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廚房與餐廳總是界限分明,傳統的廚房一般都緊貼牆壁。而到如今,越來越多將兩者逐漸打通的開放式廚房,也常常會看到開放式廚房與中島相結合的形式,廚房與餐廳的關係呈現出多樣的形式和變化。
為什麼中島廚房越來越受大家青睞?
增加操作臺面,使功能分區以及更多的收納。
▲ 圖源:pinterest.com
島臺+主廚臺兩個操作臺面可以更好的把每個功能分區,島臺下面還可以做收納櫃。
充當隔斷
▲ 圖源:pinterest.com
其作用是把廚房跟其他功能區分開,最多的是用於餐廳、客廳之間。
增加了中島,多出了一些收納空間,形成了回字形的動線,更加方便使用。
多功能可以用來做餐桌
▲ 圖源:houzz.com
中島不僅可以當料理臺,也可以用作餐桌。吃完飯把盤子、碗直接扔進料理臺上的水槽或洗碗機裡清洗。
從這些理由中不難看出,中島設計的實用價值很強,但是,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張桌子一個臺子就叫中島,而應該是至少配有水池,或灶臺,或洗碗機設備的多功能備餐區域。
中島廚房為何能帶來如此飽滿的幸福感?
中島增加了臺面,如果安裝水槽,可作為冷餐區,直接完成洗菜、切菜、配餐一系列工序。
▲ 圖源:pinterest.com
熱餐區和冷餐區分開來,生熟食物不會互相汙染,招待客人時中西餐雙管齊下,同步率100%,互相影響較小。
現在的中島多是同櫥櫃一起定製,所以櫥櫃有的收納功能,中島也可以有,包括嵌入洗碗機、蒸烤箱、甚至燃氣灶等廚房電器,櫥櫃能做的中島都能做。
把中島的臺面向外延伸,可以形成餐桌,由於中島高度通常為850~900mm,高於普通餐桌的700~750mm,要配合使用高腳椅或可升降的吧椅。
▲ 圖源:houzz.com
中島的樣式
板材定製的中島通常與櫥櫃出自一家,臺面延用櫥櫃的石英石或大理石,整體感更強。
如果要強調中島的存在感,當然也可以和櫥櫃不同風格,當櫥櫃便現代簡約,中島可以嘗試質樸的原木色,立刻從現代家居中脫穎而出。
▲ 圖源:易裝翻轉家自攝
為了坐下時能伸得開腿,中島下方的櫃體通常收窄,看上去臺面比櫃體寬大的多,500~600mm寬的臺面適合一人食,800~1000mm可兩人對坐。
中島還可以用紅磚直接砌,外表貼小白磚或文化石,走清新路線。臺面的選擇可選石材或木板,木板的安裝尤其簡單,就是直接放在櫃體之上,接縫處打膠固定。
▲ 圖源:pinterest.com
一面紅磚牆是很薄的,所以磚砌中島通常僅用來界定空間,無法儲物,如果是統一磚砌櫥櫃和中島則另說。
考慮符合人體工學的一些尺寸
所謂人體工學,在本質上就是讓工具的使用方式儘量適合人體的自然形態,這樣就可以使身體不需要任何主動適應,考慮廚房裡一些符合人體工學的尺寸,能讓我們在廚房的操作過程舒適一些。
《住宅設計解剖書》裡講到:「操作臺的高度會因使用者的身高、姿勢、習慣等而有所不同,但至少需要800mm。餐桌與座椅的高度因人而異,但大約是720mm。」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操作臺與餐桌的距離差距。
我們可以採用下圖的兩種方式:
▲ 圖源:《住宅設計解剖書》
中島臺與主廚臺之間的距離寬度要留足120cm,才可以保證兩邊的櫥櫃門同時打開。中島和主廚櫥櫃的臺面寬度都至少60cm。中島的一側至少要留出90cm淨寬,保證一個人輕鬆通過。
灶臺與水槽的距離控制要有充分的操作空間,切菜、裝配、分盆、調味放置,水槽與灶臺應有60~90cm操作的必要距離,以免相互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