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老師太年輕,面對哭鬧的孩子,3個方法幫你緩解煩躁的情緒

2020-12-23 教育夜話

幼兒園開學,同事發現自己被調換到新小班,意味著要帶一批新孩子。對於有經驗、有能力的老師來說,帶小班最好不過了。的確小班的孩子會哭鬧、會發脾氣,但只要過了分離焦慮期,孩子們跟老師熟絡起來,那小班小朋友就是整個幼兒園可愛的代表,並且聰明又懂事。但對於新手同事來說,要接手一批新小朋友,簡直是太為難了,因為為其一周的哭鬧甚至某個孩子半年的哭鬧,也並非常人所能忍受的。

話說回來領導既然這樣安排教職工的調動就一定是有道理的,因為哪個幼兒園都不想因老師的個人原因而流失孩子。所以說,如果新手老師被安排到了新小班,如何幫助自己和孩子順利度過入園後彼此的焦慮情緒呢?

其實我們沒有經驗的老師在很早之前就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幼兒園甚至是小學、高中都不會固定某位老師教某個年級的。而有的老師喜歡帶小班,覺得小班輕鬆、不用學習文化知識;有的老師喜歡帶大班,認為4~5歲的孩子活潑、有了自己的認識。但再喜歡帶某個班級或某個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都是要分離的。那麼有沒有什麼實際的辦法,來幫助老師緩解煩躁和亂如麻的工作呢?根據以往幼師教學經驗,新手老師帶小班需要做到以下3點,主動與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和溝通,用學習的態度認真對待孩子,與家長緊密結合,共促孩子的發展。

主動與以往帶過小班的幼師交流、學習

個別年輕的老師沒有帶小班的經驗,認為帶小班、中班、大班沒什麼區別,但是當你認真分析對比就會發現,其中的區別是真實存在的。上半年朋友的孩子也是剛剛進入幼兒園小班,孩子相對於中大班來說比較小,生活自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自然就比較薄弱。

就拿上廁所這件事情來說吧,朋友十分的生氣,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尿了5條褲子,到最後都沒有換洗的了。隨後朋友便找了班級的老師進行交談,發現老師是第一次帶小班,沒什麼經驗,再加上心沒有那樣細膩,個別孩子的事情就照顧得不夠周到。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在園為什麼能尿褲子呢?孩子有尿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呢?是的,小班的個別孩子有尿就是不會告訴老師,就硬憋著,直到尿褲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小班的孩子15分左右就要去一次廁所,而中大班的孩子30甚至40分鐘才會去一廁所。

小班孩子的事情都是比較細膩的,例如如廁、盥洗、吃飯、睡覺等等,本身出於對老師的害怕再加上年齡上認知的限制,有些事情就是需要老師面面俱到。所以新手老師一定要與有經驗的老師交流,找到適合自己帶班的方法。

用學習的態度認真對待孩子

小班孩子哭一天可以、兩天可以但哭一個月甚至前半年來到幼兒園就哭,新老師的心情怎麼能夠每天平靜似水呢。還記得當初小班的一位小女孩,每天早上來了就哭,而且從早到晚都要背著自己的小書包,就是不放下來;還有的孩子不哭,就是坐不住板凳,滿地亂跑;有的就是不在班級裡待著,就要去操場遛彎,而且還必須老師手牽手的遛彎。

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幼兒園小班是常見狀況,但如果新手老師覺得孩子也太不聽話,感覺每天都煩躁,那可想而知孩子們的情緒也會很低落。所以,新手老師一定要用學習的眼光認真對待孩子們,當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出現某種行為,作為老師除了疏導和關注,更應該想一想為什麼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而在某個年齡階段這種行為就消失了。孩子們每天都是十萬個為什麼,作為新手老師每天也要問十萬個為什麼,並用正確的方法合理的解決,那樣每天的日子都會是充滿希望的。

與家長緊密聯繫,做到真正的家園合作

新手老師對於家長這一方面是一大難題。因為有的老師覺得與家長說多了,言多必失;與家長溝通的少了,又不能很全面地了解孩子,所以家園溝通一定是有技巧的。那如何實現家園協同共育,就是這4點要求:拽、引、順、協同

