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飼養管理手冊(豬知樂解說)

2020-12-16 豬知樂

一、前言

母豬的飼養管理是一個豬場的核心內容。母豬繁殖力的高低(通常以每頭母豬每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量來表示)是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與商品豬管理最大的不同是,母豬生產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一環扣一環,某個生產環節的飼養管理問題會直接影響下一個生產環節甚至是母豬終生的生長和繁殖性能。科學地理解母豬在各個生理髮育期的特點,抓住母豬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並隨之制訂合理且可操作的飼養管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豬場的效益。長期的豬場生產實踐證明,母豬每窩的活產仔數越多,斷奶仔豬數越多,豬場的經濟回報就越高。母豬的活產窩仔數無論是8頭、10頭還是12頭,母豬從配種到妊娠所需的飼料、勞力和其他成本都基本相似。因此,提高母豬的飼養管理水平,是豬場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關鍵生產環節。

《母豬手冊》融合了歐洲先進的母豬營養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將有關母豬管理的核心內容彙編成冊,供廣大技術服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參考,並希望大家通過不斷的學習、總結,可以幫助豬場解決母豬方面的問題。

根據豬場的實際生產流程,本手冊將按照後備母豬管理、發情和配種管理、妊娠舍中母豬管理和產房中母豬管理等生產流程做一一介紹。種公豬管理也做簡單闡述。手冊中的觀點有不妥之處,還望諒解,並給予指正!

二.後備母豬

1.後備母豬的數量

後備母豬的數量主要依照豬場所希望達到的生產性能來決定。在我國的規模化豬場,母豬的年淘汰率為30~50%,大部分是被動淘汰,即母豬本身出現問題,如繁殖性能不好、肢蹄不健康、疾病等因素,所必須做的淘汰。在國外養豬發達的國家,如丹麥和荷蘭等國,對母豬實行主動淘汰制,即對母豬有嚴格的生產性能要求(詳見附表1),如果母豬達不到,就立即淘汰,因此年淘汰率很高,為40~45%,其中由於繁殖障礙所致的淘汰為32%,肢蹄問題為18%,疾病16%、死亡16%,其他原因為18%。

2.後備母豬的購買和選擇

在購買後備母豬前,要對種豬場有一定的了解。最好能夠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的內容主要有:豬的品種如何?是否適合於自己的豬場使用?疾病情況如何?與自己的豬場是否類似?免疫程序是否能與自己的豬場匹配?是否具備穩定的生產能力?提供的後備母豬年齡和結構是否適合於自己的引種計劃等。

從豬場的生物安全著想,可以將種豬場母豬的血液與自己豬場母豬的血液中疾病的抗體進行檢查並比較。如果發現種豬場中缺乏本地流行的或者本場存在的某些疾病的抗體,要採取措施:要求種豬場對這些疾病進行免疫;或引種後在隔離舍中儘快免疫接種這些疾病。

建議後備母豬最適的購買體重為60~80公斤,4~5月齡左右。在挑選後備母豬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外貌:應具有品種特徵,如毛色、頭型、耳型、體型、體態等;

體況:身體健康,發育良好,尤其是肢蹄較為強壯,能夠長久站立;

生產性能:應來源於繁殖力高且持久的家系。母豬應至少有6對有效乳頭,而且排列整齊、前後均勻。

3.後備母豬的飼養

一旦從種豬場購買了後備母豬,如何使後備母豬適應自己豬場的環境,並保持適度生長,為以後的連續生產打好基礎,是十分重要的。這裡分為飼料、圈舍、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敘述。

3.1飼料:

類型:營養水平應較高,含有優質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水平較高。建議使用哺乳母豬飼料來飼餵後備母豬;

飼餵量:後備母豬在進入配種舍時的目標體重應為120公斤。日增重應適宜,保持在600~650克/天。每天飼餵量為2公斤左右(舍溫低於18℃時,每降低1℃,應提高100克飼餵量)。

3.2圈舍:

後備母豬引入後,首先應該進入隔離舍(即不能通過動物、糞便、空氣和工人直接接觸原有豬群的圈舍)飼養6~8周,期間觀察母豬的健康狀態是否良好(從外觀看精神狀態;從飼餵看吃料狀態;從打掃衛生看糞便狀態;從運動看行走狀態;從休息看呼吸狀態),並可以進行免疫接種。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到二周:減少應激,免疫並驅蟲

1.必須要注射的疫苗: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細小病毒、日本乙腦

2.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有選擇地注射以下疫苗:萎縮性鼻炎、丹毒、肺疫、喘氣病苗、鏈球菌苗等

