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朵姓記載及分布

2021-02-23 甘青朵氏家族

永靖縣  主要分布在川城鎮、鹽鍋峽鎮、坪溝鄉、劉家峽鎮。其中:川城鎮川城村朵家溝因乾旱缺水,大部分家族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遷往本省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金塔、瓜州等市縣和新疆等地,共70餘戶300餘人,現只有3戶10人;鹽鍋峽鎮撫河村13戶60餘人;坪溝鄉灣子村和鄰近的山頂村溝腦社10餘戶50餘人(約半數遷往河西瓜州縣、金塔縣,10餘戶60餘人),劉家峽鎮現有10戶40餘人,另外還有個別住蘭州、北京、新疆和東北等地(朵家溝遷往永登的一支朵姓30餘戶180餘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積石山縣  積石山縣癿藏鎮朵家山10戶70餘人,小官鄉5戶30餘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永登縣  主要分布在河橋鎮、連城鎮、民樂鄉(含原大有鄉)、通遠鄉、中堡鎮、城關鎮、柳樹鄉(含原清水鄉)、紅城鎮、苦水鎮、上川鎮、秦川鎮和中川鎮。其中,河橋鎮樂山村5戶20餘人;連城鎮浪排村9戶53人,東河沿村5戶26人,明家莊村6戶40餘人;民樂鄉細溝村中梁社5戶16人(中梁社朵姓系連城浪排村遷出,遷出時間約1920年前後;改革開放後,從該村遷往上川鎮紅井槽村2戶10人,遷往新疆、酒泉共2戶;紅古窯街煤電公司、永登縣城有一部分是從該村遷出的);民樂鄉大有2戶4人;通遠鄉1戶;中堡鎮2戶;城關鎮16戶48人;柳樹鄉清水康家井村38戶173人;龍泉寺鎮1戶;紅城鎮3戶7人;苦水鎮1戶;秦川鎮上華家井村7戶39人,五道峴村7戶26人。共有人口460多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永登有樂都一支的朵姓60餘戶200餘人)。

蘭州紅古區  窯街煤電集團公司32戶80餘人,紅古區海石灣鎮2戶6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天祝縣  主要分布在華藏寺鎮、石門鎮、西大灘鄉、朵什鄉、東坪鄉。其中:華藏寺鎮水泉村8戶30餘人,岔口驛村21戶85人;石門鎮石門村1戶4人;哈溪鎮友愛村3戶16人;西大灘鄉現有朵姓60餘戶260多人(多系民和縣朵卜溝一支);朵什鄉約15戶40餘人;東坪鄉40餘戶200餘人(另外,49戶240餘人已分別遷至青海海西、樂都、民和和甘肅蘭州、古浪、永登秦川、連城、河橋等地);民族成分有漢族、藏族。  

古浪縣  古浪朵氏家族居住較多,支脈已遍布古浪、天祝兩縣,定居地30處,約300戶1500人。古浪朵姓主要分布在土門鎮、定寧鎮、橫梁鄉、泗水鎮、永豐灘鄉、黃花灘鄉、海子灘鎮、直灘鄉、黃羊川鎮、黑松驛鎮、古浪鎮、古浪縣城、古豐鄉、民權鄉和武威市區。其中:土門鎮寶塔寺村朵家場、朵家中莊、朵家下地等村莊有129戶543人;三官村朵上莊、朵下莊63戶323人;新勝村2戶10人;漪泉村4戶13人;定寧鎮肖家營村朵家莊30戶145人;泗水鎮買家新莊村4戶19人;永豐灘鄉塘溝村12戶59人;黃花灘鄉四墩子2戶11人,馬路灘井窩1戶7人,白板灘2戶10人;海子鎮元莊子1戶4人;海子灘鎮新民村2戶10人;直灘鄉1戶4人;橫梁鄉中泉村4戶45人;黃羊川鎮東窯村4戶22人,西窯村4戶19人;黑松驛鎮蘆草溝村6戶33人;古浪鎮八裡營村7戶20餘人;古浪縣城5戶26人;古豐鄉中咀子村20餘戶約100餘人,八裡營2戶13人;民權鄉長嶺村5戶30人;武威市區7戶23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民樂縣  主要分布在民聯鄉、豐樂鄉、南古鎮,共計956人。其中:民聯鄉龍山(乃家崖)村124戶474人;豐樂鄉白廟村29戶135人;南古鎮周莊(傳統名叫朵家莊)村115戶347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民和縣  主要分布在巴州鎮、滿坪鎮、甘溝鄉、前河鄉和縣城(川口鎮),共計900餘人。其中:巴州鎮涼爾灣村12戶70餘人(系樂都一支),滿坪鎮朵堡村13戶60餘人,與之鄰近的甘溝鄉峽門村、李家村60餘戶300餘人;前河鄉芒拉村90餘戶400餘人。民族成分有漢族、土族、藏族。

