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國慶「雙節」的到來,為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帶來了喜人的成績,加速了電影市場的復甦。在上座率限制為75%的情況下,今年國慶檔票房39.6億元,成功登上國慶檔票房榜第二的位置,僅次於2019年國慶檔的44.65億元。
《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口碑雙贏,《姜子牙》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系列篇,市場表現呈現出高開低走的局勢;提前一周上映的《奪冠》遭遇市場冷淡,票房不及預期,不過十一期間該片通過影片口碑效應,票房日漸上揚;國慶中期上映的《一點就到家》,上映初期面對強力競片表現不佳,隨著競片口碑逐漸明朗,該片票房穩步上升;而傳統港片《急先鋒》則出現了一日遊的情況。
本期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就帶大家一起回顧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秋國慶檔。
大盤概況分析
回顧2018年至2020年的國慶檔,2019年44.65億元為三年票房峰值,2020年同比下降11.3%;觀影人次也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16%。但在受疫情影響的前提下,從2020年國慶檔票房表現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已接近全面復甦。
此外,結合兩年平均票價可以得出,在市場受到疫情、影片、市場本身等多方面影響的情況下,影院利用提高票價的方式,減緩了票房的下跌。不過對於電影票價提升的現象,有一些網友也表示不太能接受。有網友甚至表示,電影票價上漲後,會減少去電影院觀影的次數。也有網友在今年春節檔前期就評論,「現在電影票比豬肉還貴」,嘲諷影院「吃相難看」。
其實,在2019年國慶檔,電影票價就出現了明顯的上漲,2019年票價上調主要集中在二、三、四、五線城市。而2020年,一線城市票價漲幅最為明顯,二、三、四線城市票價調幅相比2019年不大,五線城市連續二年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從2018年的29元上調至35元,已高於四線城市。
根據藝恩數據統計,國慶8天假期全國影院票房前10名的影院,有8家位於一線城市,兩家非一線城市影院分別是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平均票價為44元,另一家是武漢漢街萬達廣場店,平均票價為43元。而位於一線城市的8家影院平均票價在66.5元左右。
另外,雖然影院行業在此次疫情中遭受嚴重打擊,有些影院甚至沒能撐過「寒冬」永久閉店,但從錄入數據的影院數、銀幕數來看,影院行業努力加速行業恢復,將今年國慶檔影院數量拉到與2019年持平。而從放映場次數來看,2020年國慶檔共放映310.33萬場電影,相比2019年的261.61萬場多了48.72萬場,即便拋去2020年10月8日的35.55萬場,10月1日至7日累計場次數也達274.78萬場,高於2019年。這說明,在政策的扶持下,全國影院積極投身復工,全力擺脫疫情對電影行業和影院行業的影響。
2019年-2020年國慶檔單日票房對比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9年10月2日至4日票房降幅較快,4日至6日票房下降幅度放緩,主要原因在於從5日起口碑影片《中國機長》逆襲攀升單日票房冠軍,頭部影片的票房減量直接影響了大盤的減量。10月7日假期最後一天,票房出現明顯下滑。
而2020年由於《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兩部影片票房佔比合計90%左右,即便《姜子牙》每日票房明顯下滑,但《我和我的家鄉》票房逐日上升,10月3日成功逆襲,整體大盤沒有受到單影片票房的增減影響。所以10月1日至5日,每日票房雖然下跌,但未出現明顯拐點,票房環比保持在-12.5%左右。10月5至7日票房下降幅度開始變緩,每日平均下降8%,到了假期最後一天,同2019年一樣,票房出現明顯下降。
