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30日,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旗下主管的首期「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將在安徽銅陵北鬥星城開戰。近日,我們有幸聯繫並採訪到了不僅自己練習「中國跤」,而且還將「中國跤」搬上了大螢屏的武術名家、知名動作演員沙學周老師,聽聽他的「中國跤」故事。
沙學周能夠與武術結緣,還要從他的父親沙榮生先生說起。
1956年因為益都縣體委要參加濰坊市的武術與摔跤比賽,為了找到合適的教練便打聽到了一位名叫張厚明的老先生。張厚明曾在清末善撲營任職,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貼身侍衛,東北解放後,82歲的張厚明回到山東青州的北城村隱居。
見縣領導找他,張厚明還以為要翻他在清朝時的舊帳,但聽說是因為要為兩年後的摔跤比賽培育人才,請他出山時,張老先生的少年豪氣在胸中震蕩,拱手說:「既然是為國家出力,自當義不容辭。」就這樣,張厚明老先生在青州城的一座清真寺內帶起了四位徒弟,其中之一正是沙學周的父親沙榮生。
2年後,四位徒弟分別奪得了「中國跤」比賽四個級別的冠軍,但遺憾的是張厚明老先生也於不久後離開人世。而沙榮生雖然進入了摔跤專業隊,但也因為生活艱苦,摔跤隊解散而進入工廠務工。然而沙榮生先生並未放棄對武術以及「中國跤」的熱愛,並且傾力培養兒子沙學周。
沙學周從4歲開始就跟隨父親習武,直到14歲時他已經學習了33套拳法以及國內僅存的一套「跤拳」善撲功。
14歲初中畢業後,父親又送他前往陳家溝習練陳式太極拳,此後獲得北京第三屆亞太地區太極推手及陳式太極劍雙冠軍,2004年香港國際武術節陳式太極拳、太極器械、八極拳三項冠軍等眾多榮譽。
秉承著練習傳統武術必須要懂醫術的思想,沙學周考入了濰坊市益都衛校(現濰坊市護理職業學院),進行了系統且紮實的醫學學習。
2005年,沙學周又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目前已經參演了近30部影視作品。而獲得了2016年休斯頓國際電影節最佳動作片的《太極先鋒》裡,他正是主演、導演與製片人。
2010年電影《一代跤王》問世,沙學周在其中飾演了男一號張幼林。這部電影幾乎每周六都會在電影頻道早上重播,現在已經播出了近百次。因為這部電影反應了沙學周與「中國跤」的情節,並投入了他巨大的心血,所以也是沙學周自己目前參演過最滿意的影視作品。他認為,《一代跤王》是向「中國跤」前輩們致敬的一部作品,也希望藉此將「中國跤」推廣開來。
「以前武術有一句話叫『三年把勢,當年跤』。也就是說要練三年拳把式,再加上一年的摔跤才能去打實戰,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一定要把踢、打、摔、拿綜合起來。我很認同的就是武術散打,實際上就是把中國傳統武術的一些精華部分摘入進來,再加上中國式摔跤,成為了目前的這種運動形式是很難能可貴的。」
而實際上,沙學周也在山東武術隊從事過競技武術,也是在濰坊市首先開展武術散打運動的教練。他所指導的武術散打弟子,曾經獲得了濰坊市第16屆運動會武術散打比賽的團體冠軍,總共獲得了八枚金牌。
崑崙決將於2020年9月29日-30日在安徽銅陵北鬥星城,舉辦首期「崑崙決中國跤挑戰賽」,對此沙學周老師也表達了高度的認可與支持。他說:「崑崙決這次舉辦中國式摔跤的比賽,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繼承,將中國傳統武術中的精華,在崑崙決上進行展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當然之前也有過跤王爭霸戰之類的比賽,但是我覺得崑崙決這次利用強大的號召力來推廣中國跤,是一個非常具有開拓性思維的創舉。」
同時,沙學周老師也給「崑崙決中國跤比賽」提出了建議,他認為在精彩性上,娛樂性上,刺激性上,還有觀賞性上,要多去挖掘其中的亮點,讓運動員更積極更主動更拼搏更努力,而不是被動的去防守,這樣才能使賽事更好看,受眾面也會越來越廣。
近期,沙學周老師參與編劇並製作了一部反映善撲營善撲公的電影作品《鐵骨英雄》,目前已經上報國家電影局正在立項。沙學周老師最後表示:「希望能夠和崑崙決一起合作,一起共同在全世界推廣這部電影作品,讓全世界了解中國傳統武術,了解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