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 歐洲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

2021-02-07 文史微瀾


歷史淺談

談起挪威,還需要提到丹麥和瑞典。挪威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屬於瑞典,而是屬於丹麥。

1363年,挪威國王哈康六世與丹麥公主瑪格麗特結婚,在古代歐洲各個王室聯姻司空見慣,但是這個聯姻導致挪威主權和獨立的喪失;

1379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將北歐三國丹麥、挪威、瑞典聯合在一起,這就是著名的卡爾聯盟。

1380年,瑪格麗特公主的丈夫哈康六世去世,她的兒子丹麥國王奧拉夫二世自動繼承了挪威王位。至此,瑪格麗特公主成為丹麥與挪威實際的統治者,並在其子去世之後不久被推選成為兩個王國的女王,是為瑪格麗特一世。

1388年,瑪格麗特女王在打敗哈康六世的表兄,瑞典國王阿爾布雷克特之後,成為瑞典女王。至此,瑪格麗特一世成為丹麥、挪威以及瑞典三個王國的女王。

1397年,為了對抗當時的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成立的商業與政治聯盟--漢薩同盟。丹麥、挪威以及瑞典三個王國在位於瑞典的東南部城市卡爾馬籤署了《卡爾馬條約》,成立卡爾馬聯盟。條約規定三國擁立同一位君主,臣服於丹麥國王的統治。

1523年,瑞典獨立,而挪威依然在丹麥的統治下,為後來挪威被瑞典統治埋下伏筆。

卡爾馬聯盟1523年瑞典獨立後瓦解,而丹麥和挪威依舊維持著聯盟。

1534年,挪威被丹麥取消王國的建制,將其降為丹麥的一個省。

幾個世紀後,拿破崙被反法同盟擊敗,丹麥支持拿破崙,瑞典則站在反法同盟一邊,法國梟雄倒臺後,丹麥獨木難支,被歐洲列強施壓,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奉瑞典王為國王,以換取對西波美拉尼亞地區的控制權。

又是百年後的1905年,經過挪威人的不懈努力和抗爭,挪威和瑞典終於分道揚鑣,和平分手,至此,挪威實現真正的獨立。


國家特色

挪威(Norway),全稱為挪威王國(The Kingdom of Norway, Kongeriket Norge),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領土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總面積38.5萬平方公裡。

挪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自2001年起挪威已連續六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並於2009-2013年連續獲得全球人類發展指數第一的排名。

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約成員國之一,經濟是市場自由化和政府宏觀調控成功結合的範例。挪威也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此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木材加工也是挪威的傳統發達產業。挪威目前還不是歐洲聯盟成員國,不使用歐元。

     


歷史發展

中世紀

在9-11世紀北歐海盜時期,曾不斷向外擴張,進入鼎盛時期。

從9世紀開始,挪威被許多小王國統治而且侵略集團到達諾曼第,冰島,格陵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以外的島嶼,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終於12世紀統一併在13世紀到達它中世紀繁榮的高度。

公元9世紀形成統一的王國。900年,國王霍爾法格統一挪威。約950年,先挪威王國立(教化),此為挪威史溯之始。

約970年,挪威遙尊丹麥。995年,挪威終止遙尊丹麥。1000年,挪威遙尊丹麥。1014年,挪威終止遙尊丹麥。

1028年,挪威遙尊克努特的北海帝國。1035年,挪威終止遙尊北海帝國。挪威開疆至厄恩島。

1042年,丹麥遙尊挪威。1047年,丹麥終止遙尊挪威。

1130年,88年內戰開始。1217年,88年內戰結束。

1261年,挪威開疆至業島。1262年,挪威開疆至艾蘭島。

14世紀中葉開始衰落,1397年與丹麥和瑞典組成卡爾馬聯盟,受丹麥統治。

1319年,挪威遙尊瑞典。1343年,挪威終止遙尊瑞典。

1380年,挪威遙尊丹麥。1397年,先挪威王國亡,遙尊丹麥王國的挪威王國立,法據《卡爾馬條約》。DA(丹麥)語成為官方語言。

近代

1536年,隨丹麥宗教改革,轉為新教社會。

1645年,丹麥王國向瑞典王國割讓其挪威方國Jä;mtland地方、Hä;rjedalen地方、IDRE與ä;RNA地方,法據《BRö;msebro和約》。

1658年:丹麥王國向瑞典王國割讓其挪威方國Bå;胡地方、TRØ;拉格地方,法據《羅斯基勒條約》

1660年,瑞典王國向丹麥王國挪威方國割讓Trø;ndelag地方,法據《Kø;benhavn條約》。

1814年,丹麥把挪威割讓給瑞典,換取西波美拉尼亞。1814年5月17日通過憲法規定挪威為世襲君主立憲國,定該日為國慶日。

獨立

1905年,瑞典王國承認挪威王國獨立,並選丹麥王子卡爾為國王,稱哈康七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法西斯德國佔領,哈康國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國。

