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金融創新外衣的P2P興勃亡忽玖富、有利網等公司兌付餘波未散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披著金融創新外衣的P2P業務終於在2020年畫上句號,部分平臺正在積極處置中。可就在P2P行業全面清退的同時,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們卻在蜂擁進入互金市場,特別是消費貸/網絡小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信貸業務領域。

從2013年以來的狂飆突進,再到2016年時的密集爆雷,披著金融創新外衣的P2P行業終於在2020年畫上句號,被確定全面清退。

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截至11月底,全國P2P已全部歸零,可實際上仍有多家頭部平臺的存量業務還在處置,譬如不久前美股上市的陸金所將在2022年前實現清退;另有多家已爆雷平臺就兌付方案仍在激烈博弈中,譬如玖富不久前提出的3條退出方案,因打折問題在出借人中引起巨大爭議。至於另一家頭部平臺有利網,至今未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P2P行業全面清退的同時,傳統網際網路巨頭們卻蜂擁進入互金市場,特別是消費貸/網絡小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信貸業務。

P2P行業全面清退,代價兩萬億元

曾幾何時,P2P作為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補充,被各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其高收益率、高增速,受到了出借人、借款人和資本市場的歡迎。但P2P行業在經歷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過度繁榮後,持續爆雷現象最終暴露出其醜陋的高利貸本質面目,最終被二級市場投資者拋棄。以Wind編制的網際網路金融指數為例,自2014年~2015年6月漲幅達8倍,並在「股災」前創下了11658點的歷史高點後便一路震蕩走低,在2018年10月跌穿3000點後即不再更新。

對於P2P行業出現的亂象,監管層面也在逐步加緊監管,並在2019年後確立了全部清零的政策目標。2020年11月底,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

12月中旬,小贏網金、桔子理財相繼發布了平臺存量清零公告。而另有消息稱,微貸網將在2021年中期完成催收和清退工作。美股上市公司嘉銀金科不久前也宣布,旗下的P2P業務「你我貸」已在11月全部清零;另外,廣東知名的P2P平臺PPmoney在下半年出現爆雷跡象後,也於12月提出了打折退出方案。PPmoney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累計借貸金額960餘億元、借貸餘額為95億。

因監管人士的表態並未確定「清零」標準,在存量規模大、處置需較長時間的情況下,仍有部分頭部P2P平臺在運營。譬如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數據,截至10月底,翼龍貸仍在發行新標的。翼龍貸是「聯想系」旗下公司,其主打「三農」業務,運營穩健,一直未爆雷。

P2P行業為何會從當初的萬眾矚目,走向了如今的不體面全面清退?

任澤平指出,我國的P2P模式大致分為兩類:平臺模式(個人-個人),平臺僅為信息中介;類信用中介模式,平臺通過擔保(個人-平臺-個人),超級債權人模式(個人-平臺-個人)。如企業恪守信息中介定位,則難免受到行業野蠻化發展的擠壓,業績增速慢,最後亦難逃全行業清退的大趨勢。一旦平臺具備了信用中介的色彩,平臺提供本息擔保,就具有了間接融資特點、易誘發龐氏騙局,且金池下所有產品無法風險隔離,某個產品的風險暴露可能引發連環信任危機,出現擠兌。

P2P爆雷潮產生的呆壞帳規模有多少?目前尚無權威數字統計,但不同的統計口徑卻給出了不一樣的數字。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2020年8月在接收央視專訪時透露,出借人尚有8000多億元資金沒有回收;今年6月,曾多次批評P2P業務的黃奇帆在中國金融科技雲峰會暨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項目發布會上直言,「全國差不多有1萬多家P2P公司在本輪整頓中倒閉,壞帳接近兩萬億,慘不忍睹」。

打折、立案……

玖富、有利網等公司兌付方案惹爭議

為求生存,不少互金公司試圖通過證券化提高聲譽、增強對抗風險的能力。譬如拖到最近才爆雷的頭部平臺PPmoney,其運營主體廣州萬惠金控在2016年通過借殼登陸新三板,但在2017年後萬惠金科退出新三板,IPO計劃也偃旗息鼓。其他頭部企業受制於2017年後A股IPO政策收緊,轉向美股,以趣店為開端,玖富、小贏科技等先後赴美上市,但最終結果仍不太樂觀,二級市場上並未獲得多少投資者的關注。

