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戰正酣,打折促銷滿減不絕於耳,但網易旗下電商品牌「嚴選」掛出一則反市場而行的《今年雙十一,我們將退出這場大戰》,迅速吸引了輿論關注。
網易嚴選要放棄雙11折扣了嗎?活動不做了?促銷不搞了?
其實並非如此,戳開全文的網友發現,這則公告,實則廣告。
精明的消費者一眼識破了營銷,從社交媒體留言來看,大眾褒貶不一,有人用「虛偽/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形容這紙公告,也有人表示「理解/被打動」。
輿論上賺足了眼球,但真正轉化到成交的情況或許並不好。發出公告次日,11月5日中午,蘋果應用商店電商類目下,嚴選APP位列第20,排名沒有衝至前列。
「殘忍」的是,雖然嚴選說「我們不發戰報(雙11成績)」,但從上線以來,無論是618還是雙11,網易嚴選的銷售成績一直都沒有獲得太多市場關注。
一般來說,電商平臺以GMV(平臺成交金額)作為戰績,比如從2017年到2019年,天貓雙11的戰績分別為1682億元、2135億元和2684億元,競爭對手京東的對應戰績為1271億元、1598億元和2044億元。二者你追我趕,競爭膠著。
就連同出於網易、目前被阿里收購的考拉海購也會在每年黑色星期五運營「洋貨節」,戰績連年創新高。
但網易嚴選歷年的618或雙11都沒有直接公布成交額,而只拋出一些同比數據,如「2019年雙11的26小時訂單總量同比增53%」,避免和阿里、京東等行業龍頭直接比較。
網易做電商的前世今生
老牌網際網路公司網易創立於1997年。公司以免費網絡郵箱業務起家,並向網際網路技術轉型。2000年,網易在納斯達克上市,是首批登錄美股市場的中概股之一。
2014到2016年,網際網路「門戶優勢」概念全面熄滅,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集中爆發,從打車軟體到外賣平臺都在那時候出現,當時的巨頭也紛紛完成了多賽道的布局。然而,網易卻始終未能找到新的增長點,股價在20美元左右徘徊。
亟需突圍,網易先後發展了電商、翻譯和手機遊戲等新業務。
網易做電商源於2015年推出跨境電商「考拉」,2016年又建立了「嚴選」品牌。
「嚴選」並非電商平臺,而是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主打「高品質和性價比共存」,品類從服裝、家居等日用品,到豬肉零食、情趣用品,幾乎無所不含。
「嚴選」自稱對接原創設計商和製造商,並將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因此可以做到物美價廉。
但這樣的模式和電商業務重運營的屬性,對公司的經營效率形成不少的壓力,從成本控制、庫存、銷售和回款每個環節都不容閃失。
但想在阿里和京東的夾擊下成長,並不容易。嚴選定位略顯尷尬,既不是純平臺、也不是純品牌。加上嚴選的「日式極簡」風格,有消費者直言:無論產品定價還是風格都接近無印良品,為什麼要買嚴選呢?
▲ 搜尋引擎上仍能看到嚴選雙11廣告
在不溫不火發展了幾年後,2019年,網易兩大電商業務先後曝出重大消息。
9月,「考拉」以20億美元賣身阿里巴巴,讓阿里坐擁重平臺的天貓國際和考拉這兩大跨境電商終端。繁重的運營成本、低利潤率和突圍無望是網易賣考拉的最大原因。
緊接著10月,「嚴選」事業部總經理柳曉剛因個人原因向公司離職,梁鈞接棒並向CEO丁磊匯報。
重自營的基因讓網易的電商業務並不賺錢。目前在網易的財報裡,電商業務和雲音樂等其他項目歸於「創新及其他」業務,這一業務在2018年和2019年的業績貢獻分別為20%和19%,低於「手遊」和「有道」業務。
從毛利率來看,在過去幾個季度裡,「創新及其他」業務的貢獻僅有15%左右,是最不賺錢的一個版塊,而「手遊」一直保持在60%以上,「有道」接近30%。
而據招商證券(香港)給出的網易分業務加總估值來看,如果網易每股價值559美元,其中只有3美元為嚴選貢獻的價值。
2015年電商業務起航時,網易掌門人丁磊曾放出豪言,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現在來看,這個Flag已經轟然倒下。
遊戲業務仍是半邊天
端遊和手遊組成的遊戲業務,毋庸置疑仍是網易現金牛,也是網易最出彩的業務。
目前中國遊戲市場被騰訊和網易兩大遊戲巨頭瓜分,而且二者市場佔比逐年提升,2019年共佔據整個市場的約七成份額、手遊市場的約八成份額。單看網易,公司在國內遊戲市場的份額從2014年的9%升至近幾年的20%。