二戰之後

1945年獲得解放。

1949年,挪威創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北約)。

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稱奧拉夫五世。

1958年,挪威創始併入北歐共同邊境區(含北歐五國)。

1960年,挪威創始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

1961年,挪威失去(凍結中)DronningMaudLand地方,法據《南極條約》。

1980年,以挪威鄉村方言(即先挪威語的邊荒遺存)為標準的「新挪威語」成為官方語言。

2001年,挪威併入歐洲共同邊境區(Schengen區,申根區)。

地理環境


挪威,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北部,西臨挪威海,與丹麥隔海相望。國土面積為385155㎞²,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布維島-挪威自然保護區)揚馬延島等屬地。地處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接壤,南同丹麥隔海相望,西瀕挪威海。

海岸線長2.1萬公裡(包括峽灣),多天然良港。是南北狹長的山國,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約佔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澤廣布。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部山區氣候寒冷。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國之一,其海岸線曲折,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既是優良港口,又是風景優美的遊覽區。

行政區劃

全國設1市18郡,下設454個市政:奧斯陸(市)、卑爾根、阿克什胡斯、東福爾、海德馬克、奧普蘭、布斯克呂、西福爾、泰勒馬克、東阿格德爾、西阿格德爾、羅加蘭、霍達蘭、松恩-菲尤拉訥、默勒-魯姆斯達爾、南特倫德拉格、北特倫德拉格、諾爾蘭、特羅姆斯、芬馬克、希望島。

首都奧斯陸(Oslo)。

自然資源

挪威油氣、水力、森林、漁業資源豐富。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近海石油工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挪威現為西歐最大產油國、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截至2007年底,原油及天然氣已探明總儲量為130億標準立方米(石油當量),已開採35%。水力資源豐富,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漁場。

國家象徵國旗

挪威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11:8。紅色旗面,偏左側繪有藍白色十字。挪威曾為丹麥所統治,國旗十字的來歷與丹麥國旗的十字來歷相同。藍、白、紅象徵著自由與獨立。它的國旗有兩種,政府機構懸掛燕尾式國旗,其他場合懸掛上述橫長方形國旗。

挪威國旗由靛藍色十字架加上白色邊和周圍的紅色組成。由於挪威曾受丹麥統治,所以國旗上的十字源自丹麥國旗的十字圖案。丹麥是最早將基督教十字架畫入國旗的國家,而北歐各國也均用十字旗幟。挪威根據丹麥國旗為基本圖案,結合美國星條旗和法國三色旗的色彩,在白色十字中加入藍色十字,於是誕生了這面三種顏色的國旗。其中紅白藍三色象徵自由與獨立。

國徽

挪威簡潔明了的國徽呈盾形,紅色的盾面上直立著一隻金色獅子,頭戴王冠,持金柄銀斧。金獅是力量的象徵,銀斧是挪威自由的保護者聖奧拉夫的武器。盾徽上端是一頂鑲嵌著圓球和十字的金色王冠。它最初於13世紀出現在哈康國王祖先斯瓦萊國王的旗幟與徽章上。盾徽中雄獅前肢緊握戰斧的圖案是8世紀以來神聖國王的個人象徵。金色雄獅頭上的王冠造形簡樸,體現了斯堪地那維亞地區金屬製作的特有風格。盾徽頂端的王冠,象徵王族的威嚴和至高無上的權力。

人口

截止2012年,挪威總人口達到500萬。96%為挪威人,有薩米族約3萬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語言為挪威語。90%的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3]。

政治憲法

挪威現行憲法於1814年5月17日通過,後經多次修訂。憲法規定挪威實行君主立憲制。憲法規定,挪威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為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並提名首相人選,但無權解散議會。議會分上下兩院,除制定法律先由下院後由上院討論外,其他問題均由兩院合併討論。執政黨是工黨。堅持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主張。