綜合兩年國慶單日票房變化,可以得出:國慶節當天票房為檔期峰值,隨後大盤將逐日遞減;重大檔期的影片口碑發酵時間為3到4天,一般第四天影片票房表現將出現分水嶺,若原本第一主力影片市場表現不佳,檔期影片將重新洗牌,大盤也將出現明顯拐點;從第四天開始,頭部影片市場表現越發突出,大盤下跌幅度放緩;檔期最後一天大盤將出現明顯下滑,2019年10月7日大盤環比下降25.94%,當日票房佔檔期首日的50%,2020年10月8日大盤環比下降20.58%,當日票房只有10月1日的三成。
國慶檔大盤地域及地區分布分析
從2019年和2020年兩年國慶檔大盤地域分布可以看出,二線城市為主要票倉城市,佔整體大盤的38.5%左右,但今年二線城市票房同比2019年下降了12.75%,是票房下降最多的城市。一線城市、三線城市和五線城市連續兩年票房佔比保持不變,但一線和三線城市票房同比下降都達12%。四線城市相比上一年票房佔比增長1%,且為票房同比下降最少地區,僅5.6%,說明四線城市具備票房上升潛力。五線城市僅佔整體的8%,票房同比下降幅度適中為8.1%,是影院和發行值得留意和開墾的地區。
對比2020年9月大盤地域分布,隨著重大節假日的「返鄉熱潮」,全國大盤地域表現出現了傾斜。一線城市在非重大節假日期間票房表現突出,而到了重大節假日有明顯下降。反之,三、四線城市在重大節假日期間票房上揚顯著。二線、五線城市在重大節假日和非重大節假日票房佔比變化不大。
另外,對比2019年和2020年10月票房,廣東穩居票倉大省的位置,江蘇、浙江、四川、上海依次隨後。城市方面,上海連續兩年領跑全國票房城市第一名,成都從2019年的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武漢則從原本第七名下滑至第十名。
票房前十城市綜合票房2020年同比下降15.4%,上海、北京、成都下降幅度低於綜合水平,其他地區均高於綜合跌幅,武漢表現最為明顯,廣州、重慶次之。
2019年-2020年國慶檔全國院線TOP10影院及影院TOP10分析
全國票房排名前10的院線,2020年國慶檔同比2019年綜合下降11.7%。萬達院線作為院線「領頭羊」,在2020年國慶檔以5.34億的優異成績拉開與其他院線差距,票房降幅更為客觀,僅下降0.6%。中影星美和廣州金逸珠江院線降幅十分明顯。
經歷此次疫情,大小影投公司都受到了嚴峻打擊。大地影院2020年國慶期間開業影院數相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48家,是TOP10影院中影院數量減少最多的影投公司,與此同時,大地影院票房也受到較嚴重影響,同比去年票房下降24.6%,僅次於中影影院投資和耀萊管理公司。而耀萊影院今年國慶檔在TOP10影院中降幅最為明顯,達28.1%。上海星軼則以25家影院增量實現票房同比35.3%的增長,也是唯一一家沒出現負增長的影投公司。另外,原本名列2019年國慶檔前十的太平洋影管和保利影業,在2020年國慶檔「被迫」出局。
2020年國慶檔單片票房分析
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延續《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方式,運用大量當下極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及導演,以單個獨立的小故事串聯出一部長故事片。不同於《我和我的祖國》的是,《我和我的家鄉》喜劇元素更多,娛樂性更強。並且,影片中的5個「家鄉」取材分別是東南西北中原地區,這一點很好地規避了影片市場表現出現嚴重地域差異化的問題。
最終,該片憑藉實力成為檔期內最賣座影片,檔期累計票房佔國慶檔近50%,各平臺綜合評分達8.6分,實現口碑、票房雙贏局面。結合前文提及的單日票房對比和10月1日-8日單片票房折線圖可以看出,10月1日至3日,在整體大盤下滑的情況下,《我和我的家鄉》日票房不減反增,為後期逆襲蓄力。4日起,《我和我的家鄉》好口碑逐漸成型,日票房減量逐漸放緩。
▲《我的我的家鄉》劇照 來源:豆瓣
佔據10月1日至2日票房榜首的《姜子牙》,作為《哪吒之混世魔童》的系列篇,影片上映前,宣傳幾乎條條帶小哪吒,因此該片吸納了喜歡哪吒的觀眾。然後該片市場表現高開低走,上映首日口碑就出現兩極分化,不少網友表示影片故事老套簡單,遠不及《哪吒之混世魔童》。經過2天口碑發酵,在10月3日,《姜子牙》被《我和我的家鄉》反超,隨後日票房下滑速度十分明顯。貓眼、淘票票兩大購票評分均打出了中等分數,而以專業影迷為主流的豆瓣,《姜子牙》僅6.9分。
提前一周上映的口碑影片《奪冠》和國慶中期上映的《一點就到家》有共同製作團隊及發行團隊。兩部影片在各大評分平臺都不低,但高口碑並未在票房表現中有明顯體現,這與影片上映時間、宣發不夠深入、影片本身及市場等多方面原因有關。《奪冠》在10月2日大盤下滑的情況下,有小幅度的票房上揚,而到了10月4日,隨著《一點就到家》的上映,本身票房佔比不高的《奪冠》再次受到新片衝擊,票房出現下滑,環比增長-18%。
