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在記者會上語出驚人,說我國還有6億人的收入每月不足1000元。情況確實如此,但我的理解是這6億人主要的對象是18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也包括殘疾和疾病患者。18歲以下的無話可說,他們還在學習或是幼兒。60歲以上的老人就不同了,城裡的老人大部分有這個收入,因為他們有退休金,沒有退休金的有房產。這些房產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或開發商徵地時補助的。有的一套,有的幾套。城裡老人用這些房子出租或出售,那可不是幾萬、幾十萬,而是成百上千萬的數目。而真正沒有達到每月1000元的是廣大的農村老人。不但是60歲以上的老人,就連青年、中年、壯年的勞動力也沒有達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解決呢?筆者是農村人,對農村的情況有些了解,下面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現在的農村基本上是這幾種人:首先是外出打工的,近一半。留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婦女,以及60歲以上的老人和讀書的孩子。當然也有一部分中青年勞動力在家。但他們大多數有手藝,比如建築、裝潢、運輸、開實體店等等。這部分人都收入是很高的,有點每月可以達到萬元甚至更高。既不是老人,又沒去打工,也沒什麼手藝和特長的也有很多。下面我著重講講這些人和60以上的老人的收入該怎麼辦。
俗話說的好「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其實農村增加收入的渠道很多。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低收入家庭呢?原因一個字「懶」。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耕種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不管你種幾畝地,還是十幾畝上百畝地,一年花在耕種和管理的時間不超過三個月。種幾畝不賺錢但賺了家裡的口糧,種十幾畝幾十畝有錢賺,但不多,風調雨順,病蟲害少也能賺個幾千上萬元。大面積承包上百畝以上就可以賺個幾萬了。農民除了這不超過三個月的耕種時間,還有的時間幹嘛去了呢?如果無所事事,打麻將,聊天喝酒,當然是貧困戶了,當然月收入不到1000元了。可是農村還有很多賺錢的渠道呀。比如農村、縣城建房去幫工,大工每天260到300元,小工也有120到150。還有給承包商打零工,現在農村的工價都很高,基本上每天不存在100元以下的。除了在家幫別人打工,自己還可以搞很多低風險,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的種養。比如,種點西瓜,蔬菜,養一些牛羊、雞鴨;承包魚塘養魚。當然,像養豬,河裡網魚,電魚是禁止的,但擦邊球還是可以打的。我媽媽75歲了,每年種蔬菜的收入也有三四千呢!既鍛鍊了身體又打發了時間,何樂不為呢?
因此我可以負責人地說,在農村,只要你勤勞,能幹,每月收入絕對不會低於1000元。包括老人。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