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與左冷禪,都是先拿盟友開刀,為何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2020-12-22 微存在2046

最近在寫戰國軍事史,突然發現魏國國君魏惠王和《笑傲江湖》中的嵩山派掌門、五嶽盟主左冷禪還蠻有可比性的。

相同之處,比如他們都有政治野心,一個是要延續祖父輩的稱霸霸業,一個是要實現一統江湖的霸業,雖有廟堂江湖之別,也有主流天下與亞社會之別,但這份野心並無實質差異。

對此本該一視同仁,然而世人對魏惠王乃至所有真實政治人物的「野心」習以為常,卻一貫鄙夷左冷禪等小說人物的「野心」,似乎前者野心不可或缺,而後者有一絲野心就是原罪,同為「政治人物」,評價卻完全相反,這個現象還挺有趣吧?(實質是金庸對政治的誤解和偏見所導致的。)

更相似的地方在於他倆實現霸業的戰略決策,左冷禪執著吞併同屬「五嶽聯盟」的其它四嶽劍派,而魏惠王則對同出三晉的兄弟兼盟友趙國首先下手,至於韓國,若非識時務,恐怕也會被修理。

看起來都是先拿盟友開刀、近乎「攘外必先安內」的同一戰略,那結果怎麼樣呢?

先看魏國,前353年,魏國進攻趙國,攻下邯鄲,趙國形同滅國,雖然之後有桂陵之戰的小敗,但並不影響大局,而制服趙國後的魏國將齊國、秦國、楚國等主要大國相繼修理一輪,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

在這一輪的天下爭霸中,魏惠王不僅笑到最後,也成為了真正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也是這一巨大「武功」,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王。(魏國真正衰落是在前342年馬陵之戰以後,算是魏惠王妄自稱王「作」出來的,與之前這一階段無關。)

那麼左冷禪呢?我們都知道,他前期的確嚴重削弱了衡山派、華山派和恆山派,然而在五嶽並派、「比劍奪帥」大會上卻失手了,連統合五嶽的第一步都沒有完成,更遑論以後與日月神教乃至少林武當的爭雄,壓根都沒進行到那一步!

同樣的戰略,卻一勝一敗,一個實現了,一個卻連第一步都沒有達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很簡單,自身實力不同,所處的整體形勢也不同。

魏國繼承了晉國的主體衣缽,又是最先進行變法而崛起的國家,在戰國初期,魏國的實力堪稱鶴立雞群,從前述表現看,它此時就像是春秋時代的晉國,完全具有哪怕是「以一挑三」的絕對實力。(「三」指齊秦楚,還不包括韓趙。)

也就是說,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出發,魏國都是「老大」,它想打誰就打誰。在這種情況下,魏惠王要做戰略決策,先行「統合三晉」,其實是先弱後強,不僅正確,也是穩妥之舉,既能殺雞給猴看,也能解除後顧之憂。甚至於,這個決策都顯得有些保守。

但是顯然,嵩山派沒有這樣的實力基礎,它不僅不是「老大」,甚至連前三都排不上,畢竟前面至少有日月神教、少林派和武當派三個組織。

在這種實力對比的前提下,「五嶽聯盟」其實是類似「合縱」策略下的一個聯合組織,就好比戰國中後期多次出現的各國合縱組織。

對五嶽劍派或者嵩山派的大戰略來說,只有報團取暖、共同進退才是上策,至於內部統合乃至自相殘殺,在還有強大對手的存在下,根本不符合其長遠利益,這麼做不僅親者痛仇者快,而且是顯而易見的戰略昏招,壓根為智者所不為。

比如,在左冷禪的騷操作下,五嶽並派即使成功,其整體實力也只會因為內耗而大幅削弱,對於之後的「爭霸」江湖,其實是自折臂膀。更不要說因此而暴露了野心,純屬「慕虛名而處實禍」。

所以,左冷禪採取和魏惠王同樣的戰略決策,先拿四嶽盟友開刀,其實是「膠柱鼓瑟」,完全不合時宜,也根本不符合戰略研判的基礎原則。

筆者以前就曾說過,左冷禪是個戰略上完全蹩腳的角色,壓根不具備哪怕是基礎的戰略意識和大局觀,與魏惠王的對比也可算是一個有力反證。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如果左冷禪壓根不該合併五嶽劍派或者說合併五嶽劍派就是個戰略昏招,那整個《笑傲江湖》小說就完全立不住了。

所以商業小說嘛,看著消遣就好,不能真當回事,至於想在其中尋找什麼戰略分析,更是純屬找錯地方。

(全文完)

