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死亡"漫畫又來自《查理周刊》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徐蕾 觀察者網

5年過去,《查理周刊》槍擊案的陰霾仍未從法國的上空散去,分裂、仇恨與暴力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持續蔓延。

當地時間10月16日,巴黎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在學校附近被「斬首」,他此前曾在課上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

15歲的學生路易莎(Luisela)對NBC新聞說,本月早些時候,帕蒂在課上給學生們看了《查理周刊》2015年出版的漫畫。對穆斯林來說,這些穆罕默德的漫畫褻瀆神靈。路易莎說:「我們對老師說,這樣展示照片不好,會造成很大的問題……你不應該向全班展示這些漫畫,因為班上有穆斯林。」

但是對於老師被「斬首」一事,路易莎也感到震驚:「我沒料到會有人被斬首,這太過分了。」

的確,這起殘忍的「斬首」事件,再次點燃了法國人的怒火。

18日下午,數萬人在巴黎、裡昂、土魯斯、馬賽等法國城市聚集,在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高喊「言論自由、教學自由」,並高唱馬賽曲。群情激奮的畫面,也一遍遍給深陷難民危機、恐怖主義的法國敲響警鐘:《查理周刊》事件沒有隨著時間過去,社會分裂、仇恨、偏見和暴力,在這些年繼續侵蝕著法國,也許比過去更甚。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被「斬首」不到一個月前,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男子用切肉刀襲擊並打傷了兩名正在抽菸的人,而地點就是《查理周刊》2015年遇襲的辦公室外。

《查理周刊》是法國一家諷刺漫畫雜誌,曾創作過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這在穆斯林眼中是不可接受的事情。2015年1月,武裝分子襲擊該周刊辦公室,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傷。這是近些年來法國遭受的嚴重的恐怖襲擊之一。

據NBC報導,上個月,《查理周刊》決定重新出版這些穆罕默德漫畫,以配合上個月開始的對2015年襲擊案共犯的審判,目前,審判正在進行中,需要持續10周。該周刊認為,重新刊登這些圖片是為了維護其「言論自由」的權利,並表明它不會被暴力襲擊嚇倒而保持沉默。當年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的恐怖組織「蓋達組織」,在《查理周刊》再次刊登漫畫後,威脅要再次襲擊該周刊。

5年過去,悲劇重演。

遇害教師帕蒂 圖源:推特

「斬首」教師後,襲擊者發了條推特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將「斬首」事件定性為「伊斯蘭恐怖襲擊」,並強調「我們將採取行動」。目前,襲擊者已於16日被警方擊斃,法國警方已經逮捕與此案有關的11人。

綜合美聯社、BBC消息,法國反恐檢察官讓-弗朗索瓦·裡卡爾表示,對涉嫌恐怖主義動機的謀殺調查已經展開。在被拘留的人中,至少有4人是襲擊者的家人。此外,裡卡爾還透露了不少案件細節。

襲擊者是18歲的阿布杜拉克·阿布特齊多維奇,為車臣裔,2002年生於莫斯科。今年3月,他以難民身份獲得了在法國的10年居留權,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於2014年加入了敘利亞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裡卡爾沒有透露她的名字,也不清楚她現在在哪裡。

裡卡爾說,襲擊者在事發當天(16日)下午去了學校,讓學生指出老師是誰。老師帕蒂放學後步行回家,襲擊者攜帶了一把刀和一把能發射塑料子彈的氣槍尾隨其後,用刀在受害者身上多處砍傷,並將其「斬首」。據目擊者表示,他們聽到襲擊者高呼「真主至大」。

當警察接近襲擊者時,他用氣槍向警察開了幾槍。最終,他被擊中九次死亡。警察在附近發現了一把大約30釐米長的刀。

裡卡爾還表示,在襲擊者的手機上發現了聲稱對襲擊負責的簡訊和受害者的照片。裡卡爾還證實,一個名為「Abdoulakh A」的推特帳戶屬於這名襲擊者,在襲擊發生幾分鐘後,該帳號發布了一張被斬首的人頭照片,並附上一條信息:「我處決了一隻膽敢殺害穆罕默德的地獄之犬。」觀察者網查詢發現,目前,推特上已經搜索不到該帳戶。

另據BBC報導,裡卡爾表示,自從帕蒂在一堂有關《查理周刊》事件的言論自由課上展示穆罕默德的漫畫以來,他一直受到威脅。

帕蒂曾建議穆斯林學生,如果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就把目光移開。但這並不能緩解一些穆斯林的憤怒。一名學生的父親反應激烈,指責帕蒂展示了穆罕默德的裸照。他還提出了正式投訴,並製作了視頻來表達對帕蒂的憤怒,並呼籲人們去學校抗議。

