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究竟是日本的自大狂妄還是鋌而走險的無奈之舉?

2020-12-22 虎妞洋洋說

日軍偷襲珍珠港,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邱吉爾在得知珍珠港遇襲之後欣喜若狂,史達林也十分開心,而希特勒則暴跳如雷,怒斥日本不自量力,惹了不該惹的對手。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其工業產值是西歐多國的總和,而此時的日本雖然也是列強之一,但與美國一比那也是相形見絀。當時日本國內也有很多反對對美開戰的聲音,如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深知美國的可怕,直言「對美開戰將會喚醒一個巨人」。然而日軍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不歸路。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說日本並非認識不到美國的強大,相反,日本隊美國非常了解。第一個打開日本國門的西方列強就是美國,明治維新日本在政治上學習德國,在經濟上則是學習美國,從明治時期一直到大正時期,日本一直向美國派遣留學生,學習美國的科學技術和歷史文化。那麼是什麼促使日本鋌而走險呢?這就不得不從日本畸形的軍國主義說起了。

與德國不同,日本沒有經歷過徹底的資本主義改造,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餘,日本所建立地軍國主義是畸形地軍國主義。這些封建殘餘集中體現在日本的軍隊中。現代軍隊主張「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在戰鬥中,如果一名軍官違抗了命令,即使取得勝利也會遭到處罰。然而日本軍隊沿襲了封建時期的很多觀念,如「獲取勝利是軍人的使命」,翻看一下舊日軍的史料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軍規還是軍歌,都在強調忠於天皇、勇猛殺敵、勇奪勝利,就是不提服從命令。

這就使得日軍把日本戰國時期武士們「下克上」的劣習保存了下來:中下級軍官不顧上級命令,擅自對敵人發動進攻,一旦勝利了不但不用負抗命的責任,還會被奉為英雄。如1928年關東軍炸死張作霖、1931年九一八事變,都是日軍的少佐、中佐們無視將軍甚至政府的再三阻止而擅自發動的。直到七七事變,日軍再次擅自行動,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時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莞爾曾怒斥手下擅自發動進攻,不料一位中佐卻理直氣壯地反駁他「我們只不過做了前輩您當年做過的事而已。」

這就使得軍隊根本不能為國家戰略所服務,反而會拖累國家戰略。日本也被他們綁架,一步步走向戰爭的泥潭。根據有關史料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本來只是打算和平殖民東北,卻因九一八事變而佔領了東北全境,搞得自己在國際是聲名狼藉;日本缺乏煤炭、石油和橡膠用於發展工業,這些東西當時的中國華北是沒有的。

可是日本又因為自身畸形的軍國主義而導致他們在根本沒有自己想要的資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資源,這給了日本巨大的經濟壓力:1936年,日本平民尚可以自由的購買任何商品,到了1938年初,所有油料都採取了配給制,限制平民購買。同年年底,肉蛋奶和鞋子也開始實行配給制,以保證前線日軍的食物和橡膠的需要。到了1941年,為了保證士兵的口糧,日本政府甚至將大米和麵粉也加入了配給之列,可見日本的物資已經因侵華戰爭而捉襟見肘。

雖然佔領了大片土地,但日本無法從這些土地上獲得急需的東西,反而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維持佔領

時任首相近衛文麿也看出了日本經濟已危如累卵,曾試圖與中國媾和,雖然重慶當局和日本展開了數次和談,但是雙方的底線都超出了對方的上限,和談最終無果。而日本也動過北上西伯利亞,奪取當地的石油和煤炭,卻在諾門罕被蘇軍痛擊。在這種北上無路、和談無門的被動情況下,日本只能選擇南下東南亞,以掠奪急需的各類資源。然而當時的東南亞處於歐美的殖民控制之下,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若想控制這些地方必須與歐美發生摩擦。更何況日本早已將歐美深耕多年的中國東南沿海糟蹋的一片狼藉,大大損害了英美的利益,如今英美自然更不允許日軍染指東南亞了。

美國早已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因此在1940到1941年之間凍結了巨量的日本在美資產,發動對日本的禁運。這無疑是扼住了日本的命門。在這種十分被動的情況下,日本只能選擇鋌而走險,希望通過偷襲珍珠港一舉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並趁機佔領東南亞地區,然後逼迫美國和談。

雖然日本的算盤打的精明,而且偷襲珍珠港一役在戰術上也達成了既定目標,但是日本還是低估了美國的決心和能力。只能說,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就像癌症,只能通過不斷擴張來維持生命,他們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真如鐵