民和朵姓居住較為集中的是芒拉、雜哇、貢哇嶺。

芒拉:距民和縣城東南73公裡,又叫昂拉、西昂拉,《西寧府新志》中記作「德化堡敖拉莊」,現為民和縣前河鄉芒拉村,是朵姓主要聚集地,含忙拉、巴達、紅莊三個自然村,總人數為90戶,400多人。

雜哇:距民和縣城南80公裡,現為甘溝鄉政府所在地,有朵姓40多戶200多人。

貢哇嶺:屬滿坪鎮朵堡村,莊內建有朵氏覺康,世襲「苯布」住持此處。

樂都縣  主要分布在洪水鎮、蘆花鄉、馬營鄉、馬場鄉、下營鄉和縣城(碾伯鎮),共約1000人。其中:洪水鎮23戶120人。分別居住袁家莊村、大寨子村、下王家村(其中遷至格爾木市5戶);蘆花鄉朵家灣村33戶150餘人,九架山村27戶約130人,三條溝村7戶30餘人,牙合村2戶8人,本康嶺村4戶約20人,查幹村1戶約5人(其中蘆花全鄉已遷至青海都蘭縣香日德、甘肅酒泉和新疆等地近10戶40多人);馬營鄉康巴村11戶68人,八架山村7戶30人,古城村4戶25人,北坪村2戶8人;馬場鄉泉兒灣村5戶20餘人;下營鄉白土莊村30戶140餘人(其中約一半遷至本省西寧、果洛、格爾木、湟中和新疆等地),縣城(碾伯鎮)15戶60餘人。民族成分多為漢族,另有少量蒙古族、土族和藏族。

平安縣  主要集居在平安鎮南村(地處縣城),共有40餘戶200餘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大通縣  主要分布在城關鎮、黃家寨鎮、青山鄉,共約100餘戶420餘人。其中:城關鎮西關村9戶40餘人;黃家寨鎮索家莊村49戶250餘人,東柳村6戶30餘人;青山鄉龍臥村有19戶100餘人,長寧鎮韓家山村1戶3人(系樂都縣蘆花鄉朵家灣後裔招婿定居)。民族成分有漢族、藏族。

門源縣  主要在浩門鎮疙瘩村10餘戶50餘人,北關村2戶25人。民族成分均為藏族。

互助縣  主要分布在南門峽鎮、東山鄉、加定鄉、五十鄉。其中,南門峽鎮七塔爾村約15戶60人(均為漢族,民國初年居住此地),東山鄉吉家嶺村約13戶40餘人(均為土族),甘家嶺村(缺資料);加定鄉3戶(藏族)、五十鄉甘禪10戶(藏族)。

湟中縣  主要分布在多巴、攔隆口二鎮。其中,多巴鎮銀格達一村(距西寧市以西約28公裡)17戶70餘人;攔隆口鎮尼麻龍村(距西寧西北40餘公裡)8戶30餘人,民族成分均為漢族。

