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第92屆奧斯卡,電影《極速車王》提名了最佳影片獎,並最終拿下了最佳電影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座小金人。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為觀眾貢獻了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賽車電影。
《極速車王》英文名為Ford v. Ferrari,直譯片名應該為《福特大戰法拉利》。影片改編自A·J·貝米的紀實小說《地獄駕駛: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賽》。講述了亨利·福特二世、天才企業家李·艾柯卡和賽車冠軍肯·邁爾斯、工程師卡羅爾·謝爾比一起經營福特公司,製造夢幻跑車福特GT40,並最終成為第一支勒芒耐力賽冠軍的美國車隊的故事。
克裡斯蒂安·貝爾在片中飾演傳奇賽車手肯·邁爾斯,馬特·達蒙飾演另一位傳奇賽車受卡羅爾·謝爾,兩位愛車如命的人受福特公司邀請,組建一支能擊敗法拉利的車隊。儘管這個過程困難重重——不僅要絞盡腦汁提高賽車的性能,還要和官僚主義嚴重的福特高層鬥智鬥勇,但好在兩位主角最終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都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演員,兼顧演技和商業號召力,更有趣的是,兩人還都主演過張藝謀的電影,可謂緣分不淺。
將兩位優秀的演員聚集到一部電影中的是《金剛狼》系列的導演詹姆斯·曼高德。他上一部表演作品《金剛狼3》倍受好評,《極速車王》也延續了高水準。
影片在北美和海外市場票房表現都還不錯。目前該片北美票房已達1.16億美元,全球票房達到2.24億美元。
日前,《極速車王》的主演克裡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在美國接受了時光網的專訪,暢談影片的幕後故事。
「如果你不覺得比賽血脈噴張,你肯定不是人」
Mtime:在研究你們各自的角色時,哪些發現對你的表演影響最大?
馬特·達蒙:編劇已經對他們研究得很透徹了,他們在現實中就是這種形象,邁爾斯是一個純粹主義者,他無法忍受愚蠢,也絕不妥協,謝爾比則是一個很厲害的推銷員,他的人生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他處事更加圓滑,也更有策略,所以他們看到彼此身上的閃光點,也很尊重彼此,但他們做法不同,他們都知道離不開彼此,但他們也能把對方逼瘋,就好像兩兄弟一樣。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很喜歡肯的一點是,他不是人們想像中賽車手那種悶悶不樂、性格壓抑的樣子,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歡樂的人,充滿熱情。他確實脾氣不好,但他即便發火也很有戲劇感,而且他很有表達力,能夠把賽車的快樂傳遞給從來沒開過賽車的觀眾,因為他能傳遞出這份快樂,這是一種很美妙的解放。
Mtime:你們是否覺得賽車就像拍電影一樣,因為都是一大群人團隊合作?
克裡斯蒂安·貝爾:是的,你自己都說出來了,就是你說的那樣。
Mtime:你覺得這個故事最能引發海外觀眾共鳴的地方在哪裡?特別是那些不熟悉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或者不了解賽車的觀眾。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覺得這種友情關係,實現不可能的夢想,這種沒有希望但卻永不言棄,小人物獲得成功的故事,總是能讓人有共鳴。如果你不覺得這場比賽令人血脈噴張,你肯定不是人。
Mtime:訓練開賽車的感覺如何?你們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很喜歡,因為這個角色所處的階段,謝爾比是唯一獲得勒芒車賽冠軍的美國人,那是什麼時候?59年?他是個很厲害的車手,但他的輝煌人生已經過去了,但是肯邁爾斯的車技還很厲害。我在開拍前就上了賽車課,非常開心。這也是我很喜歡拍電影的原因,你可以認識到很多人,做很多研究,我的所謂「工作」,就是去開一個禮拜的賽車,這就是工作,我有什麼辦法,我也不想去上班,但是我能有什麼損失?
Mtime:卡洛爾和肯有不少很搞笑的肢體衝突,你們年輕時有沒有和好朋友打過架?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們經常和朋友打架,比如用蘋果扔朋友的頭,然後他們有用東西扔我,但是不到兩小時你們又成了最好的朋友,那個年紀不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來的快去得快,翻臉之後馬上又和好,我們經常這樣瞎鬧。
馬特·達蒙:我們以前會在一起摔跤,十個人,像玩美式摔跤那樣。
克裡斯蒂安·貝爾:在英國我們叫疊羅漢,大家喊一聲「疊羅漢!」然後一個接一個往身上跳,壓得下面的人不能呼吸。
馬特·達蒙:挺好的。
「我演得是《太陽帝國》,不是《末代皇帝》」
Mtime:你們看過彼此的第一部電影是哪一部?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看的第一部馬特主演的電影,應該是《校園風雲》,我不記得那是哪一年的電影了。
馬特·達蒙:那是我的處女作。
克裡斯蒂安·貝爾:那是你處女作?