※敬請關注公眾號【微存在】,獲取更多文章資訊。

閱讀我的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為何先對付華山派
    這一次,雖然五嶽劍派的高 手都有隕落,但是主戰場在華 山,也就是說華山的損失更加的大。2、當年嶽肅和蔡子峰師兄弟兩人偷偷地跑到福建莆田少林寺偷看《葵花寶典》,而由於兩個人一個記憶上部分功法,另一個人記憶下部分功法,但兩人的功法不能合在一起,因此華山出現了劍宗與氣宗之爭。
  • 在整部《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的武功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更不用說前期的令狐衝剛學了幾招獨孤九劍就打敗田伯光,一招刺瞎十五個高手的眼睛,手中寶劍晃了兩晃,就讓依琳的老媽,不戒和尚的老婆無可奈何,對付這些三流以外的高手,令狐衝沒有內功,還病病歪歪的,碾壓他們都不在話下。  所以我認為,左冷禪面對令狐衝,有可能被碾壓。
  • 笑傲江湖嶽不群左冷禪等輩龍爭虎鬥時,衡山莫大為何無動於衷?
    央視版的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的嵩山派對華山,泰山,衡山,恆山這四派,都使出了手段,嶽不群的華山派積極應對。泰山派內訌,衡山派劉正風被殺,衡山派定逸師太定閒師太也先後被害。各派都受到了打壓和削弱。別看君子劍嶽不群也受到了打壓,他是個不服輸的人,為了和左冷禪能夠一較高下,想法設法費盡心機搞到了闢邪劍譜,勤加練習以後,功力大增。後來竟然消滅了左冷禪。泰山派的掌門人威望不高,左冷禪抓住這個矛盾,又是送黃金又是送美女的,很快搞得泰山派不得安寧,實力大為消減。有沒有他們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已經狗不成任何威脅。
  • 《笑傲江湖》裡,左冷禪為何要殺劉正風?他就是一莽夫
    劉正風退隱江湖對左冷禪有害麼?劉正風是恆山派僅次於莫大先生的高手,其勢力其實比掌門人莫大還要大。劉正風有了金盆洗手之意,其實恰恰是削弱了衡山派的力量。這對左冷禪合併五嶽劍派,不但無害,反而有利。劉正風一隱退,衡山派其實就名存實亡了,剩下莫大先生孤家寡人一個。
  •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左冷禪武功高嗎?屬於什麼水平?
    利用華山劍宗來收拾華山氣宗,如果劍宗取代氣宗成功,那麼劍宗新接掌華山,根基不穩難以反對後面的五嶽並派;如果取代失敗,對嶽不群也是一種威懾、敲打,五嶽並派時嶽不群即便是反對,其顧慮也會增多。利用泰山玉字輩等旁系來打擊天門一系,不論成於不成,泰山內耗是必然,左冷禪就可作為外援來拉偏架;書中左冷禪操作成功,通過青海一梟拿住天門,完成了泰山掌門的替換,使泰山同意五嶽並派。
  • 魏惠王 魏罃
    人物生平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後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70一公元前319年在位。魏武侯死後,魏罃與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
  • 恆大開啟重建 先拿大佬開刀
    恆大開啟重建 先拿大佬開刀 廣州恆大雖然暫時還沒有任命新教練,但擔任經理的鄭智已經打算開啟重建工作
  • 令狐衝勾結奸邪,為何左冷禪在五嶽劍派大會上,沒拿下令狐衝?
    但是左冷禪敢,因為他想推動五嶽並派,成為武林第一大派,然後再問鼎武林盟主,統率江湖正派擊敗日月神教,最終一統江湖。這個目標太大,左冷禪首先要完成的第一步就是完成五嶽並派。類似於現在的公司兼併,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公司被別人兼併。也就是說五嶽並派並不是可以輕鬆完成的事,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動因。
  • 何三七為何敢怒懟左冷禪?這點很關鍵,別人學不來
    在五嶽並派大會上,天門道人不允並派,可以說是大逆左冷禪的心意,結果和青海一梟同歸於盡。在場其他人都沒一個人說句話,只有何三七仗義執言怒懟左冷禪。 如果說前面懟定逸師太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敢於怒懟左冷禪就需要一定的勇氣的。畢竟左冷禪是五嶽劍派的盟主,可謂權勢極大,從武功上來講左冷禪本身在五嶽劍派的掌門裡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角色,他手下還有嵩山派十三太保,每一個拿出來都是可以和 一派掌門相提並論的人物。
  • 少林為何一直破壞左冷禪的計劃?懸空寺中密談就是答案,好險
    《笑傲江湖》的很大篇幅都在圍繞一件事打轉,即五嶽並派。大量的故事都是並派與反並派兩方勢力在爭鬥,這中間不乏你死我活的爭鬥。這些爭鬥都是由嵩山派挑起的,更進一步說,其實是由左冷禪一個人挑起的。最開始,只有左冷禪和嵩山派極力要並派。
  • 莫大先生武功不如左冷禪,劍法不如嶽不群,為何結局比他們圓滿?