議會

國家立法機構,採用比例代表直選制。由169名議員組成,任期四年。分上下兩院,上院由全體議員的1/4組成,除制定法律先由下院後由上院討論外,其它問題均由兩院共同討論。本屆議會於2005年9月選出,工黨61席,進步黨38席,保守黨23席,社會主義左翼黨15席,基督教人民黨11席,中間黨11席,自由黨10席。議長託爾比約恩·亞格蘭(工黨),2005年10月就任。

政府

挪威本屆政府於2005年10月17日組成,內閣共19人,其中工黨10人,社會主義左翼黨5人,中間黨4人。首相延斯·斯託爾滕貝格(工黨)、財政大臣克麗斯廷·哈爾沃森(社會主義左翼黨,女)、外交大臣約納斯·加爾·斯特勒(工黨)、國防大臣安娜格雷特·斯特倫·埃裡克森(工黨,女)

政要

哈拉爾五世:國王。1937年2月21日生於奧斯陸。1940年4月德國入侵挪威後,隨其母及兩個姐姐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邀僑居美國,戰後回國。1955年入挪威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至1962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歷史、經濟和政治學,1984年11月獲英國約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77年獲陸海空上將軍銜。1957年9月起為挪威王儲,開始參與國事活動。1991年1月21日即位。1985年4月作為王儲首次訪華。1997年10月偕宋雅王后訪華。愛好帆船和滑雪運動。有一女一子。

延斯·斯託爾滕貝格:首相。1959年3月16日生。經濟學碩士。26歲擔任工黨青年團主席。1990年起逐漸在政府、議會和工黨內擔任重要職務。歷任環保部國務秘書、議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等。1993年任經濟與能源大臣,是內閣中最年輕成員(時年34歲)。1996年任財政大臣。2000年出任首相,但於次年選舉中失利下野。2002年任工黨主席。2005年10月,再次出任工黨、社會主義左翼黨和中間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首相。對內主張福利與社會公平、務實經濟發展和政治改革。在外交上倡導和推動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主義。1995年曾作為經濟能源大臣隨布倫特蘭首相訪華。2007年對華進行正式訪問。

政黨

挪威有20多個註冊政黨。

(1)工黨(LabourParty):1887年成立。挪第一大黨,戰後主要執政黨,在工會中有較大影響。對內主張實行福利社會,實現充分就業、可持續發展、公正分配和加強社會福利。2005年與社會主義左翼黨、中間黨組成聯合政府,目前有7萬多黨員。

(2)社會主義左翼黨(SocialistLeftParty):1975年成立。奉行激進的社會民主主義路線,反對加入歐盟,外交上強調對美國相對獨立,注重環保。

(3)中間黨(CentreParty):1920年成立。代表農場主和家庭農戶利益,堅決反對加入歐盟。

(4)進步黨(Progress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73年成立。對外國移民和申請避難者態度較苛刻,贊成加入歐盟,主張減稅。

(5)保守黨(ConservativeParty):1884年成立。代表金融、航運和工商業大壟斷資本利益,強調自由市場競爭,堅定擁護加入歐盟。

(6)基督教人民黨(ChristianDemocraticParty):1933年成立。維護基督教傳統道德觀念,反對加入歐盟,支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約有5萬餘黨員。

(7)自由黨(LiberalParty):1884年成立,是挪威歷史上最早的政黨,曾經歷多次分裂。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反對極端壟斷和社會化,主張國際參與。

其他政黨還有:挪威共產黨(NorwegianCommunistParty)、紅色選舉聯盟(RV)、綠黨(TheGreenParty)等。

軍事

國王為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內閣通過國防大臣掌握全軍。最高作戰指揮機構為最高國防司令部。國防司令斯韋勒·迪森上將(SverreDiesen,2005年4月上任)。

奉行與美國和北約結盟的防務政策。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6至12個月。

外交

挪威作為北約成員國,將與北約的合作作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礎。尚未加入歐盟,但積極發展與歐盟的合作,同時與鄰國俄羅斯維持睦鄰關係。深化與歐盟、美國、俄羅斯及周邊國家的關係,更加重視發展與亞太國家的聯繫,努力拓展外交空間,通過聯合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與140多個國家有外交關係。

挪威以同北約合作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礎。積極發展與歐盟及北歐的合作,同時與鄰國俄羅斯維持睦鄰關係。進一步加強與歐盟、美國、俄羅斯及周邊國家的關係,事務。挪威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北歐理事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

