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9!東北大學獲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共聚焦

2020-12-12 中國教育那些事

此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牽頭4項,參與2項)。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東北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折合分數統計排名中位列第9。

東大獲獎團隊在人民大會堂現場合影

領跑國際電渣冶金技術,支撐中國高端裝備製造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姜周華、董豔伍、李花兵、耿鑫、劉福斌、餘強。電渣重熔是生產高端特殊鋼和合金不可或缺的冶金方法。東北大學特殊鋼冶金課題組牽頭,在多項國家項目的支持下,歷經15年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提出了電渣重熔過程的原創性理論,形成了一大批原創性新技術,節能減排和提效降本效果顯著。該項目獲我國首個"IEC1906"國際標準獎、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其它3個省部級科技獎。

姜周華教授

姜周華和團隊成員在生產現場工作

拓展學科前沿新疆界,為國際自動化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柴天佑、唐立新、劉騰飛、楊光紅、王良勇。該項目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建立了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原創性理論與方法,成功應用於工業界,取得顯著應用成效。該項目部分內容獲國際控制研究工業成就獎、亞洲控制協會Wook Hyun Kwon教育獎及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柴天佑院士在美英加日等國舉辦的IEEE和IFAC系列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17次。該成果的研究方向被寫入國際自控聯(IFAC)引領未來自動化發展方向白皮書《Systems & Control for the Future of Humanity》,作為未來國際自動化發展方向之一。

柴天佑院士

柴天佑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工作

攻克世界性選礦難題,實現貧鐵礦資源綠色高效利用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項目"貧雜鐵礦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工業示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韓躍新、印萬忠、李豔軍、高鵬、朱一民、李文博、孫永升。該項目實現了鐵礦石的常溫高效浮選。研究成果在鞍鋼集團東鞍山燒結廠、鞍千礦業等多家企業實現了工業化應用,提高了貧雜鐵礦石資源利用效率,擴大了可利用鐵礦資源範圍,對冶金礦山企業技術進步起到了示範及引領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和推廣價值。

韓躍新教授

韓躍新在工作現場介紹相關技術

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參與人是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恩剛等。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爆炸防控關鍵技術與裝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參與人是李剛、苑春苗。東北大學特聘教授弗蘭克勒羅伊路易斯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東北大學此次收穫頗豐,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遼寧衛視、遼寧日報、遼瀋晚報、瀋陽日報、瀋陽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央視新聞聯播

人民日報

新華社

光明日報

科技成果切實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急需,是東大式創新的最佳註腳。多年來,東北大學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在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探索出了一條產學研融通創新和協同育人的有效途徑,實現了學科、人才、科研良性互動發展。學校著力打造以"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和"冶金工業流程學科群"兩大學科群為主線,高峰引領、高原支撐、特色交叉、卓越促進的學科發展格局日漸形成,各學科群協同聯動,共同支撐構建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流大學學科體系,努力建設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2020年,東北大學將繼續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用實幹、報國、創新、卓越書寫東大人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

東北大學人才輩出,一位位或名師或專家在東大校園裡,勤勤懇懇做研究,兢兢業業育桃李,將廣博知識與東大風骨代代傳承。歡迎報考東北大學,或許在某次課堂上,你就能與他們不期而遇,聆聽大師教誨,感受東大精神。

