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800元的預算區間對很多小夥伴來說,算是對實戰鞋比較高的投入了。所以在這個價位區間的選鞋過程中,小夥伴們會更加猶豫。今天Rookie君就給大家推薦五雙600-800元區間,適合入手的戰球鞋。
Nike KD 13
這麼多年過去了,實戰選KD系列真的很難出錯。KD13上市有一段時間了,二級市場的價格基本穩定在700+左右,對於KD13的評價也處在一個最合適的階段。
KD13依舊延續了KD12中底全掌氣墊的配置,但將後掌六邊形Zoom變成扇形,並移位到前掌。
雖然鞋面材料強度有所下降,但實戰體驗中的包裹感依舊是合格的水平。相比於KD12,KD13做出了更明顯的減重。
實戰驚喜上,KD13不僅僅是鋒線球員喜歡的球鞋,對於一些大體重、偏突破啟動自主進攻的內線打法的小夥伴來說,也能夠帶來合格的場地感受。
頂級的實戰配置水平加上充足的球場位置適應性,配色的豐富讓購買者有充分的選擇,KD13作為高端實戰籃球鞋並沒有讓人失望。
Zoom Heritage N7
從最初的曝光宣傳片裡看,很多人沒有認為這是一雙頂級的實戰球鞋。用復古感的設計時尚搭配方式融入,還能看到一絲高街搭配的風格。
但一雙實戰好鞋肯定不會因宣傳不足而被忽略。球鞋前後掌Zoom氣墊反饋明顯,整體重心比較低,帶來很好的場地感受。
皮革材質鞋面搭配中間位置的編織材料,雖然透氣性一般,但帶來很好包裹性感。
中底的Phylon材質調校的也很好,在輔助前後掌Zoom氣墊的同時,前掌啟動不會拖沓,後掌調校偏軟又帶來很好的緩震感受。
作為一雙團隊鞋,N7可以滿足場上多個位置的實戰需求,即便是700+的二級市場價格,Rookie君依舊認為這雙球鞋值得買。
UA Curry 7
雖然很多人認為庫裡很羨慕克萊的球鞋,但安德瑪確實為庫裡正代投入了巨大精力。
前段時間推薦適合女生的球鞋時,Rookie君選擇將庫裡7放在其中。對於男生來說,庫裡7同樣是讓人驚喜的存在。
保護性一直是庫裡系列最大的優勢,在庫裡7上也是一樣。大底Y字型抗扭片搭配中底兩個材料中間的Flexible Plate支撐墊片,帶來極致的穩定性感受。
Micro G+Hovr材料的結合讓中底緩震有限,但對於突破型的後衛來說,這種腳感比較後衛所需。前段時間的活動價位在550元左右,二級市場600+的價位水平相比於前幾代有明顯的降幅,Rookie君認為是600元階段適合入手的實戰球鞋。
Jordan Why Not Zer0.3
作為聯盟攻擊型後衛的代表,威少的球鞋也渲染著威少的個人風格。威少3相比於前代,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中足連接位置TPU形態的改變,鞋面材質的減負,都旨在提高威少3的場地性感受。
從實戰反饋來說,重心偏高的威少3,場地性感受肯定是不如一些低重心的後衛鞋。但威少3針對的群體,是那些體重偏大的重型後衛,中足Phylon泡棉加上前掌大面積切割的Zoom氣墊,充分平衡了大體重球員突破的需求。600元左右的二級市場價格,是一個不錯的價位衡量標準。
Zoom Rookie
作為Rookie君的本命球鞋,Rookie君有足夠的理由推薦這雙Zoom Rookie。市面上的噴泡讓人產生了審美疲勞,價格相對偏低的配色顏值又不討喜,用千元以下的價格買一雙同類化產品,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中足連接位置的大碳板+Zoom氣墊,實戰過程中肯定不虛。Foamposite鞋面材質的視覺衝擊感,帶來很強的顏值辨識度。
但這雙球鞋的問題也很明顯,Rookie君認為這雙球鞋還是時尚搭配大於實戰。偏重的球鞋重量在球場上比較拖沓,服務於內線體重偏大的球員時,緩震極限又比較一般,顯得有些雞肋。但很多配色800+的價格讓Rookie君感覺這是一雙場上場下都可以穿著的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