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徵戰史上,能謀善斷、戰功卓越的優秀指揮員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被稱為「旋風司令」的韓先楚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眾多將領中頗有讚譽。
有人就曾問過許世友,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佩服誰?許世友答: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
能讓許世友這位猛將認可的人絕對不多,能給予如此高的讚譽,可見他的確是心悅誠服,那麼韓先楚是如何「有勇有謀」的呢?
膽識過人,意志如鋼,沙場點兵,敢於亮劍
韓將軍皮膚黝黑,英武果斷,人稱鐵將軍"。
《開國將軍軼事》對他這樣描述:
「將軍作戰,履危難而彌堅,臨大敵而愈勇。每至勝敗存亡之際,奮不顧身,勇立前沿,唇鳥,眼紅,如獅怒,如虎嘯,勢不可擋也。」
這種不畏生死、敢打敢拼的精神,每見於他指揮的戰鬥中。
解放海南時,韓將軍親率所部兩萬餘發起總攻,「一時間,千舟競發,直取對岸,敵海陸空立體攔截,彈雨如飛,澈水如柱。
忽一彈中指揮船桅杆將軍屹立船頭,巋然不動。
部隊尚未佔踞灘頭,將軍即舍舟下海,帶頭衝鋒。眾將士見此皆勇往直前也。」
作為一名指揮員,韓將軍身先士卒,以過人的膽量和氣魄激勵著每一名官兵。
指揮打仗,有大氣魄,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1947年3月,趁北滿我軍完成三下江南」作戰任務,撤回松花江以北休整之際,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集結11個師19個團的兵力,分三路向我臨江地區發起第4次進攻,妄圖一舉消滅我南滿軍隊。
其中,中路之敵第13軍89師進展較快。
韓先楚判斷,這支部隊剛從熱河調來,驕狂冒進,位置突出,果斷決定集中優勢兵力誘殲該敵。
4月1日,他指揮我軍採用「牽牛」戰術,故意示弱,將敵89師和54師162團誘至預定地域。
3日,部隊發起總攻,經過10小時激戰,將敵全殲。
敵被俘副師長張校堂佩服地說:「沒想到你們這麼厲害,幾分鐘的工夫,就把我們的部隊打得稀巴爛。」
由於中路之敵被全殲,其它各路之敵望風而逃,從而徹底粉碎了敵對臨江地區的第4次進攻。
此戰創造了速戰速決殲滅戰的光輝範例,遼東軍區司令員蕭-勁-光對此役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關係東北戰場全局的關鍵」。
這一勝利,「徹底粉碎了敵人「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睹企圖,鞏固擴大了南滿根據地"。
僅此一戰,東北敵軍被追由重點戰略進攻轉為全面防禦,而我軍則由戰略防禦轉入局部反攻。
善戰多謀,敢於探索,指揮藝術,屢創奇蹟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開始,3縱擔當攻克義縣重任。
當時義縣工事堅固,城高10米,碉堡群外是深3米、寬3米的壕溝,溝外布滿地雷、鐵絲網、鹿砦等,易守難攻。
敵守軍第93軍暫編20師師長王世高,自認兵強馬壯,武器精良,糧彈充足,守義縣是「固若金湯,穩如磐石」。
對此,韓先楚用了兩個奇招,一是命令步兵採取挖掘坑道的方式向堿牆逼近,使敵人的防禦火力無從施展。
經過幾天連續作業,3縱在義縣外圍挖掘的坑道已是四通八達,有的距敵軍前沿僅百米;
二是給炮兵上「刺刀」,要求各師的炮兵一律推到距敵陣地二三百米處抵近射擊。
他對炮兵指揮員說:「你別把城牆都給我轟塌了,你得讓城牆上面塌,下面成斜坡,好讓步兵進城!」
這兩個「絕招」對攻克義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0月1日9時30分,總攻開始,數十門大炮齊發,一排排炮彈向城牆上傾瀉,立時磚石橫飛,煙塵瀰漫。
經過100分鐘的猛烈炮擊,縣城東北側城牆被打開了一個30米寬的口子,城牆內外兩側形成了能上能下便於步兵穿越的斜坡。
部隊在炮火延伸護送之下,迅速發起衝擊,經5小時戰鬥,乾淨利落地全殲守敵,敵師長被活捉。
義縣之戰,創造了以「最短促的時間攻殲固守堅工之敵的新紀錄」。
「沙場論英豪,將軍列前茅。大功數不盡,汗馬衝雲霄。"
身經百戰的韓先楚將軍,以過人的膽識、卓越的指揮才能,贏得了部屬的尊敬和愛戴。
當年曾跟隨韓將軍北戰南徵的老同志常說,有韓司令指揮,無論是大仗、惡仗,還是險仗,我們都敢打,每次總能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