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中國人是從非洲過來的,並非土著居民

2020-12-14 半兩歷史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這是孩童時期,我們對於自我來源的第一次了解。達爾文曾告訴世人:人類都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人類的祖先是猿人。那麼,既然人類都是由猿人所進化而來,為什麼現在還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的劃分呢?而每個人種之間,雖相隔甚遠,但仍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這又是為什麼呢?

對於我們中國人,或者說黃種人。我們分屬於蒙古人種,而美洲地區的印第安居民,他們雖然與我們並不處在同一大陸上,但也是黃色人種。甚至可以說他們也是蒙古人種的分系。基於這個情況,在世界歷史生物學上較為盛行的有西方學說與東方學說。

蒙古人種

西方學說:現代中國人可能並非土著居民

有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山頂洞人來自於西方,可能是在十萬年前由非洲遷徙而來。他們認為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蒙古人種在十萬,二十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現在的亞洲黃色人種並不是山頂洞人、北京猿人的直接後裔。現代中國人與山頂洞人並無直接聯繫。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假說。

山頂洞人的頭骨

但大部分中國學者認為,我們都是中國的土著居民,這在中國歷史學界是比較認可的。而對於「我們是由非洲遷徙而來的這個假說」大多數中國歷史學者都是不認同。對這個說法採取的是不支持態度。

北京猿人的復原頭像

東方學說:現代中國人就是土著居民

在我國考古所古脊椎古洞研究所的一位學者曾指出,他們研究了山頂洞人的三個頭骨,認為山頂洞人他們代表的是原始蒙古人種。就是與中國人,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別相近的一種人種。他們認為,由於當時大的人種剛剛形成,一些形態細節還在演變當中,很難像現代人那樣分出許多明確的直系與旁系。因此山頂洞人也可以看作是蒙古人,美洲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中國人共同的先祖。

山頂洞人頭骨

現在的大陸,也就是指東亞地區,大部分都是蒙古人種,大家的體型,相貌特徵雖然差別也不小,但畢竟我們都是黃種人,所以還是有許多相類似的特點。但在拉丁美洲,北美洲,即土著居民為印第安人的地區,以及在北極圈地區的愛斯基摩人,雖然並不同處於東亞地區,但與我們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說差別基本不大。那麼這些人究竟是如何到達世界各地的呢?究竟是由何處起源發展的呢?

印第安人

對此,學術界有許多的研究,但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現在美國的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的白令海峽這個區域,原來是屬於陸路的,人是能夠直接通過的。當時的人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從亞洲到達美洲,亦或者是從美洲到達亞洲。

因此,針對這一情況,許多中國歷史學者在討論西周把商朝徵服以後,有眾多戰敗的商朝人,由於不想做西周的順民,不想做另一個新王朝的市民,而四處逃散。那麼,這些商朝人哪兒去了呢?在我們古籍傳說中曾有記載「其年,武王伐紂。離者紛紜,有至高麗,有至北地。」其中,記載中講到一些商朝民眾流離至朝鮮半島,還有一些向北而去。

所以,有其他一些學者推測,可能有一部分民眾走得更遠。他們沿著今天的小興安嶺,到達大興安嶺,然後到達外興安嶺,接著順著西伯利亞庫葉島,直奔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地區。再從阿拉斯加地區一馬平川向美洲大陸發展。所以他們認為印第安人就是中國古代先民,或許是由商人演變而來。而位於北極圈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則有可能是商朝先民一直向北直走,然後到達北極地區定居,最後形成了愛斯基摩人種。

