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力去追,青春太寶貴。沒機會,去浪費,趁春光明媚,把一切慢慢體會。今天妞妞帶大家認識一位,熱愛讀書、熱衷實踐、熱心公益的逐夢女孩,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2020屆優秀畢業生張淑華。
張淑華,上海市優秀畢業生。2017級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2020年1月畢業。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英漢語對比與翻譯。張淑華在碩士期間,與導師合作發表學術論文2篇。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知行杯」決賽一等獎,華理一等學業獎學金,華理「花梨青年說」之「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比賽一等獎,華理第二十二屆論文年會二等獎,並在全國第十六屆語篇分析研討會上宣讀論文,獲「優秀主持」證書。
專注內心,只爭朝夕
張淑華談到:「入學第三天,我們在辦公室第一次見到導師吳建偉老師。在談話中他告訴我們,時間應當比作『待價而沽』的樓盤,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用在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事情上,不可因妄自菲薄而『賤賣』了時間,更不可無故荒廢了光陰。導師的話簡短而深刻,總是在我迷茫時,為我指引航向。」浮躁褪去,專注內心。
在研究生階段的大部分時間裡,張淑華都選擇泡在圖書館,閱讀文獻和專著、整理語料、撰寫論文,專注於思考與學習。此外,張淑華還時刻關注國內外學術講座和動態,並利用周末和暑假時間參加學術會議和研修班,提升學術能力。正如導師的教誨那般,張淑華嚴於律己,將時間用在了有意義的事情上。
學習有方,研究有向
烏特勒支大學課堂演講
談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張淑華認為,研究生教育絕不是本科教育的延伸。本科生更強調「教」,而研究生更強調「學」,研究生階段需要通過自主學習來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她十分重視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參加研修班、學會和國際交流的方式,開拓學術視野,了解先進的學術思想和成果,為自己的研究生涯鋪磚築路。
2018年暑假,張淑華參加了胡開寶、秦洪武教授於煙臺大學主辦的「全國語料庫及項目申報研修班」。受語料庫研修班學習的啟發,她撰寫的語料庫相關學術論文「語料庫視角下《蘇東坡傳》漢譯本中把字句應用及動因分析」獲得了2018年度華東理工大學第二十二屆論文年會「二等獎」,並在《寧波大學學報》上發表。2019年暑假,她赴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參加「中歐人才計劃」項目,期間參與了「英語語言和學術技能」課程學習,深入了解國際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現狀。
研究生階段,張淑華共發表兩篇學術論文。當談到論文的寫作和發表時,她說:「打磨出一篇優秀論文的過程對我來說意義匪淺、收穫頗豐。我們打磨的不僅是階段內的研究成果,更是個人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體現。」
立足書本,放眼世界
暑假實踐——採訪蘭州中川鐵路口岸
2019年的暑假,對張淑華來說是一場不平凡的「流浪」。她參加了外國語學院「隨中歐萬裡鐵路,觀絲綢之路福祉」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調研中歐班列對於沿線城市人民生活的積極影響。她和實踐團一行先後走訪了西安、蘭州、重慶等中歐班列沿線重要城市。五天四晚之行,一路上汗水與收穫同在。
張淑華與項目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了共計16000字的田野調查報告、28000字的調研報告、一本實踐活動畫冊以及大量的問卷數據和訪談記錄,並開展了4場實踐學習分享會。該項目成果最終在當年上海市「知行杯」決賽中獲得一等獎。
她說:「作為外國語學院的學生,無論何時,無論用何種語言,努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作為外語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個人,我們的職業規劃,不應只考慮這份工作能帶給我們什麼,而應考慮,作為國家培養的研究生,我們能為國家和社會做什麼,要有積極投身社會需要,參與國家建設的精神。」
國際旅遊交易會華理帶隊負責人
運動公益,增彩添色
青春上海「公益跑」馬拉松
研究生期間,張淑華堅持每周三次的體育鍛鍊,每次跑步約5公裡。壓力大、心情煩躁的時候她會通過瑜伽來進行自我調整。此外,她也常常參與馬拉松等戶外活動。她曾參加青春上海「公益跑」活動、杭州三江兩岸徒步大會、濱江大道線上馬拉松、華理校友馬拉松等活動。體育鍛鍊為張淑華豐富的研究生生活打下了堅實的體能基礎。
學習之餘,張淑華還熱衷於參與學生工作以及各類志願者服務工作。入學伊始,她便加入了校研會宣傳部,同時還擔任了外國語學院2017級研究生黨支部宣傳委員。在充實而忙碌的學生工作中,張淑華很快融入了華理。此外,她還多次擔任外國語學院「敬老節活動」志願者、青年家園延吉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志願者大篷車」活動志願者、「國際志願者日」志願者等。豐富的志願者經歷,為張淑華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
只有不懈的努力與奮鬥,才能戰勝人生中的激流,找到那條理想之路,找尋屬於自己的奮鬥果實。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 信息來源:外國語學院 排版:5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