的,包括對手安排,比賽流程,臺詞,勝負,必殺技,都是設計好的。它就像沒有終結的好萊塢電影
第五,選手。他們既不是專業運動員,也不是純粹的演員。擂臺名,外形,性格,服裝,出場音樂,招牌動作,口頭禪,都是經過包裝的,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六,演出方式。地點不固定,主要是巡演,還有現場秀,每月有ppv。最重要的是,直播,沒有彩排,沒有剪輯。觀眾可以近距離直接感受,類似於看3d電影。而且是直播,雖然是安排好的,但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需要工作人員,選手臨場應變。
第七,尺度。原來很黃很暴力,現在已經合家歡了。
第八,道具,擂臺是木質地板,擂臺下面有擴音器。所有的桌子,椅子,梯子都是特製的,跟電影道具一樣。
第九,傷病。絕大部分是劇情受傷,真實受傷的很少。流血,有的是比賽失誤引起的,現在很少了。有的是選手自己割傷的,已經被禁止了,barista曾經私自割破額頭流血,被罰款10萬美金。有的是擠血包。
第十,行業術語。wwe的男選手叫superstar,女選手原來叫diva,後來也叫superstar,正派叫baby face,反派叫heel,可以決定比賽勝負的大牌叫booker,打醬油的叫jobber。
摔角行業的最大忌諱,就是不能當著摔跤手的面說他們是假的。好萊塢的電影都是假的,那你為什麼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