西寧市  主要居住在市區,約20餘戶100餘人。

除此之外,也許甘青其他地方還有朵姓居住,但未能調查到。以上所調查的人口總數統計,不包括無淵源關係朵姓。

另外,這次調查還顯示:甘青這一帶朵姓無回族。

相關焦點

  • 柏(bǎi)姓起源及分布
    聯繫:柏盛敏QQ616387626柏(bǎi)姓起源及分布導語:柏(bǎi)姓有多少人口_柏姓起源及分布,柏姓是佔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一十三位姓氏,尤其在皖蘇、神龍氏    「第二種源流依然與柏皇氏有關,但是是以國為姓。
  • 柳姓的來源與分布
    柳姓的來源與分布柳姓來源較早,也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較前
  • Gou姓遷徙分布
    春秋時,不同所出的芶姓已分布於晉、楚等國,另春秋戰國時尚有衛國人大將軍芶變、吳國人大夫芶告、儒家大師趙國人芶況等見諸史冊,表明芶姓已分布於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繁衍生居。另有大量勾芒後裔勾姓散居分布於巴、蜀、吳、越等國。另春秋戰國時尚有越國人大夫勾如、衛國人孔子門生勾井疆、楚國人(將軍)宕渠侯勾博學等見諸史冊,表明勾姓已分布于越、吳、衛、楚、巴、蜀等地繁衍生居。
  • 揭秘蘇姓的來源及蘇氏在中國的分布情況
    目前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河南、福建、山東五省區,大約佔蘇姓總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臺灣、安徽、江蘇、湖南,這六省集中了蘇姓總人口的24.3%。廣東約佔蘇姓總人口的20%,為蘇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兩廣閩臺、北方豫魯冀兩塊蘇姓集中分布區。江蘇蘇姓分布的重點地區。在江南地區分布著蘇軾的後裔,其中蘇軾長子蘇邁的後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鄉、新閘鎮等地,約1500餘人。
  • 現在還有「贏」姓嗎?有的話主要分布在哪裡?
    其實,嬴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姓氏,是上古八大姓氏(姬、姚、媯、姒、姜、嬴、姞、妘)之一,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姓從女從生,是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群符號,因此上古八大姓皆為女旁《帝王世紀》記載:「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嬴姓也。」
  • 膠東半島西部有不少綦姓人,平度和萊州為集中分布地
    就規模而言,綦姓不算是大姓,宋版《百家姓》中亦無記載。但在膠東半島區域內,有不少綦姓人分布,尤其是在半島西部的平度和萊州等縣市,綦姓分布較為集中。 這些村莊基本上都是由綦姓人建村,還有一些村莊名字不帶綦字,但也有很多綦姓人,比較典型的就是南村鎮的沙梁村。
  • 鄢姓在全國的分布
    、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二百位,2009年全國人口普查位列二百五十四位,在臺灣省亦名列第三百四十位,總人數大約40萬左右。,新疆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庫爾勒地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地區,陝西漢中、安康、西安,河南信陽、駐馬店、許昌、新鄉等地也有常住鄢姓居民。
  • 我國有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就以他生前的字為姓;比如我獲得了某某官職,好,就以這個官職為姓。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夏商周三代貴族的宗法制度十分嚴格,氏作為族名存在,若將一家比喻為樹,姓為根,氏則為枝。但是,這段歷史,卻一直在變化,因為中國人對姓氏的重視,姓氏和氏族成為了歷史的最好見證。公元前259年,一個嬴姓、趙氏、名政的男嬰誕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也改變了中國人的姓、氏、名、姓等諸多無姓無名的狀況。
  • 【桂氏頭條】桂姓全國分布及淵源
    桂姓全國分布及淵源(湖南祁陽桂忠搜集整理  2017年2月更新) 石臺桂姓一般分布在仁裡鎮,從東山永豐至緣溪高寶都有分布。仲武公孫世榮為浙江慈谿之祖,世華為貴池和石臺之祖,世昌為江西貴溪之祖,其子孫迅速發展到全國各地,故《桂氏宗譜》有「孤香南旺」之語。(3)東至縣。(4)池州另有桂姓輩分:「天兆國嗣忠,必光宏銀河,一派萬世如春」。(5)池州一支。
  • 《史記》記載唯一吃過龍肉的人,你若是這些姓,或許是他的後裔
    根據《史記》記載,孔甲在位時期順服天帝,後者頗為欣慰,賜予了這位人間帝王兩條龍。龍本身有威嚴,一般人馴服不了,孔甲同樣也是如此。他本想廣而告之,讓豢龍氏派人出來幫忙,但始終找不到他們家族的蹤跡。幸好陶唐氏的後代劉累與豢龍氏打過交道,學過幾項馴養龍的本領,於是他自然而然地擔當了這個要職。孔甲欣喜不已,給劉累賜名為御龍氏。
  • 塗氏遷徙分布地
