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漁民正促成向中國空運龍蝦然後再運回防疫物資的交易。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4月1日文章,原題:澳漁民正促成向中國空運龍蝦然後再運回防疫物資的交易
疫情大流行前,西澳巖石龍蝦行業年產值高達5億澳元,其中95%產品被空運到中國。隨著中國為遏制疫情實施封鎖,這種貿易1月份戛然而止。但自2月又現涓涓細流以來已穩步增長。在位於廣州的中國最大海鮮市場,八成攤販已恢復營業。但隨著需求增加,進入中國的運輸通道卻在萎縮,澳龍蝦行業在本周失去其最後一個從珀斯飛往中國的定期航班。為此,西澳以吉龍騰漁民合作有限公司(GFC)為首的4家主要龍蝦加工企業於本周與5家航空公司磋商,以確保達成每周(對華)空運30噸活龍蝦的交易。
GFC執行長馬特·魯特說,該行業希望利用飛往日本成田機場的航班,再從那裡把龍蝦空運到廣州,「我們正急切地想方設法保持所有人員在崗和所有船隻繼續海上作業。」這些龍蝦加工商還正與澳聯邦和西澳政府磋商,以(從中國)運回包括醫療物資在內的貨物。「你為空蕩蕩的飛機付出高價錢,因此在返程時(從中國)運回任何貨物都會有好處」,魯特說,「若(澳)政府需用此類飛機(從中國)運回醫療物資、呼吸機等設備,我們將非常迫切地在第一時間提供該服務。」
西澳漁民捕撈的龍蝦價格1月份高達90澳元/公斤,但本周已跌至20澳元。業內人士說,隨著全球的海鮮出口商都在急切盼望從恢復中的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過度供給成了問題,「畢竟中國剛開始允許餐館開業,要讓人們恢復目前仍缺乏的信心。」▲(作者希恩·墨菲,王會聰譯)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