愛斯基摩人

對於人類的發展變遷,利用現如今的一些科技手段,可能無法得出較為確切的答案。現在所得出的一些結論,都是人們依靠現有的線索而進行的大膽推測。因此,在未來關於人類變遷發展的問題,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西方學者:鄭和下西洋是侵略和殖民!非洲學者反駁一針見血
    然而,一些西方學者卻認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實是侵略和殖民,而且以當時航海條件,根本不可能將3萬人的艦隊送到非洲。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問題專家愛德華·弗裡德曼教授:鄭和艦隊絕非和平使者,他們攜帶有大量先進武器,曾進行了數次軍事行動,在爪哇、蘇門答臘和斯裡蘭卡都與當地人發生了衝突。 那麼,鄭和艦隊真如西方學者所言嗎?
  • 文明源於中國,還是西方?學者們這麼說!
    這幾大文明看似千差萬別,地理位置也相去甚遠,在沒有航空技術的年代,不可能有往來溝通,當以前學者認為文明是相互獨立形成的時候,卻有了意外的發現。晚清時期,當著名學者康有來到非洲秘魯,讓他驚奇的是,秘魯土著居民的外貌,和中國人十分相似。當時康有為就激動地寫下了「遺民似是自華來」的詩句,並且他還斷定「南北美洲,皆吾種舊地。」別說文化同源,甚至人類都仿似同源。至少,中國人與非洲人,應該有著一絲聯繫。
  • 有「非洲瑞士」之稱的模里西斯,遊客眾多,但是該國印度居民更多
    很多人都覺得中國人遍布全球,到世界各地旅遊都能見到咱們中國同胞,在外旅遊看到同胞特別有親切感。但是據統計,遍布全球的並非咱們中國人,而是印度人,印度人才是走到哪個國家,都能見到。尤其在模里西斯這個非洲國家,印度人口更比該國人口還多。
  • 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簡史第一節概況
    西方人正確認識到全世界的面貌是在地理大發現以後,而在此以前,歐亞大陸之外的非洲和拉丁美洲早已存在著古老的土著文明,它們的存在一直不被人所知或不被西方史學家注意,一方面是因為地理環境的隔絕,美洲的存在是哥倫布美洲航行的發現。另一方面是非洲和美洲這兩個地區的土著文明缺乏文字記載。
  • 都說黃種人智商高,為何非洲唯一黃種人國家一貧如洗?
    英國學者理察林恩教授是一位人類智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經過他的研究發現,歐美白種人和東亞黃種人是全世界平均智商最高的人種,平均值都為105。其次是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大洋洲土著居民(85),南亞及北非人(84),撒哈拉以南的黑種人(67)。
  • 天山新村的「土著居民」看過來,這裡有你交交關關的回憶……
    天山新村的「土著居民」看過來,這裡有你交交關關的回憶…… 2019-12-01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中國人的生活開始變好,西方根本強硬不起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發達的經濟以及推行的普世價值觀在世界上籠絡了不少信徒,哪怕全球88%的人都生活在「西方」之外,但依舊有不少人奉西方價值觀為「信條」。不過面對重新崛起的中國,過去淡定從容的西方人開始焦慮,並將中國視為「威脅」。
  • 最早的日本土著是什麼人?
    土著」的概念,古已有之,張岱《夜航船》解釋,土著:音土著(tu zhuo),言著土地而常居者,非流寓遷徙之人也。今人誤讀為(zhu)注。是相對於外來殖民者而言。土著人是指一個地方的原始居民,在殖民者從其它地方來到之前,就住在他們土地上的人民。
  • 西方學者:歐洲人不懂,中國並非單純的國家,是「偽裝」後的文明
    中國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西方則是亞當夏娃,上帝創世紀。而中華文化從神話開始,又超脫神話,演變為一支以文明禮儀為骨架,小農經濟為血肉的華夏文明。 從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中華歷史在世界歷史之林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樣一段神秘的東方歷史,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既神奇又充滿吸引力。 英國著名學者,BBC節目的主持人和撰寫人馬丁·雅克就曾經對中國文化發出了一句感慨:「中國不是一個單純的國家,而是一個「偽裝」後的文明。」很多人對這句話一頭霧水,這位英國教授說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中國人起源非洲?許昌村民挖出10萬年前「寶貝」,打破非洲起源說
    非洲起源說一直都是較為強有力的學說,跟它齊頭並進的還有多地區起源說,非洲起源說的支持理論不僅從基因中得出甚至還有現代人結構學和語言學,許多歐洲學者還提出了中國現代人也是起源非洲。但是在幾十年前的靈井鎮裡,一位老伯手中的石英石,就開始悄悄命運般地將要打破這個權威……中國人起源非洲?