3.在與原有豬群合群並欄前應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第三至五周:適應期

1.由於各個豬場的微生物環境不一樣,都有其特異性微生物,引進後備母豬的適應尤為重要。

2.從第四周開始(此時疫苗已產生免疫力),將原有豬群的淘汰老母豬併入後備母豬欄或將胎衣浸水24小時後給後備母豬喝(約一周),以使後備母豬通過自然接種對原有豬群的病源微生物產生免疫力。在國外,後備母豬通過接觸經產母豬或新生乳豬的糞便,慢慢對豬場自身有害菌和疾病產生抵抗力。

3.在適應階段應隨時觀察豬群,並在適應階段在飼料中添加治療量藥物(同上)

7-10天。第六至八周:

1.經6-8周的隔離觀察,如果後備母豬健康無病就可考慮與原有豬群合群,或直接進入配種舍飼養。

2.離開隔離舍前,應對後備母豬再進行一次挑選,不符合種用標準即淘汰。

3.3管理

群養:一般對後備母豬都採用群養。每欄飼養4~6頭;飼養密度為1~1.4平米;

溫度:最適舍溫為18℃,水泥地面的臨界溫度為14℃;

飲水:水質清潔、新鮮,飲水器距地面0.7米,流速為1.5升/分種,每個飲

水器最多只能滿足8頭後備母豬的需要;

驅蟲:在引種後一周內驅除體內、體外寄生蟲1次,進入配種舍前在驅蟲1

次;

免疫:推薦的免疫程序見附表3。

三、發情和配種

1.配種舍的合理布局

發情和配種都是在配種舍裡完成的。由於配種舍飼養著後備母豬、斷奶後母豬、公豬等豬場的核心動物群,因此如何合理布置配種舍,完成發情和配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母豬群的生產周期見附表4。

後備母豬和斷奶後母豬都需要與公豬進行面對面的刺激(看到、聽到、聞到、接觸到)才能儘快發情,然後配種(自然交配或者人工交配)。配種後的母豬需要在配種舍裡再飼養3周,即一個發情周期,利用公豬來檢查返情情況。因此, 配種舍的推薦布局如下圖。

推薦的配種舍布局:

1.配種舍如何飼養母豬

通過在隔離舍的飼養和適應,健康的後備母豬被直接送入配種舍。在配種舍內通過以下措施能夠促進後備母豬儘快發情:

①催情補飼:在配種舍飼養的後備母豬第一次發情不配種,第7天開始補飼哺乳母豬料催情,每天餵3~3.5公斤,以刺激排卵,配種前的目標體況為3.0(附表2)。

②光照:在後備母豬和斷奶母豬欄間,靠近母豬頭部位置放置100瓦的燈管,使其眼睛感受到的光照強度為50~100勒克斯,夜間10小時光照。

③後備母豬欄與公豬欄相鄰,使後備母豬能夠直接看到、聽到、聞到、接觸到公豬,促進發情;

④可以接觸到經產母豬,刺激後備母豬的發情;

⑤在光照和溫度較適宜時,將後備母豬放到戶外進行運動;

⑥有條件的可以做背膘測定,在配種時P2(母豬最後肋骨上方,距背中線65毫米處背膘厚度)背膘達到18-20mm。

斷奶後的母豬在斷奶當天就轉移到配種舍。上午不餵料,下午進行飼喂。推薦用飼料為哺乳母豬料,並進行催情飼喂,即每天3~3.5公斤的飼料,使配種前母豬的體況能夠達到3.0(附表2)。

配種後使用妊娠母豬料。

配種後以周為基礎的飼養要點如下:

配種後1周

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母豬開始分泌妊娠激素(主要是孕酮)。母豬的日增重速度過快會產生大量生長激素,與血液中妊娠激素拮抗,對胚胎發育不利。尤其是初產母豬每天的飼餵量不能超過1.5倍維持需要量(2~2.2公斤),否則胚胎死亡率高。配種後1-3天內胚胎死亡最嚴重,因此配種後72小時內採食量應限

制每天少於2.2公斤。

配種後2~4周

這段時間內,胎盤和胚胎開始發育,並附殖在子宮壁上。附殖完成後,胚胎就成為胎兒。這段時期是非常敏感期。母豬不能受到任何應激,同時保持適度飼餵量(平緩,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胚胎死亡率高。

配種舍中的溫度最適溫度為18~20℃。低於18℃時,每降低1℃每頭母豬每天就額外需要175克的飼料。

飲水要求同後備母豬部分。

2.發情檢查及適時配種

後備母豬在經過適宜的發情刺激後,在進入配種舍7天左右就會出現發情。斷奶後母豬正常情況下,在催情補飼4~6天內可以發情。

通常,母豬的發情經歷四個時期:發情初期,發情高潮期,適配期和低潮期。期間的表現見下表:

