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4年1月27全面結束,是近代史上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的一場圍城戰。在長達900天的圍困中有150萬蘇聯人死亡。
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的俄國「歐洲之窗」,200多年來一直是遼闊的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發源地,1924年更名為列寧格勒,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它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貫穿其間,其中十月鐵路線把列寧格勒同莫斯科和蘇聯其他些經濟地區聯結在一起。同時,它還是波羅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蘇聯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就是以奪取列寧格勒這個大城市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並與芬蘭軍隊會合,讓德國嚴嚴釘死彼得大帝打開的「歐洲之窗」,把波羅的海變成德國的內海,而且通過佔領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搖籃,還能瓦解敵人的反抗意志,摧毀他們的士氣。」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訓令,即「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9月,德軍到達列寧格勒城東面拉多加湖南岸,佔領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條陸路交通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只有拉多加湖一邊可以與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聯繫。
蘇最高統帥大本營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由原大本營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出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隨後朱可夫對方面軍進行了改組,費久寧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並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可夫少將的職務。朱可夫又同助手們連夜制定了一份城防計劃:從市區防空部隊撤出部分高射炮,將其配置在列寧格勒最危險的地域,對德軍坦克實施直射;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全部艦炮支援烏裡茨克—普爾可沃高地的第42集團軍;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縱深梯次防禦,布設地雷、設置電網;從卡累利阿地峽抽調第23集團軍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團軍,加強烏裡茨克地區的防禦;以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院校學生組建5到6個步兵旅。
德軍於9月9日上午開始從南面向列寧格勒發起正面強攻,主攻方向為該城西南的烏裡茨克和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10日,德軍在蘇軍第3近衛民兵師的防地上撕開了一個缺口。11日,德軍佔領杜德戈夫,次日又佔領紅村,向烏裡茨克推進。9月13日,德軍突破蘇軍的防禦,佔領了索斯諾夫卡、芬蘭科伊洛沃,逼進烏裡茨克。
9月6日,希特勒發布了第35號訓令,代號「颱風」行動,確定10月2日發起莫斯科會戰。希特勒要求勒布迅速同在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建立聯繫,合圍在列寧格勒的蘇軍集團,以便最遲在9月15日為德軍在中路的進攻創造條件,到那時,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和一部分空軍將調歸包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15日之前如果不能攻下列寧格勒,勒布將更沒有能力去攻佔列寧格勒。為此,勒布致電總參謀部,要求準許他推遲四五天再將裝甲兵團交給中央集團軍群,同時,他保證,他將在幾天內佔領列寧格勒。勒布的請求得到同意,準許他推遲4天。總參謀長哈爾德在命令的最後特別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許多事情和許多人的前途將由這4天決定。」
9月16日,勒布尋找蘇軍防禦的薄弱部位,指揮德軍從蘇軍第42集團軍和第55集團軍結合部突入蘇軍防禦,攻佔了列寧格勒以南18公裡的普希城,向左迂迴列寧格勒正南的普爾可沃高地,向右迂迴東南的科爾皮諾。然而,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的推進速度從7月份的每天5公裡下降到9月一個月的不到2公裡。19日,德軍進攻達到高潮。炮兵對列寧格勒實施連續17個小時的轟擊,航空兵出動近300架次的飛機對該城進行了6個波次的轟炸。但是,列寧格勒軍民頂住了德軍的最後攻擊。
德軍對列寧格勒實行嚴密封鎖,不斷炮擊和轟炸該城。希特勒宣稱:「我軍的目的在於包圍這個城市,用炮擊和連續不斷的空中轟炸,把它夷為平地。把這個城市接管過來的任何要求,將不預考慮,因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應他們食物的問題,不能由我們也不應該由我們解決。在一場爭取生存的戰爭中,我們對這樣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連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1944年1月14日,蘇軍3個方面軍向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的德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到1月27日,蘇軍向西和西南方向挺進150至200公裡,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23個師,收復紅村、烏裡茨克、普希金、諾夫哥羅德和盧加等城市,打通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使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徹底解脫出來在。當天,英雄城市列寧格勒以20響禮炮歡慶他們的勝利。
