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麵包難不難,個人感覺做麵包如果是自學的話比較難,麵包的配方配比很重要,對揉面、發麵、整形、烘烤都有講究。且做麵包耗時較長,做失敗是常事。如果經過專業教學或者專業培訓後會少走許多彎路。懂得怎麼打面、配方使用正確、麵團發酵溫度及狀態合理、麵包整形手法標準、和烘烤溫度的把控好,這樣就不會覺得麵包製作難了。我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都是自學的,剛開始學做麵包,走了許多彎路,配方不準、手法不對、麵包發酵狀態拿捏不準、烤制溫度偏差、及關鍵的打面揉面不到位,所以失敗了好多次。
不過失敗是成功之母,你不去做可能你永遠學不會,你去做了慢慢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加以改進,慢慢的你對麵包的各種狀態都了解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做的麵包失敗率就小了。個人總結了一下做麵包的小技巧:1、做麵包需要用高筋麵粉,這是麵包組織細膩的關鍵之一。高筋麵粉指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者,一般在11.5%以上,平均可以達到13%。2、最重要的步驟之一:麵團的攪拌有一個說法:麵包製作過程中,正確的發酵影響了麵包質量的90%。對此我深不以為然。在我看來,麵團的攪拌與麵團的發酵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影響著麵包的成敗。3、麵筋是小麥蛋白質構成的緻密、網狀、充滿彈性的結構。
麵粉加水以後,通過不斷的攪拌,麵粉中的蛋白質會漸漸聚集起來,形成麵筋。攪拌的越久,麵筋形成越多。而麵筋可以包裹住酵母發酵產生的空氣,形成無數微小的氣孔,經過烤焙以後,蛋白質凝固,形成堅固的組織,支撐起麵包的結構。4、使用酵母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1、不能和冰水直接接觸,冰水會降低酵母的發酵能力,正確順序是,先加冰水,再加麵粉,最後再加酵母。2、不能和鹽接觸,鹽是酵母殺手,直接接觸會殺死酵母。5、發酵的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時間,另一個是溫度。溫度和時間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溫度低的話,發酵時間就要長一些;溫度高,發酵時間就短一些。
實心麵包發酵到2-2.5倍,包餡麵包發酵到1.5倍,發酵的最佳條件是35~38度,40~60分鐘(二次發酵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具體可以根據溫度、麵團大小適當增減發酵時間。6、烘烤是麵包製作過程中的最後一個步驟,同時也是將麵團變成麵包的一個重要階段。進入烤箱後的麵團,由於受到熱的影響,麵團內部氣體壓力增加,使麵團再度膨脹到極限,這時的麵團正處於氣體拓展狀態,在瞬間內麵團表面會很快地結一層皮,此時麵團的體積就已固定,無法再增大,然後漸漸地表面產生顏色,且愈來愈深。溫度過高:烘烤溫度過高麵團的著色就愈快,麵包的體積膨大也因此受到限制,且表皮容易燒焦,常會造成麵包內部不熟。
溫度不足:溫度不足而烤熟的麵包,因著色緩慢,烘烤時間較長,烤好的麵包除了顏色蒼白外,水分的蒸發也多,表面會形成一層厚皮,麵包乾燥而缺乏正常的彈性,完全失去麵包應有的柔軟體質。以上是個人總結做麵包的一些小技巧,更多的還需自己去學習摸索,希望可以幫到你。學更多美食,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美味,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