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
1.海拔與相對高度
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如圖中甲點海拔為1500m,乙點海拔為500m。
相對高度: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如圖中甲與乙的相對高度是1000m。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坡度的大小隻與等高線的疏密有關嗎?
提示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取決於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線分布的疏密等因素。
3..特殊地貌類型的判讀
新月形沙丘
梯田
錐狀火山
風蝕蘑菇
岱崮山
衝積扇
地上河
喀斯特峰林
4.等高線地形圖與河流
(1)根據等高線的形狀和疏密判斷水系、水文特徵
(2)判斷河流流向、流域面積及水庫儲水面積
5.等高線地形圖與氣候
6.等高線地形圖與生產實踐
(1)選點
(2)選線
(3)選面
7.兩地間的溫差的計算
已知某地的氣溫和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根據氣溫垂直遞減率(0.6℃/100m)可計算出兩地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差,即:T差=0.6℃/100m×H差。
8.兩地間坡度大小的計算
下圖AB兩地的坡度:tanα=h/L。h為A、B間的相對高度(即BP),L為A、B間的水平距離(即AP)。
9.陡崖相對高度的計算
假設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有n條,等高距為d,則陡崖的相對高度ΔH的取值範圍是:(n-1)d≤ΔH<(n+1)d。下圖有三條等高線重合,所以200米≤ΔH<400米。
10.閉合曲線數值大小的判讀
遵循「大於大數、小於小數」的等值線原理。如上圖中A地周圍等高線數值為100m,則該地海拔小於100m,該區域可能為窪地(盆地);同理B區域海拔大於200m,可能為高地(山丘)。
11.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步驟
第一步:確定剖面線。在等高線圖上畫出一條剖面線(可能為已知,如下圖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標。縱坐標表示高度,橫坐標表示水平距離。
第三步:確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圖的5、10、15、20倍,倍數越大,起伏越明顯;水平比例尺一般與原圖一致。
第四步:描點。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或僅描關鍵點,如最高點、最低點)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繪到坐標圖中。
第五步:連線。用平滑曲線將各點順次連接,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如下圖中8′、9′兩點高度相同,兩者之間為河谷,地勢較低)。AB間的剖面圖如下:
12.地形剖面圖的基本判讀方法
(1)判斷地形剖面圖是否準確的關鍵點(如下圖)
(2)判讀地形剖面圖,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A在200~250m之間,B在250~300m之間。
看極值點是否準確:a在250~300m之間;b在150~200m之間;c在350~400m之間。
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從A到B經過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緩慢降低的過程。
13.地形剖面圖中的通視問題
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常見的有以下兩種情況:
(1)根據坡度陡緩情況。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後疏,為「凹坡」,可通視;等高線先疏後密,為「凸坡」,「凸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圖1)。
(2)是否穿越較高的山丘(山脊)。如果穿越較高的山丘,山丘後的地方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圖2)。
14.地形特徵的描述
區域地形特徵的描述常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根據區域地形圖分析該區的地形特徵;
二是根據區域等高線圖分析該區的地形特徵;
三是通過地形特徵分析對地理環境影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在高考中,常以「對氣候或對河流的影響」等角度出現。
15.連結高考
(2019·全國卷Ⅱ)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雲南省賓川縣位於橫斷山區邊緣,高山地區氣候涼溼,河谷地區氣候乾熱。
指出賓川縣地形的主要特點,並推測耕地分布及數量的特點。
[樣卷評析]
[標準答案] 地形特點:山高谷深。
耕地特點: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間盆地,數量少(或面積小、佔土地面積比重小)。
(2015·四川文綜)閱讀材料,回答下題。
材料 「蓉歐快鐵」運行線路圖(圖a);甲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b)。
據圖b,描述圖a中甲區域的地形特徵。
解析 根據圖b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該地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結合圖中經緯網判斷,在西南部和東北部,等高線較稀疏,是高原分布區,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地勢起伏大,西南高,東北低。
答案 高原、山地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東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勢起伏大,西南(南)高,東北(北)低。
(2017·海南地理)閱讀圖示資料,完成下題。
圖中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歸納巴拉圭的地形特徵。
解析 讀圖可知,巴拉圭的海拔基本在500m以下,等高線較為稀疏,以平原為主,巴拉圭河的海拔較低,向兩側海拔逐漸升高。
答案 地勢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為主;地勢自巴拉圭河(中部)向兩側逐漸升高。
(2015·福建文綜)下圖示意關中地區。讀圖,完成問題。
說出渭河平原南北兩側(沿108°E)的地形特徵差異。
解析 根據等高線分布特點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側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起伏較大,且南高北低;北側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地勢較低,且北高南低。
答案 南側: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南高北低),起伏較大。北側:以高原為主,地勢較低(北高南低),起伏較小。
(2015·山東文綜)讀「美國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及周邊區域圖」,描述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的地形特徵。
