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騙子們的花招層出不窮也可以說是創新出了新高度。前幾天,有人以獲取病毒檢測結果為由騙走中國留學生1.38萬澳元,還有人收到假補助金郵件實則真「釣魚」!華人小夥輕信「官方」簡訊,銀行帳戶被清空!除此之外還有電子郵件、簡訊、電話詐騙...
各路留學生請注意啦!新冠疫情期間各方位保護一定要做到位!包括謹防詐騙!務必要提高自身防詐騙意識!
跟以往裝DHL快遞不同,疫情之下,這群騙子又開始耍新花樣了...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是騙子的手段,但個別同學防範意識薄弱,難免會中招了。
據ABC News報導,一名在西澳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就被騙走了$1.38萬澳幣!
報導稱,西澳的消費者監管機構近日發出警告,這幾個月以來,與疫情有關的詐騙活動非常猖獗!
多名受害者損失的金額共計7萬澳幣!
其中一名中國留學生也是受害者之一。
電話那頭的詐騙者謊稱自己是上海醫學中心的工作人員,以獲取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由,從她那裡騙走了$1.38萬澳幣
據西澳消費者保護局消息獲知,這名中國留學生接到電話後告訴對方自己並不在上海,也未曾接受過任何檢測,結果電話被轉到一名自稱是上海警方的人那裡。
隨後,她被告知面臨刑事指控,詐騙者要求她進行匯款以核實身份,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於是,她就通過一個名為Ding Talk的App與對方進行了溝通。
並且給對方發送了自己的護照複印件。騙子在通過一系列操作和誤導之後,這名留學生慘遭上萬刀損失...
無獨有偶。上個月,新南威爾斯大學官微稱: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乘機而入,設計了各種針對留學生的詐騙圈套,打著代表學校的幌子,並濫用學校新冠病毒疫情郵件抬頭,騙取學生錢財。
同樣的,三月底以來,西澳消費者保護網站ScamNet就收到了30多例!!
對此,消費者保護局警告人們:「如果對方要求你通過銀行轉帳,那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使用信用卡或PayPal進行支付至少還能通過退款或提出異議,從而拿回你的錢。」同時,網絡詐騙更加猖獗,甚至澳媒都不得不多次發出警告《澳洲疫情:針對大流行期間最易受攻擊的欺詐性網絡釣魚電子郵件的警告》
據 7 News報導,近日網上出現看似來自「澳大利亞服務局」的郵件,其針對的正是目前大量尋求福利金的人群。
報導稱,郵件內容可能會這麼寫:「我們正在努力使您知道補貼收益的分配。」「請通過簡單地適當地回復此安全消息來確認您的資格,如下所示。」
列印出的欺詐郵件:澳大利亞服務局「補助金分配」
接著,它將提示你提供各種個人信息和財務信息:如個人姓名,出生日期,稅號和家庭住址。
以及本人的駕駛執照/護照復件,甚至Medicare卡的副本!
詐騙者還會通過電話,簡訊方式來冒充政府機構利用官方名義,博取你的信任!
詐騙簡訊:COVIDSafe檢測到你現在離家超過20km,請在收到這條簡訊的15分鐘之內撥打My Gov的電話解釋你外出的原因
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一位發言人警告說:
「詐騙者會冒充政府機構提供信息,或聲稱給您提供幫助,申請與COVID-19相關的財務援助或補貼。」
報導稱,欺詐者冒充稅務局、MyGov或COVIDSafe應用的手段層出不窮,在4月的短短一周內,Scamwatch就收到了500多個有關COVID-19的網絡釣魚報告!
ACCC的發言人表示,即使它似乎來自受信任的來源,也不要回復可疑電子郵件,不要打開任何附件,也不要單擊任何連結!
你可以刪除可疑郵件,或者直接掛斷電話!「如果不確定電話是否是真實電話,請掛斷電話,並使用獨立來源的受信任電話號碼回叫。不要使用別人給您的電話號碼回叫,這可能是假的。」
對於近期詐騙猖獗,大家務必銘記以下幾點:
1、中國駐外使領館和國內政府機關不會以電話方式通知中國同胞有涉及國內的案件需要處理,不會要求接電人回撥任何電話號碼進一步聯繫,不可能向個人提供涉密文書,更不可能提出提供銀行帳戶、匯款轉帳等要求
2、不要輕信任何以中國駐外使領館或公檢法名義索取個人信息、要求轉帳或匯款的電話及郵件。
不要在電話裡隨意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況、銀行帳戶等個人信息。遇到來電人以「取消籤證」、「涉嫌犯罪」等理由製造恐慌,應第一時間通過正規渠道核實真實情況,及時與父母親人溝通。
3、接到疑似詐騙電話,及時撥打中國駐當地使領館電話:
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館保護與協助電話:02 9550 5519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保護與協助電話:03 9824 8810
其他地區小夥伴可以找到自己當地的領事館尋求幫助,或撥打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12308熱線核實情況與請求幫助。如果已經遭騙,及時向當地警方和國內公安機關報警,並向報案地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請求幫助。
(以上內容由澳洲信為留學移民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