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蒙古民族狼性精神的畫卷

2020-12-14 夏之夢蓮

電影《狼圖騰》講述的是城市青年陳陣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住在畢力格老人家,分配當了馬倌。去場部辦事,回來時,因不聽畢力格老人的叮囑,抄近路,被狼群圍攻,驚恐之即,陳陣用敲擊鉄馬蹬擊退狼群。這次與狼的較量遭遇,讓陳陣對蒙古草原狼著了魔,由恐懼進而敬畏和痴迷。

夜晚,畢力格老人帶著陳陣,用望遠鏡遠觀了站在山坡上的狼群發起的一場圍捕活動。狼群在高處觀察坡下黃羊群的活動,耐心等到黃羊飽食後,放鬆警惕了,鬆懈休息之時,頭狼一聲嚎叫,群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擊黃羊,飛速追擊黃羊群,進入夾擊圈,黃羊群全部陷入雪窩,全軍覆沒,凍死。

第二天,畢力格老人和牧民到雪窩拉回狼的小部分戰利品。一些當地人趁天黑,偷走了剩下的雪窩裡所有冰凍黃羊。狼看到了生存的食物被盜,面臨著絕食的危險,在暗處悲痛地眺望著,嚎叫不止。狼的危機不止如此。

牧民接到上級分配的滅狼的任務。許多牧民出動,四處尋找狼洞,把狼崽從狼洞掏出來,拋扔向空中,重重落地摔死。不想殺死狼崽,沒辦法。孩子看見這慘烈的情景,嚇得哭起來,牧民默默向天禱告。

陳陣鑽進狼洞,興奮地找到三隻狼崽,被收皮毛的人要走,一會功夫同樣被摔死在袋子裡。陳陣又鑽進更深的山洞裡,終於又尋找到一隻可愛的狼崽,抱回來狼崽和狗崽一起餵養。

狼終於被人類的貪婪與殺戮惹怒了,開始瘋狂地報復行動。在暴風雪之夜襲擊馬群,上演了刀光劍影般的搏殺,畢力格老人騎著馬趕殺狼群,狼群暴發出了無窮的戰鬥力,所有的馬都被狼趕進冰湖,凍成了冰雕。畢力格老人的兒子巴託,騎著馬同狼群搏鬥,最後為了保護馬群,英勇犧牲了。

牧民的羊圈裡的羊群,也遭到狼群的襲擊。牧民說是陳陣的狼崽引來了狼群,牧民要殺死陳陣的狼崽,主任包順貴保護了小狼崽。

主任包順貴帶領東邊的蒙族人,到最後一片沒被開發的草原開荒種地,在最後一片純潔的湖邊槍殺天鵝。下套下毒,滅鼠滅蚊,消滅有害之草。追殺狼群。畢力格老人被自己爆破炸傷,離開人世,安葬在大草原。

陳陣訓練他餵養的狼,適應生存在野外環境,教會狼避開下的套,已長大的狼漸漸地融入狼群,才放心又不舍地讓其回歸草原。走向草原深處的狼,不見了蹤影。天空中的雲,卻變成了狼的圖騰。

看了這部電影,被強烈吸引著,震撼著。為了完成上級的掏狼崽的任務,牧民無奈的把狼崽扔向天空,希望狼崽升天,心中默念,記住欠了幾條狼命,為扼殺鮮活的狼崽而贖罪。

相信觀眾看到這個場面,心也在痛惜。濫殺無辜的可愛的狼崽,最終受到狼的報復反擊。可愛的小狼崽,一眨眼就沒了性命,瞬間變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心痛不已。

當時為什麼不能人類與狼和諧共處呢。保護狼群,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滅殺狼群,就是破壞生態資源,希望這樣的麻木愚昧不再上演。

影片中的主任包順貴帶領人,在最後一片草原澆上汽油,把草燒光,狼無處躲藏,把狼群追到懸崖邊跳崖,追到狼跑不動累死。要把狼群徹底趕盡殺絕。這種行徑,真是愚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打斷生物鏈,讓草原毀壞,讓人類的生產生活遭到嚴重打擊。真讓人痛心疾首。憤怒不已。把狼殺絕了,黃羊沒有了天敵,黃羊泛濫成災,草原被吃光了,草原死了,哪還有人畜呀。

陳陣了解了蒙古族草原人民的精神世界。陳陣能在身陷危險之中,擊退狼群,多虧畢力格給他講過,狼害怕聽見鐵器的敲擊聲。對草原狼的從恐懼到敬畏,以及對狼圖騰的崇拜。聽到畢力格老人講述狼的戰鬥精神,圍攻黃羊的的勝利,和當年成吉思汗用很少的兵打敗千軍萬馬的戰鬥情勢同出一轍,用的兵法從狼身上學到的。