    欽公第十八世孫,南唐升元(公元973年)年間人,任南昌縣尉,撰補《豫章記》,他是涂姓在南昌的始祖,他的子孫後代,分布在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奉新縣、豐城市一帶的各鄉鎮,成為涂姓人口密聚的地區。  至今,南昌縣的所有鄉鎮,有涂姓人聚居的自然村,有的一個鄉鎮涂姓聚居多達五、六個村。
  • 【尋根認祖---瑞昌姓氏來源與分布: 蘆(lu)姓 】
    今日姓之:  蘆(lu)姓第七節  蘆(lu)姓一、姓氏概況蘆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姜姓,齊桓公之後。桓公之後有以蘆蒲為姓者,後改單姓蘆。二是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據《魏書·官氏志》及《太平圖話姓氏綜》所載,北魏時改代北莫蘆氏為單姓蘆;今壯、瑤、苗、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當今蘆姓人口大約有57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042%,在全國姓氏人口中排第199位。
  • 蘇姓人口分布,蘇氏宗親您來自哪個地方的蘇姓人氏?
    此期隨著航海技術的提高,居於福建沿海的蘇姓則有飄洋過海,僑居海外者。滿清時,蘇姓人已廣布全國。蘇姓約有611多萬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的0.47%。主要分布於河北、山東、河南、福建,這四省區蘇姓人口佔蘇姓總人口的40.3%蘇姓的著名人物有韓國縱橫家蘇秦、東漢冀州刺史蘇章、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蘇綽、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北宋詞人蘇軾、蘇洵、蘇澈等。
  • 《以獸取姓知多少?》
    猴姓山西、山東、河南、兩湖有分布。豬姓豬八戒看來真有家族,貴州盤水有豬氏後離4O餘人,現有豬賦強者,35歲,在寧波打工,他以傳家譜為證,使工友信服。鴨姓北京、四川有分布。雞姓排名2261位。廣西、上海、雲南有分布。
  • 【尋根認祖---瑞昌姓氏來源與分布: 武(wu)姓】
    今日姓之:武(wu)姓第四節  武(wu)姓一是出自姬姓,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犬戎人侵西周,周幽王被殺,周的京都也遭破壞二是出自子姓,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漢代武班即是。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後諡號為」武」,史稱宋武公,其子孫以其諡號為氏,亦稱武氏。三是又據《風俗通義》所載,漢朝有武強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強縣,其後代因封地」武強」簡為武氏。武姓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中第98位。當今武姓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8%,總人口約有239萬。
  • 廖姓的少數民族分布
    鑑於以上原因,我國少數民族,特別是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多有廖姓分布。關於苗族的廖姓,石啟貴在《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中曾經談到:「苗民南遷,僻處邊陲,生活日久,姓氏名稱亦有別。就姓氏言,如楊、張、趙、歐、秧、伍、田、劉、梁、施、羅、尹、王、孫、尤、鄧、餘、胡、高、向等姓很多。而湘西苗區最著者有吳、龍、廖、石、麻。
  • 中原地區申姓蒙古族後裔的起源與分布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原地區申姓蒙古族後裔的起源與分布情況,2013年4月,全國第五屆申氏文化研究會暨沙河市分會成立大會在河北省沙河市文化娛樂中心禮堂隆重舉行,來自河南、山東、山西等地代表以及河北永年
  • 29個稀有姓有哪些 中國有什麼稀有的姓?看看有沒有你的姓
    根據《帝王世紀》記載,榆罔是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神農氏政權的最後一任君主,後被軒轅部落的黃帝打敗。 問(wēn)姓 問姓讀音作wēn,不可讀作wèn。今安徽省淮南地區,陝西省渭南市,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河北省圍場地區,甘肅省徽縣,浙江省餘姚市,湖北荊州,山西省汾陽市、交城市等地區,均有問氏族人分布。
  • 萬姓起源及遷徙分布
    萬姓郡望堂號 暫無!  萬姓家乘譜牒 暫無!  萬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陝西省長安河南省洛陽市。  萬姓起源之白文解說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於芮國(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0年為秦所滅),史稱芮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