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令人稱讚,女排精神意義非凡,胡歌:值得奪冠

2020-10-03 娛綜樂藝圈

中國人打不了球的,他們不團結。但是1981年11月16號這一天,第3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一路絕殺,6連勝衝進總決賽,在東道主日本地界,面對曾衛冕冠軍的日本東洋魔女。雙方比分死死咬住。決賽關鍵時刻,少女郎平一躍而起,以及漂亮的扣殺。中國女排勢如破竹,拿下最後兩分,贏了!奪冠了!

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上映,由一線明星鞏俐黃渤以及中國女排運動員出演,通過135分鐘的激蕩敘述,回顧中國女排40年的奮鬥是拼搏無畏。三代女排故事,通過電影鏡頭再次衝擊著人們的回憶,將我們帶回這隻隊伍幾起幾伏先後十登世界之巔背後的史詩故事。胡歌說:上場吧《奪冠》值得奪冠!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剛剛從動蕩中走出來的中國。百廢待興,貧窮孱弱,是那時的我們撕不掉的標籤。收看女排的黑白電視機,可能全村只有一臺中國人打不了,需要團隊配合的大球,他們不團結,那是一個精神上需要救助需要營養的年代,中國太需要向世界證明,我們可以在大橋上奪冠,讓國人獲得新的精神支柱和希望。

但談何容易,那時的我們連像樣的訓練基地都沒有,福建漳州中國女排訓練基地落在這裡,只因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那裡靠海能給運動員供養營養豐富的海鮮,當時所謂的訓練基地,不過是一個簡易的竹棚館,裡面有泥巴拌上石灰鹽水夯實而成,設備簡陋,姑娘們只有玩命練球。

姑娘們跟誰練?體能更兇悍的男陪練員,教練袁偉民把男教練員帶入訓練課,福建小夥陳忠和站在三米高臺,把球拼命的向女排隊員砸去,電影裡的場景並非誇張,而是確有其事,摸爬滾打一天,女排的姑娘們的大腿、肘部被蹭得血肉模糊。技術上的訓練已經很嚴苛了,精神上的訓練,更加的魔鬼。

袁偉民為了培養球隊革命友誼,將自己變成假想敵,就是要激發球員跟教練鬥的狠勁兒,姑娘們崩潰大哭,每多哭一次,眼神就多一份兇,扣球就多一份狠,一記記兇狠的扣殺,一路殺出1981年的世界盃冠軍,那一刻,舉國歡騰,訓練場上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標語成為現實。大賽關鍵時刻總能一記扣殺一錘定音的「鐵榔頭」郎平成為80年代的國民偶像。

壓抑已久的國人揚眉吐氣,體育賽事的熱血感染著全中國女排英雄也不負眾望,在接下來的1982年世界盃錦標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第四屆世界盃,1986年第10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中接連奪冠,其中1984年是我們重返奧運的一年,也是我們第1次拿到團體奧運金牌,五連冠,讓無數國人心中熱血洶湧翻騰,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高喊學習女排振興中華!

但80年代末的世界排壇,群雄並起。古巴,日本,美國,蘇聯豪強林立,中國女排危機四伏,初代女排那些五連冠的名將們,也抵不過逐漸老去的軀體和滿身的傷病,1992年兵敗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國女排跌入谷底。伴隨著郎平退役,二傳手陳招娣身患直腸癌。鐵姑娘曹慧英體內幾根鋼釘傳奇副攻,梁豔下海經商,曾經顯赫的光環也逐漸暗淡,新老更替人才斷檔青黃不接,中國女排連續7年顆粒無收。

蒙城在陰影女排的輝煌,難道就要止步於此了嗎?危急時刻排協想到了一個人,國家體委球類司司長親口說: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1995年人在美國的郎平,離開女兒和家人,放棄高薪,趕回國內一個月只拿幾百元工資,一年時間郎平重整陣容,中國女排重奪亞洲錦標賽冠軍,世界盃季軍,但離世界冠軍始終差了一口氣!

2003年第9屆女排世界盃在日本舉行。22年過去了,女排姑娘們再次回到了這片充滿裡程碑的故土,這裡是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地方,他們遠離世界之巔,已整整17年,而這一次中國女排十一戰全勝勇奪冠軍,重回世界巔峰!