相關焦點

  • 日本不知道自己與美國的差距嗎?當初為何要偷襲珍珠港?
    二戰時期,讓世界震驚的大事接連發生,但要是說哪一件事情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全揭開謎團,日本對於珍珠港的偷襲絕對是榜上有名,關於這件事歷史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於日軍這種近似於飛蛾撲火的獻祭行為,很多人都不明白,難道日本在二戰時期真的膨脹到了這個地步嗎?
  •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大勝還是大敗?明知實力懸殊為什麼日本還要去招惹...
    時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75年了,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待其中的一些戰役還是會有著一些疑惑,小編一直就很疑惑當年日本為什麼要去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的參戰,也正是因為美國的參戰從而加速了軸心國的敗亡,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 明知挑戰美國自不量力,為何日本還要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美國正式介入二戰,如今很多人都認為日本此舉是極為愚蠢的一步,先不說讓自己的軍事劇增,而且就論國力來說,美國在一戰後就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日本挑戰美國完全是自不量力,實際上日本高層也都知道這點,那為何日本還要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呢?真的是因為自大的原因嗎?
  • 珍珠港事件的背後:是誰把日本的「宣戰」變成了「偷襲」?
    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海軍軍事基地,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太平洋戰役隨之正式爆發。珍珠港事件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的轉折性戰役,一直被後人所銘記。美國一度將12月7日定為國恥日,以紀念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造成的巨大影響。對於這次著名的偷襲事件,時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
  • 作為偷襲珍珠港的總策劃,山本五十六最終被美國人成功復仇
    1941年底,在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作為這次事件的總策劃和總導演,山本五十六得到了日本各界的頂禮膜拜,儼然如同軍神一般存在著。但是,山本自己卻非常清楚,以美國的國力而言,日本取勝只是暫時的,美軍的報復或許很快就會來臨。事實上,他的分析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啥?為啥是日本最後最好的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當時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之一,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以偷襲的方式對美國在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發動了襲擊,隨後這場戰爭迅速把美國拖入二戰,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人非常「魯莽且愚蠢」的一次進攻,對於美國發動攻擊,簡直是加速日本的失敗。
  • 偷襲珍珠港解讀
    研究此次事件的成敗得失,有利於我們了解二戰歷史和今天美日關係之緣,對未來戰爭的偷襲戰也有一定借鑑或啟迪作用。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撃)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
  • 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日本人不承認是偷襲?只怪2個意外延誤一小時
    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亦稱之為「偷襲珍珠港」。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不是「珍珠港戰役」呢?原因很簡單,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並不算是一場戰鬥,在日軍一邊倒的攻擊下,美國人幾乎是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受盡屈辱。 更讓他們難以容忍的是,日本在不宣戰的情況下對美國採取偷襲,這種卑劣的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日方對此予以否認,理由是「宣戰書」在進攻前30分鐘已經照會了美方,一切「合理合法」。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回事呢?
  • 兵不厭詐,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錯在何處?
    日本突襲(偷襲)美國珍珠港,無疑是抱著打贏美國的想法而發動的。日本既然與美國的戰爭已經無法避免,至少應該要明白什麼是「打蛇就要打七寸」這個簡單的道理。否則需要針對的戰場首先發生選擇錯誤,就可能要導致槍一響戰爭就已經滿盤皆輸了。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始末,這是美國給日本挖的坑嗎?
    中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成功後說的一句話。或許歷史上的山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他確實有這種感覺,其後戰爭態勢的發展也如他所料,美國在此後不久後參戰,珍珠港事件成為二戰重大轉折點。日本偷襲珍珠港背景1939年,日本當局制定「北上」、「南下」兩個作戰方針,「北上」即侵略蘇聯,佔領西伯利亞,與德國遙相呼應,最後瓜分蘇聯;「南下」則是利用強大的海軍實力,入侵東南亞、掠奪資源,為日後進一步的戰爭做儲備。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 二戰時期,明明日本打不過美國,可為什麼還要偷襲珍珠港?
    世界對於日本敢於對美國出手,進行偷襲的行為可以說是十分震驚,偷襲珍珠港不僅僅是對美國海軍基地的行動,同時也是美國被激怒,直接參戰的導火線,也是一個引子,引發了太平洋戰爭。珍珠港事件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這次的勝利使日本軍方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宣告大艦巨炮終結的一戰
    78年前的這天,日本帝國海軍的6艘大型航空母艦在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和3艘大型潛艇的護衛下,悄悄抵達距離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夏威夷不遠的海域。當地時間早上7時,183架日本飛機突然飛臨珍珠港,並對港內的美國海軍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而日本海軍則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大大的奇蹟,這就是著名的「偷襲珍珠港」。
  • 明知差距很大,日本當年為什麼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那麼在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在明知差距不小的情況下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它怎麼敢這樣做? 那個時候的日本確實因為缺少石油而不得不停下進攻的步伐,但是日本根本不甘心就這樣停止,因此日本決定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打一個時間差,只要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行動能夠快速取得成效,那麼就不用害怕美國的海上威脅了
  • 日本偷襲珍珠港愚蠢?這是它當時最明智的選擇
    我們現在站在上帝角度來觀察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或許就是偷襲珍珠港了!將美國艦隊直接拉入到太平洋戰場,這給軸心國造成了致命的麻煩。可是就以日本當時的情況來說,偷襲珍珠港是當時最明智的選擇。
  •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 珍貴老照片記錄整個過程
    時間進入1940年代,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失敗,進入持久戰,而日本又展開了在東南亞的行動,讓戰爭陷入了僵局,於是在1941年,日本軍方提出大膽的偷襲美國計劃,希望通過對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的野蠻突襲來打擊美國的士氣
  • 偷襲珍珠港,日本犯了什麼錯讓山本五十六大呼「日本將敗」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在夏威夷基地的太平洋艦隊,次日總統羅斯福發表全國演講宣稱「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並將12月7日定為國恥日,美國連同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偷襲珍珠幹之前山本五十六曾說過日本帝國是否隕落全在此戰役。
  • 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脫口而出一句話,竟成大學生口頭禪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希特勒是對誰說出這句話的呢?故事還得從1941年12月7日清晨說起,夏威夷的珍珠港和一系列相關的軍事設施都遭到了轟炸。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被炸沉沒,188架飛機被炸毀,但是毫無準備的美軍卻無招架之力。因為他們還沒從夢中醒來就要面對這場戰而不宣的戰鬥。但是反觀日本,他們早在1939年就做了充足的準備。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於是,日本最終決定孤注一擲向美國發起挑戰,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珍珠港位於西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是日本南進擴大戰爭的主要障礙,日本妄圖通過摧毀美國海軍主力,從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日軍為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進行了周密準備。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美日兩國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拼殺。那麼這次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