與中國的關係

1954年10月5日,挪威與中國建交。1996年和1997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實現互訪。2007年3月,斯託爾滕貝格首相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8年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夫婦來華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挪威外交部13日宣布,挪威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2000萬挪威克朗(約合390萬美元)捐助款。

經濟綜述

挪威是全球最發達的福利國家之一。人均GDP達到81085美元(2010數據),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卡達和盧森堡。2013年人均GDP過10萬美元。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是歐洲十大經濟國之一。人均GDP是北歐之首。挪威90年代起油氣產量超過英國,成為一個新興的油氣生產國。北海油田生產的油、氣,除滿足本國自身消費外,還大量出口。在北海主要油田的集中海域,新建了許多新輸油管道、石油終點站和油港。深海採油技術發達。

挪威是擁有現代化工業的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80年代有起有落,90年代初因取消石油生產限額,收入劇增,外貿順差大幅度增加。受西方經濟衰退影響和歐洲貨幣危機衝擊,挪威克朗於1992年實行自由浮動。1993年金融形勢開始好轉,外貿及對外收支繼續呈順差。挪政府「石油基金」在2008年底總額達3253億美元。挪威經濟仍然存在過分依賴石油收入和福利開支過大等結構性問題,高科技產業投入與產出不足。受2008年底以來金融危機的影響,挪威股市和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引發經濟增長減速、石油收入縮水、失業率上升、通脹壓力增大、克朗貶值等問題。為此,挪政府多次出臺經濟救援方案,積極應對。

文化

餐飲

由於廣大的國土有1\3位於北極圈內,因此挪威飲食離不開魚類和水產品。首屈一指的是燻鮭魚、新鮮鱈魚、鯡魚和蝦。肉類有羔羊肉、小牛肉、牛肉,駝鹿肉和馴鹿肉也比較常見。在奧斯陸的家常菜,秋季有肉丸、燉羊肉,冬季有雪山鶉等。好吃的還有奶酪,尤其是塗了甜味羊奶酪的麵包片或蜂窩餅。奧斯陸有許多餐館,風味多樣,質量上乘,可惜的是價格比較貴,不分檔次。在卡爾約翰街附近,各種風味的餐館應有盡。阿克碼頭商場一帶夏季熱鬧非凡,很多小巧迷你的露天咖啡座都是滿座。挪威人最愛喝啤酒,葡萄酒和威士忌,但價錢很高。

習俗

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地,當以後遇見了不怎麼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時及道別時握手。

語言

挪威官方語言為挪威語,英語為通用語言。

信仰

挪威全國人口中95%為挪威族,北部有薩米族約2萬人。挪威90%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

社會

挪威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福利國家的基礎是一套旨在保障社會和經濟安全的經濟體系。每個公民都是國家福利與勞保組織的成員,享有醫療、退休金、殘廢金等一整套廣泛的經濟資助。

在過去的幾年裡,國家將重點放在改善有孩子家庭的生活水平上,除了每個家庭都可以得到兒童撫養費之外,與婦女生產有關的假期條例也訂得非常寬泛。90%以上的兒童都在公立學校免費上學,規定必須接受的期限是九年,但每個人都有繼續求學深造的權利。跨入新世紀挪威經濟活動的很大一部分是以利用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同時,挪威也是最依賴其國際貿易的國家。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企業和政府都非常重視研究與發展。

高消費國家如果你要去那裡玩,一定要多帶錢。據有關人士調查,奧斯陸已經超過英國首都倫敦,澳大利亞雪梨,成為全球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奧斯陸的26種日常消費品的價格要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83%。

教育

1998年起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多數為公立,中央負責高等教育,地方負責中等和初等教育。有高等院校71所。

奧斯陸大學,成立於1881年,有學生約3.5萬,是挪威最大的綜合性大學,201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69名,全球TopUniversities2013年最新排名第83名。此外還有挪威科技大學、卑爾根大學、特羅姆瑟大學、挪威商學院(BI)等著名高等學府。

科研

2007年,挪威用於科研發展的支出約3740億挪威克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6%。科研經費40%以上由政府提供,其餘由科研單位自籌。主要研究機構為「挪威科研理事會」,下設六個部門,分別負責工業和能源、生物生產和改良、環境與發展、文化和社會、自然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外,在2009年1月1日,挪威的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挪威成為世界上第六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人物

阿蒙森(1872-1928)是人類中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也是第一個駕船通過加拿大以北的西北通道的人;

