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傳播力度的不斷增強,很多原先不被注意或者重視是的領域在最近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一度成為熱門的話題。
其中在如今被提及最多的便是原生家庭。
無論是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還是安家中的方似錦,亦或是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都是典型的遭受原生家庭迫害的悲慘人物,然而現實生活要遠遠殘酷的多。
血源枷鎖是我們最不容易逃離的囚籠,血源是最原始的情感紐帶,但是在原生家庭的作用下,血緣卻變成了吸血式父母瘋狂蠶食兒女的一把利器。
科比妻子將母親趕出家門
近日,已經故去的科比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事情的起因是科比的妻子將他的嶽母也就是他妻子的親生母親索菲婭趕出家門。
科比和妻子結婚之後,便承擔起了贍養著索菲婭的義務,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自從科比去世之後,索菲婭的便動起了不好的念頭。
她想要趁火打劫,在科比的巨額遺產中分一杯羹。
於是她清空了科比名下公寓的金銀珠寶和家具,營造被拋棄的假象,還頂著「科比嶽母」的噱頭上節目肆意抹黑女兒。
前幾天,瓦妮莎的生母索菲婭上了一檔電視節目,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被女兒掃地出門:
「瓦妮莎告訴我需要我離開居住的房子,並且她還跟我說,她想要回她的車,並且現在就要。」
一時間輿論譁然,瓦妮莎成了眾人口中的「絕情女人」,而背後的推手,就是她的親生母親。
在眾人驚訝之時,瓦妮莎直接發表聲明:斷絕母女關係!
「現在,我看清了於我母親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比痛苦還要難以言說,我希望有關我們個人關係的一切到此為止。」
類似的還有韓國明星崔雪莉選擇在自己家中,以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就在陌生人都在在為雪莉惋惜時,雪莉的父親卻早已經覬覦著逝去女兒的財產。在她去世不足100天的日子,雪莉的父親發布長文,談論「遺產分配」。
總結一下內容:我要分遺產,我和孩子的媽媽因為怎麼分剛剛去世女兒的遺產甚至撕破了臉。
雪莉的哥哥透露,他們的父親不僅生前對雪莉不聞不問,甚至在雪莉去世後,從未去墓地探望過女兒。
「他都不知道雪莉的墓地在哪呀!」
但談及女兒的錢,父親卻如數家珍。
在金錢面前,親情到底幾斤幾兩?人心有多醜陋,一目了然。
2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和父母失聯二十年
血緣到底是什麼?
血緣是老天爺沒跟你商量就給你指派的同一條船上的人。
沒有人在把你生在這個世界上之前溝通過你的意願。愛是兩個個體的雙向選擇,而非道德枷鎖。
北大博士後王永強和父母失聯二十年引發全網關注,很多網友都憤怒地罵王永強是個忘恩負義的不孝子。
但是,有媒體曝光了王永強之所以拒絕跟父母聯繫的真相,「吸血鬼父母害我妻離子散!」
王永強出身常州農村,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家裡生活非常的困難,在王永強念大學之前,
因為家庭困難,他的父母就多次要求他輟學,但是王永強沒有聽父母的話,在他看來,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如果輟學回家是不會有前途的。
而自從王永強讀大學之後,他的父母便不再拿錢供他念書了,好在那個年代念大學是不用學費的,而且每個月還有4塊錢的補助。
王永強讀大學,他的父母卻不停地跟他要錢。
王永強在蘇州大學讀博士期間,他的父母跟他要錢的胃口更大了,還多次要求他幫家人和親戚忙,而這些要求都遠遠超出了王永強的能力範圍,
比如他的父母讓兒子幫患有小兒麻痺的哥哥在蘇州找工作,要求王永強幫助他二大爺家堂哥的兒子在蘇州大學讀書。
這些王永強根本就做不到,而他不幫忙他的父母就找到王永強讀書的學校裡去鬧,讓他在同學面前很丟面子,丟盡了他的臉。
正是這個緣故,王永強讀博士的時候選擇了逃離蘇州,逃到了北京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繼續深造。
而這時候,王永強的父母仍然以家裡生活困難和身體有病為由,還是不停地給王永強寫信跟他要錢……
就在王永強準備帶妻子到日本深造的時候,他的父母要求將一家人全部帶過去,在日本求學期間,
父母只要打電話來無非就是要錢,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和妻子離婚,對家人的極端失望也讓王永強不願家人再聯繫到他,直接獨自一人前往美國求職。
恐怕在王永強的心中,也對他「吸血鬼」的父母充滿了怨恨。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話一點都不假,而王永強所說的那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也不是沒有道理。
原生家庭的無奈與痛苦
這個時代,「虎毒不食子」已經不適合所有的父母了。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不少人被原生家庭折磨的死去活來,但是卻始終無法逃離。
在老一代香港演藝圈,不乏像蔡少芬、張栢芝這樣為原生家庭所困,半身仕途盡毀的女藝人,
都曾淪為吸血鬼式父母的印鈔機,賣女求錢,賣女還賭債,誰都可以跟把女兒帶走,只要出得起高價。
我們經常強調孩子越早獨立越好。但中國這樣講求孝道的文化裡,卻很少倡導:那些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甚至對孩子進行敲詐的父母更需要獨立。
如今新時代到來,有一部分人看清了「苦盡甘來」、「無後為大」、「吸血鬼式父母,依然要忠孝到底」,親情再也不能成為道德綁架的理由。
即便在正統的舊倫理裡面,講究的也是「父父,子子」,
簡單來說,就是當父(母)親的,要像個父(母)親的樣子,有父母之慈愛與責任;子女才應該有子女之孝和順。
當父母不仁不義時,子女也只能不孝不悌了:兩者的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
就連孔子也認為,父母的責備打罵有時確實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或者有其他的緣由,這個子女應當承受;
但是,如果父母的責備打罵太過激烈、做得太過份,使父母背上不義的罪名,則子女應該適當地規勸,而不是一味地承受和忍受。
不知不覺中,「原生家庭」成了很多人的萬能擋箭牌,我們厭惡過去的生活,就是為了放下過去,重新再來。
命運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