玖富9月底發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淨收入8.5億元人民幣,淨虧損超7億元。同絕大多數P2P公司一樣,在爆雷後,玖富員工也流失不少,如有公關部門員工就向《紅周刊》記者透露,自己「已失業」。

12月初,玖富宣布全面清退網貸,並提出3套方案:本息全額兌換極速退出、一次性轉讓快速退出、先本後息分批回款退出,計劃在3年內完成本金兌付。同時,玖富還會引入AMC公司來接盤資產包、加速退出。此前《紅周刊》獨家報導了玖富的AMC合作方為寧夏順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順億資產有著豐富的P2P處置經驗,此前曾參與過微貸網的處置,但也曾牽扯到風華高科財務造假案。據廣東證監局2019年11月發布的《行政處罰書》,風華高科在2016年、斥資5500萬元購買了宏信證券發行的一項理財產品,理財資金最終轉入順億資產。順億資產又受讓了風華高科5470萬元應收帳款,再以支付受讓款的名義將收到款項全部轉迴風華高科。

對於玖富給出的清退方案,不少出借人並不滿意。在上述方案發布後,一位玖富旗下悟空理財的浙江出借人致電《紅周刊》記者,「玖富提出的方案本質上就是霸王條款,無法接受」。至於玖富和中國人保財險23億元糾紛訴訟案,已在2020年9月中旬開庭審理,關於其最新進展,人保方面未回復記者的採訪訴求。

有利網的清退進度也不樂觀。有利網也是行業頭部平臺之一,其官網顯示平臺成交總額超1050億元,但在2020年初時已出現爆雷跡象。《紅周刊》記者從出借人處獲得的一段與海澱區金融辦的電話溝通錄音顯示,有利網存續標的的逾期率達80%以上。截至11月底,監管部門對有利網的推進進展不明顯。海澱區金融辦相關人士在電話中向出借人坦言,金融辦僅能對平臺施加壓力,督促其同出借人協商並儘早提出兌付方案。另外,金融辦也已在7月底就把相關材料轉交給了經偵部門,但缺乏有力的涉刑證據,導致公安尚未對有利網立案的原因。

《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北京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原本要求有利網在2020年底前提出兌付方案,但目前尚未公布。有利網的兌付預期有幾成?上述錄音顯示,大概在3~5年內,兌付本金的50%~60%。

不止有利網,絕大多數P2P平臺最終選擇了打折兌付。例如愛錢進的打折兌付通道下,由於大量出借人急於兌付,以至於出現了4折甚至更低的兌付比例(折讓比例越低,完成轉讓的速度越快)。即便如此,剔除這部分接受打折方案退出的出借人,愛錢進官網顯示、截止到11月底,借貸餘額本金尚有179億,涉及96萬個借款人。

除了玖富、愛錢進、有利網等,今年9月中旬,鳳凰金融的網貸業務突然下線,引起出借人的集體恐慌。鳳凰金融官方的披露數據,其累計成交金額達1077億元,截至今年8月份,鳳凰金融借貸餘額尚有102億元。目前鳳凰金融的退出方案尚未披露,不過《紅周刊》記者獲悉,方案基本已制定完成,將在近期公布。

除了P2P業務,鳳凰金融還通過鳳凰金信(海口)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持有一張獨立基金銷售牌照,其官網也在從事公募基金銷售業務。但2019年下半年以來,已有包括平安基金等部分公募宣布「為維護投資者權益」,暫停與鳳凰金信的基金代銷合作。

相比上述爆雷平臺,也有極少數P2P公司最終良性退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旗下的陸金所。作為曾經的行業龍頭,陸金所在2019年宣布良性退出。今年10月底,陸金所在美股上市,股價快速衝高后回落至目前的14美元,市盈率(TTM)不足20倍。對於陸金所的P2P存量規模,截至三季報,存量產品仍佔客戶資產總規模的8.5%。據其招股書披露,存量P2P業務到2022年全部清退。

A股曾是P2P公司證券化的首選,在2017年前,不少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榜上了P2P概念,譬如熊貓金控在2015年砸重金收購多個P2P平臺,但其後爆雷,旗下百億級的P2P平臺銀湖網也在2019年被立案,股價從最高近60元跌至目前不足5元(前復權);另一家轉型互金行業的失敗案例是奧馬電器,其斥資14億元收購的P2P平臺中融金後來也不可避免的爆雷,連帶的商譽減值導致2019年巨虧,不得已被以兩元的超低價由上市公司實控人趙國棟接盤。