亨裡克·易卜生(1828-1906),戲劇家,《群鬼》和《玩偶之家》,但在紐約、倫敦、巴黎或柏林看到易卜生戲劇的機會大概同樣多。易卜生給歐洲戲劇增加了莎士比亞以來一直缺少的心理深度和社會效果。

比昂斯提爾納·比昂森(1832-1910)於19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寫作民間傳說、小說、詩歌和戲劇並創作了挪威國歌和歌詞。

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1920年因《土地的成長》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有《飢餓》、《潘神》和《維多莉亞》等著作。

西格裡德·溫賽特(1882-1949),在192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獎。她的名著是有關克麗斯汀·拉芙朗斯達特的三部曲,該書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旅遊

挪威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其北部延伸到歐洲最北端。南與丹麥隔海相望。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異常曲折,沿海島嶼很多,達15萬個,故被稱為「萬島之國」。

挪威是歐洲山脈最多的國家之一,高原、山地、冰川約佔國土面積的75%,斯堪地那維亞山脈基本以南北走向縱貫全境。挪威境內多山,國土面積一半以上都是海拔高於500米的山地。斯堪地那維亞山脈縱貫全境,山脈最南端的分水嶺被稱為「長嶺」,是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

挪威三面環海,自北沿西向南依次為巴倫支海、挪威海和北海。由於境內多峽灣,使得挪威的海岸線曲線長達21000公裡。豐富的海洋資源,使挪威的漁業生產得到大幅增長。挪威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魚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個海產品出口國之一。

港口波多

波多是挪威北部Nordland的最大城,也是重要港口。又因位於挪威國營鐵路的北端終點,兼之是出入羅浮敦群島(Lofoten)的樞紐,因此交通地位格外重要。

波多南郊約33公裡處的Saltstraumen有全世界最大的漩渦奇景,巨浪在長三公裡的峽灣間翻騰,聲勢驚人。

此外,由奧斯陸(Oslo)、安道爾尼斯(Andalsnes)、特隆赫姆(Trondheim)、波多到納爾維克(Nalvik)的火車路線也為旅行者所津津樂道:這段景觀火車路線裡有高山、瀑布、河谷、森林、海岸線,還將通過標示北極圈的石制紀念碑。