而到了「票房分水嶺」10月4日,《奪冠》票房變化趨於穩定,每日以100萬票房遞減。《一點就到家》上映首日大盤排片16.37%,然而該片市場表現讓影院失去信心,首日票房佔比僅5.25%,因此到了第二天該片排片大幅減場,減至8.48%。並且,在其他影片口碑成型,強勢壓制的情況下,不少影院將《一點就到家》排映在全天人次相對較少的時段,導致影片第二天產出也比較難看。3天後影片口碑明確,高評分助力了該片票房小幅度增長。
《急先鋒》9月30日上映,因此影片口碑成型時間早於《我和我的祖國》和《姜子牙》。在10月2日,隨著該片評分逐漸清晰,票房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隨後單日票房急劇下滑,從10月4日起,《急先鋒》票房穩定在1000萬低票房段。而三平臺綜合評分7.1分,豆瓣更是打出了檔期內最低評分5分。
2020年國慶檔影片觀眾喜好分析
《我和我的家鄉》除了不太在一線城市吃香,二、三、四、五線城市票房佔比均表現為中等偏上水平,從上文可知,重大節假日期間一線城市份額會出現縮減,票房向非一線城市傾斜。
《姜子牙》在一、二線城市表現一般,在三、四、五線城市表現較好,尤其是四線城市。這說明了一、二線城市觀眾對於影片的口碑比三、四、五線觀眾敏感很多,高知名度影片例如卡司陣容強大的影片或粉絲電影等更容易在三、四、五線城市中吸金。
《奪冠》在一、二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三、四、五線城市相對低迷。這與影片本身有關,《奪冠》作為高分影片,更受口碑敏感地區一、二線城市觀眾喜愛,而在四、五線城市,影片口碑發酵時間更長,若影片長時間口碑和宣傳沒有落地這些地區,並且同檔期遇上強勢競片,那麼影片表現將十分不理想。另外,這也說明《奪冠》的宣發市場下沉力度不足。
《急先鋒》這類傳統動作、喜劇港片,對於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影片的主演成龍、楊洋、艾倫也是觀眾熟悉的演員。另外,該片劇情簡單易懂,這對於更在乎電影娛樂性的地區觀眾來說,《急先鋒》是一部節假日觀影的好選擇。因此該片在三、四、五線城市票房表現較好。
《一點就到家》地區票房表現沒有明顯突出,各地區表現相對平均,這與影片自身類型有關,也與該片票房體量較小有關。不過像《一點就到家》這類輕鬆歡樂、短小精悍,故事內容又貼近現實當下的影片,結合其高評分,這部影片是具備票房逆襲潛力的。另外,國慶期間該片票房傾向於一、二、三線城市,隨著假期的結束,小鎮青年逐漸返回一、二線城市,將為該片帶來一定的原本四、五線城市的觀眾。
結合今年國慶檔購票觀眾性別和年齡分布,可以看出以三位當紅男演員為主角的青春類型影片《一點就到家》相比之下更受女性觀眾及年輕觀眾喜愛。動畫電影《姜子牙》擁有更多男性觀眾,並且比較受24至29歲及36歲以上觀眾青睞。令人意外的是,《我和我的家鄉》這類「主旋律」影片居然在23歲以下觀眾群中表現突出,反而在36歲觀眾中表現相對弱勢,這可能與該片娛樂性足、口碑好以及為票房第一主力觀影人群基數較大有關。
另外從上圖可以看出,女性觀眾依然遠高於男性觀眾;29歲以內觀眾為票房貢獻主力,佔整體的60%;而42歲以上觀眾群略高於36至41歲觀眾群。
結語
2020年國慶檔能在疫情之後,創下如此佳績,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行業都是一種鼓勵與提振。而就在這兩天,不少大片見勢紛紛定檔,觀眾期待已久的《唐人街探案3》、原本定檔於2020年春節檔的《緊急救援》、國漫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由劉德華、肖央主演的《人潮洶湧》都定檔於2021年春節檔上映。但在春節檔來臨之前,市場將經歷10月中後期、11月以及春節前期的市場淡季,片方和影院需共同攜手渡過,推出更多優秀影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將更多觀眾拉回影院。
溫馨提示:將華誼兄弟研究院公眾號設為星標
轉載須在文首署名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公眾號:HBresearch)。如有侵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採取相應行動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