在一年後的04年雅典奧運會決賽五局三勝制,中國女排一上來就連輸兩局,又一代10年苦練的女排人。就這麼與奧運冠軍失之交臂了嗎?此後的比賽,陳忠和和女排隊員徹底放開手連扳三局,最終上演驚天大逆轉,再奪奧運冠軍!

2013年郎平又成了力挽狂瀾的那個人,53歲的她已經不是那時屢屢扣下的生猛少女,但她再度打起中國女排的教鞭,用另一種方式帶領女排重回世界之巔,鞏俐在電影裡還原了梁平在排練場上的兇狠敏銳,在場下的堅定果斷,郎平發掘出曾經不被看好的朱婷,凝聚起女排的新銳力量,張常寧,袁心玥等捏出了一支新的隊伍。

三代女排來到電影中,本色演出,在涉及郎平的戲份時,一向隱忍的朱婷不禁號啕大哭,他們也像幾十年前的郎平那樣練,瘋狂的練,放心的去打,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歷經三代女排人先後10次登上世界之巔,從20世紀80年代的老女排到如今的年輕一代中國女排經歷過低谷,又一次次涅槃重生。看中國女排僅僅是凝聚國人心智的隔岸觀火?

在電影院觀看《奪冠》,已向身臨其境,回到了那個偉大的時代,回到了那些讓人激動不已的賽場上,從竹棚館到體育場,從袁偉民到陳忠和到郎平,從鐵榔頭到馮坤到朱婷,從百廢待興的80年代到蒸蒸日上的新世紀,一次次在不被看好中披荊斬棘,女排精神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非凡!

