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勤王大戲」瘋狂上演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題:「勤王大戲」瘋狂上演
作者 劉旭 薄雯雯
當地時間6日,大批川普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大廈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導致當時正在舉行的認證大選結果的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被迫中斷,震驚國際社會。多位美國問題專家就此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亂象背後是美國社會撕裂和極化矛盾的體現,這場鬧劇象徵著美國「民主燈塔」神話破滅。
「勤王大戲」瘋狂上演
此前,上萬名川普支持者在其號召下,從各州趕赴華盛頓參與所謂6日「勤王」示威遊行,拒絕選舉結果。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6日當天,示威遊行升級為暴力襲擊,國會大廈淪為「戰場」,已有4人在混亂之中喪生,多人受傷。
據美國媒體報導,一眾示威者越過警方路障,擊碎窗戶,闖入國會大廈與警察混戰。現場照片及視頻顯示,辦公室遭到洗劫,文件散落一地,混亂不堪。更有示威者坐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辦公椅上,一腳翹在桌子上大肆擺拍。眾多國會議員則通過地下通道緊急撤離。
這場「鬧劇」震驚國際社會。英國首相詹森稱這是「美國國會的恥辱場面」。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表示「難以置信」,並稱「這是對民主的完全不可接受的攻擊」。捷克外交部長佩特日切克表示,美國發生的這一暴力事件對那些正在為爭取民主而努力奮鬥的國家來說,「不是一個好榜樣」。
「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黎巴嫩外交官、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罕默德·薩法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評價道。
情緒煽動背後的撕裂社會
「我們的國會、憲法乃至國家,今天都面臨著史無前例的騷亂。推動這場騷動的,是錯誤政治信息的故意傳播、對政治體系的不信任以及美國人民間的彼此對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國會抗議騷亂發表聲明時指出,此次騷亂是四年以來美國政治分裂的集中爆發。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說,「這場衝突最直接、也是最表層的原因是川普個人煽動其支持者到華盛頓集會。」沈逸認為,這或許源於川普的商人思維:「不嘗試到最後一刻,怎麼知道沒有用呢?」川普利用他在民眾當中的威望和影響力,鼓勵支持者們「進軍」華盛頓,這種對選舉結果的不認可,是整個社會撕裂和極化矛盾的體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滕建群同樣指出,這不單單是由於川普本人不服輸的表現,也不僅僅是哪一個政黨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各種矛盾集合的結果。
「由於國內政治極化,現在美國其實處於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一旦有一個火星就能點燃怒火,造成失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分析說,在嚴峻疫情與經濟衰退影響的疊加下,亂局的出現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後美國時代」的第一天
「如果說『後美國時代』有一個起始日期,那幾乎可以肯定就是今天。」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察·哈斯6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寫道。沈逸對此解釋道:「所謂『後美國時代的第一天』,指的就是美國『民主燈塔』的神話在這場衝突中徹底破滅了。」
沈逸說,「美國一直以來鼓吹的民主和和平概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和平、穩妥的,不影響整個社會正常運行的權力交接。如今美國最高政治交接權力的最具象徵性意義的儀式,居然被民眾造反打斷了,美國的這層『民主光環』也隨之徹底消失了。」
沈逸用「破窗效應」解釋說,「這起事件就像是第一塊被砸破的玻璃,即便以後再修好,上面也有個洞。同樣道理,美國再進入正常狀態以後,又要以何種方式、以何種面目向全世界去布道民主和自由呢?」
滕建群指出,此次暴力事件對於選舉本身並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對於美國的軟實力,包括美國的憲政與民主都會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與衝擊,是一次「美式民主的挫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