P2P動搖大數據風控的有效性

網際網路巨頭髮力互金業務

在全面清退政策出臺前後,已有不少P2P平臺寄希望於轉型消費貸/助貸/聯合貸行業,以求在全行業清退後仍能生存,但均面臨障礙。消金業務屬於持牌經營,由銀保監會負責監管,這使得獲取消金牌照也面臨一定難度。僅陸金所、玖富等極少數頭部平臺具備了開展消金業務的資質;至於助貸/聯合貸業務,央行、銀保監會等在2020年7月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11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相關業務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P2P行業自誕生起,一直將大數據風控視為「殺手鐧」。但短短幾年間,行業全面爆雷、最終全部清退,所謂的大數據風控根本無法對複雜的使用場景和借款人背景進行有效風險甄別。在風控方面,互金行業與傳統銀行相比尚存短板,之所以如此,和國內徵信體系不發達、行業隔閡脫不開干係。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底,央行個人徵信系統收錄自然人數9.3億,其中僅4.6億人有信貸業務記錄,徵信覆蓋度低。而且在2019年9月前,P2P行業並不接入央行的徵信系統,換言之,互金平臺所謂的「大數據風控」缺乏足夠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外部資料庫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網際網路巨頭旗下的支付、消金等金融業務,一直把大數據、AI決策等作為主要的風控工具,但除螞蟻金服和財付通外,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風控」真實成色到底如何?或許要謹慎對待。

雖然P2P已在2020年全軍覆沒,可金融/類金融業務卻受到更多網際網路巨頭的重視。依託支付業務發展而來的消費貸、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已成了不少網際網路公司的「現金奶牛」。網際網路巨頭藉助其客戶資源優勢,「明目張胆」地為貸款業務導流。《紅周刊》記者注意到,某網際網路和手機安全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在其某PC客戶端首頁添加了「金融·互助寶」菜單欄,其細分為「借錢」、「投資」等子選項,借錢項下,經簡單的線上評估,即可獲得最多20萬元的貸款額度。

為招徠用戶,頁面還顯示免息、低息等字眼,「現在申請,4萬元免息30天!」,「1000元借12個月,日費用低至2毛7」,利息看似很低、但實際年化成本接近10%。《紅周刊》記者親自參與測試了一番,以該公司提供的「尊享貸」為例,發現資金來源是一些中小城農商行,如黑河農村商業銀行。其中,該公司扮演了擔保和信息中介的角色——「由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借款人提供與擔保業務有關的融資諮詢服務,向借款人收取融資擔保諮詢費,由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借款人向貸款人申請的貸款提供融資擔保,向借款人收取擔保費」。換言之,如借款人無力償還,上述軟體公司可能需要承擔代償義務。但在疫情衝擊下,個人貸款的壞帳率出現上升,是否會衝擊到平臺公司?外界不得而知。

至於支付寶的借唄功能,《紅周刊》記者測試後發現,資金來源是五礦信託,顯然接入的資金方已擴展至銀行之外。但如同P2P行業,網際網路巨頭的互金業務也遭遇了輿論和監管風暴:監管套利、行影子銀行之實,過分放大居民槓桿……特別是螞蟻集團在IPO前夜被最高監管層緊急叫停,以及隨後銀保監會等針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迅速出臺多個政策。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相關焦點

