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提出,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五年來,常州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上下牢記諄諄囑託,以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導向,以「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新實踐為抓手,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新局面。
「經濟強」的基礎更厚實
五年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三個千億級臺階,年均增長8%左右,全市人均GDP突破2.3萬美元,位居全國城市第9位。
深入實施「三位一體」轉型升級戰略,持續開展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五年累計引進總投資3億美元或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70個。高新技術企業由2014年的986家增加到近1800家,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5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教城榮獲中國十佳創新園區第一名,常州經開區躍居省級經開區第9位,中關村高新區躍居省級高新區第1位,常高新、武高新提升至全省國家級高新區第5、第8位,中以、中德、中瑞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進展良好。上市企業達到61家,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家,行業「隱形冠軍」超200個。
在新起點上擴大對外開放,全市五年累計利用外資125.7億美元;對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預計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將達2300億元。同時,在全省率先創成全域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百姓富」的成果更豐碩
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常州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64.5萬人,預計今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792元,年均增長8.9%。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80%的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住房保障、「文化100」惠民等多項民生福祉工程形成常州模式。基礎教育全國領先、高職教育富有特色,「三項融合」推進養老事業發展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肯定。
五年來,全市新增幼兒園36家、中小學學位7.65萬個、二三級醫院病床4195張、機構養老床位4340張。常州在全省唯一蟬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
「環境美」的底色更亮麗
常州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聯動發展,打造宜居宜業美好環境。大力推進生態綠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淨土工程,加大治水、治氣、治土力度,83.9%的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PM2.5濃度年均下降3.5%,單位GDP能耗下降5.5%。園林綠地面積達1.16萬公頃,榮獲國家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摘得中國人居環境綜合獎。
完善立體交通網絡,高速公路總裡程達380公裡,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南沿江高鐵開工建設,常州機場旅客吞吐量超400萬人次,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投運。
旅遊明星城市品牌不斷彰顯,制訂大運河文化帶常州段總體規劃,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一期開街,焦溪古鎮加入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五年來,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年均增長9.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2.7%。
「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內涵更豐富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常州三傑」革命傳統,踐行「勇爭一流、恥為第二」的常州精神,不斷提升文明新高度和文化軟實力。
全市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建成461個中心(站所),打造「常人尚德」城市名片,「道德講堂」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建成全國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強化先進文化引領,文藝精品生產的「常州現象」正在形成。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卿卿如晤》《青銅葵花》榮獲江蘇文華大獎,《桂香街》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獎,《老中醫》等九部作品入選省「五個一工程」獎,總分列全省第一。 馬浩劍
來源:常州日報、中國常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