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當時未滿19歲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以自己的英雄壯舉「喊」出了「為了新中國,前進」的時代最強音。1957年,朱德親筆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英雄董存瑞是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董存瑞的事跡激勵了幾代中國軍人和青少年的成長,董存瑞是一個什麼樣的青年?他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昨晚董存瑞生前的戰友88歲的程摶九老人在山東衛視《中國面孔》為大家解讀了這位捨身炸碉堡的英雄戰士。
董存瑞犧牲前最後的一句話是什麼?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拍攝的電影《董存瑞》中,英雄拉響炸藥包後高呼「為了新中國,前進!」的情景,激勵了幾代人。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董存瑞在最後時刻是否真的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語句?
今年88歲的程摶九退休前是瀋陽軍區炮兵某師副政委,是董存瑞生前的戰友,老人回憶說,「 1948年5月25日,攻打隆化中學的戰鬥中,我們和連長帶的這個排是從敵人的交通溝,南北有一道交通溝裡進去的。戰鬥從早上持續到傍晚,由於受到一個橋型碉堡的封鎖,隊伍無法繼續前行。而之前已經派出去的三個爆破手,都已經犧牲,形勢非常緊迫。這個時候,六班班長董存瑞,跳了出來『連長,讓我去炸掉它。讓我去炸掉它』。回頭一看,董存瑞夾著炸藥包,從上面連滾帶跳跳下來,他放不住炸藥,沒帶三角支架,他就往大橋的中央跨了幾步,左手託著那個炸藥包,把炸藥包頂在那個橋肚子上面。臉衝著我們,衝著連長和我們三個趴的這個地方,他就喊『連長,衝啊!』,連長大喊了一下『董存瑞』,叫了一下名字,連長聲音剛落,那邊爆破了。」
電影中「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口號是怎樣來的?電影《董存瑞》編劇之一的趙寰曾經介紹說,1947年6月,經過一年的戰略防禦,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並取得了節節勝利。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國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為了新中國,前進!」正是根據當時時代背景發出的戰鬥號召,在「連長,衝啊!」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在趙寰看來,董存瑞和戰友們是用自己的行動喊出了當時時代最強音——為了新中國,前進!
喜歡畫漫畫的「文藝青年」
從1945年8月參軍到1948年5月25日犧牲,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董存瑞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毛澤東獎章一枚,勇敢獎章三枚。「董存瑞和現在的青年一樣,熱愛生活。」曾任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的呂小山這樣描述董存瑞。
董存瑞沒念幾年書,到部隊後也識字不多,可他卻喜歡畫漫畫。「他的挎包裡總是裝著紙和鉛筆。」在戰友們的回憶中,董存瑞一有空就會掏出紙筆畫小漫畫,或表揚、或批評、或幫助記憶。
在攻打隆化用於爆破敵碉堡的那些炸藥包上,差不多每個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於炸藥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對象也不同,所以董存瑞或在炸藥包上畫有要炸的碉堡的樣子,或是爆破手匍匐前進的形象,或是敵人待斃的醜態。在有的漫畫旁,他還寫上這樣的順口溜——仇恨滿胸懷,隆化要打開,新中國要靠我們的雙手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