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交通大學一名大三學生留下的遺書後,跳樓身亡,引起廣泛關注。
有知情者稱,該學生為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2018級的大三學生。
從其遺書中,能感覺到到他對生活的沮喪、灰心和失望。
他自稱,以前他堅信他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就是做題,但上大學後,由於有種各樣的原因,他妄圖「全面發展」,從而放棄了做題這一優勢,當他意識到問題時,但為時已晚。
目前,尚不知道他所說的為時已晚具體是指什麼。
但聯繫遺書中的意思,這裡指的很可能是指保研。
遺書中,他希望室友或是什麼和關係親密的人不要藉此去鬧事。「如果你們因此而獲得了保研的資格,或是別的什麼更大的利益,那對於我們身邊那些少說奮鬥了三年,多說奮鬥了二十年的同學或是同胞不公平。另外,如果你們真的白嫁了三個保研名額的話--為什麼不是五個呢?我覺得咱們寢室確實有兩個人值得--你們就得給我立個牌位供起來,明白?」
如果這位剛剛大三的學生是因為「妄圖全面發展、沒有堅持做題這一優勢項目」,導致成績不理想,感覺保研受到了打擊,最終導致「生活無望,希望崩塌,對明天的期待已經毀滅殆盡,沒有了理想和信念」,而最終選擇了「毀滅自己」,那就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世上的道路千萬條,保研也只是其中一條而已。
退一步,就算保研不成功,還可以自己努力去考研。
再退一步,就算考研不成功,我們也可以先畢業找工作,後面也可以繼續接著再考。
再再退一步,就算將來永遠都考不上研究生,不也可以一樣好好地活著。
從遺書的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位同學邏輯是嚴密的,思維是敏捷的,要求是上進的。
可問題也許恰巧就出在太過於要求上進上,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往往就很容易自己和自己較真。
過分追求上進也與學校宣傳的「精英」教育有關,一個人必須要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必須要考試碩士、博士,必須要獲得這個獎、獲得那個獎,否則在老師、在家長,甚至在同學眼裡,都可能算不上一個優秀的學生。
就在北交大這位大學生跳樓身亡的當天,北交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在當天以「喜報」的形式,報導了跳樓人所在的機電學院同年級(2018級)4位同學獲得全國特等獎的喜訊。
假如這位跳樓的大學生當時還在的話,看到這樣的好消息,不知道會不會更加增加他的焦慮?
我們年輕時往往會對未來有無限的設想,但回到最終的現實生活中,我們99%,甚至更多的人往往都活成了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釘」。
生活中,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奮鬥以期望成精英,成為人上人,但我們更要有勇氣接受我們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平凡人。我們要學會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容納自己所有的缺點和不足。
畢竟,平凡才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常態!
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