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工信宣】1月21日,由廣州市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第2場廣州市政府部門定期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市新聞中心舉行。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宏偉發布了廣州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加快打造先進位造業強市的情況。
2019年,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廣州市工信局攻堅克難、主動作為,統籌推進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促融合,堅持不懈抓清單、抓服務、抓項目,全市製造業取得長足發展,如獲聯合國工發組織授予「全球定製之都」案例城市,被工信部確定為首批規模化部署5G商用試點城市,智能網聯汽車、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兩個產業集群進入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決賽,廣州製造業發展被廣東省評為「優秀」等級等等。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製造業穩則經濟穩,製造業強則廣州強,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廣州市工信局堅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有的放矢,重點在把脈問診和產業保障上下功夫,切實推動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印發《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原則
一是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綱領」,系統科學地構建指標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對標國家、立足灣區、體現市情、科學合理、簡明實用、統籌兼顧和綜合評價」等原則,提出構建「以綜合質效為基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核心,以廣州特色為牽引的「1+5+N」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堅持以評價指標為「指揮棒」,從根本上引導製造業發展從注重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的理念。全面準確摸清廣州製造業家底,並據此建立全市製造業產業地圖。以單位資源投入產出效率、單位產出生態環境影響為導向,聚焦企業用地、能源消耗、汙染物排放等資源、環境硬約束,全面衡量企業經濟產出和社會效益,以畝均論英雄,以質量效益論英雄,以可持續發展論英雄。
三是堅持以評價結果為「尺子」,凝聚合力推動製造業治理模式創新。指標評價體系所積累的數據,為政府決策、制定政策、運行監測、行業監管和企業服務等提供基礎信息支撐;依託評價結果對各區和市直部門進行激勵約束,綜合施策,改變「九龍治水」局面,凝聚工作合力,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主要內容
廣州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主要為「1+5+N」評價指標體系,共45項指標(其中核心指標10項),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1」,綜合質效,共10項發展指標。從總量、增速、盈利水平、要素效率及要素投入等幾個方面設置評價指標,反映廣州市在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綜合質量與效益表現。第二部分為「5」,融合五大發展理念,共24項評價指標。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個方面入手,全面反映和評價廣州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各方面的綜合表現。第三部分為「N」,即廣州市特色指標,共11項評價指標。包括在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的階段性任務及其對應重點考核指標,如我市當前推進的十大價值創新園區建設、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5G發展、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等重點工作。
(三)工作推進計劃
一是建設可視化評價平臺,定期發布廣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聯合市統計、發改、科技等部門,積極籌建可視化平臺,建成並上線運行後,適時發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通過指數變化對比,綜合反映全市總體發展、各區(街鎮)發展及各領域、企業的發展水平,找出優勢和不足,引導各區、各部門、各行業和企業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同時,對外探索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全國一線城市製造業發展質量評價,由第三方發布權威數據,增強廣州製造業發展的全國「顯示度」。
二是建立評價成果運用機制,集中政府資源聚焦高質量發展。針對評價結果,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實施導向清晰、對象精準的資源差別化配置政策,將資源向質量效益好的區域、企業傾斜。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汙染物排放、創新要素、財政資金扶持等資源分配與區域製造業發展質量掛鈎的激勵機制,推動有限資源向發展質量高的區域、企業集中。
三是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合理安排工作進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且牽涉到各方切身利益,必須審慎研究、穩妥推進。成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專責工作小組,循序漸進,把握工作節奏,確保工作質量。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全面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工作,力爭在全國率先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範區。
二、出臺《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一)出臺背景。黨中央高度重視先進位造業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省委、省政府在2019年11月21日首次高規格召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要求全面實施強核、立柱、強鏈、優化布局、品質、培土等「六大工程」,攻堅克難突破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不斷開創製造強省建設新局面。廣州早在2017年時就提出要全面實施製造強市戰略,密集發布了《廣州製造2020戰略規劃》《廣州市先進位造業發展及布局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等文件,集中全市優勢資源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12月17日,《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印發實施;2019年12月18日,廣州市首次召開由溫國輝市長主持、張碩輔書記講話的全市先進位造業強市建設推進大會,會上,張碩輔書記提出,廣州要以「八大提質工程」為抓手,不斷增強產業創新力、競爭力,切實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
(二)任務目標。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廣州將堅持製造業立市,按照世界級城市目標,大力發展大工業大項目,強化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在人才、資本、信息、知識等要素對製造業的支撐,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實施《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力爭到2021年,廣州先進位造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以上,同時將打造「智慧車」、「超高清」、「新材料」、「潮消費」、「智能造」、「生物藥」在內的「六大千億級集群」,包括:汽車、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兩大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集群規模分別達到6000億元、2300億元;新材料、都市消費工業、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四大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集群規模分別達到3000億元、2000億元、1200億元、1000億元。同時推進各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三)主要任務。主要是開展六大行動:
一是實施集群強鏈行動,著力打造骨幹企業產業鏈、著力發展「專精特新」行業領先企業及著力培育未來產業市場主體。
二是實施創新引領行動,建設行業製造業創新中心、補強核心技術、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三是實施智能製造全覆蓋行動,推進集群智能化、推動產業數位化,促進產業協同。
四是實施融合賦能行動,推動「製造+5G」加速發展、「製造+服務」融合發展、全球定製之都、「製造+綠色」提升發展。
五是實施體系優化行動,建設行業服務組織、建設價值創新園區,推動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
六是實施開放合作行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協同發展、推進產業大招商和出口、提升國際化合作水平。
另外,將強化組織協調推進、加大財政金融支持、保障產業土地供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四個方面保障,推動政策真正落地實施。
《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按照集群發展、融合發展和合作發展的路線圖,提出了「建立重點企業清單和產業地理信息系統」、推動集群內產業鏈分工合作、實現先進位造業集群迅速成長等機制。另外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詳細的廣州先進位造業集群重點發展方向及行動,共21條產業鏈和25個行動,有助於產業鏈穩鏈、補鏈、強鏈、延鏈、控鏈,有效打通製造業、服務業、創新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和5G等產業的融合通道,構建起符合廣州企業特點的產業集群體系,與深圳、佛山等珠江東西岸城市產業帶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開創廣州製造業的新篇章。
附件:1.廣州市推動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方案
2.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