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證券時報編制的「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今日正式發布。截至8月6日指數為1044.66點,較7月1日上升44.66點,反映出最近我國創新藥研發有明顯進步。
編制「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目的,是客觀反映中國創新藥現狀,推動中國創新藥發展,也是證券時報履行財經傳媒國家隊社會責任、服務產業、謀求自身發展的一個嘗試。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以7月1日新《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實施之日為基準日,基期指數為1000點。並按照《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定義的創新藥標準選擇標的。對標的跟蹤自獲得臨床試驗開始,至國家藥監局作出審評審批結論為止。做這樣的設置,主要是考慮創新藥獲批臨床說明具備了一定成藥性,國家藥監局作出審評審批結論表明創新藥的研發基本結束。
在7月1日基準日,共有522個在研創新藥獲批臨床,或在臨床試驗、申報上市階段。「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編制部門對創新藥設置了評價體系,從審評審批進度、技術先進性、市場價值三個維度對單一創新藥進行評價、打分。為使這個評價體系儘量客觀、科學,編制部門向我國創新藥研發核心科學家、新藥審評審批專家、創新藥領先企業廣泛徵求了意見,並採納了他們的合理建議。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每日更新、每周一次在證券時報及其相關新媒體公開發布。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編制說明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跟蹤的創新藥,從獲批臨床開始,到國家藥監局作出審評審批結論為止。從創新藥獲批臨床開始跟蹤並納入指數,主要是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獲批臨床後數據可獲取,而臨床前研究階段數據不易獲取;二是獲批臨床說明有了一定的成藥性。從結果來看,7月1日有522個在研的創新藥符合條件,確定為「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初始樣本。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力求對創新藥進行相對科學的評價,從審評審批進度、技術先進性、市場價值三個維度進行評價、打分。我們設定每個創新藥的基準分100分為標準,按三個維度不同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評價和打分以兩種形式進行,企業自主打分和指數編制專家委員會打分, 最終的評分以專家委員會為主,自主打分為參考。
三個維度中的申報進度部分,主要考察成藥概率。我們選擇了臨床試驗獲批、進入2期臨床、進入關鍵註冊或3期臨床、申報上市、獲批上市五個藥品審評審批的關鍵節點進行打分,並依據藥物研發的成功率給予了不同權重。在評價體系徵求意見中,也有專家和企業提出,應增加藥審中心「專家評審會」等新藥審評中的重要環節,因這些信息或數據不能公開獲取,未採納。另外,近年來,創新藥的同步開發和中美雙報、中歐雙報明顯增加,在申報進度層面,我們對尋求海外市場上市的創新藥給予了一定的加分。
先進性部分重點評價創新性,該項包括靶點創新性、產品治療優勢等,這兩項分別以「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為滿分,並根據靶點的創新程度、治療優勢程度折扣給分。對於全球專利技術的創新藥,我們也給予了一定的加分。
對新藥市場價值的評價涉及藥物經濟學,主觀性較強,為使評價儘可能客觀,我們綜合臨床申報進度、靶點先進性、治療優勢等情況預估上市後銷售規模。並在國家藥監局審評審批結束後, 結合臨床治療情況、市場獨佔期、增加適應症等情況進行修正。
我們將522個在研創新藥設為「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初始樣本,初始樣本的總得分對應基點1000點,新獲批臨床的創新藥,按前述的條件進行評價並納入指數樣本。對於指數成分的評分,我們將根據樣本的審評審批進展、海外申報、增加適應症等因子進行動態評價。考慮創新藥審評審批周期較長,初期指數波動率可能比較低,初始階段我們每周公布一次指數。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編制專家委員會成員簡介
主任委員柴逸峰: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任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院長,2017年任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主任。主要從事藥學教育、軍事藥學和藥物複雜體系活性分析研究。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2項課題,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擔任國家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第七、第八屆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
副主任委員馮毅:科倫藥業研究院首席戰略官。曾擔任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主任助理、國家重大專項辦副主任等系列領導職務17年,並在方恩醫藥擔任大中國區總裁、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擔任藥品法規事務資深顧問。在藥物評估、藥物法律法規制定評估方面積累了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當前領導科倫藥業管線委員會負責研究院發展戰略制定和產品管線建設,推動公司創新戰略的落地實施。
委員黃欽:醫學博士。2002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從事藥品審評工作,歷任進口藥腫瘤臨床、消化適應症臨床、預防疫苗臨床等主審,生物統計學部負責人等職務。在藥審中心工作期間,主審了千餘件生產上市和臨床試驗申請,其中包括數十個國家一類新化合物藥、新疫苗和抗腫瘤新生物製品;並負責國家藥監局《化學藥物臨床試驗報告的結構和內容技術指導原則》《藥物臨床試驗生物統計學指導原則》《臨床試驗數據管理工作技術指南》《預防用病毒滅活疫苗研究技術指導原則》《預防用重組蛋白疫苗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等多個法規和技術指南的起草制定工作。現任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生物醫學統計和數據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和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委員鄒建軍:博士,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官,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曾在多家跨國藥企擔任新藥醫學開發負責人,目前主要負責恆瑞醫藥創新藥物全球臨床研發工作。
委員王義漢:深圳市塔吉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美國紐約大學化學博士,曾在全球生物研發中心——美國波士頓上市公司Ariad Pharma先後擔任首席科學家和化學副總監, 主持開發的創新藥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市場,包括國際一類新藥IClusigTM (Ponatinib)、AlunbrigTM(Brigatinib)、RidaforolimusTM等。王博士擁有27項抗癌新藥的核心專利,曾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如Cancer Cell等)和會議上發表了60多篇論文。王博士於2007年參與創立了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也是全美華人生物醫藥聯盟ALL-CABPA和新英格蘭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NE)的主要發起人之一。
委員馮輝:醫學博士。現任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和蘇州君盟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輝博士擁有十多年國際生物藥品的研發、 生產、 藥政及單抗藥產業化管理經驗,曾在抗體、融合蛋白及細胞因子的分子構建、細胞株開發、工藝研發、 工藝認證、 質量管理以及藥政註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曾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累計發表論文十餘篇, 並擁有國內外多項發明專利。負責特瑞普利單抗注射(JS001)、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JS016)等一系列創新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產業化開發與公司運營。馮輝博士在清華大學獲得生物科學本科學歷,獲得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分子藥理學博士學位,並完成博士後訓練。歷任美國拓普艾萊生物技術公司營運長、美國阿斯利康公司項目負責人和美國 HumanZyme 公司研究員/項目經理。
委員蒲江:副研究員,現任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課題負責人,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藥物專項課題負責人,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疫苗會議成員,全球「金磚國家」結核病聯盟理事,世界肺部健康聯盟(UNION)專家成員。 主持完成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3項、 「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2項,現承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3項。現主持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研發。
委員王如偉:日本國立島根大學醫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第十、第十一屆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曾任浙江康恩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董事長、總裁。曾任嘉和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現任泰格醫藥執行副總裁。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萬人計劃專家、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重點層次。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國際合作專項」「科技獎勵」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