  • 這些中國人在非洲做了酋長,老婆隨便挑,有了這項技能你也可以去
    你印象中的非洲酋長是什麼樣子?黑人、男性、大腹便便、拿著權杖,後邊跟著一群老婆,一群孩子,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某個部落裡。但是,最近幾則新聞報導顛覆了我的想像,幾名中國人在非洲當了酋長,還是當地大主教賜予的,不僅有權杖,還有資格證書(搞得好像跟考試似的,過了就有資格證,我也想要搞一個)。
  • 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信仰是貫穿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足以勇敢面對世間一切,不怕失敗,不怕失去,這種力量也讓我們相信我們不會失敗。曾經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為何會有這種說法?西方一名學者解釋了這種說法,他說:中國人的信仰是我們做不到的。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 剛果金日記:在非洲的黑暗森林,尋找淘金的中國人
    我是法蘭斯瓦,剛果金研究機構CREF的學者,是小雪讓我來接你的。」▲我剛見到的法蘭斯瓦還是西裝革履的,這已經是調研過程中的樣子了為了幫助不會法語的我在一個神奇的法語國家求生(並高質量完成任務),國際組織幫我在戈馬的研究所裡找了兩位學者陪我一起完成這次調研。
  • 人類動物園:把土著當動物展覽,清朝大官被展而絕食而死
    在1800年代後期,西方的航海技術成熟,各個國家都從世界帶來了許多物品。西方人把這些物品會展覽出來,讓其他人「開開眼界」。而這些物品中,則包括人——除了白種人以外的所有人。在娛樂消遣活動不多的時代,西方人把其他人種(多為原始部落居民)圈養起來,並讓原始居民表演「野蠻」、「原始」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
  • 被徹底改變的林中生活:棕櫚油和東南亞土著居民
    幾十年來,這裡的土著居民一直在與森林入侵作鬥爭,先是伐木企業,現在是棕櫚油公司。圖片來源:Nigel Dickinson / AlamyRSPO認證計劃的審核人員可能忽視了那些靠狩獵和採集為生的人們。這些人沒有身份證明文件,並且往往過著遊牧的生活,所以他們所擔心的問題並未得到關注。
  • 南非白人政府片面了解非洲土著,對非洲人形成一種刻板印象
    歐洲人秉承了關於工作和資本積累的「清教倫理」,而非洲文化卻缺乏這種觀念,這使得歐洲人對非洲人形成一種刻板印象:散慢、懶惰、目光短淺、沒有責任心等。在許多非洲文化中允許的婚前性行為及對通姦處以罰款,歐洲人就認為非洲人「好色」、「縱慾」,讓其妻子賣淫。為新娘辦嫁妝的習慣也被大多數歐洲人看作是將婦女貶損為商品,實除上,陪嫁是賦予妻子在傳統的非洲社會以地位與安全。
  • 英軍史上恥辱敗仗:1700人被非洲土著長矛殲滅
    這一戰術屢次為祖魯人贏得美名,之前是贏得了一個非洲帝國,現在則是大敗英國人。非洲土著用長矛擊敗英軍 資料圖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20日發表題為《英國的最大軍事失敗》的文章稱,跟羅馬人一樣,英國人跟各種各樣的敵人交過手。他們也曾經被各種各樣的敵人打敗,包括美國人、俄國人、法國人、美洲土著、非洲人、阿富汗人、日本人和德國人。
  • 為何很多學者都說是中國人?
    這期間,鄭和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不僅創造了中外航海史上的奇蹟,宣揚了大明國威,還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然而,鄭和七次遠航,每次的航行路線和經過的地方都不相同。所以,關於鄭和到底去過哪些國家,史料中的記載則是眾說紛紜。
  • 杜鋼建:將中國人等同黃種人是西方種族主義的陷阱
    自古華夏由多種膚色族群組成,中國人的概念無論在西方人看來,還是東方人看來,都是由多民族組成的,是由多膚色族群組成的。但是,隨著西方種族主義陷阱設下以後,中國人的形象被變成黃種人。在古代西方人的記載中,中國人一直屬於白人種群。直到18世紀西方種族主義抬頭,開始從各個學術領域努力將中國人等同於黃種人。
  • 頭條 美刊:西方在非洲為何輸給中國
    》的署名文章,作者郭令儀在文章中稱,過去五個世紀以來,非洲在西方的想像中呈兩極化。從奈及利亞到肯亞,從安哥拉到衣索比亞,非洲如今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年增速達到4%以上。非洲並非需要拯救的大陸,而且正在成為下一個提供發展和經濟機遇的偉大前沿。西方如果要加入到這個新的非洲故事中,那麼與非洲建立新型關係很關鍵。2000年,《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毫無希望的大陸》,文章指出,非洲無可救藥,未來註定野蠻和發展不足,因為其社會制度落後,統治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