終於了解了,蒙古人民為什麼把農耕民族最痛恨的狼,作為民族的圖騰。蒙古人學狼,護狼、拜狼又殺狼。狼的圖騰,對民族精神和性格,產生龍騰狼躍的振奮作用。對草原狼和崇拜狼圖騰的草原民族肅然起敬。也希望狼的長生之歌永遠迴蕩在壯麗的蒙古草原上。

這部電影,激蕩著對蒙古人的敬佩之情。他們有著狼的狠勁,狼的耐性。狼的智慧和韌性。不做貪生怕死的懦夫,作勇敢拼殺的堅強戰士。像狼一樣有著強大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選擇時機,取得勝利。

相關焦點

  • 評:以狼為圖騰並非一個民族的恥辱
    以這樣的視角,來看《狼圖騰》在羊年春節上映,至少我本人的心理,不會被狼嗜血的本性和殘忍的面目所抑制。怎樣過好羊年,反而會因為這「不速之狼」,讓我們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可是,電影很快使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再度提起爭議,他說小說與電影把狼作為蒙古族的圖騰,是對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篡改和歪曲。
  • 《狼圖騰》這本書值得讀嗎?尤其是孩子
    《狼圖騰》這本書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讀過,起碼也是聽說過的,作者姜戎,主要講述了草原,狼,人之間的動態平衡與民族信仰的內容。在當今的時代,這本書到底值不值得一讀呢?尤其是青少年的孩子們呢?全書以一個下鄉知青的視角,講述知青與草原牧民生活的故事,認知草原,天,信仰,圖騰的很多精彩的片段,甚至這位知青還冒天下之大不韙養了一隻小狼。首先,這部故事也涉及很多關於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破壞過程,人在發展過程中與自然對抗的經過,以及最終被自然所報復的結果,從環保的角度來講是非常適合孩子們去品讀和學習的。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無以否認《狼圖騰》確是足載中國影史的一部恢弘巨製,自然的鬼斧神工與電影工業特效兩者間絕佳契合而出的視覺觀感,嘆服自然之美的同時,那人與狼的世界仿若觸手可及,作為曾執導經典動物劇情電影《熊的故事》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在電影中真正將狼變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員,狼群合圍獵物的機智勇猛,面對被人類步步緊逼絕地復仇的人馬大戰,最終受人類剿殺滅亡的桀驁不馴,其對狼與狼性多角度立體性淋漓盡致的呈現,令那原僅能留存文字的人狼傳奇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聽書 | 長篇小說《狼圖騰》第01集
    《狼圖騰》,是200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戎。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該書在中國出版後,被譯為30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 圖騰崇拜——狼、鹿圖騰
    因為《蒙古秘史》中不少具有各種野獸含意的人名,在旁註中均以"名"或"人名"來代替,而偏偏將這兩個詞的實際所指的動物明白無誤地譯寫標明,說明他們是出於對這句話內涵的深刻理解所作出的註解,而不是一般地泛指人名。所以這句看來極其簡短的話語卻深深刻印著蒙古先民在圖騰文化時期有過狼、鹿圖騰崇拜。從這句話分析,存在天命觀,又以父系推算,可能是父權時代定型的神話傳說。
  • 狼為何被企業當成一種圖騰?
    在事業奮鬥上強調「敢打敢拼」、在內部管理上強調「服從集體」,「狼性文化」一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著重要的推動力,另一方面,也因常常構成對員工的身心壓迫而備受爭議。在「狼」因成為某種商業圖騰而走紅的過程中,我們對「狼」的理解似乎也開始聚焦在其「兇狠」而「團結」的一面上。 任何一種隱喻的使用,都必然會遮蔽其隱喻對象自身的豐富性。
  • 學習狼性:狼怕光、怕火、怕人,卻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這種精神不正是強悍進取的精神嗎?這給了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性與人性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關於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去,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的詛咒和刻意謾罵的字符。
