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御碑亭)
明代南京「八爪金龍巷」,知道的人也不是少數,即今日倉巷。倉巷為龍身,西側的東止馬營、丁家巷、朱狀元巷、木屐巷與西側的牛首巷、七家灣、月牙巷、安品街為其八個爪。傳說在全國有四大鎖龍井,其中一個就在倉巷。這條龍原是守護朝天宮的,烏雲密布 的一天夜晚,突然騰飛而起,向正南方飛去。剛起飛,就被發現,只能就地落下,成就了「八爪金龍巷」的美麗傳說。為控制這條巨龍,就在安品街與倉巷附近建造了一個鎖龍井,自始這條巨龍再也沒有離開過,認真履行著守護朝天宮職責。
(朝天宮·欞星門 1930年)
(2018年2月 朝天宮欞星門)
「八爪金龍」守護著朝天宮,可朝天宮內還有龍,還不只一條,並且還是等級最高的龍——「五爪金龍」,共計6條,其中4條面向南,2條面向北。上面兩張朝天宮欞星門照片,相隔88年,一張拍攝於1930年,一張拍攝於2018年,門前的滑滑梯承載了多少代人的記憶,可這個山門還承載著不少秘密,今天要說的就是守護朝天宮、守護欞星門的6條「五爪金龍」。
朝天欞星門兩側共有3組6個團龍,面南2組4個、面北1組2個。團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以龍紋設於圓內,構成圓形的紋樣。團龍適用性強,既保持了龍的完整性,裝飾味也很濃,運用十分廣泛。團龍圖案表現形式多樣,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團龍的圓邊還裝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修飾。團龍圖案在明清兩代是等級最高的裝飾圖案,只能用於宮廷或皇家園林的建築裝飾。團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有攘除災難,帶來吉祥的寓意。團龍紋飾源於唐代,明清兩代多用於皇家建築。
朝天宮欞星門的團龍為「坐龍」。坐龍,就是指整個龍的形態盤踞為團形,龍頭傲視前方,龍身與雲霧盤踞成「S」形,龍尾位於龍的左方,與龍首平齊。坐龍端正、神聖與莊重,民間不可得而僭越也。
團龍不常見,坐團龍更少見,朝天宮的坐團龍更是不得了,是「五爪金龍」坐團龍,是最高等級的龍,是真龍。中國古代龍又有「五爪金龍」、「九爪金龍」等之說,五爪、九爪不是指龍真的有5個或9個爪子,龍通常只有4個爪子。「五爪金龍」是指龍的爪子分別有「五趾」;「九爪金龍」的右前爪為「五趾」,其餘3隻爪子為「四趾」,前面兩個爪子的趾加起來為9趾,故名。
九爪為蟒,五爪為龍。朝天宮在明代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但不知朝天宮欞星門前後6條「五爪金龍」是否為明代原物,更遺憾的是,有的龍鬚、有的龍爪隨著歲月的流逝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