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個人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當全校第一的成績換來的高考保送名額,被權力更大的人所頂替,會引發怎樣的蝴蝶效應?
今天上映的這部華語片,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暗潮洶湧的故事——
風平浪靜
導演: 李霄峰
編劇: 餘欣
主演: 章宇 / 宋佳 / 王硯輝 / 李鴻其 / 鄧恩熙
上映日期: 2020-11-06(中國大陸) / 2020-07-29(上海電影節)
片長: 119分鐘
此片曾在上影節進行放映,並提名了金爵獎最佳影片。
可能有觀眾會覺得,它不像是印象中華語獨立電影常有的樣子,但這部片很有可能成為2020年給人印象最深的內地影片。
《風平浪靜》由一整條堅實的故事線貫穿全片,其中飽滿可信的戲劇性給影片帶來無數有趣的轉折,它的情節推進極富動態,是現在少見的「非空間」的線性電影。
它的情節運轉非常地順暢,在這基礎上,主演章宇和宋佳貢獻的精彩發揮也就有了落地的根基——
一切表演全是為了服務於劇情,而不是「為演而演」。
因此,《風平浪靜》是故事、演員表現、呈現主題一層層聯繫緊密的佳作。
有那麼多的景和場面被流暢的故事不斷甩在身後,《風平浪靜》當然也是一部對一幕幕往事不斷進行追憶的傷懷電影。
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必要的情節進展毫不拖泥帶水,主角宋浩經歷的每一件事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在《風平浪靜》裡,時間從不等人。
宋浩從前有那麼多追悔莫及,人物前史相當慘烈。一名無辜的好學生被捲入父輩的權力分配中,上一輩人無論是登上巔峰還是埋下禍果,都推給年輕人來承擔罪責。
宋浩帶著恨意過完自己人生的第二個十五年,故事也從「前史」部分轉入現在時的正題——
他在錯過幾乎整個人生後,試著抓住面前的愛情,不讓自己再次後悔。
「一再錯過」讓宋浩變成一種迴避型人格,他不再相信自己還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再獲得什麼,也不願意去耽誤別人,他的自我個體就變成這個物質海洋中的孤島。
這時戲劇就會發揮它的獨特功能,用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給主角當解藥。
《風平浪靜》幾乎是宋佳迄今為止最佳演出。
這有賴於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寫得十分出色,也因為李霄峰成功找到讓宋佳在片中更盡情發揮的關鍵訣竅。
宋佳善於詮釋情感歷程豐富、具備成熟女性風姿的角色,但她過去出演的角色常常是一個被側寫的人物,極容易被符號化。
《風平浪靜》只靠一個辦法就讓宋佳在這個角色身上完全施展表演和特質,就是為她飾演的潘曉霜身上加上那麼一點幽默和適當的邪乎。
這樣宋佳就不必再拘束於一個特定的形象設定,而是可以用表演為角色性格裡的活力注入內容。
《風平浪靜》在主角宋浩的「墜落人生」中,加入的這段略帶詼諧的和潘曉霜的愛情關係,讓全片一洗同類型影片常見的通篇晦暗。
其強烈反差,也讓這段插曲式的、有頭有尾的小故事,成為具有張力的、令人難忘的愛情章節。
值得肯定的是,所有有關女主角潘曉霜的戲份,李霄峰和編劇餘欣,都一直在從潘曉霜的內心感受出發。
他們之間的故事是典型的「女追男」,卻沒讓人感到一點厭女的傾向(相對於其它表現女性「主動出擊」的電影),能看出主創在體恤女性處境方面是很細微的,也理所當然地表達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權利,這部影片的兩性觀是令人讚賞的。
在此基礎上,《風平浪靜》便演繹了一段「漫漫高速路上的緣分」,男女主角在痛失與獲得之間上演了浪漫愛情。
有趣的是,潘曉霜遇到十多年未見的中學同學是「偶得」的,她用收費站欄杆「留住」宋浩卻是人為的,如果遇到一個機會就一定不會放過。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風平浪靜》裡的所有角色都是在為機會拼搏,包括戲裡的反面人物。
因此影片中每個人那種發全力的「事在人為」,為全片注入了一股主動奔襲的力量。
情節的推動包含偶然性,但卻全部來自於人物的主動所求,這樣整個劇情裡所有轉折看起來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不靠「天降神兵」。