  • 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我認為,戰狼外交代表的是國家的雄心、彰顯的是民族的狼性,而只有有狼性的民族才會尊崇軍人。為什麼呢?尊崇軍人或者退役軍人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和推崇,甚至是崇拜。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美國人天生在冒險和創新的狼性文化,白種人從印第安人手中奪走北美土地,美國驅逐英國殖民後獨立,二戰中壯大發展,冷戰擊敗蘇聯、獨霸世界後發動的各項戰爭掠取資源等等,美國人狼性支持了部隊發展,部隊的發展讓美國人賺的盆滿缽滿,如何良性循環。而今天突然看到官宣的「戰狼」外交的字眼,讓我頓悟。一是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 鷹圖騰狼文化—草原民族精神核心
    十男長大,外託妻孕,其後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使突厥以狼為圖騰廣為人知。歷史上的突厥民族在北方廣大地區建立強大的突厥汗國,其影響力極大,對北方其他民族及後世民族的影響也非同小可。取代突厥汗國稱雄草原的回鶻汗國亦在《新唐書》中留下了「牙門建狼頭纛」的記載,此與突厥可謂一脈相承,亦是草原民族崇拜狼,以狼為圖騰的文化遺存。
  • 突厥的祖先是狼?突厥的圖騰為什麼是狼?
    6六世紀的時候獲得獨立了,不是說直接劃清關係,直接把柔然給消滅了徹底獨立,隨後就徵服中亞,其領土東起蒙古高原西抵波斯帝國的邊境,波斯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伊朗。但是不久之後分裂了,分為東西兩部,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明顯比較倒黴它遇到了中國最偉大的唐朝。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狼圖騰"馴狼特輯揭秘 馮紹峰憶"狼友"落淚(圖)
    發布會現場曝光了《狼圖騰》-馴狼製作特輯,揭秘了影片拍攝的特效仿真狼道具,眾主創分享馴狼到拍攝的艱辛經歷後,為《狼圖騰》訓狼的國際頂級馴狼師安德魯為大家帶來精心錄製的「狼演員」現在在加拿大幸福生活的視頻,馮紹峰感懷「人狼情」當場落淚。
  •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爭議不斷,輕輕鬆鬆幾百萬銷量,證明了讀者對他的喜愛程度。狼在國人文化中大多以負面形象,動漫卡通都將狼為壞的代名詞,甚至連人類的朋友狗也受到牽連,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
  •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之《狼圖騰》
    代表作《狼圖騰》。1971年起,開始構思作品《狼圖騰》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後憑此作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第三遍合上姜戎老狼的《狼圖騰》,思緒依舊繁複,如一堆被撕扯攪亂的線團。但我知道這一次,我一定要寫下點什麼。於是我自問,你想寫下點什麼?喜的是,狼,所為大地的神靈,其生存的權利終於被尊重;而悲的是,高傲如它,到底還是淪落到了可憐蟲的境地。只能被人保護著才能生存,它的驕傲,它的尊嚴,又將至於何地。但經歷了《狼圖騰》中徹底失去的悲哀,以及留而不得的絕望,於我的感情而言,總的來說,還是喜大於悲的。如陳陣的那條小狼一樣,只有生命存在,一切才有可能。
  • 【羽道客說】2014年丹麥賽後諶龍緣何自求狼性?現在的諶龍有狼性了嗎?
    這裡,可以看到一個說不清的因果關係:《狼圖騰》啟發我,要開創一個「我的時代」;要想開創一個「我的時代」,必須要修煉狼性。其實,一個事實是確定的:諶龍為開創龍時代,正自覺修煉培育「狼性」!這,正是羽迷對「團體蟲、單打龍」、「球路老實、殺氣不足」、「愛恨交加」之諶龍,所期待的。
  • 評電影《狼圖騰》:天地人合一的草原傳奇
    在蒙古草原人的眼中,狼是偉大的老師。人與狼,既是敵人,又是朋友。草原狼成為人們心中的圖騰,狼教會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電影裡真實地還原了書中的狼馬大戰。人與馬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雪景隨著鏡頭的推移層層漸變,風與雲在晚霞的映襯下更顯血色悲涼。朔風暴雪中對夜景的拍攝達到前所未有的精準度,讓漫天風雪在狼群的呼嘯聲中冥冥蘊含了悽厲的壯美。
  • 《狼圖騰》:人狼大戰,狼哪是對手,只剩殘存的一絲尊嚴
    兩個下鄉的知青來到內蒙,知青之一的陳陣一去就愛上了這片草原,當陳陣第一次遇見狼時,他緊張、害怕,用鐵器擊打的聲音驅散了狼群。然後他看見了騰格里給予他的微笑,像是遇險之後的慶幸,這也開始了他與狼的不解之緣。
  • 為什麼最有望拿奧斯卡的《狼圖騰》,豆瓣評分卻只有6.9
    為什麼最有望拿奧斯卡的《狼圖騰》,豆瓣評分卻只有6.9,《狼圖騰》是由榮獲奧斯卡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這部電影確實很有誠意,從各方面看代表我們出徵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獲獎機率都很大。電影採用真狼拍攝養,光飼養和訓練狼就用了三年多,到了冬季劇組為了等雪,幾乎停拍了一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