馬特·達蒙:是的,我之前還拍過一部電視電影,你可能沒看過。
克裡斯蒂安·貝爾:沒看過。
馬特·達蒙:《校園風雲》是我第一部電影長片,192年上映的。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記得看過之後心想,這個可憐蟲後來去幹嘛了?他演得挺好的,可是按照這一行的環境,他再也不會有戲拍了,可你看,你還在呢,就在我有那個想法之後,我心想他後來去哪兒了,他演的挺好的,然後……你是不是馬上就演了《心靈捕手》?
馬特·達蒙:《心靈捕手》應該是六年後了。
克裡斯蒂安·貝爾:那在那之間你去哪兒了?
馬特·達蒙:我拍了《生死豪情》。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看的可能就是那部,我心想,哦,他還在拍戲呢,太好了。
馬特·達蒙:還活著,我看的第一部貝爾的電影是《太陽帝國》,估計每個人都看過這部。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覺得看過的人沒那麼多,我告訴你為什麼,因為貝託魯奇拍了部電影叫《末代皇帝》,對吧?
馬特·達蒙:是的。
克裡斯蒂安·貝爾:帝國和皇帝很容易搞混,我都數不清有多少次有人對我說,哦,你演了《太陽帝國》啊,你演的是那個光頭小皇帝嗎?
馬特·達蒙:搞笑的吧?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說不是,不是那個光頭小皇帝,他們沒看過《太陽帝國》,但是他們知道《末代皇帝》。
馬特·達蒙:哇,太有意思了,真沒想到。
Mtime:兩位恰好都和張藝謀合作過,在中國拍攝感覺如何?你們對張藝謀什麼印象?
克裡斯蒂安·貝爾:我很喜歡張藝謀,他是一個很好的導演,他能拍出非常有大片感的中國電影,但是又能傳遞很多隱含的信息,但是他能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以那邊的電影環境,他真的做得很好。
我很驚訝的發現,他們在中國居然一周工作七天,真的很驚訝,但是所有人都很愛張藝謀,因為他從來不會要求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但是他們很善於打造奇觀,他們是真的建出了一個大教堂,他們專門為了那部電影搭了一個攝影棚,這個感覺太棒了。在中國拍攝的第一天,所有人都靜得出奇,你都能聽到針掉在地上的聲音,可是攝製組明明很多人,足足三百號人,但是沒人說話。
我們拍了幾場戲,我是以這個音量說話的,因為通常開拍時會很安靜,但是導演一喊卡,周圍就會很吵。但是他們一整天都一片安靜。我心想天吶,全程都得這樣嗎?後來我問他們,你們一直都是這樣嗎?他們說不是啊,我們聽說你們美國是這樣,我們平時都很吵的,但是為了你(我們才很安靜),我說拜託不要這樣,你們說話吧,否則我都不敢大聲說話。
拍攝過程真的很開心,和在美國拍片的感覺很不一樣,但他們也對講故事充滿熱情,張藝謀是這塊的大師。
馬特·達蒙:我很喜歡張藝謀,很喜歡和他合作,他很厲害,我很願意和他再度合作,在中國拍攝也很開心,感覺很好。
克裡斯蒂安·貝爾:但是他們需要組建工會。真的需要組建工會,因為他們工作時間太長了。
馬特·達蒙:關於七天工作制這一塊,他們還是做了調整,當時我們劇組有美國人、英國人、紐西蘭人、澳大利亞人,工作人員來自世界各地,和中國人的比例是一半一半。當時中方的人都很奇怪,你們都不是七天工作制嗎?所以拍《長城》時是五天工作制,因為外方人員都不接受七天工作制,我們一定要休息兩天,中方人員都不敢相信。
「把《金剛狼3》拍成R級是不想討好兒童觀眾」
Mtime:這部電影展現了複雜的友情關係,這是否也是吸引你執導本片的原因?
詹姆斯·曼高德:是的,我很能理解與人共事所產生的友情,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很喜歡親手去做一些東西,打造實物,我之所以依然喜歡拍電影,是因為我們現在還能去世界各地,真正製作電影,從無到有,打造片場,拍攝鏡頭,而不是坐在電腦前完成一切。大家在一起合作時形成的友情、同志情真的非常動人,這是吸引我的地方。
而且賽車世界充滿荷爾蒙,非常刺激,有它自己的獨特語言,這也很吸引我。最後,作為導演,賽車的世界讓我覺得很熟悉,我要去說服別人給電影投錢,他們要說服別人在賽車上投錢,如果電影失敗了,我就死定了,沒戲拍了,如果他們的賽車失敗了,他們是真的要搭上性命。
Mtime:你之前說過你並不是車迷,那麼在你研究賽車的過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發現被你放進了電影?