    在與魔教的長期攻防戰中,「正」、「邪」雙方互有傷亡,雙方陷入僵持階段,隨著魔教的攻勢減弱,貌似和諧的五嶽劍派開始出現矛盾,問題的根源在於左冷禪,身為一代人傑,他的武功、文採都可算得上第一流,野心勃勃的他,意圖吞併五嶽,自己做掌門,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魔教,而後誅少林、平武當,實現「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夢想。
  • 【魏氏名人】----魏惠王
    魏惠王畫像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後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1]。魏武侯死後,魏罃與公子緩(魏緩)爭立君位成功。
  • 魏惠王為什麼不用商鞅?值得每個人深思
    ,隨後秦孝公招賢納士,商鞅就去了秦國,並在秦國實施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 不用問,魏惠王一定悔的腸子都青了,當初為啥沒聽公叔痤的啊? 我們先說說公叔痤推薦商鞅時的國際背景,用四個字來概括:六國謀秦, 六國謀秦的盟主,正是魏國的國君魏惠王。
  • 在位52年,魏國從中原霸主到苟延殘喘,魏惠王這輩子都幹了啥?
    不管用哪個策略,魏罃都會倒大黴,這時候倔強的韓王幫了他一個大忙:趙國不同意韓國的做法,韓王很不爽,連夜將大軍撤了回去;趙國一看獨木難支,也撤軍了。撿了一條命的魏罃,在宰相公叔痤的支持下,趁機做掉了對手公子緩,登上了帝國寶座。
  • 《笑傲江湖》中莫大為何不出手相助劉正風?
    所以,劉正風「金盆洗手」變成一場血淋淋的慘劇,五嶽劍派也是人人自危,他們也能覺察到左冷禪的狼子野心,只是苦於嵩山派實力最強,其餘四派都難以與之相抗衡。當然,左冷禪在衡山派大開殺戒造成兩方面影響:第一,各門各派都對左冷禪敢怒不敢言。
  • 左冷禪劍法一般,卻擁有一套天下第一的掌法,任我行都甘拜下風
    笑傲江湖裡面有一個人物,整天想著消滅魔教,並且統一武林當上武林至尊,甚至想成為皇帝。小編想各位大俠都知道他是誰吧。他就是痴心妄想的左冷禪!今天就算要重點介紹一下左冷禪這位奸雄。今天的主題是:左冷禪劍法一般,卻擁有一套天下第一的掌法,任我行都甘拜下風。左冷禪此人非同一般,野心極其大。左冷禪這個人的武林地位也算是非常之高。左冷禪是嵩山派掌門,更是前任的五嶽劍派的盟主。
  • 魏惠王與秦三戰三敗,魏國霸業為何再達高峰
    秦始復強,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強。」我們從以下史料也能看出當時魏是強於秦的,《史記秦本紀》:「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並。……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會盟,夷翟遇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這是秦孝公即位之時求賢的一段話,當時東方六國是看不起秦國的,以「夷翟」遇之。
  • 魏惠王既愛稱王,又喜歡拉別人一起稱王,為什麼?
    而在大秦帝國的演出中,李立群老師更是將魏惠王的表演演繹得淋漓盡致,每次一出場就是看相聲,笑得停不下來。那為什麼這個人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搞破壞,而且還這麼醜陋地表演呢?說真的,魏惠王這個人還真有一點與眾不同,因為他屬於正邪兩方。據史書記載,魏惠王在前期收復失地,並強軍備戰,曾一度利用魏武卒建立魏國霸權。
  • 人貴有自知之明,不懂這個道理的魏惠王,霸權終結、國家衰敗!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先把自己做好,不應該因微不足道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不應該有一點兒點兒進步就飄飄然,時刻剖析自己,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就算取得天大的成績也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作為一個平民,如果他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將很難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而作為一國之君,如果他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麼等待他的將是:霸權終結、國家衰敗!戰國前期,有位「赫赫有名」的魏惠王。
  • 左冷禪和嶽不群同為掌門,誰強誰弱?嶽不群不自宮能否勝左冷禪?
    首先,別看左冷禪和嶽不群都是掌門,二人境界卻不一樣。左冷禪是整理嵩山劍法的大功臣。魔教長老二次進攻華山時,五嶽劍派派出眾多高手在華山迎戰魔教。這一戰極其慘烈,五嶽劍派損失慘重,許多高手身亡,最終靠著計謀困死了魔教長老們。經此一役,五嶽劍派損失了很多絕妙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