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帥到掉渣,兩眼殺氣騰騰,技術過硬的鼓手嗎?
你看過戴個眼鏡,滿臉書生氣,一被誇就害羞的吉他大神嗎?
你看過中國最帥貝斯手變胖之後是什麼樣子嗎?
你看過……
不賣關子了,今天滾君想和你們介紹一支顏值與才華兼備的樂隊,他們剛拿下《一起樂隊吧》年度總冠軍,陣容包括:
主唱兼小號手童宇、主唱兼節奏吉他蔣敦豪、主音吉他苗一凡、貝斯周駿、打擊樂吳健。
他們叫旅行新蜜蜂樂隊。
旅行新蜜蜂樂隊五人我從頭關注到尾,每個人的特點都非常鮮明,而且合在一起很搭,就像多年的兄弟。
總決賽除了開場表演,正式比賽他們一共演了兩首歌。一首是汪峰的《薄霧》,另一首是原創作品《可笑》。
《薄霧》是一首大歌,發表於2013年的專輯《生來彷徨》,音樂氣勢很足,抒情大於吶喊。
為了這次決賽,領隊汪峰可是下了血本,自費請來幾十位上海交響樂團的藝術家為他們伴奏,以保證現場效果。
這架勢,不拿冠軍都不行!
這首歌是汪峰演唱會經常唱的開場曲,表達了這個時代人們的集體迷惘、反思與希望,音樂沉重有力。
大家果然沒有讓汪峰失望。
蔣敦豪的聲音非常乾淨,就像歌詞中的「淡淡的薄霧」,溫暖人心;童宇的嗓音略帶滄桑,像是在慢慢揭開傷疤;苗一凡間奏中嘶鳴的吉他solo,將情緒推到最高點,一個字:爽。
特別是最後童宇響徹全場的小號,像時代的號角般強勁,把本來已經很猛的高潮推向了新高度。
可以說這樣的現場絕對是演唱會級別的,既超越了比賽,也超越了汪峰的原曲。
汪峰點評也覺得太震撼了,但他很難用言語形容這種震撼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音樂帶給我們的靈魂共振吧。
旅行新蜜蜂樂隊表演的第二首作品是他們的原創《可笑》,由童宇作詞作曲。
如果說《薄霧》表達的是時代傷痕,那麼這首歌唱的就是非常私人的壓抑與掙扎。
歌曲可以大致分成三部分:描寫苦痛、質問苦痛、追問掙扎。
所謂的現實
真的很可笑
所謂的真理
真的很可笑
所謂的愛情
真的很可笑
所謂的放棄
真的很可笑
情緒層層遞進,最終令歌者幾乎接近崩潰,哽咽唱完。
這是一種個人反思與壓抑情感的釋放,唱出了強烈的孤獨與荒誕感。
讓聽者真切地感受到其實我們都是可笑之人。
太驚喜了。
真沒想到,《一起樂隊吧》總決賽最後一首居然是如此直指內心的原創作品。
這樣的旅行新蜜蜂不奪冠,我都不答應。
旅行新蜜蜂五個人,童宇、蔣敦豪、苗一凡、周駿、吳健一路走來給我帶來了非常多的感動。
童宇是個小號手,雖然年紀最小,但音樂素養一點都不低,演唱風格另類,極富感染力。
最早他翻唱了一首子曰樂隊的《相對》,復古的打扮非常迷人。
之後他多以小號手+第二主唱的角色參與樂隊中。但事實證明,他完全有第一主唱的實力,不管是之前的《海平面》還是這次決賽的《可笑》,他都完美呈現。
作為曾經的選秀冠軍,蔣敦豪的聲音乾淨,唱功出眾。
我最喜歡他翻唱的丟火車的《晚安》,嗓音和這首歌簡直絕配。
像羽毛一樣輕柔,舒服,撫慰人心。
吉他大神苗一凡,最早在節目裡演奏了英國速彈大師Andy James的《Burn It Down》,讓我驚為天人。
他的速彈不僅快準狠,而且極富情感,很容易把你拉到他的節奏與旋律裡。
最有趣的就是他戴一副眼鏡,充滿書生氣,一臉性冷淡的樣子,但急速的音符卻能死死拽住你的心。
炫技?
不存在的。這只是常規操作。
周駿以前是丟火車的貝斯手,長相帥氣,備受關注。
參加這個節目後,大家才知道,原來他擅長編曲、玩合成器,而且還寫了一手好歌詞,非常全能。
他是這支樂隊的隊長,承擔了很多。
鼓手吳健可謂是實力派中的偶像派,帥到讓人髮指。
這是採訪時的他:
這是打鼓時的他:
吳健屬於那種很悶的男孩,平時不怎麼說話,一旦打起鼓,充滿了不服輸的勁。
以上這五個人的氣質都是偏內斂安靜的,所以特別搭。
有顏值,有才華,有拼勁,有審美,最後奪冠一點也不奇怪。
《一起樂隊吧》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認識了一幫神仙樂手。
除了冠軍樂隊的五個人,其實還有非常非常多值得大家記住的高手。
比如人見人愛的全能打擊樂手王柯,是個奇女子,一會可愛迷人:
一會又是個不要命的女戰士,打起鼓來簡直瘋狂到變形:
真是個寶藏女孩。
這次她獲得了這一季節目的人氣樂手。
獲得人氣主唱的是陳樂一。
從網紅偶像歌手,到現在霸氣十足的樂隊主唱,陳樂一用一百多天的時間完成了蛻變。
唱功無敵,完全是一個全能女唱將。
可以深情。
可以炸裂。
安雨,神級鼓手,一個小動作就能讓演奏變得細膩有韻味。
龍向楠,迷人煙嗓,個性十足,有我對樂隊女主唱味道的全部想像。
羅奕鈞,很有想法的鍵盤手,編曲達人,連歌唱都那麼有感覺。
椒鹽菠蘿,大神級電子音樂人,編曲創意十足。
還有我非常喜歡的二十二樂隊,他們也挺進了總決賽,但惜敗給旅行新蜜蜂樂隊。
主唱兼鍵盤手羅奕鈞、貝斯手蔡辛豪、大提琴手林耿銘、鼓手胡宇桐,各個都年輕帥氣,像是偶像劇走出來的男主。
當然還有很多優秀樂手由於篇幅關係,我沒法一一介紹。
這個節目讓他們第一次走到臺前,展示自己真正的魅力,這是國內綜藝節目前所未有的突破。
總決賽現場還請到了華語殿堂級音樂人、搖滾樂隊BEYOND鼓手及創隊成員葉世榮。
作為曾經的樂手,他最清楚臺上的這些人最需要什麼,華語樂壇最需要什麼。
他表示臺上的這些年輕人代表的是中國樂隊文化的新力量,代表一直以來樂隊的精神與熱血,以及樂隊的未來。
看完這一季,從個人角度講,我真的是爽到了。以前大家都說中國缺少音樂人才,樂手普遍技術不行,但其實現在的年輕人一點都不差,只是因為優秀的人沒被大家看到而已。
從行業發展來講,這個節目不僅給行業輸出了一批新生力量,還讓大眾對音樂語言有了全新認識,起碼有更多年輕人知道什麼叫貝斯,什麼叫雙踩,什麼叫合成器。
都在說中國人的音樂審美普遍不行,這是事實。但光抱怨不如去改變,能提高一點是一點。
我不知道《一起樂隊吧》到底對推動音樂行業具體起到了多大作用,可能它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有人在努力嘗試這件事,就是有希望的。
希望國內綜藝能越來越關注樂手,關注音樂本身。中國不僅要有娛樂圈,還要有音樂圈。