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界有一句話:中國足協杯賽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世界上最知名的聯賽和杯賽
其實拿我的理論來說就是:杯賽是為聯賽服務的,一般當聯賽還沒有成為品牌賽事的時候,也就是參與的球隊並不是很想參與的時候,杯賽就是很重要的!往往在大量的杯賽發展基礎上才可能有聯賽,因為聯賽需要太多費用,球員必須是職業的,沒有成為品牌的聯賽是找不到贊助商的,也就是說聯賽養不活辦賽人員,而且這樣的聯賽,參賽俱樂部一般也養不活自己。
當年中國的甲A聯賽在廣州十分火爆,但是杯賽卻「門前羅雀」,中國足協杯廣州賽區購票入場人數不到聯賽的十分之一,我記得當年我們的杯賽第一場只有187人購票,門票收入連場地租金或安保費用都支付不了。
廣州太陽神1999年足協杯主場設在珠海,提前去到珠海召開新聞發布會
如果將杯賽移出廣州市區,一定很受歡迎!這就如同女人的時裝,在廣州時髦的衣服,兩年後在湖南都還屬於時髦衫!兩年前在香港開始過時的衣服,到廣州可能還是屬於新款式!我們的職業聯賽在廣州是萬人空巷,杯賽就可以在周邊引發蝴蝶效應……
1997年佛山南海電臺要舉辦5周年慶典,經費大約10萬,如果邀請客戶吃一頓也就花完了,完全沒有新意。如果為5周年慶典舉辦一場足球賽應該是別具一格!但是如果平時他們邀請兩支球隊去南海比賽,光是出場費10萬絕對不夠,比賽費用還包括場租、接待、安保、裁判等等大量費用。
南海電臺的經營人員非常了解職業聯賽的賽程和規則,在足協杯賽期間如果能包一場比賽,只需要和主場俱樂部談判,客隊不需要打理任何事情,你必須過來,而且還要自己掏錢。
南海電臺的經營人員與我協商第一場支付13萬費用給俱樂部,場地租金和安保不用我們管,他們還負責接待裁判和比賽監督等工作。
我是只需要自己不虧,不會眼紅別人賺錢的人。於是這個合同非常順利的就籤下來了,這還得益於廣州市足協的開放思想,如果他們不同意,我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第一場比賽門票南海電臺設計為30元一張,最後售出了13000張。太陽神隊取勝後第二場比賽南海電臺支付給我們俱樂部30萬,但是他們將球票提價到80元一張,售出了8000張(公安局核定只能賣8000張)。小學生都會計算的結果讓我們最不賺錢的足協杯——雞肋——成為了「香餑餑」。
1998年我把足協杯廣州隊主場第一次遷出廣東省,來到了江西省南昌市。也讓江西第一次接觸了職業足球,當年承包比賽的中國青年報江西站萬站長,現在成為了江西省足球協會會長、江西省足球協會也應該算是中國第一個「脫鉤」的省級足球協會。
1999年我把廣州太陽神足協杯主場遷往珠海市,讓珠海市「萬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