目前,這位父親也是被拘留者之一。

18日,法國多地集會聲援被「斬首」教師 視頻截圖

馬克龍發聲

法國是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有500萬穆斯林,伊斯蘭教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其中一部分是車臣人,20世紀90年代,位於北高加索的車臣發生了兩場戰爭,引發了一波移民潮,許多人逃往西歐。

襲擊發生這幾天,馬克龍政府正在繼續致力於推動解決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法案。據《經濟學人》報導,本月初,馬克龍前往位於巴黎西北部伊夫林省的一個鎮,警告法國人警惕「伊斯蘭分裂主義」日益加劇的威脅。

帕蒂被害後,馬克龍也來到了襲擊現場,發表了一番講話。他稱兇手試圖「襲擊共和國及其價值觀」,「這是我們的戰鬥,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戰鬥。恐怖分子不會得逞……他們不會分裂我們。」

抗議示威也在法國轟轟烈烈的進行,從2015年示威者高呼「我是查理」,到如今「我是塞繆爾(遇害教師名字)」、「我是一名教師」的標語牌,18日,一名參與集會者表示:「這些自由、世俗主義和民主的價值觀不能只是嘴上說說。我們必須讓他們生存下去。」

一些溫和的法國穆斯林也對此事感到不安。裡昂地區一批伊瑪目18日舉行特別會議,批評恐怖分子以「不確定的信仰的名義,對我們的同胞進行了令人震驚的暗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

但現實是,社會分裂的創傷是不會通過馬克龍或是示威者幾句口號就能簡單彌合的。歐洲的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危機、極右翼崛起,在這些年裡正日漸加深整個社會的偏見、鼓吹暴力。

10月8日,歐盟各國內政部長開始修復歐盟支離破碎的移民政策。但是據《衛報》報導,這27個國家在關於庇護和移民的新「協議」上存在嚴重分歧。

歐盟委員會的計劃要求加快入境前的篩選,並迅速遣返不符合避難條件的人,避免故意拖延。歐盟數據顯示,平均每年約有37萬申請被拒絕,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驅逐出境。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這些變化將說服歐盟各國政府,將移民視為「定義了我們的社會、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塑造了我們許多生活」的一項資產,而不是一種邪惡。但歐洲的反移民強硬派並不贊同這種觀點。

《衛報》認為,尋求庇護的難民數量現在有所下降,但對許多歐盟政府來說,難民「危機」永遠不會結束。這是因為問題從來都不是關於數字。歐洲在邊境控制、庇護申請和強制性或自願的「團結」問題上的無休止爭論,隱藏著一種更黑暗的討論和更深的分歧:「傲慢與偏見是阻礙歐盟良好管理移民政策的真正障礙。」

報導表示,移民問題的討論與歐洲糟糕的種族主義記錄、反穆斯林情緒的上升以及歐洲大陸與南部鄰國,尤其是非洲鄰國複雜的後殖民關係糾纏在一起。這關係到歐盟對民主、人權和法治的承諾,同樣面臨風險的還有歐盟的全球聲譽。

