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12-17 網易新聞

數據來源:《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本版製圖:汪哲平

1月19日下午,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總裝出廠前的最後一項試車驗證,標誌著這臺發動機能達到預定要求,即將轉入火箭總裝階段。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介紹:「今年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全年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

「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3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今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兩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今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並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高」主要體現在發射密度上,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個太空飛行器,再創歷史新高。

此外,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賦予今年航天任務「新」的特點。長徵五號B是我國現有低軌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首飛將開啟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任務階段的序幕;長徵七號甲作為我國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軌火箭,對高軌衛星發射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長徵八號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重要空白,成為宇航發射和商業航天市場的主力軍。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每一次發射都牽動著大家的心,去年,長五遙三火箭的發射成功,為我國後續工程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尚志表示,今年,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共安排3次發射,將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

此外,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將發射海洋系列、資源三號等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求;發射亞太6D、吉林一號、齊魯一號等衛星,實施捷龍一號、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等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滿足國內外商業衛星的應用和發射需求。

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發射太空飛行器總數量居世界第二。據藍皮書統計,全年全球實施102次發射任務,居1991年以來第二高位;發射太空飛行器共計492個,創下歷史新高。

藍皮書顯示,北鬥、探月、高分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商業發射服務進入快車道。2019年,我國成功發射10顆北鬥導航衛星,北鬥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成功發射3顆高分衛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穩步推進。在載人航天方面,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空間站系統核心艙轉入正樣研製。在深空探測方面,嫦娥四號取得重要科學成果,嫦娥六號、七號、八號計劃對外公布;成功開展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奠定重要基礎。

藍皮書還顯示,2019年,我國研製發射了超過40顆商業衛星,主要是100千克以下的微納衛星,覆蓋通信、遙感、技術試驗等多個領域。衛星製造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呈現梯隊化、多元化發展趨勢。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繼續提供「拼車」和「專車」服務:長徵十一號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3次16顆衛星的商業發射,長徵六號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寧夏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家族之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商業運載火箭捷龍一號也成功實施了首次發射,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外,其他製造商研製的快舟一號甲、雙曲線一號、OS—M1等商業運載火箭也進行了多次發射。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
    1月17日消息,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說,2020年中國航天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發射次數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餘顆太空飛行器。尚志說,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宇航任務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具體來看,「重」主要體現為北鬥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2020年上半年,北鬥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
  • 中國航天迎「超級2020」:發射計劃超40次
    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2020年中國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
    (原標題:北鬥、探月三期將收官 2020年中國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
  • 40次發射!2020年中國宇航任務計劃首度公開,硬核滿滿
    在1月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對外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中提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
  • 2021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餘次 天字一號任務來了
    2020年12月27日,在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之後,中國航天2020完美收官。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1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1年型號工作會議,公布了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發射任務,2021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等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2020第一季度世界各國航天發射總次數出爐了,中國佔了多少次?
    記得在2019年末時,各國對於航天發展,都是十分的重視,甚至還出臺了許多關於發展本國航天航空的報告,甚至是成立什麼太空軍、宇宙部隊,這是直接將太空當作繼海陸空之後的第四領域進行爭奪了。而在2019年底,我國也才曾說過,在2020年,我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預計將超過40次,達近年這最,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好像改變了許多。
  • 探火星、落月球、空間站……中國航天將迎來「超級2020」
    新聞發布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圖2019年,在102枚火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
  •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2020年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3次執行發射任務。
  • 盤點2019年全球航天發射,中國34次遙遙領先,趕超美俄保持記錄
    導讀 據統計,2019年全球共進行的102次航天發射中,中國34次,俄羅斯25次(含聯盟號在庫魯的3次發射),美國21次,歐洲6次(不含聯盟號在庫魯的
  •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利,2020年中國航天遭遇第4次失敗
    「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由長光衛星研製,長光衛星是中國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光學A星是長光衛星2015年發射的遙感衛星,創造了多項第一,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而吉林一號」高分02C星又稱內蒙古一號衛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深度合作的衛星,憑藉其高分辨、大幅寬、高速數傳等特點,可在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建設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作用
  • 三戰三捷,「胖五」成就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第一功臣」
    事實上,重溫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胖五」一掃2017年發射失利的陰影,三次出徵,都承接著我國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並且三次均告捷,是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名副其實的「第一功臣」,下面我們再來重溫這段歷程。
  • 2020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及成功率排行
    2020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及成功率排行:    1、美國 42次 成功率93%  2、中國 37次 成功率89%  3、俄羅斯 14次 成功率100%  4、歐洲 6次 成功率83%  5、日本 4次
  •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上半年前後3次發射任務失敗,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2020年作為中國航天新的十年開局,可謂是充滿了辛酸和波折,從一個月時間內長徵七號和長徵三號乙相繼失利,到如今被寄予厚望的快舟十一號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到底怎麼了?
  • 快舟11號仍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
    各位對於我國的運載火箭命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對於在2020年7月10日我國發射失敗的運載火箭快舟11號卻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快舟11號原本是要在2017年的時候就發射的,推遲三年穩紮穩打,在2020年才發射,但是快舟11號仍然發射失利,中國航天半年內失敗三次,這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 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達到100次 中國發射35次
    截至昨天,2020年中國發射35次,成功31次,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同樣截至12月5日,2020年全球的火箭發射次數恰好到100次,呈現出明顯的中美主導格局,俄羅斯已經慢慢跟不上,歐洲日本被遠遠甩開。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2020絕對是中國航天年
    IT商業新聞網12月10日訊 當你還在睡夢中時,中國又默默發射了一枚火箭。今日4時14分,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對於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為中國航天點讚。
  • 超期待!我國空間站核心艙上半年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2021年,該集團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知識點 1992年9月,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three-step manned space program):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manned spaceship),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 FAST捕獲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電暴;今年我國航天發射有望首次突破40次丨科技早新聞
    【今日封面】24日10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來源:科技日報●記者2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1年,我國全年發射次數有望首次突破40次。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天問一號、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發射等令人矚目。(來源:科技日報)
  • 37次發射全勝!長徵火箭創造中國航天「超級2018」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隨著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和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實施一箭七星發射,中國航天在被稱作「超級2018」的一年中交出了39次發射的成績單。其中,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全年37次發射全部成功,創造了歷史。
  • 2020年中國航天邁向新徵程
    央視網消息:17日,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我國以34次航天發射的成績再次佔據世界航天發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