在豬場的實際管理中,我們發現母豬的發情特徵和適配的時間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因此,上表的內容是一個普遍的判斷標準。

由於母豬從出現發情症狀到排卵持續時間較長,平均40小時(24~64小時),因此一般都推薦進行兩次配種。母豬胎次的不同使發情持續時間和從發情開始到排卵時間都有所變化,因此適配時間和查情時間也有所不同。詳見下表:

採用人工授精的豬場,一旦發現母豬對人有站立反射,可以立即進行授精。而採用自然交配的豬場則不同,因為母豬對人發生站立反射的時間一次只持續15分種,不可能進行交配。母豬再次出現人前站立反射的時間為1~1.5小時,因此在此期間內可以將公豬準備好,一旦母豬出現人前站立,立刻配種。

由於母豬發情個體差異很大,所以豬場應建立針對每個母豬的檔案卡,詳細記錄每頭母豬的發情、配種、產仔、飼餵情況,便於日後的管理。

附表5舉例說明了國外如何進行發情檢查並及時配種。

1.配種後

母豬配種後4小時內不要移動,給予母豬一個儘可能安靜的環境,減少應激。然後將母豬轉移到配種舍的已配種母豬區域進行飼養,進行妊娠確認。在這個區域裡,我國大部分豬場採用限位欄飼養,而在某些歐洲國家,由於動物福利政策,有些豬場進行群養。

配種後的頭30天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受精卵在子宮內進行著床(通常在妊娠12~20天內,有時遲至28天)發育為胚胎,約30%會死亡。經過很多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後,現在認為在配種後的28天內,尤其是配種後的頭14天, 對待母豬越溫和,胚胎的死亡率越低。而且,儘量避免給母豬造成身體上或生理上任何形式的應激,包括混群、轉移、日曬、更換日糧等。

2.妊娠診斷

包括返情檢查和妊娠檢查。

母豬配種後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配種失敗:母豬有規律地在18~24天返情;

配種到著床(12~23天):胚胎全部死亡,母豬有規律地在18~24天返情;

著床到胚胎鈣化(30~40天):胚胎死亡,母豬推遲或不規則返情;

骨骼鈣化後:胎兒死亡,出現木乃伊,母豬不會返情;

流產:整個妊娠期都可能發生,流產後5~10天會出現發情或者不發情。

返情檢查:對返情的母豬,要及時使用試情公豬和母豬進行鼻對鼻接觸,如果母豬表現出發情,應該再次配種或者直接淘汰。

妊娠檢查:

訓練有素的工人根據配種後母豬的外觀變化(貪睡、溫順、尾巴下掉、陰戶回縮、皮毛光亮貼身等),在配種後25天左右就可以檢測出是否懷孕;

所有早期妊娠檢查都應在配種後30天內進行;

配種後25~35天進行兩次妊娠檢查比較理想。

四、妊娠舍中的母豬管理

在配種舍裡配種後,經過一個發情周期(21天),人工進行壓背反射或用試情公豬進行妊娠檢查,沒有發情表現的母豬或者經超聲波在28-35天檢查後確認已經懷孕的母豬,就轉移到妊娠舍。

1.飼餵程序

總的來說,妊娠期飼餵量與母豬維持需要緊密相關,維持需要約為體重的

1%,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溫度:最適溫度為18~20℃。低於18℃時,每降低1℃每頭母豬每天就額外需要175克的飼料;

應激:如果母豬非常緊張,不停啃咬地面和食槽,會使維持需要上升30%,緊張度受豬種、豬場人員行為的影響。

圈舍環境,舒適程度

因此,母豬的適宜飼餵程序需要根據豬場的具體條件而進行調整。母豬體況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

母豬的體況見下圖(詳見附表2):

母豬在妊娠期間的體況指數詳見附表2。

如果母豬分娩時太肥,會發生諸如分娩困難、腿部問題、泌乳期採食量少等問題,不利於母豬的長期利用。

每頭母豬的飼餵量都是不同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年輕母豬應該餵得少些,年齡老體重大的母豬應該餵得多些(維持需要量較多)。關鍵是在分娩前達到目標體況。

推薦的妊娠母豬飼餵程序見下圖(舍溫18℃時)。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配種後一周內(配種舍)飼餵量較少,然後到分娩前一周,飼餵量平穩上升,尤其是42天到分娩前一周,上升幅度快些。

下面就詳細介紹以周為基礎的妊娠舍內的飼餵要點:

5~10周

這段時期是整個妊娠期間最安全的階段。胎兒還沒有進入快速發育。是調整母豬體況的最佳時期。如果母豬體況瘦,多餵些料;如果偏胖,少餵些料。

11~13周

穩定母豬體況。在此期間胎兒開始緩慢生長,乳腺組織也開始形成。這時不要飼餵過量。

13~15周

胎兒發育很快,母豬飼料需要量提高,飼餵量提高到3-3.5Kg,來滿足胎兒快速發育的要求。但是,這時的過度飼餵也會導致母豬過肥,而並不能提高乳豬的出生重。提高乳豬出生重要依靠在整個妊娠期間飼餵程序的平衡性。

1.其他管理要點

2.1飲水:水質清潔、新鮮,飲水器距地面0.7米,流速為1.5升/分種;

2.2合理分群:妊娠母豬一般在限位欄中單獨飼喂。但是有的豬場由於場地有限,因此採取合群飼養。這時應根據母豬的大小、強弱、體況等進行並群,而且儘量做到小群飼養,如妊娠前期為3~4頭,中期為2~3頭,後期單圈飼養;

2.3避免任何形式的刺激:妊娠舍內應安靜,粗暴對待母豬、鞭打、強度驅趕、擠撞等都容易導致母豬的機械性流產;

2.4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暖:母豬的適宜溫度是18~20℃。高溫季節時,可以採取遮蔭、開風扇、水簾、滴水或噴霧裝置等降溫,低溫季節時,要適當減少衝洗地面次數,關好門窗,堵住牆體上的縫隙或者洞口,防止賊風的侵入。母豬高燒後會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或流產;

2.5轉入產房:預產期前一周就從妊娠舍轉移到產房。進入產房前,母豬應衝洗乾淨,消毒,並進行驅除體外寄生蟲處理;

2.6免疫:推薦的免疫程序見附表3。

五、產房內的母豬管理

妊娠母豬轉移到產房後,可以換成哺乳母豬料進行飼喂。飼料的轉換需要3

天的時間。

1.以周為基礎的飼餵程序

16周

準備分娩:降採食量逐漸降低至分娩當天2公斤/頭。特別要注意避免母豬發生便秘。糞便應該是軟的。如果母豬發生便秘和排出發硬的糞便,那產後乳房炎、奶水不足和子宮炎的發生機率升高。

如果母豬在分娩當天吃不了原來的飼料量,那它願意吃多少就給它多少,剩料要及時清走,避免變質。

分娩後1周內

最重要的是母豬從分娩應激中逐漸恢復。過量飼餵會引起腸道健康問題,從而降低泌乳期採食量。這段時期中,乳豬的吮乳量還不大,刺激母豬產奶的主要因素是激素分泌。採食量還不能對泌乳量產生巨大影響。過渡飼餵會有副作用。

目前最好的飼餵策略是分娩當天2公斤,分娩後每天遞增0.5公斤。

2~4周

母豬應該自由採食。大多數母豬都吃得不夠,體重損失大。為了刺激它們採食,每天至少飼餵2次,最好能餵3次。

天氣熱時,應該避開一天中的炎熱時間,在早晨和傍晚飼喂。

帶仔數量較少的經產母豬(7~8胎以下)採食量不應超過2公斤+0.4公斤

×帶仔數。

母豬在泌乳期間應該失重。在泌乳期間損失20公斤的體重(不包括乳豬出

生重、胎盤和羊水重)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母豬在泌乳期間增重,那在泌乳期它們就發情了。這就意味著斷奶後2周內它們不會再發情。應該避免此類情形發生。

斷奶當天

斷奶日早上供料。在晚上不供料,讓母豬休息。

斷奶後

開始下一輪生產周期。給母豬提供3-3.5公斤的哺乳母豬日糧,進行催情補飼,刺激發情和卵子發育。母豬開始準備下一次妊娠。

2.分娩監護

通過觀察母豬的乳房、陰戶、神態和乳汁情況,就能判斷出母豬是否要分娩。分娩過程中一定要實行分娩監護,即有專人在看護母豬進行分娩,這樣做能夠極大地提高仔豬成活率,幫助母豬順利分娩。

如果母豬有以下症狀,說明母豬難產:

產出1~2頭仔豬,且仔豬體表乾燥,活波,母豬1小時內未繼續產仔;

長時間努責,分娩時間超過5小時或者仔豬娩出時間間隔超過1小時;

多次努責,持續30分種後,仍無仔豬娩出。常見的難產原因:

① 飼養管理不當造成過肥、過瘦、虛弱等。

② 過早交配,發育不全。

③ 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畸形。

④ 母豬骨盆、子宮頸口、產道狹窄。

⑤ 初產母豬易出現仔豬橫位

⑥ 老齡母豬易出現子宮收縮無力

發生難產時,可以肌肉注射催產素或者實施人工助產。催產素的使用一定要正確,否則反而會導致母豬的難產和仔豬的死亡。

推薦正確使用催產素的方法:

在子宮頸口完全打開、確認子宮頸無仔豬以後再注射催產素。

禁止在初產母豬上使用。

對於正常分娩的母豬,應該在最少產出6頭仔豬以後再使用催產素。

母豬分娩過程中,40分種沒有仔豬產出時使用催產素。

每頭母豬最多使用兩份劑量的催產素。

當母豬陰戶流血,至少40分鐘沒有仔豬產出,表現出明顯的疼痛、痙攣,或者已經出現死產仔豬時,應該進行助產。

3.其他飼養要點:

3.1溫度:產房內的溫度分為兩個功能區:滿足母豬和滿足乳豬。出生後乳豬的溫度要求較高,可以局部創造出乳豬的小環境來滿足它的需要(詳見乳豬手冊)。母豬的適宜溫度是18~20℃。高溫會抑制母豬採食,影響泌乳性能及以後的繁殖性能。

3.2飲水:哺乳母豬需要攝入大量的水來產奶。水流速為2升/分種,一定要清潔、新鮮。剛分娩完的母豬體質較弱,可以在它容易夠到的地方額外提供水源,如水碗、水槽等,這樣有利於儘快的恢復。

3.3飼餵次數:建議每天至少飼餵兩次,而且溼餵(水料比1:2)的效果要好於幹喂。

3.4分娩完頭2天內,母豬由於體力消耗過大而出現一直躺臥不喝水不吃料的現象,可人為定時轟趕母豬起立,吃料喝水。

3.5產房是母豬分娩、泌乳和乳豬快速生長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安靜,儘可能減少應激。

3.6剛分娩完的母豬應該進行抗生素處理,避免發生炎症。

3.7免疫:推薦的免疫程序見附表3。

六、種公豬管理

1.後備公豬的數量和選擇

正常情況下,在採用自然交配的豬場,公母比為1:20~30,如果採用的是人工授精,公母比為1:100~200,至少為2~3頭。

後備公豬應來源於繁殖力高且持久的家系。具有品種的明顯特徵,體質健壯,四肢強健,前驅寬廣,後軀豐滿,身體各部結合很好,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性慾旺盛。睪丸發育良好,左右對稱,且鬆緊適度。

購買後的後備公豬需要在隔離舍內飼養6~8周。

2.公豬的飼餵

推薦使用哺乳母豬日糧進行飼喂。每天飼餵兩次。

公豬的合理飼喂,應根據公豬的體重、年齡和配種強度,進行區別對待。目標是使它終年保持健康結實、性慾旺盛、精神活波的體質。過肥或者過瘦都不宜。下面是一個參考的飼餵量:

3.公豬的管理

3.1單欄飼養,每頭面積不低於5 m2。

3.2飲水:提供清潔新鮮的飲水。飲水器高度距地面0.8m,流速為2升/分種。

3.3溫度:適宜的溫度為15~18℃。低於臨界溫度時,要適當增加飼餵量。高溫環境(如33℃)下,會嚴重影響精液品質,而且在短期內不可恢復(如45天)。

4.公豬的合理使用

公豬1.5~4歲時繁殖機能最強,性慾旺盛,射精量大。隨著年齡的增大,繁殖機能逐漸衰退,一般6~8歲後宜淘汰。

4.1初次使用的年齡和體重:年齡7月齡,體重為120公斤時,可以開始訓練採精;年齡8月齡,體重為130公斤時,可以開始採精,進行配種。

4.2使用:1歲內公豬每周使用1~2次,1~2歲內每周使用2~3次;2~5歲每日可早、晚各使用1次,兩次間隔8小時以上,連續配種1周後應休息1天;5歲以上每隔1~2天使用2次,而且最好能固定使用頻率。

4.3適當運動:除了在欄內運動外,應儘量趕到戶外運動,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自由活動,行程1公裡左右為佳。

4.4做好保健:每周刷拭體表1~2次,保持陰囊乾淨,經常修剪公豬包皮周圍毛叢,保持清潔衛生。

問題和解答

1.產前突然下降飼餵量有什麼不當?為什麼分娩當天仍然要餵料?

