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想當太空人」——「太空第一課」激發學生科技夢

2021-01-09 網易財經

新華網上海6月20日電(記者潘旭)「我想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太空是什麼狀態。」上海市進才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方瀚丞在觀看太空授課前對記者說出了一直環繞在腦海中的疑問。

20日10時許,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開始了,進才實驗小學各年級共2000多名師生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

「哇!」當航天員王亞平開場後表演「大力神功」後,三年級3班響起了驚嘆聲。

「是失重!」坐在最後排的程哲源大聲喊道。

正是由於太空人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像遭受重擊般騰空飛出,引來了男孩子們的尖叫聲。

「失重狀態下又怎麼測量物體質量呢?」王亞平的這個問題難住了這群小學生。

「F=ma。」在王亞平做出解釋後,方瀚丞默默地念著這個對他來說還很陌生的公式。

當一些學生還沉浸在思考中時,班裡又是一聲響亮的「哇」。原來,王亞平在演示下一個擺球實驗,小球在受力後竟然不可思議地做起了圓周運動。

「失重怎麼那麼牛啊!」陳佳添立即問道,「這是個什麼感覺啊?」

碰巧,電視裡的一位學生也向王亞平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請問人在失重的情況下有上下的方位感嗎?」

「沒有。」班裡一些學生搶在王亞平前回答了。「其實在太空是沒有方位感的,但我們人為地定義了上和下。」

記者來到5年級的一個班裡,電視上王亞平正在演示水膜實驗,學生們的討論更為激烈。

「如果在地球上,液體早就像雞蛋一樣掉下去了。」看到王亞平繼續往水膜注水,水膜漲成了一個水球,前排的陳昊川大喊道。

坐在後排的何嘉勇舉手提問:「如果往水膜裡加不一樣顏色的水,會變成五彩繽紛的呢,還是各個顏色相融?」

「應該是變成一個彩色的球,各種顏色會在大水球裡飄。」一位女生接過這個話題。

「會混成黑色,因為前面演示的時候白色和紅色就混在一起了。」另一位學生又提出不同意見,班裡的討論氛圍就此熱烈起來。

一堂課的時間轉眼過去了,班裡的討論還沒結束。班主任大聲問道:「將來有誰想當太空人啊?」

班上超過一半的孩子舉手,其中不少還是女生。「我對太空知識很感興趣,今後要好好學習,好好鍛鍊身體,將來爭取成為一名女太空人。」趙翊晨同學說。

科技課老師崔萍全程在班中陪聽並解答疑問。她告訴記者,「太空第一課」的效果比平時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孩子們興趣濃厚,又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很有意義。