解析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東部是山地,西部沿海是平原,地勢東高西低。
答案 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
01坡度問題
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02通視問題
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03地形剖面圖的讀圖方法
起點、終點、高點、低點的海撥高度,其次為坡度的變化。
04大於大值,小於小值
05等高線與地形狀態
山脊——等高線向海撥低處突出(等值線向低值方向突出處為高值區),山谷——等高線向海撥高處突出(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06陡崖的相對高度的計算
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差值計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 d表示等高距)。
07引水線路
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儘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08交通線路選擇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儘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09水庫
.選在河流;壩址——盆地、窪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於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儘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壩高——考慮佔地搬遷狀況,儘量少淹良田和村鎮。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壩長——工程量的大小。
10水系特徵
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11水文特徵
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12農業規劃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發展耕作業,山地、丘陵地區發展林業、畜牧業。
13城市布局形態與地形
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適宜分散疏鬆式。
14地形特徵的描述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徵。
15地形相關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
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河流上遊海拔高,下遊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地形類型判讀:
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線的註記,平直等高線註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註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註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窪地;閉合等高線註記外低內高,且註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註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
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一. 地形剖面圖的繪製
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它的繪製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繪製地形剖面圖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幾點。
1. 定線:
確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並畫出剖面基線,如下圖所示的AB線。
2. 找點:
找出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剖面線與河流的交點、剖面線與山頂或山谷的交點,這些點均為控制剖面圖上相應地點高程的控制點,如圖所示1~15個點。
3. 取尺:
根據要求,選取確定地形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與原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數越大,起伏越明顯,如圖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4. 畫矩形並作平行線與垂直虛線:
平行線是在所要畫的剖面圖上按垂直高程(如圖所示0米、250米、750米……)引出來的,垂直虛線是從剖面圖AB與等高線的每個交點上開始,向矩形底邊(如圖所示的MN)引出的垂線。
5. 定位:
依據原圖中控制點的高程,確定剖面圖中點位,如圖所示中的
。
6. 點點相連:
用平滑曲線從點1』一直連到點15』,即得AB剖面線的地形剖面圖。
7. 注意點:
連接海拔相等的相鄰兩點時要注意分析等高線地形圖上原兩點間的地勢高低走勢及兩點間的海拔高度,從而做到準確平滑過渡。
二. 地形剖面圖的應用
根據等高線圖繪製的地形剖面圖,在平整土地、修築渠道、修建大堤、建設鐵路和公路等時,可作為計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據。
例題:讀下圖(單位:米),完成
(1)在圖中標註出該區域的最高點(以H表示),該點海拔約__________米。
(2)在地形圖下的網格中,畫出沿AB線的地形剖面圖。
(3)在剖面圖上標出M、N兩點,將地形分成三類,分別實行封山育林、經濟林種植和適度規模的農業種植。對你的地形劃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簡要說明。
(4)在圖示區域內,擬修建一個小型水庫。從地形特點考慮,選擇水壩的最佳位置,用符號「//」標註出。
解析:第(1)題,圖中有兩個大的山頭,一個山脊和一個低矮的山崗,以200米等高線為基線,數一數它們到山頭或山脊各相隔幾條等高線,相差最多的地勢最高。左上方H點(見圖)與200米等高線相隔8條等高線(400米),其海拔要在600米以上,但要低於650米。
第(2)題,繪製地形剖面圖根據上文所述步驟。
第(3)題,根據地形坡度選擇適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勢陡峭處宜植樹造林,坡度較大處宜種植經濟林木,平緩處宜發展種植業。從地形剖面圖可看出M和N兩點處是坡度發生明顯變化的分界點。
第(4)題,具體考查了水庫壩址的選擇,其區位選擇應符合:工程量儘可能小,蓄水量儘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見第(4)題圖,600~649
(2)
(3)M、N點的海拔分別為350米和250米(參見上圖),就剖面線所在的山坡看,高於M的坡度較陡,應該實行封山育林。在MN之間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開墾,但是可以適度發展果樹種植。低於N的山前地帶,地勢較平緩,可以適度發展種植業。
(4)見下圖
一鍵搜你感興趣的熱門文章
所有發過的高閱讀文章合集
一心只專注做地理的公眾號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點在看留言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