在正常的飼餵情況下,食糜處於流動狀態,所以大腸中大腸桿菌數量不會很多。如果產前1周內突然減少飼餵量,或者說分娩當天沒有料,會使食糜流動速度減慢,腸中大腸桿菌數上升,外觀的直接表現就是便秘。但是在分娩這個生理應激期間,更嚴重的後果如下:

大腸桿菌分泌內毒素,內毒素會通過血液使促進泌乳的激素失去活性,就會在分娩2~4天內出現乳汁突然減少甚至沒有的情況,即產後無乳症;

大腸桿菌數量增加後會直接進入子宮,導致子宮感染和外陰脫出,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分娩後一周內,即子宮炎;

分娩時,大腸桿菌可以直接進入乳房,使乳房出現炎症,即乳房炎。

因此,產前突然下降飼餵量或者分娩當天不餵料,會導致無乳症+子宮炎+乳房炎發生的風險。

所以建議應在妊娠16周時,即進入產房後,開始逐漸減少飼餵量直至分娩

當天的2.0公斤(任母豬隨意採食,剩餘部分及時清走),分娩後飼餵量應緩慢上升,若上升過快,會導致之後幾天採食量下降。不用擔心分娩後不馬上加料會影響泌乳量,因為分娩後前幾天泌乳主要是由激素支配的,與採食量關係較小,而且出生仔豬體重小,對乳汁的絕對需要量不高。

1.國內很多豬場都在斷奶前2~3天降低母豬的採食量,這樣有利於幹乳,防止乳房炎的發生,另外還可以刺激乳豬多採食教槽料,克服斷奶應激,而我們推薦不要這樣做,為什麼?

通過降低採食量的方式來促進幹乳和避免乳房炎的發生,這沒有必要,因為母豬產奶主要依靠乳豬拱奶刺激,所以一旦斷奶,小豬給予的刺激停止,產乳也就停止了。

乳豬克服斷奶應激的關鍵是斷奶前應盡力學會採食教槽料。研究表明,教槽料在斷奶前對乳豬的增重和生長性能的影響很小,而且仔豬個體間採食教槽料

又具有很大差異,個體大的仔豬吮吸母乳最多,它們也可能是採食教槽料最多的仔豬,所以奶水攝入量與教槽料採食量無必然聯繫。斷奶前2~3天,降低母豬採食量的優點是:在某種程度上會促進仔豬採食教槽料,減少母豬乳房炎等問題,但其缺點是增加母豬失重,影響仔豬增重,而這些會影響到母豬的下一輪繁殖性能和乳豬的後續生長性能。所以權衡利弊,我們還是推薦大家不要在斷奶前降低母豬的採食量。

2.母豬肢蹄開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蹄的角質化組織生長速度慢,從根部到外面約需要6個月時間。生長速度與季節有關,夏季快,冬季慢。

蹄的硬度與飼養環境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地板。當地板乾燥時,蹄會變的很硬、彈性小、易開裂;而當地板潮溼時,蹄會變得較軟。

母豬發生蹄開裂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邊蹄角質層開裂,其二是蹄底面開裂, 這種開裂與本身蹄質軟或硬以及蹄所接觸的地面光滑與否都有關係。

影響蹄質的營養因素有生物素和鋅兩個。如果出現了肢蹄開裂的情況,改進周期約需要半年的時間。

八、星期制管理制度簡介

豬場的管理制度應以母豬管理為核心基礎。目前在養豬水平很高的國家(每頭母豬每年提供24頭以上斷奶仔豬),如荷蘭、丹麥等國家,對母豬實行「星期制」管理方法。如下:

1.具體實施方法:

2.「星期制」管理的優點:

①每一組母豬成為一個管理單元,可以進行全進全出管理,控制疾病,維持豬場健康水平;

②集中有效利用勞動力,便於檢查發情配種和使用試情公豬進行返情檢查;

③一定數量的母豬以組單位進行生產,發情更集中,效率更高;

④便於清掃,保持圈舍衛生。

⑤方便簡單,可以複製,如果進一步擴大了豬場規模,管理不再是問題。

3.如何實行星期制管理

確保一組母豬的生產像一頭母豬生產那麼簡單?——斷奶日是關鍵!

設定星期四為斷奶日,是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星期日的工作量,可以有私人的支配時間。

注意:沒有趕上組內進程的母豬考慮淘汰,若不想淘汰,可以將其推倒下一組,但原則是不能總作調整,經常調整容易造成混亂,組內豬群不穩定,不利於管理。對豬場而言,如果實行了周管理制度,就可以排出整體工作日程,一目了然,便於豬場的管理和工人的操作。