一個孩子的科技夢,也許就啟蒙於一個「水膜實驗」;而中華民族的騰飛夢裡,一定會記載著「太空第一課」。

(原標題:「長大想當太空人」——「太空第一課」激發學生科技夢)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太空生活趣事多》預習: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主要內容《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結構嚴謹工整,用簡潔、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現象,巧妙地交代了造成這些有趣現象的科學原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認真學習科學的精神。
  • SpaceX首次載人上太空,想和「鋼鐵俠」馬斯克一起實現航天夢麼?
    為了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SpaceX成功研發出了將火箭進行再利用的項目。火箭的第一級及飛船本體都能夠回收在利用,而不是像先前的升空計劃一般,到了指定高度直接拋棄。這樣大大的降低了運營的成本!03 SpaceX的未來計劃SpaceX目前已經在定期運送貨物至國際空間站,目前的計劃除了送太空人上太空。
  • Steam喜加一,想成為太空人麼,太空模擬遊戲免費領取
    Steam平臺限時免費領取太空模擬遊戲《Interkosmos》,遊戲原價21元,領取時間截至5月25日下午3點,一經入庫永久有效。《Interkosmos》是一款深受玩家好評的VR太空模擬遊戲,這款遊戲的製作靈感來自1970年的太空技術時代,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名太空人在宇宙中展開冒險。準備好迎接一場挑戰你內心的太空人生存遊戲,這是一個充滿曲折和冷戰荒謬的有趣故事,世界的命運掌握在你手中。遊戲有著卓越的音效,超級令人滿意的點擊按鈕,專業的聲音表演和雙耳聲音設計,並且採用虛幻引擎4製造。
  • 3位太空人永遠留在了太空,卻只有他飄過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為了更好地探尋宇宙,在人類中誕生了一種特殊的職業,他們的名字叫做太空人。雖然一年中他們只工作幾天,並且工作地點還是人人皆心嚮往之的無垠太空,但是這種工作的危險性卻是巨大的,稍有不慎就會長眠在一片陌生的地方!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出現了,他來自於前蘇聯,名字叫做加加林,可能很多人對他都還有著印象。
  • 太空人進入太空,為何要帶槍呢?
    我國從2003年開始,將包括楊利偉在內的11名太空人也送上了太空,前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成為能夠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3個國家。在此過程中,太空人除了要攜帶一些能夠支撐要太空環境下工作的必備物品之外,有人稱太空人還要攜帶槍枝,難道是為了應付外太空中的不明生物帶來的危險嗎?
  • 機器人要取代太空人?這家創業公司想把「阿凡達」送上太空|硬科技
    近日,一家名為GITAI的日本初創企業正在研發一項新技術,計劃將仿真機器人而不是人類太空人送上太空。GITAI的宣傳十分直接:將太空人送到太空既危險又昂貴。據彭博社報導,如果遠程機器人或半自動機器人代替了這項工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即日本航天局,就可以將送一個太空人到空間站的相關成本減少90%。
  • 潮科技:可檢測太空人數據太空涼鞋亮相
    中關村在線消息:對於現代人來說,鞋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在太空中活動的太空人也一樣,不過他們的鞋可是極具高科技。近日,美國太空局就研發出了一款名叫是ForceShoe的太空涼鞋,它可以檢測太空人從各個方向施加給這雙鞋的壓力,從而讓ISS中的太空人獲得適量且高質量的運動。
  • 最慘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中飄了300多天,還險些被當成逃兵
    自1961年人類首次飛天以來,共有來自38個國家的太空人先後飛天。太空技術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科技綜合能力的體現。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大不相同,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食物和水源,沒有重力,充滿危險的太空輻射。
  • 【物理科普】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
    太空人能在太空服中存活多久?當前,太空人普遍使用的艙外航天服(EMU)中的兩個氧氣罐和應急氧氣補給系統可提供6.5-8個小時的氧氣供應。只要氧氣罐能持久讓太空人保持呼吸,他們就能存活在太空服中。當前,太空人普遍使用的艙外航天服(EMU)中的兩個氧氣罐和應急氧氣補給系統可提供6.5-8個小時的氧氣供應。人類的思維被宇宙空間的錯綜複雜和神秘感所迷惑,並致力於揭曉其中的謎團,從相信以「地心說」為中心的扁平地球理論到現今拍攝到的黑洞陰影,以及幻想太空電梯和親眼目睹商業公司執行載人軌道飛行,伴隨著人類科技發展,我們在天文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 在我國太空人進入太空之前,竟然有20多個國家的太空人進入太空!
    時至今日,進入太空還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從2003年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上天后,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11位太空人14人次進入了太空,他們分別是:1、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 太空人可以帶什麼上太空?巴斯光年,樂高,光劍?你絕對想不到
    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是最活躍和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域之一,作為一項高度依賴尖端技術的事業,其高度的綜合性又反過來促進著各個科技領域的發展和跨學科的應用,比如電子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相互交叉與融合,而通過在太空建造實驗室,航空航天又可以為其他基礎學科,比如遺傳,變異甚至動植物的改造提供第一手資料。
  • 把太空人送上太空的是什麼?黑科技的力量
    不過,這一次,送太空人上太空的,不是大家熟知的NASA,而是矽谷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這次的任務,對暫停了9年的美國載人航天來說,是一大步,但對一直把人類送上火星作為終極目標的Space X來說,這只是最開始的一小步。
  • 這就是太空漫步輔助機器人的未來,經驗老道的太空人如是說
    關鍵在於人類的太空漫步不會被替代,但是通過在偏常規和普通的太空漫步任務中使用機器人,來降低太空人面對危險處境的風險。圖解: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的人類第一次太空漫步。通用汽車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合作一個龐大的機器人項目——機器太空人。
  • 太空人在太空中,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太空人在太空中,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你還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嗎?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被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長大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的回答自己想成為老師;有的回答自己想成為醫生;有的回答自己想成為畫家等等,在眾多的答案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太空人。
  • 太空人將冬奧會火炬帶入太空 不會在太空被點燃
    新華社莫斯科11月7日體育專電(記者賀穎駿)來自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3名太空人7日早晨從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攜帶著索契冬奧會火炬,乘坐「聯盟TMA-11M」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這是奧運會火炬首次被帶入太空。
  • 屋頂架無線電,樹德中學高二學生和太空人對話
    電臺揚聲器裡,短暫雜音之後,傳來了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普羅科皮耶夫的聲音。成都樹德中學國際部教室裡,高二學生張理德握著麥克風,臉上露出了微笑,身邊的同學們輪番上陣,將早已準備好的問題,拋向了電臺那頭的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普羅科皮耶夫「你在太空感到孤獨嗎?國際空間站有網際網路嗎?國際空間站會延長服役嗎?」
  • 長途太空飛行致太空人腦體積增加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經過長時間太空飛行後,太空人的腦體積會增加,導致壓力積聚在頭部,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太空人經過長時間太空飛行後視力會下降。這項研究負責人、德州健康科學中心大學的拉裡·克萊默及其同事掃描了11名太空人的大腦,這些太空人隨後在國際空間站待了6個月,在從空間站返回地球後,克萊默團隊對這些太空人的大腦進行了6次掃描。研究人員發現,從太空返回後,所有太空人的腦體積都增加了,包括白質、灰質和大腦周圍的腦脊液。
  • 獨家專訪美國前太空人:我是這樣進入太空的
    當然,也包括曾兩次進入太空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太空人麥可·馬斯米諾博士(Michael Massimino)。馬斯米諾曾在2002年和2009年兩次進入太空,這兩次的太空任務在美國的航空航天史上也都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馬斯米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詳細講述了兩次「升空記」。
  • 如何成為太空人?他們有什麼嚴格要求?太空最年輕的太空人是誰?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裡的人被稱為太空人。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裡。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裡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
  • 用鉛筆在太空寫字是個騙局?太空人真正用上的太空筆是這個
    筆者:三體-小遙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太空爭霸的過程中,兩國在技術上不斷進行突破,絲毫不願落後。甚至一個小小的太空筆,都讓美國斥巨資競爭,然而蘇聯太空人僅僅依靠成本幾毛錢的鉛筆就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