《衛報》:歐洲的移民「危機」無關數字,而是關於偏見

就像俄羅斯駐巴黎大使館發言人謝爾蓋·帕裡諾夫,在法國教師被「斬首」事件後所說:「這起案件與俄羅斯無關,因為此人在過去12年裡一直居住在法國。他與俄羅斯大使館沒有聯繫。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出生在哪裡,而是他何時以及為什麼會接受恐怖主義意識形態。」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原來,"死亡"漫畫又來自《查理周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埃爾多安漫畫,土耳其怒了
    當地時間10月28日,土耳其副總統福阿德·奧克塔伊就法國《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低俗漫畫」一事發聲,其猛烈抨擊該雜誌封面內容,譴責該周刊為「不道德的出版物」。左:埃爾多安;右:《查理周刊》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查理周刊》的封面上,被「醜化」的埃爾多安穿著緊身上衣和內褲坐在扶手椅上,一隻手拿著飲料罐,而另一隻手則將女僕的衣服高高掀起,使其幾乎暴露。
  • 《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埃爾多安「低俗漫畫」,土耳其真怒了!
    當地時間10月28日,土耳其副總統福阿德·奧克塔伊就法國《查理周刊》刊登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低俗漫畫」一事發聲,其猛烈抨擊該雜誌封面內容,譴責該周刊為「不道德的出版物」。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查理周刊》的封面上,被「醜化」的埃爾多安穿著緊身上衣和內褲坐在扶手椅上,一隻手拿著飲料罐,而另一隻手則將女僕的衣服高高掀起,使其幾乎暴露。
  • 《查理周刊》舊址襲擊案嫌疑人:對重登穆罕默德題材漫畫不滿
    當地時間9月25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原辦公室附近發生持刀襲擊事件,事後,遭警方逮捕的嫌疑人表示,自己發動襲擊是因為對《查理周刊》重登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的漫畫感到憤怒。法國內政部長稱,該持刀襲擊事件是一起「恐怖主義行動」。
  • 《查理周刊》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漫畫惹抗議
    《查理周刊》諷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漫畫惹抗議 2020-10-29 09:19:06 央視新聞客戶端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
  • 被法國《查理周刊》漫畫嘲諷,埃爾多安怒了:歐洲回到黑暗時代
    埃爾多安(資料圖) 據英國《衛報》報導,在法國諷刺刊物《查理周刊》最新頭版刊登嘲諷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漫畫後,土耳其威脅要對其採取「法律和外交」行動。報導稱,漫畫中,貌似埃爾多安的人物穿著內衣,撩起了一個女人的罩袍時她露出了臀部。 埃爾多安對議員們說:「我認為閱讀這些不道德的出版物是錯誤的……那是侮辱我們敬愛的先知的無賴。我相信土耳其和伊斯蘭教的敵人們,將以自由的名義淹沒在仇恨和敵意的沼澤中。這表明歐洲已經回到了黑暗時代。」
  • 暴恐襲擊,又是巴黎查理周刊!曾遭極端武裝血洗,大批軍警已趕到
    而起因正是《查理周刊》辦公室遇襲事件! 當天上午11時30分許,兩名蒙面武裝分子闖入《查理周刊》總部行兇,襲擊者攜帶AK-47突擊步槍及火箭彈發射器,對雜誌社員工和隨後趕到的警察開火。
  • 《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庭審接近尾聲,法國檢方要求嚴判被告
    當地時間8日,法國國家反恐檢察院針對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14名被告做量刑陳詞,要求法庭依據其各自的刑事責任給予5年至終身監禁不等的判決。△《查理周刊》編輯部舊址(圖片來自法新社)其中,檢方要求判處11名到場聽審被告中的主要嫌疑人阿里·裡薩·波拉(Ali Riza Polat)終身監禁,這名法籍土耳其裔男子涉嫌為整個系列恐襲提供後勤與資金支持。
  • 【查理事件】都在說查理,誰知查理中國情
    (廣告合作:00351 939198198、huaxinpt@gmail.com)《查理周刊》 編輯們想不到,這本雜誌會因為一場奪去他們生命的恐襲而名聲大噪。他們數不清的諷刺漫畫作品相信大家這幾天都已經在網上看到過。還沒看過的讀者不妨點這裡「補補功課」。嚴格說來,《查理周刊》有些漫畫的格調並不高,比如在一副作品裡,伊斯蘭先知被描繪為全身赤裸俯臥在地並向讀者撅起屁股。
  • 四名巴基斯坦人涉嫌參與《查理周刊》辦公室原址襲擊事件被捕
    當地時間12月18日,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表示,當局已經指控並拘留了四名巴基斯坦人,他們涉嫌參與了今年9月發生在《查理周刊》辦公室原址外的襲擊事件。自從諷刺雜誌《查理周刊》於今年9月重新發行有關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以來,法國陸續發生多起暴力襲擊事件。9月25日,一名男子在《查理周刊》辦公室原址外面用刀刺傷兩人。據法新社12月18日報導,四名年齡在17到21歲之間的巴基斯坦人近日接連被捕,他們均與該襲擊者有過接觸。
  • 法國紀念《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五周年