其中的奧秘需要自身去體會,而共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成立家長委員會、招募家長志願者、召開專題家長會、舉辦親子體驗活動等等。作為教師必須要有專業的素養,在家長工作角色中做到主導、發現和指導。只有家園共育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不管是帶領新小班還是其他的班級,只要是新接觸、陌生的領域都是需要老師去認真學習和充滿責任心的對待孩子的,老教師自然是有經驗和能力,但新手教師帶新班擁有的熱情、激情和對孩子負責的態度,所以這也是家長所看好的。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點讚、留言與轉發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歡迎交流教育心得

相關焦點

  • 莫名煩躁是怎麼回事?親測3種有效緩解煩躁情緒的方法,值得借鑑
    事後我想起孩子委屈巴巴的眼神,我內心一陣心痛。因為我知道,我這一通發火是莫名其妙的,而孩子也是無辜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種莫名的煩躁突然湧上心頭,讓我們情緒不佳,從而幹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就如隨便找個理由就把孩子兇一頓。
  • 孩子哭鬧令人煩躁,家長先別發火,冷靜是處理孩子情緒發洩的關鍵
    孩子哭鬧,家長束手無策又煩躁?我曾經聽大姨說,每次表弟經過家門口的玩具店時,他都要逼著大姨買一個玩具回去。即使家裡已經有同樣的玩具了,如果不買,他也會哭個不停。於是每次經過商店,都要買東西,一家人就把玩具堆成了一座小山。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相信屏幕前的媽媽,大多數也遇到過3、4歲的孩子任性哭鬧、發脾氣的情況,大家也是如桃子媽媽一樣冷處理的嗎?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因為情緒不會消失,如果不是通過哭,就是通過其他代替性物質,比如煙和酒(這可能是一部分男性的現實)。三種方式處理孩子情緒崩潰其實孩子因為情緒失控而哭鬧時,正是我們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緒的契機,我們如何處理,孩子也會模仿。
  • 寶寶總是哭鬧不停,讓父母煩躁又崩潰,這4個「止哭大法」請查收
    寶寶因餓了哭鬧對於出生一個月內的寶寶來說,哭鬧不止的最大可能是餓了。「通常情況下,一個月內的寶寶進食不規律,所以基本上是餓了就要吃。一個月之後,他們的吃奶需求會逐漸形成每隔2-3個小時的規律。」於寶媽而言,面對餓了的寶寶,最應該的是滿足們的餵奶需求,並保證奶水量的充足。3.
  • 幼兒園更換老師,孩子不適應出現厭學情緒,父母可以這樣幫孩子!
    幼兒園更換老師?孩子不適應出現厭學情緒?父母可以這樣幫孩子過渡!張帆的女兒菁菁今年5歲,上幼兒園中班。最近,她發現女兒每次上幼兒園都要哭鬧半天,看到這種情況,她也非常納悶,要知道孩子之前很愛去幼兒園啊!
  • 孩子心情煩躁,一點就「著」,家長怎麼應對?專家給您支招
    作為家長,總會碰到孩子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造成孩子心情煩躁不安,要如何幫助孩子來緩解煩躁心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吳振梅怎麼說。正視煩躁的原因吳老師認為,心情煩躁是一種情緒表現。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智慧父母不吼不叫,3招就讓孩子安靜下來
    所以針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這件事上,智慧父母往往不吼不叫,用3招就讓孩子安靜下來,父母需要了解。 孩子在媽媽溫柔的提醒之下,煩躁的情緒也會趨於平和穩定,而且,父母還可以選擇共情的方式,幫助孩子描述他現在的感覺,並表達出自己的理解。 父母也有機會去了解孩子哭鬧不止的原因,並給予孩子合適的幫助,通常來說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長時間的哭鬧,多半是有其他的原因。
  • 緩解情緒低落的幾個小方法
    情緒低落就好比老天要颳風下雨一般,非常正常。但是持續的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就需要及時調整,以免太辛苦,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交際。我的工作,從早到晚都是一個人面對電腦寫郵件做資料。事情雜,壓力大,情緒低落也是常有的時候。
  • 積極面對疫情 打造陽光心態——面對新疫情帶來的煩躁情緒之自我調適
    疫情期間,不能外出,不能去娛樂公共場所、家人不能團聚等,都讓你的情緒煩躁了起來,一點點小小的刺激,就會讓你的情緒不再穩定,總是想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卻發現自己無法宣洩。
  • 面對期末考試,孩子擔心考不好父母會責怪,緩解壓力用這兩個方法
    面對期末考試,很多學生因為擔心考試考得不好,在臨考前會變得很焦慮,在家複習的時候也經常走神,複習效果也不太好,家長看到孩子的表現也很是著急,除了責備之外,就想關心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面對孩子因為考試產生的壓力,家長要認知到這種產生考勤成壓力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壓力過大,而沒能幫孩子進緩解考前壓力,那麼孩子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焦慮感會越來越強,甚至失眠。所以要徹底幫助孩子化解壓力帶來的不良反應,建議家長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幫他們減輕壓力,靜下心來好好複習,從而取得不錯的成績。