相關焦點

  • 高產母豬管理(豬知樂甘肅調整)
    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的營養與飼喂,後備母豬採食量的精細調控後備母豬的整體目標設定,第二個發情期、初配日齡達到225-250 天、 體重135-150 kg、最佳日增重700 g左右 及背膘厚超過12毫米。
  • 妊娠母豬日常的飼養管理技術!
    因此,要想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就要抓好母豬妊娠後期的飼養管理。三、妊娠母豬飼養(一)妊娠母豬營養需求特點(1)合成代謝效益高。妊娠母豬對營養物質具有較強的代謝能力,有胎兒優先的保證能力。一旦缺乏營養,母豬就會分解體內自身的營養物質以保證胎兒發育所需的營養。(2)妊娠母豬採食量、哺乳期採食量與增重之間的關係成反比。妊娠母豬過肥會導致產後食欲不振。因此,應避免妊娠期母豬增重過多。(3)母豬在妊娠前期能量水平過高會影響胚胎著床。因此,妊娠前期可以採用低標準飼養。
  • 怎麼管理後備母豬?飼養管理中的幾個誤區,配種,初產
    後備母豬是一個豬場的後備「儲備庫」,決定著母豬的終生繁殖力和淘汰率給補站,直接影響著豬場未來的經濟效益。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是豬場的生命線,然而在許多豬場中特別是飼養美系瘦肉型種豬的中小型企業,在後備母豬飼養管理中存在若干誤區。
  • 妊娠母豬如何科學飼養管理?科學的養殖經驗既省料又多產!
    孕期管理不當會導致產仔和死胎數量增加。那麼,如何通過精打細算和管理母豬來降低飼料成本,減少胚胎死亡,使母豬生產更多,更健康的仔豬呢?說到妊娠母豬的精細餵養和管理,這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作,需要同時從多個方面著手。
  • 王忻:後備母豬管理(誘情)
    工業化的養殖,一般公豬和母豬分區域飼養,後備母豬缺少公豬的刺激,如果不進行人為幹預,會造成後備母豬初情期延遲、發情整齊度較差等問題經常發生,這對於豬場而言是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母豬生殖系發育相對成熟的階段,有計劃地利用公豬進行誘情,以促使後備母豬儘快的到達初情期,是提高後備母豬利用率、降低後備培育成本的一項重要工作。
  • 妊娠母豬如何管理既省料又多產?這些全是最務實的經驗之談
    毫不誇張地說,母豬的生產性能直接決定豬場經濟效益,而對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妊娠期管理不當會導致弱仔數和死胎數的增加等。那麼,如何通過妊娠母豬精細化飼養管理來降低飼料成本,減少胚胎死亡,讓母豬產出更多更健康的仔豬呢?
  • 為什麼說青年母豬管理決定豬場的未來?
    青年母豬是母豬遺傳潛力發揮的起跑線,青年母豬是豬場發展的源動力。青年母豬的生產性能低於預期會嚴重影響豬場的整體生產性能。   數據和已有的經驗告訴我們,青年母豬管理決定豬場的未來。青年母豬淘汰率增加還會導致引入後備母豬增加,從而導致潛在病毒攜帶者增加,我們正在為不規範管理青年母豬而付出沉重代價!   因此,後備母豬的飼餵與培育非常重要!說「青年母豬強,則豬場強」一點也不為過。但是我們發現,青年母豬的飼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為什麼青年母豬如此難養?
  • 王忻:後備母豬管理(營養與飼餵方案)
    骨骼與肢蹄發育情況決定著母豬的利用年限、初情期的正常啟動決定著後備母豬的培育成本與效果,以及影響豬場的生產節律、卵巢與子宮發育成熟影響母豬1-2胎的繁殖水平、卵母細胞發育成熟決定母豬終生生產力水平。02後備母豬培育的目的是儘可能提高培育合格率,並且讓母豬能夠正常進入繁殖階段。因此在後備母豬必須飼餵專用飼料,而不能餵生長肥育豬料。後備母豬在營養上在早期就應該進行調整,以便於為後續的繁殖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
  • 許昌母豬定位欄自動化計算
    設備特點:是母豬產仔期間專用設備,仔豬在乾淨舒適的地板上飼養,防止了被母豬擠壓,豬糞便通過漏縫地板落入糞池,可減少豬群因糞便汙染導致的,提高了仔豬成活率。對結構剛性的要求,比如母豬部分的限位欄要有足夠的強度,不易被母豬損壞。
  • 母豬奶水好不好,就用「這3招」,輕鬆識別母豬奶水好與孬!
    對於哺乳母豬來說,其奶水「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這窩小豬吃得「飽不飽」,以及小豬生長發育的健康與否,所以,我們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能輕鬆識別,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從而才能取得較好的養殖效益。我們經常說:「母豬好,好一窩」,母豬的泌乳能力如何,也直接關係到這窩小豬的生產力如何。不過在實際的養豬生產過程中,母豬總是接二連三地頻發奶水問題,不是缺乳、少乳,就是無奶水,有炎症等,使不少母豬養殖戶為此頭疼不已。