列寧格勒被圍困時間長達900天,共有64.2萬人餓死和凍死,2.1萬人死於德軍的空襲和炮擊,但英雄的列寧格勒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戰,挫敗了德軍佔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並把強大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住在蘇聯西北戰場上,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的勝利。美國軍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片中評價列寧格勒戰役說:「一個將軍可以贏得一次戰役的勝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英國的《旗幟晚報》也稱頌道:「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
那個一月的夜晚,也許所有能站起來的人都走上了街頭觀看慶祝解放的煙花,但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的鄰居、朋友和親人。這個近三百萬人口的蘇聯最大城市中剩下的人只有六分之一:150萬人被疏散,超過65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被餓死的。列寧格勒為何對希特勒如此重要?因為這座城市不僅對納粹左翼部隊構成威脅,而且在運輸方面也極為重要。一旦佔領列寧格勒,德軍便能將港口和重要的鐵路供給樞紐掌握在自己手中。
列寧格勒的城防工作做得相當出色,近五十萬守軍將整個城市築成一座堡壘。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和紅山炮臺要塞的重炮給圍攻的敵軍以重創,防禦中高射炮的密度是倫敦保衛戰的十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無法拿下列寧格勒便將已被芬蘭人從北部圍攻的城市全面封鎖了起來。蘇軍自1941年秋開始嘗試解除該城的封鎖,但一直未能成功。
疏散
與其他眾多蘇聯西部大城市一樣,列寧格勒居民的疏散工作自戰爭伊始便已展開。6月29日,第一批難民被用火車送往東部。由於當時戰火尚未燃到列寧格勒,許多居民斷然拒絕離開自己的家園。
8月27日,德軍攻佔了列寧格勒的出城鐵路,許多居民未來得及疏散,於是出現了供給危機,並已無法養活所有剩下的人。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拉多加湖結冰才有所緩解。到1942年10月,共有100多萬人被沿著這條湖上"生命之路"從列寧格勒疏散。
飢餓
無論從前還是現在,任何一座大城市的物資儲備都不會超過兩個星期所需,被圍困的列寧格勒亦是如此。被德軍飛機炸毀的倉庫燃起熊熊大火,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10月份城內就開始出現嚴重的食品問題,而到了11月,飢餓便開始蔓延開來。通過空運提供供給根本不可能,拉多加湖停止通航與湖面結冰之間的這段時間是整個圍困期間最困難的時期:船隻無法航行,貨車也無法通過。
憑證配給制只能稍許緩解卻無法戰勝飢餓。食品供給定額開始減少,1941年11月20日情況惡化到了極點:前線戰士每天只能分到500克麵包,工人每天250克,公務人員及其家屬每天則只能分到125克。圍困的第一個冬季每天都有數千人因凍餓而死。餓殍遍地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42年夏天,但此後的食品供給定額仍然相當低,即使是能分得最高配額食品的士兵也相當虛弱。
圍城中的生活
儘管忍飢挨餓並不斷遭受轟炸,市民的生活仍在繼續。戰線距城市中心區和冬宮僅16公裡,剛生產出來的坦克從不斷遭到轟炸的基洛夫工廠的車間開出直奔前線,市中心開往前線的電車仍未中斷。前線戰鬥激烈,市內卻秩序井然。1941年11月起有大批居民被餓死在街頭,為此成立的特別行動小組每天能從街上收拾起數十具乃至數百具屍體。
1942年3月,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走上街頭清理城市垃圾,4月起市政設施開始恢復。儘管遭受轟炸和圍困,列寧格勒的文化生活仍然保持著,甚至圍困的第一個冬天仍有劇院和圖書館營業,1942年夏天又有數家高校和劇院開門。1942年8月9日,市樂團舉辦了首場圍困期間的音樂會,演奏了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Demitry Shostakovich)著名的列寧格勒英雄交響曲,成為圍困的音樂象徵。
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4年1月27全面結束,是近代史上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的一場圍城戰。在長達900天的圍困中有150萬蘇聯人死亡。
德軍佔領不了列寧格勒,便圍困列寧格勒,大封鎖帶給列寧格勒的是飢餓和死亡。娜塔莎看見面前的人因飢餓倒下,也親眼目睹有人砍屍取肉。
娜塔莎在自己的寓所裡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戰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這位老人一直住這幢已經有些年歲的筒子樓裡。
老人說她從未想過離開聖彼得堡,正如70多年前那樣,即使德軍兵臨城下,有機會離開的娜塔莎也未曾想過要離開這座城市。
娜塔莎給記者看了一張照片,那是她年輕時的留影,一個傳統的俄羅斯姑娘,身著軍裝,眼睛很大、朝氣蓬勃,那是她參加列寧格勒保衛戰時的留影。
當時,德軍兵臨城下,城市中幾乎所有的男人都已奔赴前線。娜塔莎從高中開始就學習開槍。很快,教官就注意到這位年輕的姑娘,因為她的槍法特別準。
「我特別想上前線」,娜塔莎說。她表示,當時列寧格勒的年輕人很少願意留在城市中,都希望能奔赴前線為國家效力。
「你看,我還是習慣稱聖彼得堡為列寧格勒」,娜塔莎一邊說一邊笑起來。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
然而,在1941年11月8日之後,列寧格勒的形勢危急起來。德軍佔領了提赫文,切斷了蘇聯從內地向列寧格勒運送糧食的線路,列寧格勒被德軍重重包圍,300萬列寧格勒軍民陷入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飢餓之中。
因為列寧格勒的象徵意義,希特勒渴望重重地懲罰這座城市,因為蘇軍的殊死抵抗,希特勒發現自己不能實現完全徵服,於是決定封鎖列寧格勒,以便讓飢餓配合,從而實現佔領。
娜塔莎親歷了列寧格勒保衛戰這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災難。因為封鎖,糧食成為列寧格勒最為稀缺的東西,居民的麵包定量先後5次降低,到當年11月20日已經降至僅能維持人生命的最低限量:高溫車間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術人員250克,職員和兒童僅125克。
娜塔莎說,當時的列寧格勒城內,剩下的幾乎都是女人,因為男人都上前線了,有人餓死了,親人連將其送到墓地的力氣都沒有,只有請志願者幫忙。
娜塔莎說,飢餓造成了太多的人倫悲劇。
一天晚上,娜塔莎去找姐姐,結果在一個小院子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男人,對方拿著斧頭正在砍人——所謂人吃人在當時的列寧格勒不算什麼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