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式結束自己的籃球職業生涯。」
卡特終於還是親口說出退役二字,即便此前媒體早早就開始烘託「老兵暮年」的氛圍,但當他開金口說出這句話,還是讓人感慨萬千。
球迷的緬懷自然不少,比如:西科東艾北卡南麥,四大分衛終於落幕;亦或是飛行22年的UFO,這回真的返航落地。
但隱隱會發現,大多數人口中懷念的卡特,總停留在世紀之初身穿猛龍球衣的模樣。是的,那時的卡特23歲,二年級生卻已當選全明星票王。
事實上,很多人並沒有經歷過20年前那屆扣籃大賽,更多的還是從錄像集錦窺見卡特睥睨天下的模樣。但即便如此,人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將「歷史第一扣將」的稱號歸給卡特,甚至去掉了謹慎和避免非議的「之一」二字。
摘出當時發生的細節碎片,這一稱號可能真的實至名歸。
那一屆扣籃大賽,除了卡特之外,還有麥迪和弗朗西斯,後者完成了死亡之吻側扣這樣「擱其他年份必定奪冠」的扣籃。
當年的弗朗西斯或許可以參考如今的阿隆-戈登,這也是為何當韋德緩緩舉起數字9時,輿論一片譁然。因為人的記憶總是最不牢靠的,人們記不住20年前的弗朗西斯,又有多少人能在20年後的戈登呢?
回到正題,賽前卡特說:「我要讓球迷見識到扣籃的藝術,並且不斷回放,直到遙控器上的倒退鍵報廢為止…」於是,他做到了。
當卡特完成麥迪助攻胯下換手扣籃後,就連評委以賽亞-託馬斯都直接跳出評委桌,對卡特單膝跪地行禮,管他叫「Half-Man-Half-Amazing」(半人半神)。更不用提奧尼爾張大的嘴巴和手持DV卻激動地對不準場上的加內特。
人們提起卡特便是「最偉大的扣將」。但事實上,卡特從2002年膝蓋肌腱發炎之後,就不怎麼追求華麗的扣籃了。他22年職業生涯中共扣了941個籃,其中生涯頭兩年扣了200個籃,而之後20年的時間裡,只貢獻了741個扣籃。
既是傷病也是他自己的意願。早在生涯初年,他就說:「歷史上的扣將有很多。但偉大的球員,更應該把目光放到傳球、罰球、籃球等其他方向去。而那就是我想做的。」
於是,2000-2001賽季,也就是他和艾弗森在東部決賽上演對轟大戰的那年,75場比賽裡卡特只扣了44個籃。
那幾年,他把精力放在提升三分上。初入聯盟,卡特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8.8%,新秀賽季只投出了66個。而經歷了一個休賽期的打磨,他在生涯第二年將三分命中率提升到40.3%,產量則是提升到236個,等到三年級時這一數字又漲到397個。
在那個三分球還不夠主流的年代,卡特就已經用40%的命中率,場均出手5.3個三分球了。而22年來卡特一共投進了2290個三分,排名NBA歷史第六。
以及,卡特生涯一共五個壓哨絕殺,全都是三分球。
在那個時代,頂級得分手並不擅長三分,無論是科比還是艾弗森,更多都是超凡的一對一單挑技巧,但身為扣將的卡特,卻憑藉著一手三分立足於NBA之中。
這也是為何,從離開猛龍開始,卡特的身體就不再是巔峰時的自己,但卻依然能在NBA打上16載歲月。當時光剝奪了速度和彈跳的光華後,卡特身上那些三分球、籃下終結、背身技巧、無球走位的技巧,則顯得愈發珍貴。
卡特NBA生涯的最後一分,是接隊友特雷-楊的傳球,在弧頂投出的三分。彼時不少網友感慨,最後的三分如果改成扣籃就圓滿了。
事實上,卡特除了頭兩年造就傳說般的扣籃外,每次投出三分的模樣,才是他屹立聯盟悠悠22載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