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還剩4.4秒結束,紅隊103-102領先一分,雷霆最後一攻。
鏡頭給到哈登,他沒有半點猶豫,直衝向多爾特,封蓋了後者的三分,就此撲滅霆最後的獲勝希望,驚險拿下搶七。
這次封蓋很像3年前吉諾比利對他的那次致命封蓋,不同的是,吉諾比利是從側面偷襲,哈登則是正面硬剛,直接獻上火鍋。
封蓋之後,多爾特搶到了球,但內心已經慌了,情急之下一心只想把球往哈登身上砸,哈登像是在0.1s內精確計算了球路與飛行時間,一個劈叉式起跳,球正好從襠下穿過,多爾特沒砸到,出界,火箭球權。
哈登蓋帽絕殺,這是編劇都不敢寫的劇情。如果要類比的話,大概相當於「奧尼爾三分絕殺」。
哈登的球迷可能會不高興,但要注意,這並不是調侃。
奧尼爾投進三分絕殺屬於人類奇蹟,幾十年難遇一次。關鍵在於,即使奧尼爾真的投進三分絕殺,也不會改變什麼。
奧尼爾投進三分絕殺,肯定是迫不得已隨便一扔,撞大運了。他不會因為扔進這一球變成三分射手,以後該怎麼打還怎麼打。
哈登這一次封蓋絕殺,改變的很可能是自己的命運。
眾所周知,哈登在季後賽經常拉胯。
眾所周知,哈登關鍵時刻經常疲軟。
眾所周知,哈登的防守一向被詬病。
這一場,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哈登同時洗白了三大質疑。
當然,一場比賽很難改變風評,何況這只是季後賽第一輪。但只看這一場,哈登的確做到了以前沒做到的事。
試想一下,假如今天哈登再次關鍵時刻無作為,火箭可能就被雷霆淘汰了。火箭和雷霆在去年夏天的交集不用複述。
一個志在衝冠,一個志在重建,要是後者把前者淘汰,可就真丟大人了。
從這個角度看,哈登拯救了自己的命運,這一場要是輸了,恐怕再也沒機會挽迴風評了。
話說回來,哈登這一場打的並不好,甚至可以用打的很爛來形容,全場15中4,得17分,只排隊內第四。戈登、科文頓、韋少都比他得分多。9個助攻4次失誤,也就一般般。
有人會說,假如哈登前面打的好一點,根本不用拖到最後一回合。就像上一場韋少如果不瞎搞,根本不會有搶七。畢竟火箭和雷霆原本不是一個水平,雖然排名是第四第五,硬體差距很懸殊。
從結果來看,哈登封蓋絕殺,是功臣,是英雄。再看過程,前面犯了太多錯誤,按說不值得誇獎。畢竟拖到最後決戰就是冒險,應該更安全地拿下比賽。
這很像上賽季西部半決賽的火勇大戰G6,庫裡上半場0分,下半場33分,第四節完爆哈登,哈登被批評散步逛街,還出現低級失誤。
可是假如庫裡上半場打得好點,別給下半場挖坑,後面就會輕鬆很多。但人們只會記住「庫裡完爆哈登」「哈登季後賽果然又拉胯」「庫裡才是真正的超巨,關鍵時刻見真章」等等。
卻忘了,哈登那輪系列賽場均35分,是綜合表現最好的那一位。庫裡前幾場一直低迷,極不穩定,但用最後一個半場的單騎救主,打消了之前的一切質疑。
這公平嗎?按理說不公平,但競技體育的本質就體現在這裡,成王敗寇,贏者全拿,只有贏家才配談公平。
所有球迷都必須承認,比賽最後的關鍵時刻就是比之前的時段重要。雖然最後的幾分鐘或幾秒鐘和開場的幾分鐘幾秒鐘理論上沒區別,但籃球不是數學,到了最後時刻,大家都會緊張,體能都會下降,都會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心裡都清楚這一個回合將決定之後的命運。
在這種時刻,沒人會再去計較此前的得失,而誰能在這樣的絕境下一錘定音,誰就是真正的巨星。喬丹、科比、詹姆斯等人都做到過,都拿過多個總冠軍,所以他們是毋庸置疑地偉大球星。
哈登早已證明了個人能力,但還未在季後賽舞臺真正證明自己,那是他一直奮鬥的目標。
利拉德也沒有冠軍,MVP也沒拿過,但季後賽多次絕殺,使他成為那個值得被信賴的男人。諾維斯基在奪冠前風評和現在的哈登很像,但拿到唯一的冠軍和FMVP後,一切都變了。
所以,你必須承認,一個球隊領袖在關鍵比賽的關鍵時刻拯救了球隊,就是可以洗白之前的一切錯誤。相反,如果你始終沒做到,前面再成功也無濟於事。
殘酷且不公平,卻是競技體育的本質,也是我們熱愛這項運動的原因。
對哈登而言,或許今天是新的開始,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但就像韋德賽後所說,在那種時刻,即使你投不進球,也要想方設法做點什麼。再不濟也要讓觀眾看出來你在拼命,而不是懶洋洋地散步。
哈登從來不是不想贏,他比誰都想贏,但由於性格原因,他不是歇斯底裡的人,到了生死時刻,他反而變得理性,然而總是想的太多,最後自亂手腳。
生死時刻需要的是目空一切,心如止水,突出一個堅決。就像哈登今天這記封蓋:看到被放了一整場的多爾特在空位接到球,準備出手,無論他準不準,都要衝過去封蓋。也許蓋不到,也許不用蓋他也投不進,也可能有隊友會比他更早去封蓋。
但這些都不用考慮,哈登只需要想一件事:我,衝過去,把他蓋下來,然後拿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