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漢服協會會長黎冷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 柴楓桔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提到漢服,一定會成都春熙路上衣袂飄飄、廣袖流香、雲鬢高懸的年輕女子。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漢服熱」的產生,精緻繁複的各式漢服成為了愛美女孩的「氪金」對象。但是,漢服之美,不只是「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還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甲冑,這種戰爭時的獨特服飾,也被賦予了華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光輝。
1月9日,伴隨著兵器與鎧甲的碰撞之聲,在成都的一處高樓上,正在上演著激烈的全甲格鬥表演賽。當日,四川漢服協會在此正式成立了以甲冑文化為主的錦城宣武司。其作為包含了弓道、軍陣、武術等多元尚武文化的一個主題文化小組,內部分設鐵衣營(甲冑隊)、穿雲衛(弓道隊)、武德軍(軍陣及武道隊)。活動現場,不僅邀請到了很多身穿甲冑的漢服愛好者,還有全甲格鬥中國國家隊一線主力戰士。
「我們相信,很多男生以及一些女生,心中或多或少有一個武俠夢、江湖夢,或者說沙場夢。」作為四川漢服協會的會長,黎冷解釋到為何會在漢服文化流行的當下,將甲冑展示給漢服的同袍們。「甲冑是冷兵器時代的象徵。身著重甲、奮力廝殺、保家衛國、浴血沙場。這種意象會讓很多人熱血沸騰,這也代表了華夏的尚武精神。今天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戚繼光、霍去病、嶽飛,他們在今天對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象徵意義。我們今天弘揚甲冑,也是弘揚傳統民族英雄的精神,這兩者可以說是一體的。」
甲冑因為由造價昂貴,且重量輕則十幾斤,所以對於漢服愛好者來說,普遍較難入門。所以在以前,甲冑主要集中在復原研究,被當做模型和擺設較多。黎冷也明白,甲冑是一件耗時、耗金錢的愛好,所以無法做到像普通漢服一般接受度高。「現在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全甲格鬥,我希望能把中國的甲冑文化融入全甲格鬥中,更多人了解甲冑的歷史沉澱和精美。我們漢服不光有精美和飄逸的華服,還有威嚴厚重的甲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