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牽頭4項,參與2項)。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東北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折合分數統計排名中位列第9。
東大獲獎團隊在人民大會堂現場合影
領跑國際電渣冶金技術,支撐中國高端裝備製造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姜周華、董豔伍、李花兵、耿鑫、劉福斌、餘強。電渣重熔是生產高端特殊鋼和合金不可或缺的冶金方法。東北大學特殊鋼冶金課題組牽頭,在多項國家項目的支持下,歷經15年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提出了電渣重熔過程的原創性理論,形成了一大批原創性新技術,節能減排和提效降本效果顯著。該項目獲我國首個"IEC1906"國際標準獎、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其它3個省部級科技獎。
姜周華教授
姜周華和團隊成員在生產現場工作
拓展學科前沿新疆界,為國際自動化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柴天佑、唐立新、劉騰飛、楊光紅、王良勇。該項目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建立了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原創性理論與方法,成功應用於工業界,取得顯著應用成效。該項目部分內容獲國際控制研究工業成就獎、亞洲控制協會Wook Hyun Kwon教育獎及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柴天佑院士在美英加日等國舉辦的IEEE和IFAC系列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17次。該成果的研究方向被寫入國際自控聯(IFAC)引領未來自動化發展方向白皮書《Systems & Control for the Future of Humanity》,作為未來國際自動化發展方向之一。
柴天佑院士
柴天佑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工作
攻克世界性選礦難題,實現貧鐵礦資源綠色高效利用
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項目"貧雜鐵礦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工業示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完成人是韓躍新、印萬忠、李豔軍、高鵬、朱一民、李文博、孫永升。該項目實現了鐵礦石的常溫高效浮選。研究成果在鞍鋼集團東鞍山燒結廠、鞍千礦業等多家企業實現了工業化應用,提高了貧雜鐵礦石資源利用效率,擴大了可利用鐵礦資源範圍,對冶金礦山企業技術進步起到了示範及引領作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和推廣價值。
韓躍新教授
韓躍新在工作現場介紹相關技術
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參與人是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恩剛等。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爆炸防控關鍵技術與裝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東北大學主要參與人是李剛、苑春苗。東北大學特聘教授弗蘭克勒羅伊路易斯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東北大學此次收穫頗豐,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遼寧衛視、遼寧日報、遼瀋晚報、瀋陽日報、瀋陽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央視新聞聯播
人民日報
新華社
光明日報
科技成果切實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急需,是東大式創新的最佳註腳。多年來,東北大學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在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探索出了一條產學研融通創新和協同育人的有效途徑,實現了學科、人才、科研良性互動發展。學校著力打造以"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和"冶金工業流程學科群"兩大學科群為主線,高峰引領、高原支撐、特色交叉、卓越促進的學科發展格局日漸形成,各學科群協同聯動,共同支撐構建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流大學學科體系,努力建設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2020年,東北大學將繼續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用實幹、報國、創新、卓越書寫東大人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
東北大學人才輩出,一位位或名師或專家在東大校園裡,勤勤懇懇做研究,兢兢業業育桃李,將廣博知識與東大風骨代代傳承。歡迎報考東北大學,或許在某次課堂上,你就能與他們不期而遇,聆聽大師教誨,感受東大精神。
來源: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