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團突襲網約車市場到滴滴美團無錫外賣火拼,再到美團出資27億美元收購摩拜,美團與滴滴之間的跨界大戰持續升級。如王興所說,如果美團和滴滴打起來,不會是一場短暫的遭遇戰,而將會是一場漫長而殘酷的拉鋸戰。此外,美團、滴滴都面臨近期IPO,這場2018年春季大戰,無論從時間跨度還是業務邊界,顯然不會潦草收場。
今年3月21日零時,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計程車、快車兩種業務。美團的戰役打法很務實,是典型的價格戰。在司機端打出「月入兩萬不是夢」的口號,對司機推出了優厚的補貼政策,上線初期對加盟司機全部免抽成,司機在每日6~24點期間,在線滿10小時、接夠10單,可拿到600元保底收入,超過600元後還將獲得200元額外補貼。在乘客端的頭三張訂單可獲得每單減免14元的優惠。對於中短車程的用戶,相當於用不到10元就可以打一次車。這種乾脆直接的大力度補貼,讓司機和用戶興奮感與日俱增。據統計,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不到20個小時,訂單量即突破10萬單。美團CEO王興更宣稱,美團打車在上海已經拿到1/3的份額。
滴滴應對戰爭的措施亦是異常迅速。滴滴在網約車市場對司機降低抽成,同時批評美團的高額補貼會引發刷單,對整個行業造成巨大創傷。除網約車市場互撕以外,滴滴很快將戰火從網約車燒到外賣市場。4月份,滴滴外賣上線無錫,據滴滴官方發布的消息,無錫外賣一戰使滴滴在短短時間內成為無錫市場份額第一的外賣平臺。
這場跨界之戰其實具有多重意義,不僅是搶地盤那麼簡單。王興在與滴滴的大戰中,繼續推進他的無邊界競爭。滴滴在網約車市場,看似確立了自己的版圖與護城河,但現在看來仍然不夠。在中國當下的網際網路世界,誰都無法建立持續、有效的壟斷,這一點即使阿里巴巴、騰訊也都做不到。
這場戰爭亦是關乎兩家公司未來版圖輪廓的想像力之戰。王興的目標是把美團打造成聚合各類服務的巨無霸電商平臺。程維則在最近提出了滴滴的「十年規劃」,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如此兩者的業務必然有交集、重疊與競爭。
大戰還有一層特殊意義,在於對資本市場的鼓動與交待。上市在即,美團和滴滴各自都需要給投資人更多的信息量和新鮮的故事,擴大版圖,拉升交易量是最直接的方式。這場戰爭也是當下中國網際網路最現實的縮影,主動式防禦,突破邊界,建立護城河。即使如此,昨天挖好的護城河,也可能一夜醒來只是小溝渠。在用戶對價格敏感、忠誠度不高的市場,以價格戰搶佔的優勢可以維持多久,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