  • P2P曲終人未散 陸金所持消金牌照「上岸」 眾多平臺轉型助貸業務
    原標題:P2P曲終人未散,陸金所持消金牌照「上岸」,眾多平臺轉型助貸業務   13年的瘋狂,一朝平息。
  • 這家P2P宣布「提前全額兌付」,正式退出
    近日,北京P2P平臺眾信金融發布公告稱,經與監管機構密切溝通,為進一步加速推進平臺轉型小貸,決定提前全額兌付未到期項目。值得關注的是,從目前的公開信息看,這也是北京首家實現「提前全額兌付」且明確加速推進轉型小貸的P2P公司,因此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全部標的如期兌付,無一逾期從眾信金融官網披露的數據來看,截止2019年12月31日,平臺累計交易總額為204億元,累計服務用戶數達17.9萬人,借貸餘額約2.1億元,利息餘額291萬元
  • 危機餘波未散,有融資方瀕臨退市,錦安或因兜底承諾陷兌付泥潭
    錦安控股爆雷以來,有些交易對手或合作夥伴或在2020年退市、或被暫停上市,錦安旗下金色木棉投資管理的40多隻基金仍待兌付,有投資人已起訴錦安方面。 作為廣東財富管理行業的頭部公司,錦安控股2019年初以來出現了大面積產品兌付延期情況,至今仍有多隻產品未能兌付。
  • 危機餘波未散 有融資方瀕臨退市 錦安或因兜底承諾陷兌付泥潭
    作為廣東財富管理行業的頭部公司,錦安控股2019年初以來出現了大面積產品兌付延期情況,至今仍有多隻產品未能兌付。《紅周刊》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錦安辯稱:受金融監管政策等原因的影響,才出現延期,底層資產不存在問題。但有投資人直言,數個項目投向上市公司已被暫停上市、或掙扎在保殼邊緣。
  • 又一家P2P平臺很難良退,清華大學高材生也沒能力挽狂瀾!
    從拍拍貸在國內開啟P2P業務,披著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P2P平臺迅速席捲全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透露,網貸平臺最高的時候曾達到五六千家。曾經的P2P宛若行業驕子,網際網路+金融的理念使得閒錢利益最大化,P2P也因此深受一眾企業追捧。
  • 披著交易所外衣的股權眾籌平臺能走多遠?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真正的受益方大概只有其主辦方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而所謂的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其實只是一個變相的股權眾籌平臺而已,除了名字聽起來更創新,更官方一點以外沒有任何新意。據其官網介紹,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成立於2015年5月27日,是全國首個以眾籌金融資產為標的創新類金融交易所。
  • 楊迪回應「有利網詐騙」:非代言人!6大平臺良性退出,P2P清退倒計時
    來源:EMBA微金最近,網貸「有利網」的投資者在知名藝人楊迪微博下喊話,認為作為代言人的他應該為「有利網詐騙」一事給個交代。7月24日,楊迪發表聲明,稱自己不是「有利網」代言人,錄製宣傳視頻也未收取任何費用。目前,正在收集和了解情況,會協助此次事件被欺騙的用戶追究到底。
  • ...播報」首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出爐 深圳P2P投哪網...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2深圳P2P投哪網宣布良退 尚未公布兌付方案1月14日,深圳P2P平臺投哪網發公告稱良性退出網貸行業,此後將專注於催收回款與兌付工作,全力保障出借人權益同時投哪網承諾不跑路、不失聯、不放棄,按照《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良性退出指引》與《關於(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良性退出指引)有關問題的說明》執行良性退出程序。
  • 新新貸擬修正原版兌付方案 宜貸網上線P2P債權消費平臺「一號商城」
    165名配合參加催收工作的理財端銷售人員通知退傭,該批人員須於2020年8月31日前主動退傭至下方警方監管凍結的公司帳戶內,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退傭的人員,警方將依法採取進一步措施。 據鐳射財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愛錢進中高層都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員工都已經離職的差不多了,每個部門還剩一兩個人,清退方案目前還沒定,大概率是分3年兌付之類的。」 據新金融一線發布最新消息稱,愛錢進官方當前統一的回覆是:「公司目前正常運營,請以官方消息為準」。
  • 投哪網宣布退出:待收26億 未公布兌付方案
    摘要1月14日晚間,深圳P2P平臺投哪網對外公告良性退出網貸行業,此後將專注於催收回款與兌付工作,全力保障出借人權益,承諾:不跑路、不失聯、不放棄。不過,公告並未提及相關的兌付方案,後續相關事宜待進一步消息發布。
  • 團貸網、愛錢進、有利網、宜貸網最新進展
