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以下內容不適合這幾類人群閱讀:
剛領完結婚證的、戀愛談得好的、單身中但對戀愛抱有美好期待的
(請收好我言不由衷的祝福然後百年好合)。
排除這些單純美好的人之後,建議那些深陷不健康關係並難以自拔的人來看看。
而剩下的一些沒有心的人我就不攔著了,你們才是最強的。
很有必要做這樣的高能預警,因為今天要聊的節目實在是太現實、又讓人傷心了
——《我們離婚了》。
這是韓國剛出的一檔離婚綜藝,讓已經離婚的夫婦再次同居的真人秀。
第一次聽到這個企劃,我的內心是:
韓國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做綜藝的機會啊,為什麼離婚的人還要上節目營業啊!
不尷尬嗎!都是噱頭吧!
但,看了才發現,不純粹是噱頭,反而有些地方走心的讓人揪心,
剛更新兩集就已經登上收視率第一,也引發了大眾對婚姻、離婚的討論。
就我個人來說,《我們離婚了》裡面很直接的呈現了親密關係的艱難狀態,
我們為何在一起、為何又分開的這種過程,它不需要多麼戲劇化,
但就是這種真實、平淡的呈現,卻比很多影視劇的抓馬劇情都來的讓人痛心,深有同感。
先說第一對夫妻。
他們曾是韓國非常有名的「模範夫妻」:
李英河和鮮于恩淑,兩人都是知名演員,郎才女貌。
兩人在1981年結婚,經歷了26年的婚姻生活後,宣布離婚。
女方當時開了發布會以平息外界的謠言: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想要長久的維持關係,
所以離婚了,不排除復婚的可能。
離婚13年後,到了現在,兩人通過這檔節目第一次離婚後單獨見面旅行了。
可以看到,女方對這次出行非常重視,臨行前還特地去美容院好好打扮了一番,
笑著說希望前夫能把自己當成個女人來看待,
當然,這也是一種尊重,
傳達出:我很重視、很在意的意思。
反觀前夫,全程是心不在焉的感覺。
比起前妻,反而更重視這裡的新鄰居,給陌生人帶了伴手禮來。
恩淑很熱情,一直cue我們的家、我們以前的生活、初次約會的記憶等等。
但男方,視線閃避,很少說話,悶聲吃飯,比起和妻子追憶往昔,「翻舊帳」,
他更願意給前妻說說這裡的景點特色,吟詩等等。
所以看得人很難過,一邊是恩淑想解決問題,
坦誠、近乎是急切的訴說這段失敗婚姻的小疙瘩。
而一邊是李英河的麻木,他只覺得恩淑的行為是翻舊帳,很有壓力。
所以只會像以前一樣打斷她,說「別問了」、「我說的嘴巴都幹了」、「男人就是這樣不懂女人」之類的話,可以說是逃避,也可以說他就是毫不在意。
連普普通通讚美、寬慰的話都說不出,恩淑有多熱情,他就有多冷淡:
他是內向嗎?
實際上李英河是個社交達人,朋友很多,對後輩都很熱情,好大哥的形象。
對外人都好,唯獨對妻子,沒什麼關心的表達。
由此,可以窺見這段婚姻關係是多麼的不對等和委屈。
說白了,他已經不在乎她了,他已經走了,而她還在原地。
兩人之間橫亙著跨不過的距離,根本不存在對話的基礎,
只剩下恩淑在河的對岸大聲呼喊,無人聽聞,甚至惹人厭煩。
最最最讓人絕望的一刻,兩人在店裡吃飯。
恩淑說起了長久以來憋在心裡,對他感到失望的一件事。
兩人新婚旅行,恩淑本來以為是二人世界的甜蜜旅行,就算只有一天的時間都覺得很開心。
然而到了釜山後,才發現李英河叫來了自己的朋友,
晚上和朋友喝酒,因為不知道要喝到幾點就對她說:你先回去吧。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喝完酒回到旅館,也是那個晚上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孩子,
仿佛一個將恩淑推入深淵的果實。
她問前夫:新婚旅行,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李英河卻又避開了話題,這回他掏出了手機,
直接把朋友叫來了,兩人開始在她面前一杯接一杯的喝酒。
全場嘉賓包括我都看怒了,覺得恩淑阿姨實在太不值了。
恩淑一開始還能強撐和他們聊天,但最後失望的離開,在車裡等他。
喝完回到車裡的李英河也沒說什麼,開始打呼睡著了,恩淑仿佛是他的一個專屬司機。
恩淑可能這時才徹底死心,原來前夫什麼也沒改變。
十幾年過去了,他可能甚至沒想過這段婚姻出了什麼問題:
「想看他新的樣子才來到這的,可那些我以前經歷過的情境,又在我身上重演。」
這段看完,感到深深的無力。
在關係之中,我們總覺得自己能改變對方。
真的到改不了的地步了,會想著時間也許能改變一個人吧,然後多年之後獲得和解。
然而事實是,有的人根本不會改變,年紀大了臭毛病根深蒂固很難改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他們沒有這個想法,呆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很好,
明明是你計較太多,為什麼要讓我改變?
所以,看到恩淑還對前夫的改變抱有期待的時候,
我真的覺得是她應該早點離婚,而不是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
幹一件沒有回應的事情,就這樣把自己的大半輩子搭進去了,然後對此事念念不忘。
還有另外一對夫妻,但是男方擺拍的感覺有點刻意,
需要穿透現象看本質,才能發現他們的婚姻問題。
他們一個是視頻博主,一個是人氣麻豆。
兩人剛剛離婚七個月,離婚證還熱乎著。
奉子成婚,在女方24歲結婚,差不多五年之後離婚。
節目中能看到兩人相處還有點甜的,讓人覺得好像在看「我們結婚吧」,
主持人也疑惑為什麼看起來感情那麼好卻要離婚。
直接原因其實在於男方的家長,是一個老頑固,很不喜歡自己的兒媳婦:
作為女人作為母親,都是零分,給我拜過一次年嗎?打過一次招呼嗎?
但其實和兒媳婦的行為無關,他從一開始就反對這樁婚姻,
覺得女方家庭條件不好,還未婚先孕等等,
不是傳統女人的作風,所以在婚禮上對親家母說了很過分的話,這也成為了兒媳內心的一個疤。
而兒子,因為父親年老總是說「自己快要死了」的話,
所以在家庭關係中,總是偏向父親,沒有幫助女方少受點父親的罪。
雖然節目裡看起來做飯忙碌啥的,是個體貼的丈夫。
但實際上,他也被父親的態度影響,內心也是比較直男癌的,
不曾理解到妻子的辛苦,還覺得自己做的很多。
在自己照顧孩子之後,才意識到妻子當時有多辛苦(不知道是不是節目效果),
而那段時間是前妻青春美麗,事業上升期的20代,全都投入到家庭之中了。
只能說,還好離得比較早,姐姐現在還年輕。
這一對雖然有人覺得甜,求複合,但真的沒必要。
朋友們,及時止損。
當你知道改不了,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或者在原則性的傷害發生後,就儘快離開吧。
節目裡的一位嘉賓說的好:
「離婚不是為了變得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
一聲嘆息,是啊,幸福是什麼模樣呢?
這太難掌握了。
但應該知道一點,我們不該把全部的幸福賭注都投放在一個人的身上。
自己的人生還需要繼續。
所以,祝福我吧,我們離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