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安全行車#
汽車能連續駕駛多少公裡不傷車?這個有趣的問題100%是新手司機才會關注。因為用車頻率高的老司機關注點不是如何用車不傷車,而是如何利用汽車提高通勤效率處理事情……汽車本就只是代步工具,人設並不是「弱不禁風」的小夥伴,真正的概念是「硬鋼·鋼鐵俠」。下面來看一看汽車的單次通勤極限吧。
臺架測試
內燃式熱機是燃油汽車的心臟,只有保證機器能夠正常運行車輛才能正常駕駛。然而這種機器是依靠燃燒燃油產生熱能,在振動狀態下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產生非常高的溫度,活塞連杆曲軸等機械結構的運行也總會有較大程度的磨損,耐用性究竟如何呢?答案也許會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測試流程:量產發動機在標準化製造裝車之前,都經過嚴格的臺架測試。其概念為除更換油液 以外連續不斷的運行,而且會以不同的標準持續1000/1500個小時,負荷標準如下。
100%75%50%25%內燃機的額定功率需要最高轉速運行,假設某臺發動機到7000rpm(轉)即會斷油保護,100%的概念則是按照最高轉速連續運行數百個小時,剩下的比例很好計算了。
正常駕駛·巡航轉速
咱們的汽車高速巡航時的轉速是多少呢?如果是老舊一些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與5MT或≤5AT的車輛,這些車的巡航轉速大約為3000rpm左右。但如果是裝備≥1.5T直噴渦輪增壓機的汽車,自動擋變速箱≥6速的話,巡航轉速大致為以下標準。
1.5T-5MT 2500rpm1.5T≥6速 2300rpm2.0T≥6速 2000rpm2.0T≥8速 1800rpm內燃機臺架測試以額定轉速運行也能連續工作1000小時以上(不產生異常損傷),那么正常代步還需要擔心嗎?
綜合新老車輛以平均2500rpm的巡航轉速為標準,發動機的額定轉速會在6500rpm左右;也就是說高速通勤的巡航輸出功率僅為峰值的平均38.46%左右,以這種標準持續駕駛,不計算換油時間怕是連續駕駛2000小時也沒有問題。
那麼就以2000hour為參考:2000÷24=83.33天!似乎沒有什麼理由再擔心車輛會因為長途駕駛而損傷發動機了吧,可以說核載5人的汽車以連續更換駕駛員的方式駕駛,把人開到瘋車輛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核心總成·運行基礎
1:發動機連續運行的前提為「油液不缺」。首先機油是不能缺少的,因為內燃機的潤滑、清潔、密封、防蝕都需要機油進行全方位保護;不過正常運行的內燃機的機油損耗量很低,連續駕駛幾千公裡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同時防凍冷卻液也不能缺,因為運行中產生的高溫全靠冷卻液在缸蓋、管路、水箱中循環流動,以「吸熱·散熱·再吸熱·再散熱」的循環為發動機恆溫。所以連續長途通勤之前也檢查油液,兩者缺一不可。
2:變速箱的連續運行為「潤滑油不缺」。這種傳動系統的機器不會產生誇張的高溫,因為機器內部沒有燃燒的概念;產生高溫只是因為齒輪運行,溫度標準會在80℃左右。
所以變速箱只需要機油進行流動潤滑與散熱即可,其損耗量是非常非常低的;要知道主流的自動變速箱都可以用到6/8萬公裡更換機油,手動變速箱短一些但也能用四萬五公裡。所以這兩大核心總成都不用擔心,其他方面也沒有什麼問題。
安全駕駛保障:輪胎。
長途駕駛最考驗的其實是輪胎,因為行駛中輪胎的溫度會升高到接近100℃,內部的空氣會因為高溫加熱而膨脹,說白了就是胎壓會升高。不過升高也是有閾值的,標準一般為0.5bar左右;達標後壓力會維持在這一標準,行駛中底盤的氣流可以為輪胎輪轂散熱。
在長途出行之前要注意檢查胎壓,壓力不宜超過標準建議值。其次要檢查輪胎的磨損情況和老化程度,磨損極限如接近或達到下圖所示的標準,在行駛中輪胎的抓地力會越來越差,這是會影響安全駕駛的。
重點:輪胎老化嚴重要及時更換!比如胎冠溝槽內出現裂縫,深度在2mm左右就應當更換了;因為從底部到內部氣密層的總厚度其實只有6mm左右,出現裂縫會嚴重降低輪胎的結構強度。(爆胎風險係數提升)
側壁出現裂紋還可以繼續使用,然而一旦達到裂縫的程度也需要更換;因其厚度也只有6mm左右,但是結構加固層卻只有帘子線層,相比胎冠的帶束層鋼絲層的強度要更低一些。所以側壁開裂也不宜高速通勤,而輪胎又是安全駕駛的第一道與最重要的保障,即使檢查更換是很重要的。
總結:汽車長途駕駛只要保證輪胎沒有問題,油液充足即不用擔心會傷車。如果行駛規劃裡程數很誇張的話,建議隨車帶著補胎配件和充氣泵,玻璃水帶一瓶、雨刮器備一對,其他也就沒有什麼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