  • 母豬產後高燒不退怎麼治療
    母豬產後若出現高燒不退的症狀,通常是因為其飼養管理不當,環境不適宜其生產,或沒有定期進行預防性餵藥等,應立即將母豬轉移至陰涼處,可以使用局部放血、物理降溫或注射藥物等方法使其體溫降低。當發現產仔後的母豬出現了高燒不退的情況,首先需要將其移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中,應酒精塗抹母豬全身進行物理降溫,並且可以刺破其耳朵和尾部,進行少量的放血,加快其血液流動。可使用投保拉丁等消炎藥物,進行輸液,或肌肉注射維生素C,具體用藥建議諮詢醫生後再進行治療。
  • 二元母豬三聯苗檢疫合格 最近蘇太母豬價格變化 檢疫合格品質上乘
    盛大豬業常年向社會提供:二元母豬、三元仔豬、長白母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太湖母豬、蘇太母豬、梅山母豬、等各品種仔豬,母豬,種豬等。
  • 長白母豬養豬場出售 二元白母豬廠家 母豬價格優惠防疫嚴格
    盛創豬業常年向社會提供:二元母豬、三元仔豬、長白母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太湖母豬、蘇太母豬、梅山母豬、等各品種仔豬
  • 新增能繁母豬中三元佔7成!七大方案讓三元母豬不輸二元
    三元母豬與二元母豬在生理特點、繁殖性能水平上不可避免的存在差異。當今豬場內大量的三元母豬如何培育、管理,使它發揮出更好的種用性能,成為了豬場的「剛需」技術。採取專人培育、隔離飼養、健康管理、合理群居(每欄6-8頭,每頭母豬欄舍面積3m2/頭以上,以便增加運動)。做好前面這些步驟,然後從160日齡開始誘情,並做好誘情記錄管理。3、在飼餵方面。將計劃留種的小母豬改用專門的後備母豬料,不要飼餵中大豬商品豬料。三元較二元生長速度快,需看膘投料、控制採食。
  • 現在大白母豬價格 長白母豬飼養技術 長白母豬行情 大白母豬市場價格
    盛大豬業常年向社會提供:二元母豬、三元仔豬、長白母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太湖母豬、蘇太母豬、梅山母豬、等各品種仔豬,母豬,種豬等。
  • 空懷母豬八成膘,容易受孕產仔多
    筆者認為在母豬斷奶前武斷的執行減料或不減料都會以偏蓋全。我們先從母豬的生理變化分析一下母豬斷奶前需要不需要限飼:以我國目前的飼養管理水平,規模化、集約化豬場大多選在21-28日齡斷奶,家庭豬場、中小規模豬場大多選在28-35日齡斷奶。
  • 母豬產後用什麼藥消炎最好?這麼做,就是養母豬的絕招
    現在只要是當作事業而不是玩玩兒的養豬,母豬產後消炎都是要做的,那麼母豬產後用什麼藥消炎最好就是很多養殖戶愛問的問題。本文,我們就來完整、系統地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目前養豬場常用的給母豬消炎的辦法,有三種:輸液、打針、拌料。
  • 金華市豬場單體母豬產床廠家材料型號分類
    採暖工藝設計畜禽養殖場應根據飼養畜禽類型、生產工藝水平、畜禽舍結構等綜合選擇和設計採暖工藝。新生豬仔不管是對疾病的抵抗力還是對溫度的適應能力都是比較弱的。在水管上鋪設40mm厚的蜂窩層,用厚度為25~30mm的細砼壓實。新型母豬產床建立了新型的豬舍結構,可以為豬舍提醒暖風通風,還可以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型號,這對分娩的母豬和豬仔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 長大高產純種二元母豬價格 二元母豬 檢疫合格
    盛大豬業常年向社會提供:二元母豬、三元仔豬、長白母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太湖母豬、蘇太母豬、梅山母豬、等各品種仔豬,母豬,種豬等。
  •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 台州法官給小雞小鴨「伸張正義」
    02母豬闖下大禍 893隻公雞慘遭毒手凌晨三點,邢某養雞棚裡的雞兒們睡得正甜。突然一頭母豬闖了進來四處拱鬧,雞兒們受到了驚嚇大量死亡。邢某於是將母豬的飼養人曹某告到了天台縣法院,要求賠償相應損失。法院審理認為,在本案中,被告對其所飼養的母豬未儘管理義務,致使母豬衝出豬圈並跑進原告搭建的養雞棚裡四處拱鬧,導致原告所飼養的雞大量死亡,作為母豬的飼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並賠償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