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和田,除了享譽全國的和田玉,還有更讓人驚喜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其中,和田地毯,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被人們垂青。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和田地毯不僅在國內馳名,而且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為「東方式地毯」。
如果把和田地毯比作渾厚的崑崙山,艾德萊斯綢無疑就是輕盈如玉的玉龍喀什河。
「大美和田,我們來了」9月23日11時,瓜果之鄉和田作為「新疆是個好地方 · 達人西遊第9季」第二站,迎來遠方客人。
40餘位旅遊達人將深度體驗和田的美食美景和傳統手工藝魅力。
下飛機後,達人們急不可待奔赴和田市吉亞鄉,探訪和田艾德萊斯綢手工工作坊,感受傳統手工藝人「抽絲剝繭」的過程。
和田市吉亞麗人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和田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距離和田市區約10公裡,位於和田市吉亞鄉,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後的手工業」,是廣大遊客必到景點之一。
艾德萊斯綢因產地不同而分為兩種類型:和田、洛浦的艾德萊斯綢講究的是黑、白效果,空間虛實布局得體,圖案形象粗獷奔放,簡潔而不單調,富有變化;喀什、莎車的艾德萊斯綢以色彩鮮豔著稱,綢面上平行排列著幾條寬窄不等的條花圖案,其紋樣結構細密嚴謹,常用翠綠、寶藍、桃紅等顏色。
和田艾德萊絲綢手工作坊於1992年正式開業,對艾德萊斯綢傳統產業進行了創新,增加了花樣和品種,並註冊了「吉亞麗人」商標。以手工作坊作為景點,以向遊客展示艾德萊斯綢古老的繅絲、紡線、印染到紡織的傳統手工藝全過程為主,幫助遊客全面認識和田艾德萊斯綢的古老文化。
作坊設有五個參觀點,包括繅絲、印染、準備車間、紡織車間和展銷大廳。其中繅絲、印染、準備車間和紡織車間分別以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向遊客展示和田艾德萊絲綢的製作過程。展銷大廳裡向遊客展出艾德萊絲綢布匹、絲巾、領帶、帽子等各種艾德萊絲綢成品,遊客可以在這裡購買或訂做自己喜歡的產品。
一顆白胖的蠶繭被煮後,可以抽出800到1000米的絲,然後這些絲被紡成線,用天然染料染色後,手工藝傳承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結成可織成各種圖案的線。
59歲的安圖木從13歲開始學習織艾德萊絲綢,無論是孔雀尾巴,還是彩虹,這些圖案都在她心裡,她不用圖紙,就能準確無誤地完成一件作品。
當天78歲的奧斯曼 · 塔依爾老人精神矍鑠,坐在織機上,動作嫻熟,有如神助,很快就織出一塊絲綢。老人說,他從14歲開始學習製作艾德萊斯綢技術,已經帶出19名徒弟,他們已成為這門技藝的傳承人。
景區自創建以來,通過企業不斷努力和援和資金以及各級政府項目資金投入,景區內的各項服務功能和設施都有了明顯提升,2009年,艾德萊斯綢手工作坊被評為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2016年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目前,該廠從業人員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年產值300萬元,帶動周邊500多家農戶從事織綢產業。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從古至今,作為最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美妙之物,艾德萊斯綢把南疆歌舞之鄉、瓜果之鄉極富藝術風韻的特點集中於尺幅之中,深受維吾爾族婦女和海內外人士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