相關焦點

  • 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沒有實權,但泰國卻是個例外
    泰國目前的政體制度是君主立憲制,按理來說,其應該和日本、英國這些國家一樣,國王是沒有實權的,他們只是國家的象徵,名義上的元首,國家的實際權力應該由國會把持。
  • 丹麥:一個由海盜建立起來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丹麥」這個國家是從海盜起家的,丹麥人屬於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本來是丹族人,而丹麥的意思是「丹人的國土」。
  • 英國皇室告訴世人,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就應該這樣適應社會
    前段時間,英國脫離歐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各個國家的輿論媒體,都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詳細的報導和分析。普通的民眾,也對此事津津樂道,小編突然有一個想法,英國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本應該走向衰落,為何英國還時不時的弄出如此轟動的事件呢。
  • 高考複習《英國的制度創新》學習,英國首創君主立憲制
    代之以建立在憲政原則上,受到議會制約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憲制。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吧第一部分:問題導學1、英國君主立憲制產生的原因、發展過程、特點及影響?;後者加強了君主專制,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與社會進步解說: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原因:歷史傳統:《大憲章》形成有限君主傳統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政治保障:「光榮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理論基礎:
  • 大英帝國的崛起:光榮革命以及君主立憲制在國內的確立
    這場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此後大英帝國快速發展起來,一躍成為世界強國。英國光榮革命的產生在光榮革命之前,英國的政權統治一直沒有穩定下來,因為統治者對權力的貪婪使得英國政治階層遭受動蕩。查理二世趁此時機復闢,和詹姆士二世一起想方設法地加強自己的統治權力。他們試圖恢復舊的統治制度,但這一舉動引起了新資產階級的不滿。
  • 袁世凱為何主張「君主立憲」:防止國家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出於總統權位的誘惑,還是出於對國家負責的態度,袁世凱顯然給了革命軍以喘氣的機會。他派蔡廷幹、劉承恩為代表,到武昌直接與黎元洪面談議和,隨後又派劉承恩、張春霆到漢口與黎元洪的代表孫發緒、曾廣大會談,希望革命黨人能接受其「君主立憲」的主張。
  • 同樣是君主立憲,為何泰國無人敢非議國王,英國卻有人要廢除王位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後,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那麼什麼是君主立憲呢?眾所周知,在幾千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經歷了君主專制這個過程,而君主立憲則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君主有地位,但卻沒有權力。
  • 同為君主立憲制,為何英國女皇只是花瓶,泰王卻能說一不二
    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裡,君主通常只起到一個花瓶的作用,比如超長待機的英國女王,雖然在全世界都享有巨大名望,可對於英國國內的大小事物,卻從來不曾幹涉,倒是各類文件要讓她籤得手抽筋。所以當女王其實是個體力活,也多虧了伊莉莎白二世的好身體,九十幾了還能扛得住。
  • 英國革命:君主專制的覆滅與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這一革命風暴的衝擊與滌蕩,最終促成君主專制的覆滅與立憲君主制的誕生。 隨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的壯大,從17世紀初期開始,議會倡導「憲政」的呼聲不斷高漲,將矛頭聚焦於獨裁君主。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1603年登臺後,繼續推行專制統治。
  • 挪威旅遊景點-8個景點
    挪威旅遊景點挪威峽灣美麗的挪威風光豐富的海洋資源挪威看極光松恩峽灣skjeggedal的"巨人之舌"呂瑟峽灣挪威布道石挪威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挪威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
  • 「國中之國」賴索托:實行君主立憲制,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中之國
    上一期的「國家系列文章」,我們介紹了:「群島國家」馬爾地夫:是亞洲最小國家,擁有全世界最擁擠的首都,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北印度洋廣闊的洋面往西南移動,來到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來介紹位於南非高原的第26個國家,「國中之國」賴索托: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中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 亞洲這些君主國家,國王掌握實權,汶萊更是君主專制
    說起君主制,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仍有很多國家實行這個制度。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歐洲和亞洲兩大洲。這兩大洲有很多國家都有君主,不過大多數都是君主立憲制。君主只是國家元首,並沒有實權。但也有特殊的,比如亞洲有些國家國王就掌握實權。其中汶萊更是君主專制。我們看一下亞洲哪些國家的君主掌握實權。
  • 國家政體制度
    按君主實際權力的大小,君主制又分為君主專制、二元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1、 君主專制君主掌握絕對的最高權力的君主制度,禁止任何政黨活動。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政治制度之一,中國從清朝往前都是這種專制制度。2、 二元君主制雖然名義上是君主立憲,但是君主掌握相當的實權,與內閣兩權分力,可以看成是君主獨裁制到君主立憲制的過渡階段。南非地區的史瓦帝尼最具代表性。
  • 歐洲四個公國,除了安道爾公國,其他三個是哪三個?
    安道爾公國安道爾公國,簡稱安道爾,為「避稅天堂」之一,政治體制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位於法國與西班牙交界處,庇里牛斯山脈中部,北部與法國接壤57公裡,南部與西班牙接壤64公裡。官方語言為加泰隆尼亞語,通用西班牙語、法語和葡萄牙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 皇冠墜地,但逃過一劫:被戰火重新洗牌的歐洲王室
    如今,遍及歐洲,只有英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北歐等國仍形式上保留君主。時代更迭,格局變換,現代歐洲君主立憲的氛圍下,王室氣質仍存,但已不再擁有實權。 佛朗哥對此也相當盡職,不僅讓卡洛斯接受了比肩於歐洲其他王室後裔的傳統學校教育,又讓其進入陸海空三軍軍官學校,並按規矩在軍隊服役。佛朗哥將卡洛斯認真的作為繼承人在培養。但卡洛斯繼位後並沒有繼續維持獨裁政權,而是還權於民,成為虛位元首,成功過渡到君主立憲制。儘管如此,卡洛斯接受的教育和訓練,讓他在關鍵時刻都表現得可圈可點。
  • 挪威王儲哈康攝政 歐洲未來君主顏值高 下一位稱王者會是誰
    挪威國王哈拉爾在當地時間9月25日早上因呼吸困難入住挪威最大的醫院——挪威奧斯陸大學醫院並於9月28日出院,被送到位於比格多半島奧斯陸市中心郊區的比格多皇家莊園。自1905年以來,這處房產一直是挪威君主的夏季住所。
  • 歐洲一小國20世紀初才獨立,連國王都是借來的,二戰時卻很有骨氣
    可是在歐洲,卻有一個國家,它曾向外國借國王,沒錯,就是讓外國王子擔任自己的國王。而這個國家,就是挪威。 之所以發生這種荒唐事,與挪威的歷史有關。從九世紀開始,挪威就一直是一個受其他國家統治的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