    6月23日,上市公司派生科技發布最新的公告。據了解,小黃狗和派生科技,這兩家企業是團貸網集團的重要關聯企業。公告裡面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小黃狗原先欠了遠見精密(派生科技全資子公司)3.67億,小黃狗破產重組後,實控人變成原來的二股東,欠上市公司的3.67億債權原計劃按照3成左右比例用現金償還。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全國僅剩的3家P2P是誰一平臺官宣P2P業務清零
    團貸網、人人貸、鳳凰金融、信而富最新動態近期,關於網貸行業的動態持續引發關注。隨著網貸平臺最後「大限」的日益臨近,網貸行業的出清也在加速進行。為此,網貸天眼根據公開信息及媒體相關報導,匯總了團貸網、人人貸、鳳凰金融、信而富的最新進展情況。完成全部本息兌付!
  • P2P的江湖往事:一次野蠻生長的非正常死亡
    上一個庚子年的前一年,也就是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成立:拍拍貸,就是拍腦袋的那個拍拍,借著普惠金融的美好,披著科技創新的肚兜,更有超越美帝的夢幻,開始了一場人傻錢多快來的彎道超車。上市公司拼命往裡扎,各路名人明星也往裡跳,老史還學巴菲特拍賣午餐,結果認了團貸網創始人當天子門生,後來這個門生也不簡單,直接自首了事,這也許是最勵志的午餐拍賣了。記得在2014年下半年,我就職於一家投資公司,看著網際網路金融幹得風生水起,而且還頂財富科技新貴的光環,我一邊吃著泡麵也一邊暗暗的發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投哪網後續進展:五一節前兌付1%
    從1月14日投哪網官方宣布良退,至今已經有三個半月的時間。投哪網的突然退出引起了一陣慌亂,但是平臺後續工作效率比較高,兌付方案的推出、投票和實施都很快。投哪網的兌付方案比較有「創新」,值得記錄下來。其他準備退出但沒有頭緒的平臺和正在維權還一團亂麻的出借人也可以參考一下,看一下工作推進所需要的時間和各項方案。
  • P2P投哪網將於21日開啟第七期兌付,需要在線抽籤
    根據內容顯示,投哪網將於9月21日進行新一期的兌付,出借人可以在9月21日10:00起在投哪網APP發起提現小額兌付申請,預計1-5個工作日到帳。另外,小額方案功能將在9月17日-9月21日10:00關閉,所以出借人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申請。 第二:緊急保障額度。
  • P2P平臺點融4月份以來零兌付?兌付方案僅僅是搪塞出借人?
    但是,有這樣一家P2P爆雷平臺——點融網,其在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官網披露的備案數據顯示,借貸餘額、出借人數和借款人數自今年4月份以來「一分未少」。 而且自2018年出現逾期兌付以來,點融還在2019年11月出了《聲明》,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然而,「蒼蠅不叮無縫蛋」,今年1月份平臺撐不住了,真正爆雷,並於1月6日公告稱成立出借人委員會,最終由投票組建了30人的團隊。 之後大家也都知道了,「拖」,成為了點融的主要策略。
  • 疫情影響下,回款兌付成難題,金融公司催收如何進行?
    而傳統的電催出於信息安全、催收系統的要求,也需要催收人員到公司集中操作,屬於勞動密集型業務,也與疫情防控的要求相衝突。但逃廢債現象並沒有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相反,近日多家清退中的P2P平臺公告稱,催收進度放緩,回款面臨困難,已有2家平臺表示兌付計劃受到影響。其中不排除少數老賴借著疫情,渾水摸魚到受影響嚴重用戶群體中,故意拖欠還款。
  • 投哪網宣布退出P2P:網貸產品暫停回款 稱專注於催收回款與兌付
    1月14日,深圳深圳P2P平臺投哪網對外公告良性退出網貸行業,此後將專注於催收回款與兌付工作,但尚未公布相關的兌付方案,投哪網方面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執行良性退出程序,並參照前述監管指引與行業案例制定良性退出方案。退出期間,投哪網官網和APP均可正常訪問,保留登錄、帳戶查詢、在線客服、社區等功能。
  • 投哪網兌付方案出爐:100%確權金額全部兌付,獲87%贊成票
    兌付方案指出,原則上每期兌付比例等於各階段兌付比例/期數,實際兌付比例將根據回款情況適量增減。每人每期最低兌付比例為1000元,若出借人當前剩餘未兌付本金或剩餘收益低於1000元,將按照剩餘未兌付的本金或收益進行全兌付保障;投哪網母公司旺金公司承諾對確權金額進行兜底。
  • 「貝米錢包」非法吸收存款案一審宣判:五人獲刑,仍有41億餘元未兌付
    記者| 苗藝偉吸收資金303億餘元,尚未兌付投資人本金41億餘元,曾經紅極一時的p2p平臺「貝米錢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一審宣判。法院經審理查明,2014年12月,被告人崔煒、姚坤傑為謀取非法利益,共同出資設立上海貝濤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濤公司),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依託「貝米錢包」網絡平臺組織人員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貝濤公司通過發布「充值返現」等網際網路廣告、承諾固定收益、籤訂「分紅計劃」、「定存計劃」等電子服務協議的方式,對外大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