    中新社巴黎1月7日電 (記者 李洋)當地時間1月7日,法國紀念《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五周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巴黎市長伊達爾戈、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等當天出席簡樸而莊重的紀念活動。紀念活動首先在《查理周刊》前巴黎總部所在地舉行,奧朗德等人向紀念牌獻花,宣讀死難者姓名並默哀。《查理周刊》巴黎總部2015年1月7日遭恐怖分子襲擊。12人在襲擊中死亡,另有11人受傷。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隨後來到附近的理察·勒努瓦大街,紀念警察艾哈邁德·梅拉貝。2015年1月7日,梅拉貝為制止製造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的庫阿希兄弟逃跑而被槍殺。
  • 從《查理周刊》原址到尼斯教堂,法國一個月四起恐襲
    10月29日,法國東南部尼斯市一座教堂內發生持刀襲擊事件,造成至少三人死亡,多人受傷。尼斯市長埃斯特羅西表示嫌疑人已被逮捕,雖然襲擊動機尚不明確,但就現有證據來看這是一場恐怖襲擊。據報導,該起襲擊可能與這名教師曾在課堂上展示過爭議宗教漫畫有關。就在今年9月25日,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位於巴黎的原社址外發生持刀襲擊事件,兩名在同一棟樓內的紀錄片製作公司僱員受傷。近幾年法國發生過多起恐怖主義襲擊事件,造成巨大人員傷亡。而尼斯在四年前也曾遭遇嚴重襲擊。
  • 原告近200人討說法《查理周刊》恐襲案開審
    【歐洲時報周文儀編譯】據法新社和法國媒體報導,巴黎特別重罪法庭9月2日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恐襲案及相關的兩樁恐襲案,14名被告人將受審;這三樁恐襲案的受害原告近200人,預定庭審將持續49天。2015年1月發生在巴黎的系列恐襲案曾經震驚世界,時隔5年的審判受到輿論的密切關注。
  • 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宣判 涉案被告被判刑
    巴黎重罪法庭當地時間16日對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進行宣判,14名涉案被告被判刑。 巴黎重罪法庭當天對14名涉案被告作出判決。相關被告被認為間接參與《查理周刊》恐怖襲擊,包括提供武器、資金和住所等方面的協助。庭審從9月2日開始,原計劃進行兩個半月,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遲一個月。
  • 法國《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宣判,14名被告獲刑一人被判終身監禁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6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就涉嫌參與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的14名被告做出一審判決。此前,法國情報機構曾認為貝胡辛兄弟已經在敘利亞死亡,但檢方認為相關證據不足,因此仍然將兩人列為被告。法庭於16日缺席判處穆罕默德·貝胡辛終身監禁,邁赫迪·貝胡辛今年1月已經在另一起案件中被判刑,在本案中沒有做出判決。哈亞特·布邁丁被判處30年有期徒刑。
  • 法國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16日宣判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16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就涉嫌參與2015年1月《查理周刊》系列恐襲案的14名被告做出一審判決。在11名出庭被告中,主要犯罪嫌疑人阿里·裡薩·波拉被判處有期徒刑30年。法國情報機構曾認為貝胡辛兄弟已經在敘利亞死亡,但檢方認為相關證據不足,因此仍然將兩人列為被告。法庭於16日缺席判處穆罕默德·貝胡辛終身監禁,邁赫迪·貝胡辛今年1月已經在另一起案件中被判刑,在本案中沒有做出判決。哈亞特·布邁丁被判處30年有期徒刑。
  • 查理周刊遭蓋達組織...
    蓋達組織向查理周刊發出警告 9月1日,《查理周刊》重新出版了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 光看這事大家可能以為《查理周刊》的人是不是失心瘋了:還嫌法國現在的情況不夠糟心麼?
  • 《查理周刊》恐襲案宣判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12月16日報導,歷時3個月的審判之後,涉嫌在2015年《查理周刊》和「卡謝爾猶太超市」(Hyper Cacher)恐襲案中起幫兇作用的14人被宣判。《查理周刊》總編黑絲(Riss)當天對媒體聲稱,當天的裁決意味著6年前暴力事件的終結。他補充說:「至少是在法律層面。因為從人的角度講,這種影響永遠不會消除,就像受害人在法庭上說的。」
  • 巴黎「查理周刊」舊址恐怖襲擊,2重2輕傷!3個區學校及6站地鐵...
    《查理周刊》舊址發生恐襲 在所有人都被疫情分散了注意力的時候,巴黎真正經歷了一場襲擊。 眾所周知,《查理周刊》被全世界人所熟知,都是因為2015年的那場恐襲。 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遭遇「聖戰」份子襲擊,血案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傷,遇難者包括雜誌的5名漫畫家以及2名警察。
  • 漫畫從沒殺過一個人,漫畫家卻因此而死去
    這句法國著名諷刺畫報《查理周刊》編輯部主任Charb生前的口頭禪,卻成為他此生留於世界的最後一個黑色幽默。1月7日,《查理周刊》編輯部1月7日遭遇恐怖襲擊,3名槍手趁編輯部開會時闖入,當場擊斃12人。倖存者說,槍手要求所有人自報家門,專挑最著名的漫畫家下手。漫畫從沒殺過一個人,但最終,漫畫家因此而死。Cha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