來源:東北大學

相關焦點

  •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再次聚焦武漢戰疫故事 2020-12-23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紛紛點名,120多條...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紛紛點名,120多條相關報導刷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組聚焦了貴廣高鐵廣西段,在三江南站以直播形式展現高鐵「加速度」下巨變發展的侗鄉。央視新聞頻道用12分鐘時長播出《高鐵入桂第一站 聚焦侗鄉風情》《三江脫貧總動員》《灕江水泡三江茶 旅遊合作在路上》等內容,相關報導還在「新聞聯播」「中國新聞」等重點欄目,以及央視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播出。
  • 總隊新媒體帳號獲評全國十佳、央視發稿全國第三!
    總隊新媒體帳號獲評全國十佳、央視發稿全國第三!12月10日至11日,全國消防宣傳工作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通報了2020年度全國消防新媒體十佳帳號和央視發稿情況,安徽消防官方微博帳號獲評全國消防十佳微博,總隊中央電視臺發稿總數位居全國第三。
  • 《新聞聯播》聚焦夷陵!
    《新聞聯播》聚焦夷陵! 12月2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我們的2020——幸福就在藍天碧水間》,聚焦夷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落實「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用切實行動打造綠水青山,成就金山銀山。
  • 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今天分別點讚浦江
    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今天分別點讚浦江 2020-04-06 2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讚!這裡是三明!
    廈門網訊 據福建新聞聯播報導,沙縣小吃、花園鋼廠、紅色熱土……這裡就是福建三明。
  • 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聚焦黔西南州美景美食
    昨天(6月25日),央視再次聚焦黔西南,分別在《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和央視新聞新媒體平臺以片尾和直播的形式展示了黔西南的壯美風景和名優特色美食。 [新聞聯播]安康端午 美麗中國 【新聞直播間】馬嶺河大峽谷 青翠峽谷 百瀑飛流
  • 央視《新聞聯播》為湖湘師生點讚!
    央視《新聞聯播》為湖湘師生點讚! 《新聞聯播》報導《「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唱響「追夢2035」》。東郡小學通過紅色故事演講會、觀看紅色歷史視頻、閱讀紅色書籍、紅色教育基地研學旅行等多種形式,激勵、引導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紅色文化浸潤童心。
  • 甬舟鐵路開工亮相央視《新聞聯播》
    昨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以《甬舟鐵路在浙江舟山開工建設》為題,播出了這一令人振奮的喜訊。央視《新聞聯播》介紹,甬舟鐵路項目總投資270億元,線路全長76.4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新聞聯播》稱:「西堠門公鐵大橋、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後,將分別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聚焦滇池「小精靈」們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聚焦滇池「小精靈」們 2020-12-22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新聞聯播》聚焦福建三明!這個寶藏目的地真的藏不住了
    「我生活的地方叫做三明,紅軍長徵的故事,一直在這裡流傳,林深水美的氧吧,讓你醉倒在畫裡……」就在昨晚,這首經改編的《三明後生仔》唱進了央視,《新聞聯播》刊播題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老工業基地的新發展之路》,時長6分48秒,還上了內容提要。
  • 連續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央廣全國新聞聯播!寧海這家企業紅了
    連續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央廣全國新聞聯播! 連續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央廣全國新聞聯播寧海這家企業紅了沒錯說的就是寧波儲力叉車有限公司5月9日,央視《新聞聯播》↓↓
  •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迎來新社長
    截圖來源:人民網、新華社官網公開資料顯示,此前,李寶善為人民日報社社長,蔡名照為新華社社長,而庹震為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何平為新華社總編輯。庹震,男,漢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76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記者。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 12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
    前11個月 「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佔近9成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在主要涉稅業務辦理中,採用「非接觸式」網上辦理的接近9成。申報類、發票類兩類基礎性業務網辦比例分別達到92%和82%,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 歷屆央視新聞聯播女主持人盤點
    自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以來,屈指一算42年了,央視新聞聯播一直是收視率最高的,也是國家對外的窗口。所以,對新聞聯播主持人要求非常高,今天我們共同看看這些年有哪些人做了主持人,盤點一下新聞聯播女主持人。
  • 央視《新聞聯播》7月18日第9次改版:全新片頭和演播室
    央視每晚雷打不動的節目《新聞聯播》,想必每個人都知道,提起它,腦海中會立馬想起那個經典又極具辨識度的BGM「噹噹噹噹噹噹」。自1978年開播至今,已經過去42個年頭的《新聞聯播》,在7月18日起,迎來了第9次重磅改版,不僅升級了片頭,還更換了新演播室,讓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玩友發現沒。本次《新聞聯播》節目的改版,主要是進行「全高清新聞制播」升級,除了《新聞聯播》改版外,之後的《天氣預報》和《焦點訪談》等節目,也同步改版升級。
  •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同時迎來新社長
    截圖來源:人民網、新華社官網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此前,李寶善為人民日報社社長,蔡名照為新華社社長,而庹震為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何平為新華社總編輯。   庹震 簡歷  庹震,男,漢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76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記者。  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 「喜報」興安盟又上央視《新聞聯播》!
    興安盟又上央視《新聞聯播》!今年以來我盟多次登上央視各頻道各大欄目尤其是由我臺記者配合央視拍攝的電視新聞更是多次在央視《新聞聯播》中播發向全國觀眾展現了興安盟生態優先別眨眼點擊下方連結回顧興安盟在央視平臺的睛彩瞬間吧!全國矚目!我盟電視新聞又上央視新聞聯播!
  • 人事|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同時迎來新社長
    截圖來源:人民網、新華社官網此前,李寶善為人民日報社社長,蔡名照為新華社社長,而庹震為人民日報社總編輯,何平為新華社總編輯。庹震,男,漢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76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記者。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 11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主要內容 今日新聞聯播66分鐘
    今日下午,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晚間,《新聞聯播》預告今日播放時長達66分鐘。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