宋浩一切悲劇的根源,除了他父輩遇到的「不可扭轉的阻力」,還因為一個偶然性,就是他當年急匆匆地找人算帳,卻闖錯了門,從而演變成一起命案。
儘管他是被李鴻其飾演的李唐一家給害慘了,可如果他沒有遇到「進錯門」這樣的偶然性,他後面的人生也絕對不會是這樣的。
《風平浪靜》隱隱有科恩兄弟電影的風採,就是它無論包含多麼大的恩仇,都敢於用「弱因果」來觸發。
社會中源遠流長的不公平與人性自私,通過一次實際發生的偶發事件造成人一生的悲劇,讓劇作既離奇又沉重。
重的主題靠輕的環節來完成,能看出《風平浪靜》的整個創作是非常遊刃有餘的。這也是李霄峰和從前相比變得更厲害的地方。
此外,《風平浪靜》的情節展現還有諸多優點,比如人物的出場比例十分協調。
潘曉霜的父親是一名警察,他在故事裡只前後短暫出現過三次。
家中,超市,最後的追捕行動,卻都起到足夠的作用,完全不佔戲份,同時你又不能說他是多餘的。
宋佳的風韻,與主角宋浩遇到的其他人——李唐、萬小寧性格中的淺白形成互補,他們這所有年輕一代人,又和王硯輝飾演的父輩形成對照。
在這個悲劇主題下,片中的角色並不是「一派沉沉暮氣」。
宋浩、李唐、萬小寧這三人有得利者有受害者,同樣一個世界,就是有人活得盡興有人活得痛苦。
人物設置和他們每人在做、要做的事,可以說千差萬別,這比所有人物具有相似舉止的類型片看起來要豐富許多。
完全不同的所有人撞擊在一起,才能構成影片想要講的那個世界。
《風平浪靜》在豐富了人物設置、杜絕類型化的同時,又在某些時刻試著回歸或者說「自反」類型化。
比如常見的兇案、懸案電影,都會像本片一樣天天暴雨如注(從《七宗罪》就開始了,這也是黑色電影的特點,用外部環境來映照人物內心的緊張,《暴雪將至》、《南方車站的聚會》也是如此)。
但片中李唐卻主動抱怨一有事情老天就要下雨。章宇、宋佳演繹的愛情戲,在完成故事的過程中,也帶有些許坎普意味。
它裡面有深情,同時還有愛情喜劇裡浮誇的地方(比如彭浩翔拍的那類喜劇),宋佳在高速路收費站的衣飾及整個場景(制服,玻璃窗),也有意戲仿或致敬《重慶森林》裡的王菲。
《風平浪靜》裡的偶發事件、類型自反都具有現代性,同時又經常準備「回潮」(retro)到九十年代電影的愛情與兇案類型的演繹模式裡面,這仍然是上述所說的主創的遊刃有餘。
《風平浪靜》不單單是講成了一樁奇聞奇案,它在敘事的同時也在拿風格化來完善影片內容。
尤其片中宋浩、李唐兩家人的仇恨,和宋浩與父親的恩仇,都在承載全片最大的社會命題——
影片想要通過人物命運最終指出的,是濃重的時代債務,還有轉型下的社會醜態。
王硯輝飾演的父親宋建飛是典型的側寫人物(從其一出場時的虛焦就能看出),雖然王硯輝在片中貢獻了他近些年最紮實的表演,宋建飛仍是兒子宋浩身後黑影般的人物。
這對父子並未像《山河故人》中的張晉生、張到樂那樣全部暴露在光線下,而是相對神秘的,更富隱喻性的。
宋浩的悲劇性在於,他不僅被並不「門當戶對」的兄弟犧牲,更被自己的父親犧牲。
李霄峰在幾年前《少女哪吒》後,又錯位重演了「少男哪吒」。
新作成為過去作品的翻新、再審,代際恩仇主題也正式列入李霄峰的個人藝術主題序列。
《風平浪靜》的出色之處在於,影片對中國經濟轉型的探討,是完全放在故事情節裡說的。
沒有刻意提出,卻已足夠彰顯。
因為這個大的背景是片中每個人最切身的處境,電影沒有太過空泛、俯瞰地談論「十五年前十五年後」,它實寫的都是人物最馬上需要的「手頭事」。
從一個名額、一袋鈔票、一扇汽車擋風玻璃、一盒酸奶、借走的幾百塊錢這些實際物入手,用主角們身處的物質世界鋪開去講概念化的人性喪失與挽回。
兩輛撞壞的車子,一袋灑落鈔票的手提袋,《風平浪靜》的情節活用汽車和鈔票,也是典型的現代電影質地。
用車的性格描述車主人的性格,用車撞擊後破損的樣貌,來外化敘事進展(車擋風玻璃的破碎與修補,最後修車廠被焚燒)。
宋浩和李唐、萬小寧都有「鈔票往來」,而他和更重要的父親、愛人的「往來」卻是更觸及命運的。這些都是影片設計得十分有趣的地方。
最後不得不提章宇對影片的重要。人在不可抗力面前有多弱小?《風平浪靜》告訴觀眾,他就弱小成男主角的樣子,可即便這樣,也要咬牙活下去,不管是為了復仇還是什麼。
宋浩身上這種暴力與弱勢集於一身的張力,人生已被浪費卻不肯虛擲人生的苦痛,我相信目前只有章宇能演得了。
手持一盒酸奶也能抒發人生最鄭重的誓言,小小的浪漫和遭到重擊的人生,在章宇身上是可以融洽共存的。
《風平浪靜》不僅因為他而全面提升了「可看性」,章宇本人特質與角色性格、命運的完美結合,讓全片成為一部情節流暢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