詹姆斯·曼高德:我發現我之所以對賽車運動沒有興趣,因為我在這些比賽中看不到人,看不到戰術,因為在電視上看賽車比賽,你看到的無非是賽車領先對手,或者是被對手超車,或者是進站,可是為什麼呢?車裡面是什麼情況呢?他們為什麼要進站?為什麼他選擇在這個時候超車,我對這些都不了解,所以我沒有興趣,但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把觀眾帶進賽場,去觀眾在看比賽時去不了的地方,去維修站,進入駕駛室,了解賽車是否過熱,剎車有沒有問題。
Mtime:像《極速車王》這樣的電影是否和《愛你的心》一樣對你來說很私人?
詹姆斯·曼高德:是的,你會在電影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你還是要獲得觀眾的喜愛,《愛你的心》這種電影是純原創作品,而且是以我從小熟悉的人為原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我想要拍的電影。
我從來不隨便接片,我接的的新片,都要能夠彌補我上一部作品的遺憾,我真的很不想再拍系列電影,所以拍《金剛狼3》時我盡我所能把它做到私人化,這部電影證明,任何電影都可以很私人,但是如果你要延續系列前作的各種元素,你就沒法做到私人。
我很幸運,他們讓我按照我的想法重新打造那個世界,通常當你接手一部系列電影時,卡司、視覺風格、劇本都是定死的,你要拍什麼故事是由上一部來決定,你不過是在執導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電視劇,你很難拍出私人感。
Mtime:你談到喜歡拍有原創性的故事,但是中國觀眾還是通過《金剛狼》系列認識你的,我想知道你在拍攝這類電影時,是否會考慮在完成公司要求的同時滿足個人表達?
詹姆斯·曼高德:我確實可以做一些以前沒有機會嘗試的東西,比如說拍攝《金剛狼》時,我可以嘗試拍亞洲犯罪片,香港犯罪片,日本黑幫片,滿足我對日本的幻想,甚至可以去日本鄉村,我很喜歡小津安二郎,我有機會學習、探索,有這麼多錢拍攝一部科幻片,只要你能把已有的角色拍好,你就能有更多資金去探索。
拍攝《金剛狼3》時,我們降低了成本,因為我只想拍一部聚焦這個角色的電影,關於金剛狼的電影,我不想幫他們打廣告賣兒童套餐和周邊玩具,他們答應把本片做成R級,那就是我最大的願望。要是不做成R級,我就不會拍這部電影了。我不是為了渲染暴力或者爆粗口,我之所以堅持拍R級,是因為這樣的話,營銷部門就知道這部電影不可能推銷給兒童,當他們知道沒法推銷給兒童時,他們就不會對我施壓,要求電影討好兒童觀眾。
所以《金剛狼3》是一個大好機會,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成年人視角來展現一個漫畫角色,展現他們的痛苦、恐懼和情緒問題。
Mtime:能不能談談米洛斯·福爾曼對你的影響?
詹姆斯·曼高德: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是在快三十歲見到他的,他之前就對我影響很大,米洛斯是一位電影大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他鼓勵我們要有原創性,他經常說別跟我講二加二等於四。
我記得有次有個學生帶來一部電影,講的是德國納粹的故事,米洛斯的家人是被納粹殺害的,那部電影是很正常的電影,展現納粹的邪惡,但是米洛斯說,這有什麼意思,我知道他們很邪惡,別告訴我他們很邪惡,我知道他們很邪惡,跟我講點有意思的東西。
他經常鼓勵我們,如果你要花錢拍一部電影,如果你要讓一群人來看電影,你又何必和我講這些爛大街的故事?講點新鮮的故事吧,我一直覺得這很重要,每次拍新片我都問自己,我拍的東西有新意嗎,還是只是在翻拍其他人的電影。這就太可悲了,我想拍一部電影,不是因為它能用到杜比全景聲,而是因為它有新鮮的東西。
Mtime:你是否還在製作The Force?
詹姆斯·曼高德:是的,我們已經在做劇本了。
Mtime:是否已經確定了是你的下一部電影
詹姆斯·曼高德:什麼都還沒確定,但這絕對是我會拍的電影。
Mtime:關於這類原創電影將來的市場,你覺得是在電影院還是在小屏幕上?
詹姆斯·曼高德: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只知道,只要有人願意投錢讓我拍院線電影,我就會繼續拍院線電影,我更喜歡這種形式的電影,可能等我年紀大點,我會更喜歡小屏幕,但是我喜歡大銀幕,我喜歡觀眾坐在一起看電影,我希望他們能出門去看電影。我還很喜歡的一點是,電影快要上映時,我們都會討論電影,期待它的上映,但是現在看這些在流媒體平臺上線的電影,感覺它們上了就上了,哦,已經上線了嗎?哦,那我該去看了,毫無期待可言,沒有那種重要文化時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