雖然日活數據不如騰訊,但網易遊戲的優勢在於,自主研發的原創風格(自主研發佔比約85%)俘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付費意願和付費金額都高於騰訊遊戲,支持國貨的消費心理不可小覷。
網易遊戲體量本就不小,在2020自然年的第二季度還錄得了21%的同比增長,收入達138億元,貢獻了約75%的營收,撐起了業務半邊天。
對於後市,大多機構對網易遊戲依舊抱有信心,認為網易遊戲都還處於「最好的時代」。
國元國際認為,遊戲版號收緊疊加發行門檻提高,未來強者恆強的格局或將在遊戲行業延續,這將幫助網易鞏固其遊戲市場份額。
與前些年熱門遊戲大多引自國外工作室相反,近期有中國本土遊戲出海的趨勢出現,而這也利於網易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
招商證券國際認為,老牌遊戲如《陰陽師》《夢幻西遊》的穩定表現,疊加新遊戲如《荒野行動》《第五人格》等在海外的吸金,以及端遊和遊戲IP的貢獻收入,在線遊戲收入將於20財年錄得19%的同比增長。
華泰金融控股認為,網易會繼續受益於中國手遊行業整體的快速增長,2020自然年第三季度收入前十的中國手遊裡,網易獨佔三席。在未來,網易還將推出《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等值的期待的遊戲,因此預計業務未來還能保持12.9%的年複合增長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風險提示方面,多家機構都指出網易短期業績可能受到推廣費用高企的影響。
音樂和教育或成下個增長點
除了出彩的遊戲業務,網易的其他條線都顯得不溫不火。
在音樂APP領域,網易雲面臨著騰訊音樂(酷狗、酷我和QQ音樂)和阿里(蝦米音樂)的激烈競爭。
雖然曾經靠用戶的留言(其本質是UGC內容,即用戶生產的內容)發起過幾次刷屏的「情懷營銷」,但競爭者眾、加上中國消費市場尚未形成對內容付費的習慣,讓音樂業務尚未給網易帶來可觀收入。
有道是網易於2019年拆分上市的品牌,電子詞典業務起家,也曾經嘗試發展協同辦公等業務。
然而詞典翻譯市佔率分散,有道翻譯、百度翻譯、搜狗翻譯、谷歌翻譯、金山詞霸並沒有出現一家獨大,而協同辦公賽道上,金山、阿里釘釘領跑行業,有道並不拔尖。這也導致有道估值目前還在40億美元以下,盤子並不大。
儘管在遊戲外的各個賽道都不突出,相比電商來說,市場還是想對更期待雲音樂和有道的增長。
近一年,網易雲音樂在會員和直播收入上獲得了強勁增長,推動2020自然年第二季度創新業務同比加速增長至39%。而此前提到的電商業務並非創新業務的驅動引擎,更別說對整個網易的貢獻了。
隨著音樂類不得「壟斷」版權的要求逐漸浮出水面,網易雲音樂曾經的版權劣勢或將獲得緩解。近期公司還和環球音樂集團籤署了多年授權合約,雖然並非「獨家」,但進一步有助於網易雲再進一步追上騰訊音樂與之分庭抗禮。
網易雲的優勢同樣是用戶粘性高,可以期待未來有高於行業均值的付費滲透率。公司還積極布局音樂直播,如果平臺上可以有亮眼的IP出現,將主攻APP搶佔市場份額。
另一個增長點是有道在線課程業務,這是公司希望切入K12賽道的突破口。2019年有道單獨上市,打通股票市場融資渠道,為在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市場「廝殺」增加基礎。
有道在2020自然年二季度淨收入6.23億元,錄得93%的強勁同比增長,毛利率同比持續大幅改善,摸高到45%,而此前僅為不到30%。其中最主要是產品「有道精品課」K12付費人次的強勁增長拉動。
線上K12教育賽道目前是資金追捧的熱點,龍頭企業有上市企業好未來、新東方等,還有被多次做空、業績高速增長但備受質疑的跟誰學。雖然競爭激烈,但鑑於行業整體仍保持告訴發展,依然算是一片商業藍海。
儘管有展望前景,但網易雲和網易有道能否有機會「再造一個網易」,恐怕不易。
除遊戲業務外,網易多條業務線均在營銷上下了不少功夫。「網抑雲」已成為網友玩得不亦樂乎的梗,網易有道今年Q2營銷費用更是達到了歷史巔峰紀錄,同比增速達264%。
但業務在短時間內仍難以突圍。網易有道的虧損居高不下,今年二季度達到2.830億元。電商業務更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最後一次披露成績單,營收為52.47億元,同比增速降至20.2%。
營銷到位,但業務還是起飛不了,這好像是網易多條業務線的痼疾。網易下次的「營銷乾柴」能點燃「業務烈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