相關焦點

  • 電影《奪冠》上映獲贊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本報記者 劉 陽中國人不會忘記那一幕:1981年,人們通過電視和收音機聽到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消息,在北京,人們湧向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這一幕,被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搬上了大銀幕
  • 電影《奪冠》上映引發熱議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中國人不會忘記那一幕:1981年,人們通過電視和收音機聽到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消息,在北京,人們湧向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這一幕,被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搬上了大銀幕。《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
  • 電影《奪冠》詮釋的女排精神,值得藥店加盟人學習
    最近,最熱門的電影之一,非《奪冠》莫屬。這部電影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等一系列老戲骨同臺飆戲,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等人真實出演,還原了中國女排過去35年的沉浮榮辱。電影中所折射出的女排精神令人感動,從女排精神上,我看到了幾個彌足珍貴的閃光點,值得我們一起學習:愛拼才會贏
  • 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奪冠》,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其實遠不止如此
    文/葉秋臣今年的國慶檔裡,最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是哪部?毫無疑問應該非《奪冠》莫屬了。電影《奪冠》在細節上是值得點讚的,父母輩能夠回憶起彭昱暢提到了自己對代代相傳女排精神的理解,在電影《奪冠》裡將這種精神做出了進一步的升華。
  • 女排精神上演《奪冠》好戲
    導語:2020年國慶檔是疫情過後第一個長假,各路優秀電影上演票房大戰。《奪冠》以女排精神為底蘊,郎平為旗杆也加入這一場大戰,並且獲得了不少好評。那《奪冠》奪的是哪一個冠?郎平的傳奇一生在電影中如何演繹?當代人又如何看待女排精神?
  • 電影《奪冠》值得
    2020年9月25日電影《奪冠》即將上映。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被搬上了大熒幕,重現女排英姿,見證奪冠榮光。電影院的座椅,絕對是你體驗這場&34;的最佳觀眾席。女排的故事,就像姑娘們腿上厚厚的繃帶,裡面裹著的說數不盡的傷痕,還有流過的血和汗。看女排,就像看一場屬於我們的電影。從低谷到巔峰,從巔峰跌落谷底,從低谷再崛起,人生正是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起起落落。從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年代一舉奪冠,到現在一直保持世界一流排球水平,女排一路走來不容易,這部電影值得大家來到電影院觀看,因為這不止是一部電影,女排精神最好的詮釋!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關於電影《奪冠》,關於「女排精神」
    吳剛老師說,電影《奪冠》劇組第一次找到他,沒敢答應。因為中國女排四個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1981年日本世界盃時,吳剛還在上學。中國隊七戰七捷,一場沒輸。最後的決賽孫晉芳攔網成功從而在日本奪冠,他在電視機前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街上全是歡呼聲!
  • 電影《奪冠》:熱淚盈眶,回味無窮 給孩子們講講「女排精神」
    這句話在今天來看,很值得思考。體育競賽於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女排精神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當陳忠和說現在即使拿到了冠軍,人們再也不會走上街頭的時候,這個問題顯得更為重要。不僅關乎於國家形象,更關乎於體育競賽的獲勝作用於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情感。
  • 《奪冠》看得其實不是電影,是去感受那個「女排精神」的時代
    本來過年上映的《奪冠》,最近終於上映了,對於我而言,所謂的「女排精神」,其實是一個遙遠的傳說,在文字資料中,在老舊的新聞中,是父母們年輕時,那是年代的口號,與我而言,感受不深,而看了《奪冠》後,最大的感觸是,我應該去了解一下,「女排精神」或許對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我們,
  • 《奪冠》:什麼是女排精神
    直到現在我們又可以安心地坐在影院中享受電影時,我還充斥著強烈的不真實感。《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從未打算向觀眾掩飾自己想表達的故事,它是一部不怕劇透,也不會被劇透的影片。影片借郎平之口反覆提及的一個詞是「女排精神」。到底什麼才是女排精神?
  • 電影奪冠劇情介紹 奪冠裡面的女排演員
    幾部春節檔的電影都選擇在國慶上映,關鍵是每一部電影都沒讓人失望,都非常值得觀看。前面我們介紹了讓我們又哭又笑的《我和我的家鄉》,還有神話題材的動畫片《姜子牙》。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部讓人渾身充滿鬥志的電影《奪冠》,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電影《奪冠》劇情介紹。
  • 看電影中國女排《奪冠》,重溫女排光輝歷程
    首語:從春節賀歲檔到國慶檔,由於疫情的原因,歷經9個多月,期待已久的電影中國女排《奪冠》終於近日上映。而我也第一時間和好友走進電影院,懷著深厚的情懷,沉浸在光影的歲月裡,重溫女排光輝的歷程。電影憑藉橫跨40年的中國女排故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中國女排的光輝歷程,把女排故事融入了中日、中美、中巴三場歷史性的比賽裡,展現了三位功勳教練袁偉民、陳忠和、郎平和新舊女排的拼搏精神,還原了女排訓練比賽的情境,再現女排跌宕起伏的奮鬥歷程。影片真實還原三場扣人心弦的比賽,令人心潮澎湃。
  • 電影《奪冠》正式上映 網友:女排精神也是一種民族氣節
    9月25日,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還原了中國女排三個不同的階段。電影圍繞著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展現了從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以3比2淘汰巴西隊,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
  • 《奪冠》熱血沸騰!女排精神不朽
    1月19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
  •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時間:2020.10.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奪冠》女排精神沒丟,陳可辛好樣的
    《奪冠》上映當天,第一時間去影院一睹為快,原因無它,中國女排曾經是中國一代人的精神印記,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那是一種信仰。在80年代,女排精神在很多國人的心目中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能為國爭光,相信比任何一屆的奧運會奪冠都要更有意義。電影的主線是郎平,和其他的運動員不一樣,那一年,郎平作為美國隊的主教練,帶領著美國隊徵戰北京奧運。陳可辛選擇了這個片段,選擇了小組賽的中美女排大戰,顯然有他的深意。
  • 燃情演繹女排精神,電影《奪冠》上映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如果有一項體育賽事能成為國民記憶,那肯定是中國女排的比賽。當她們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時,會有怎樣的表現?今日,電影《奪冠》正式上映。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極大振奮了國人,進入新世紀,中國女排在世界盃、奧運會上繼續創造佳績,重現曾經的輝煌。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奪冠》當然不乏緊張、激烈的比賽戲份。電影集中呈現了3場精彩的排球大戰,分別是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也串起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發展歷程。
  • 電影《奪冠》,整部戲很好的詮釋了女排精神,意義也很重大
    電影《奪冠》一場電影半場淚。郎平女兒演青年郎平,現役非著名運動員演80年代老女排,現役女排國家隊員演自己,這些非專業演員演的竟然幾乎沒有槽點,舉手投足和眉目之間那就是朗導;黃勃的人物原型陳忠和,相反感覺差點意思,沒把陳導的那種「鄉土氣息」刻畫到位;達康書記演袁偉民?
  • 女排精神驕傲!電影《奪冠》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
    圖片來源:電影奪冠官微。中新網客戶端12月3日電 據電影《奪冠》官微透露,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不久前,該片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斬獲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共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