  • 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孩子太愛哭了,眼睛像是裝了水龍頭開關一樣,隨時隨地都可以大哭一場。
  • 寶寶一直哭鬧,怎麼辦?新手爸媽千萬別著急,試試這幾個小方法
    1、當孩子一直哭鬧時,媽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事實證明,孩子哭鬧的聲音會讓家長高度緊張,血壓升高、心跳過快,所以當孩子不說話,一直哭鬧時,因為媽媽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會哭,所以就會擔心孩子的安危,同時也會產生焦慮的情緒,逐漸的就會情緒崩潰,然後就和孩子一起哭了,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動手打孩子、訓斥孩子,但其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 【校園快訊】新學期開學必備清單請查收
    做好這些事, 給新學期開個好頭!對此,建議爸爸媽媽評估一下孩子的心理狀況:如果孩子哭泣、發脾氣,緩解不良情緒的時間變長,粘著父母的情況增多,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這些是焦慮的表現。父母識別孩子的心理狀況之後,可以進行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避免過多的評論和不當批評。
  • 孩子打人、發脾氣、摔東西?如何對孩子情緒管理,有哪些好方法?
    一:對寶寶說教法寶寶情緒失控後,父母對寶寶講很多大道理,都是大人世界裡的道德觀,價值觀,例如,寶寶你要有素質啊,寶寶你要有教養啊,寶寶你要誠信啊,這些話寶寶其實根本很懵,3歲的寶寶就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年齡,想要什麼就要什麼,不給就哭鬧,只說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沒有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
  •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更有效
    這時,爸爸也生氣地對她說:你要是再不走,以後就再也不帶你來這玩了……但是對於爸爸的恐嚇,小女孩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而哭鬧得更兇了!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暴躁的行為,那是由於壞情緒的幹擾。孩子產生壞情緒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可怕的是當孩子產生壞情緒的時候,家長還沒有意識。
  • 當孩子遭遇「情緒車禍」,用「交通燈法」幫孩子疏解
    這時候,家長應該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爭取用平和的態度與孩子進行交流。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一種教育方法——"交通燈法",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效地疏解情緒。一、 什麼是"交通燈法"?當情緒發生時,成人大多時候都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孩子卻不能。
  • 孩子哭鬧時,轉移注意力立馬破涕為笑?其實這個方法不可取
    今天在家讀到這本《有邊界才有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才明白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短期有效,但長期來看並不可取。《有邊界才有自由》是美國資深父母教練、兒童教育專家珍妮特·蘭斯伯裡的代表作,這本育兒書主要是寫給家有1到3歲孩子的父母來看的。
  • 孩子的「小情緒」太難懂?行為學「ABC觀察法」能幫你讀懂孩子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乖巧一點,聽話一點,甚至不允許孩子有情緒。因為面對孩子的哭鬧時,父母總是會顯得手足無措,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安撫孩子,這其實和父母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有著很大的關係。真實的哭鬧是指孩子情緒真的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刺激,這時父母就應該好好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做到理性的看待孩子碰到問題,避免用一些責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 如何讓哭鬧的孩子冷靜下來?
    因此,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重要,父母平和的語調更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如果父母選擇對孩子發脾氣,那麼孩子只會繼續哭鬧,以宣洩內心的委屈。性格溫和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性情溫順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都是父母,也是他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尤其是在性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